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8760发布日期:2019-03-02 03:28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双层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并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然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对于污水处理仅进行一次操作,使得污水在处理后仍然会有大量的脏污和微生物细菌残留,不利于水源的回收利用,直接排放更是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污水处理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污水处理装置,该双层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罐体的分层,使得污水的处理层次更加的分明,使得污水处理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进水口、投料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投料口设置于罐体上部两侧,所述出水口设置于罐体的底部,所述进水口与罐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栅格,所述罐体的一侧安装有舱门,此舱门上嵌入有观察窗;

所述罐体内设置固定有隔层板,此隔层板将所述罐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若干排水管连通,此若干排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电子水阀;

所述罐体的一侧设置有一循环水泵,此循环水泵通过循环水管与罐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上端与罐体的上腔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下端与罐体的下腔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下端设置有一过滤网。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网为球形过滤网,此球形过滤网的直径大于循环水管的管径。

2. 上述方案中,所述若干排水管的数目为2个,并关于罐体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3.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水管为“J”字型结构,且排水管与罐体为一体化结构。

4. 上述方案中,所述栅格可拆卸的安装于进水口上。

5.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水口与投料口关于罐体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双层污水处理装置,其罐体内设置固定有隔层板,此隔层板将所述罐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若干排水管连通,通过设置隔层板,将罐体分为上层药物反应腔和下层微生物反应腔,通过罐体的分层,使得污水的处理层次更加的分明,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其次,其罐体的一侧设置有一循环水泵,此循环水泵通过循环水管与罐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上端与罐体的上腔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下端与罐体的下腔体连通,设置循环水泵,对罐体下层微生物反应腔内作用后的污水进行抽取,将其重新导入罐体上层药物反应腔内再处理,实现污水处理的水循环,解决了现有污水在处理后仍然会有大量的脏污和微生物细菌残留,污水净化的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再次,栅格可拆卸的安装于进水口上,方便栅格的清洗更换;进水口与投料口关于罐体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便于污水导入和药物投掷的共同进行。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污水处理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污水处理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2、罐体;3、隔层板;6、进水口;7、投料口;8、栅格;10、排水管;11、电子水阀;12、出水口;13、循环水泵;14、循环水管;15、过滤网;16、舱门;1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双层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2、进水口6、投料口7和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6和投料口7设置于罐体2上部两侧,所述出水口12设置于罐体2的底部,所述进水口6与罐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栅格8,所述罐体2的一侧安装有舱门16,此舱门16上嵌入有观察窗17;

所述罐体2内设置固定有隔层板3,此隔层板3将所述罐体2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若干排水管10连通,此若干排水管10上分别设置有电子水阀11;

所述罐体2的一侧设置有一循环水泵13,此循环水泵13通过循环水管14与罐体2连通,所述循环水管14上端与罐体2的上腔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14下端与罐体2的下腔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14下端设置有一过滤网15。

上述过滤网15为球形过滤网,此球形过滤网的直径大于循环水管14的管径;上述若干排水管10的数目为2个,并关于罐体2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实施例2:一种双层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2、进水口6、投料口7和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6和投料口7设置于罐体2上部两侧,所述出水口12设置于罐体2的底部,所述进水口6与罐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栅格8,所述罐体2的一侧安装有舱门16,此舱门16上嵌入有观察窗17;

所述罐体2内设置固定有隔层板3,此隔层板3将所述罐体2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通过若干排水管10连通,此若干排水管10上分别设置有电子水阀11;

所述罐体2的一侧设置有一循环水泵13,此循环水泵13通过循环水管14与罐体2连通,所述循环水管14上端与罐体2的上腔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14下端与罐体2的下腔体连通,所述循环水管14下端设置有一过滤网15。

上述排水管10为“J”字型结构,且排水管10与罐体2为一体化结构;上述栅格8可拆卸的安装于进水口6上;上述进水口6与投料口7关于罐体2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采用上述双层污水处理装置时,其通过设置隔层板,将罐体分为上层药物反应腔和下层微生物反应腔,通过罐体的分层,使得污水的处理层次更加的分明,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其次,设置循环水泵,对罐体下层微生物反应腔内作用后的污水进行抽取,将其重新导入罐体上层药物反应腔内再处理,实现污水处理的水循环,解决了现有污水在处理后仍然会有大量的脏污和微生物细菌残留,污水净化的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使用时,首先罐体2由于隔层板3的隔断作用,使得罐体2分为上层药物反应腔和下层微生物反应腔两部分,分别通过进水口6和投料口7往罐体2上层药物反应腔内导入足量的污水和净化药品,在罐体2上层药物反应腔内的污水一次处理完成后,通过电子水阀11开启排水管10,将罐体2上层药物反应腔内的污水导入罐体2下层微生物反应腔内,对污水中的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进行清除,一段时间后通过循环水泵13的持续作用,将罐体2下层微生物反应腔内作用后的污水进行抽取,将其重新导入罐体2上层药物反应腔内,使其再处理,实现污水处理的水循环,直至污水净化的完成,开启出水口12,将罐体2内处理后的水进行排放或再回收。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