一种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300发布日期:2019-01-13 17:46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A2O(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反应顺序组合,通过污泥外回流,维持生物池的污泥量平衡,但外回流中含有大量NO3-N(硝态氮)及剩余DO(溶解氧),进入厌氧池后将发生脱氮或微氧反应,从而大量消耗有机碳源,而厌氧单元需要吸收易生物降解有机物作为反应动力,以便后续释磷,由此形成对进水有机物的竞争矛盾,导致生物除磷效率降低。另外,进水一般全流量进入厌氧池,导致缺氧池无法有效利用进水中的内碳源。

现有技术中,通过传统A2O、多点进水A2O、倒置A2O或多级AO工艺,优化进水多点分配,改变缺氧、厌氧空间反应顺序,交替缺氧、好氧的方式,但仍然难以避免脱氮、除磷两种功能需求下对有机碳源的竞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统A2O-MUCT(Modified University of Cape Town)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通过设置分隔装置及相应的其他结构,实现缺氧空间快速分隔以及外回流污泥脱氮与内回流硝化液脱氮相结合,具有施工改造工程量小、实施周期短、技改造价低、运行维护灵活便捷、脱氮除磷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保留原有A2O功能,仅需通过运行调度操作,实现在传统A2O、多点进水A2O与改良后的MUCT多种脱氮除磷技术之间灵活变换。通过进水装置输入污水,且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所述生化池系统内设置有分隔装置、内回流装置和外回流装置。所述分隔装置设置在所述缺氧池内,将所述缺氧池分隔为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相邻池之间设置有过流孔,污水依次通过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所述二沉池流出。所述内回流装置包括前部内回流装置和后部内回流装置,所述前部内回流装置将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厌氧池连通,所述后部内回流装置将所述好氧池分别与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所述外回流装置将所述二沉池分别与所述厌氧池和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水装置为多点进水装置,所述多点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总管;从所述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第一进水支管;从所述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的第二进水支管;从所述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的第三进水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支管上的第一进水支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水支管上的第二进水支阀;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水支管上的第三进水支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隔装置为能够拆卸的柔性水帆布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部内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缺氧池的前部内回流泵;将所述前部内回流泵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内回流管。所述后部内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内的后部内回流泵;与所述后部内回流泵连接的内回流总管;从所述内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的第一内回流支管;从所述内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第二缺氧池连通的第二内回流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回流支管上的第一内回流支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回流支管上的第二内回流支阀。所述外回流装置包括:与所述二沉池连通的外回流总管;从所述外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厌氧池连通的第一外回流支管;从所述外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所述第一缺氧池连通的第二外回流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回流支管上的第一外回流支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回流支管上的第二外回流支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化池系统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缺氧池相连的外碳源投加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缺氧池内投加有轻质悬浮填料,相应地,在所述第一缺氧池与所述第二缺氧池之间的所述过流孔和所述第二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的所述过流孔上,均覆盖设置有间隙小于所述轻质悬浮填料粒径的填料拦截格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隔装置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中较高的液面高出20cm~50cm,并且不超过所述第一缺氧池和所述第二缺氧池的上顶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厌氧池、所述第一缺氧池、所述第二缺氧池内均设有混合搅拌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混合搅拌器均为2台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化池系统还设置有污泥排放装置,所述污泥排放装置经由排泥管将所述二沉池中的剩余污泥排至污泥处理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至少可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生化池系统通过设置分隔装置及相应的其他结构,实现缺氧空间快速分隔以及外回流污泥脱氮与内回流硝化液脱氮相结合,具有施工改造工程量小、实施周期短、技改造价低、运行维护灵活便捷、脱氮除磷效率高等优点。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是概括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传统A2O工艺的生化池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二沉池等,进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外回流自二沉池回流至厌氧池,内回流自好氧池通过内回流泵压力回流至缺氧池首端,即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顺序反应流程。由于外回流中含有部分硝酸盐氮及溶解氧DO(Dissolved Oxygen),将继续在厌氧池进行脱氮或微氧反应,所以会影响厌氧释磷的效率。

为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照MUCT“厌氧-缺氧(回流至厌氧)-缺氧-好氧”,对A2O进行工艺改良,在缺氧池内设置有分隔装置,将缺氧池分隔为第一缺氧池2和第二缺氧池3。相应地,还设置有对应结构的内回流装置和外回流装置等。优选的是,分隔装置的高度比第一缺氧池2和第二缺氧池3中较高的液面高出20cm~50cm,并且不超过第一缺氧池2和第二缺氧池3的上顶面。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包括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第二缺氧池3、好氧池4及二沉池5。相邻池之间设置有过流孔,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1,然后经由所示过流孔依次流经第一缺氧池2、第二缺氧池3、好氧池4、二沉池5,最后从二沉池5末端设置的出水口排出。

下面,对相应的内回流装置和外回流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内回流装置包括前部内回流装置和后部内回流装置。前部内回流装置将第一缺氧池2和厌氧池1连通,后部内回流装置将好氧池4分别与第一缺氧池1和第二缺氧池2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前部内回流装置可包括:设置在第一缺氧池1的前部内回流泵6、将前部内回流泵6与厌氧池1连通的内回流管;后部内回流装置可包括:设置在好氧池4内的后部内回流泵11、与后部内回流泵11连接的内回流总管、从内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第一缺氧池2连通的第一内回流支管、从内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第二缺氧池3连通的第二内回流支管、设置在第一内回流支管上的第一内回流支阀V6、设置在第二内回流支管上的第二内回流支阀V7。由此,第一缺氧池2可通过前部内回流装置将硝化液回流至厌氧池1,好氧池4可通过第一内回流支阀V6、第二内回流支阀V7调节分流至第一缺氧池2和第二缺氧池3的硝化液量。

所述外回流装置将二沉池5分别与厌氧池1和第一缺氧池2连通。由此,二沉池5可通过外回流装置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1和第一缺氧池2。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外回流装置可包括:与二沉池5连通的外回流总管、从外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厌氧池1连通的第一外回流支管、从外回流总管分支出并与第一缺氧池2连通的第二外回流支管、设置在第一外回流支管上的第一外回流支阀V4、设置在第二外回流支管上的第二外回流支阀V5。由此,二沉池5通过第一外回流支阀V4和第二外回流支阀V5调节分流至厌氧池1和第一缺氧池2的回流污泥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水装置可采用多点进水装置,所述多点进水装置可包括:进水总管、从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厌氧池1连通的第一进水支管、从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第一缺氧池2连通的第二进水支管、从进水总管分支出并与第二缺氧池3连通的第三进水支管、设置在第一进水支管上的第一进水支阀V1、设置在第二进水支管上的第二进水支阀V2、设置在第三进水支管上的第三进水支阀V3。由此,可通过第一进水支阀V1、第二进水支阀V2、第三进水支阀V3分别调节分流至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第二缺氧池3的进水量。

优选的是,分隔装置可采用柔性水帆布部件7(以下简称水帆7),将现有缺氧池分隔出第一缺氧池2及第二缺氧池3两部分。水帆7能够拆卸,具有安装快速、拆卸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水帆7可采用如下结构形式:水帆7的下底部及侧端通过角钢与现有缺氧池的池底和池壁加固,水帆7的上部高出液面20cm~50cm左右,并用钢丝绳连接一定数量的塑料泡沫块作为浮子,钢丝绳两端与池壁螺栓及卡套紧固。此外,水帆7的下部靠近池底处开有过流孔,便于第一缺氧池2及第二缺氧池3水流连通。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柔性水帆布部件作为分隔装置,可实现缺氧空间快速分隔分区,并具有安装周期短、成本低、装卸方便等优点。此外,作为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分隔装置也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分隔墙,例如,按照分隔的池容需求在原缺氧池内新砌筑钢筋混凝土作为分隔墙。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缺氧池3作为反硝化的主反应单元,可根据需要在池内投加一定比例的轻质悬浮填料13,或根据需要不设填料。通过在第二缺氧池3投加一定比例的轻质悬浮填料13,可提高反硝化生物量,强化脱氮效率。在设置填料的情况下,相应地,则在第一缺氧池2与第二缺氧池3之间的过流孔、和在第二缺氧池3与好氧池4之间的过流孔上,均覆盖设置间隙小于轻质悬浮填料粒径的填料拦截格网14,防止填料流失。此外,还优选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系统还可设置与第二缺氧池3相连的外碳源投加装置12,外碳源投加装置12可包括药罐、加药泵、卸料泵、流量计和附属管路等。通过外碳源供给,可降低脱氮、除磷的碳源竞争,从而整体优化脱氮除磷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还优选的是,在厌氧池1、第一缺氧池2、第二缺氧池3内分别设有混合搅拌器8、9、10。混合搅拌器8、9、10均优选为2台以上。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生化池系统还可设置污泥排放装置,污泥排放装置经由排泥管将二沉池5中的剩余污泥排至污泥处理部。

通过采用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可实现传统A2O、多点进水A2O与改良后的MUCT工艺之间灵活切换。在实施MUCT工艺时:多点进水装置的第一进水支阀V1主要开启过流,第二进水支阀V2和第三进水支阀V3小角度开启分流;二沉池5通过外回流装置的第二外回流支阀V5将污泥回流至第一缺氧池2,此时,第一外回流支阀V4关闭,第二外回流支阀V5开启;回流污泥在第一缺氧池2中先脱氮,然后通过前部内回流泵6和内回流管小比例回流到厌氧池1;好氧池4通过后部内回流装置的第二内回流支阀V7将硝化液分流至第二缺氧池3,此时,第一内回流支阀V6关闭,第二内回流支阀V7开启。在实施多点进水A2O工艺时:前部内回流泵6关闭,后部内回流泵11开启;第一进水支阀V1开启,第二进水支阀V2、第三进水支阀V3选择开启或少量开启;第一外回流支阀V4开启、第二外回流支阀V5关闭;第一内回流支阀V6开启、第二内回流支阀V7关闭。在实施传统A2O工艺时:前部内回流泵6关闭,后部内回流泵11开启;第一进水支阀V1开启、第二进水支阀V2、第三进水支阀V3关闭,第一外回流支阀V4开启,第二外回流支阀V5关闭;第一内回流支阀V6开启,第二内回流支阀V7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是基于现有池容设置分隔装置进行MUCT优化技术改造而获得,通过变“厌氧-缺氧-好氧”为“厌氧-缺氧(回流至厌氧)-缺氧-好氧”,实现缺氧空间快速分隔,具有安装周期短、装卸方便、成本低、除磷效果好等优点。此外,通过将传统的两套回流系统改造为三套回流系统,实现外回流污泥脱氮与内回流硝化液脱氮的优化,脱氮效率高。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可根据需要在第二缺氧池投加一定的悬浮填料,从而可提高反硝化生物量,强化脱氮效率。本实用新型中,内外回流及进水的比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此外,通过多点进水分配及外碳源供给,可降低脱氮、除磷的碳源竞争,从而整体优化脱氮除磷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其他设置来实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传统A2O-MUCT组合工艺生化池系统主要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难想到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