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3090发布日期:2019-03-08 18:30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软式内镜是医务人员观察人体内部病变组织最方便、最直接、最有效的医疗器械之一,具有图像清晰度高、色彩逼真等优点。随着使用范围扩大,软式内镜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型号规格也越来越全。然而由于软式内镜官腔细长且结构复杂,因此对于软式内镜内腔的清洗,特别是对其内管腔的清洗十分不便。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软式内镜的清洗一般通过手工清洗的方式完成,一旦清洗不彻底在软式内镜管腔内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导致洗消不合格的问题,存在发生医疗事故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单次清洗支路、循环清洗支路以及干燥支路,可以对软式内镜的管腔进行单次冲洗、循环冲洗以及干燥,避免了因软式内镜清洗不合格而导致的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并消除了出现医疗事故隐患的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软式内镜的清洗槽,设置有单次清洗支路、循环清洗支路以及干燥支路,单次清洗支路、循环清洗支路以及干燥支路由控制器控制通断;

外部水源通过水源输入支路接入单次清洗支路,单次清洗支路的末端穿过清洗槽与软式内镜相连;循环清洗支路的入口处接入清洗槽内,其输出端并联在单次清洗支路的入口处;压缩气体经过压缩气体输入管路接入干燥支路,干燥支路的末端同时穿过清洗槽与软式内镜管腔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单次清洗支路包括清洗电磁阀和循环清洗单向阀,水源输入支路与清洗电磁阀一端相连,清洗电磁阀的另一端串联循环清洗单向阀接入所述清洗槽内,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清洗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清洗支路包括循环泵以及循环清洗电磁阀,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管路接入所述清洗槽,循环泵的出口连接循环清洗电磁阀连接单词清洗支路的入口,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清洗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在所述的清洗槽内还设置有循环清洗管,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清洗槽内的循环清洗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干燥支路包括干燥电磁阀以及干燥单向阀,压缩气体输入管路依次连接干燥电磁阀以及干燥单向阀后接入清洗槽,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干燥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优选的,在所述的清洗槽的内部设置有清洗干燥管,单次清洗支路以及干燥支路与清洗干燥管的入口相连,清洗干燥管的出口连接所述软式内镜的管腔。

优选的,所述的单次清洗支路以及干燥支路的末端汇于一处后同时穿过清洗槽与软式内镜管腔相连。

优选的,在水源输入支路中,水源输入管路一端连接外部水源,另一端串联水源输入单向阀后连接水质处理机构的输入端,水质处理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清洗单向阀后连接所述单次清洗支路的入口。

优选的,还设置有自清理支路,自清理支路包括管路消毒电磁阀和进水龙头,管路消毒电磁阀一端连接在循环泵的出口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水源输入单向阀和水质处理机构之间,进水龙头安装在清洗槽的侧壁上,其入口连接水质处理机构的出口,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管路消毒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中,通过设置单次清洗支路、循环清洗支路以及干燥支路,可以对软式内镜的管腔进行单次冲洗、循环冲洗以及干燥,避免了因软式内镜清洗不合格而导致的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并消除了出现医疗事故的隐患。

2、通过设置自清理支路,实现了对包括水质处理系统在内的内管道自身的清洗消毒。

3、本实用新型系统操作维护简便,工作性能优良,在对软镜进行清洗消毒时,可自动完成软式内镜的清水冲洗过程、酶洗或消毒过程、自身管路消毒过程,以此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满足软镜清洗规范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管路连接示意图。

其中:1、水源输入管路 2、水源输入单向阀 3、管路消毒电磁阀 4、水质处理机构 5、循环泵 6、循环清洗电磁阀 7、清洗单向阀 8、清洗电磁阀 9、压缩气体输入管路 10、循环清洗管 11、循环清洗单向阀 12、干燥电磁阀 13、干燥单向阀 14、清洗干燥管 15、清洗槽 16、进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包括水源输入管路1,水源输入管路1一端连接外部水源,另一端串联水源输入单向阀2之后连接水质处理机构4的入口,水质处理机构4的出口用过管路分别连接清洗单向阀7的入口处和进水龙头16,进水龙头16安装在清洗槽15的侧部,进水龙头16的出水口位于清洗槽15内部。水质处理机构4可通过市面上常规的水质处理方式实现,如加入各种滤芯等。

清洗单向阀7的出口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循环清洗电磁阀6和清洗电磁阀8的一端,清洗电磁阀8的另一端串联循环清洗单向阀11之后接入清洗槽15内,并与清洗槽15内的清洗干燥管14相连。在清洗槽15内还设置有循环清洗管10。循环清洗管10自清洗槽15的侧壁上引出后连接循环泵5的入口,循环泵5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循环清洗电磁阀6的另一端以及管路消毒电磁阀3的一端,管路消毒电磁阀3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至上述水源输入单向阀2与水质处理机构4之间。

还设置有压缩气体输入管路9,压缩气体输入管路9一端连接外部压缩气体气源,另一端串联干燥电磁阀12和干燥单向阀13之后与上述循环清洗单向阀11的出口管路汇于一处后同时接入清洗槽15内的清洗干燥管14中。

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至少与上述管路消毒电磁阀3、循环清洗电磁阀6、清洗电磁阀8以及干燥电磁阀1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用于控制管路消毒电磁阀3、循环清洗电磁阀6、清洗电磁阀8以及干燥电磁阀12导通关断状态。

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图1所示的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可以对软式内镜实现一次性的清洗干燥过程以及循环洗消干燥过程,其中进行一次性的清洗干燥过程时:

将软式内镜与清洗槽15内的清洗干燥管14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清洗电磁阀8导通,此时外部水源通过水源输入管路1经过水源输入单向阀2后进入水质处理机构4内,外部水源经过水质处理机构4进行过滤之后再次经过清洗单向阀7、清洗电磁阀8以及循环清洗单向阀11进入清洗槽 15内,并通过清洗干燥管14进入软式内镜的管腔中,对软式内镜的管腔进行清洗。

当到达清洗时间之后,控制器控制清洗电磁阀8关闭,停止清洗。然后控制器控制干燥电磁阀12导通,外部压缩空气经过压缩气体输入管路9以及干燥电磁阀12、干燥单向阀13进入清洗槽 15内,并通过清洗干燥管14进入软式内镜的管腔中,对软式内镜的管腔进行干燥。

进行循环洗消干燥过程时:将软式内镜与清洗槽15内的清洗干燥管14连接,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循环清洗电磁阀6和清洗电磁阀8导通,然后在清洗槽15内放入软式内镜消毒液或内镜清洗酶,然后开启循环泵5,软式内镜消毒液或内镜清洗酶在循环泵5的作用下经过循环清洗管10进入循环泵5然后由循环泵5排出后通过循环清洗电磁阀6、清洗电磁阀8以及循环清洗单向阀11进入清洗槽 15内,并通过清洗干燥管14进入软式内镜的管腔中,软式内镜消毒液或内镜清洗酶在经过软式内镜管腔之后再次排入清洗槽15中,如此往复。

当到达清洗时间之后,控制器控制循环清洗电磁阀6和清洗电磁阀8关闭,停止消毒和清洗。然后控制器控制干燥电磁阀12导通,外部压缩空气经过压缩气体输入管路9以及干燥电磁阀12、干燥单向阀13进入清洗槽 15内,并通过清洗干燥管14进入软式内镜的管腔中,对软式内镜的管腔进行干燥。

利用本软式内镜的清洗灌注系统,还可以对系统自身的管路进行消毒和清洗,此时控制器控制管路消毒电磁阀3导通,然后在清洗槽15内放入消毒液并开启循环泵5,消毒液在循环泵5的作用下经过清洗干燥管14、循环泵5、水质处理机构4以及进水龙头16返回清洗槽15内,对包括水质处理系统在内的内管道自身完成清洗消毒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