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3270发布日期:2019-02-19 18:1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

市场上的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通常将污水从集水箱排放到曝气箱或其它过滤箱内时,都是依靠水泵来进行提供动力,由于污水中含杂的杂质较多,容易导致水泵被堵塞,则污水排放过程就得中断,同时,污水在曝气箱内的流动性较小,内部的污水不能够与空气进行接触,则曝气箱的曝气性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通常将污水从集水箱排放到曝气箱内时,都是依靠水泵来进行提供动力,由于污水中含杂的杂质较多,容易导致水泵被堵塞,则污水排放过程就得中断,同时,污水在曝气箱内的流动性较小,内部的污水不能够与空气进行接触,则曝气箱的曝气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包括进水管道和密封垫,所述进水管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箱,且第一过滤箱的内部上端固定有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右侧内壁安置有第一出水口,且第一过滤箱的右侧安装有曝气箱,所述曝气箱的内部镶嵌有排水通道,所述第一过滤箱的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且第一过滤箱的下端固定有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下端连接有立柱,且立柱的两侧下端安装有搅拌叶,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右侧内壁安置有第二出水口,且第二过滤箱的右侧镶嵌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内部右侧下端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上端连接有出水管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内壁固定有第二旋转轴,且第二旋转轴靠近排水通道中心线的一端安装有转筒,所述第二过滤箱的左侧上端安置有门轴,且门轴的右侧连接有阀门,所述密封垫镶嵌于阀门的上下端。

优选的,所述排水通道与曝气箱之间的夹角为30°,其排水通道呈“U”字状结构,且排水通道通过第一出水口与第一过滤箱相连接,而且第一出水口安置于第一过滤箱的右侧下端。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与排水通道的出口端呈相对结构,其搅拌叶通过立柱与第二过滤箱构成转动结构,且搅拌叶呈网孔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通过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过滤箱相连接,且第二出水口镶嵌于第二过滤箱的右侧内壁中部,而且第二过滤箱的高度是收集箱的高度的2倍。

优选的,所述转筒等距离排列于排水通道的内部,且转筒通过第二旋转轴与排水通道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阀门通过门轴与第二过滤箱构成转动结构,且阀门与密封垫之间为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设置有排水通道,其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接,第一出水口处于第一过滤箱的右侧下端,则第一过滤箱内部污水可直接流入到排水通道内,替代过去使用水泵使污水从第一过滤箱流入到排水通道内部,防止水泵被污水堵塞时而导致污水的流动过程中断,排水通道在曝气箱上倾斜,形成一定的坡度,使污水的流动速度加快,减少水泵的使用,搅拌叶受到从排水通道出来的水流的冲击,利用第一旋转轴在第二过滤箱内转动,在转动的同时,搅拌叶将水流中的杂质过滤下来,并将第二过滤箱内水面上的浮沫除去掉,第二出水口可以将第二过滤箱内的污水排放到收集箱内部,在排放的过程中,能够防止第二过滤箱内部底端沉淀的杂质随同污水一同流入到收集箱内部,且第二出水口位于收集箱的内壁上端,能够防止流入到收集箱内的污水产生回流,转筒受到水流的冲击转动,会对水流造成一定的阻挡,使污水在排水通道内产生一定的翻腾,就能够使排水通道内侧下端的水上下流动,均匀与空气接触,提高该装置对污水的曝气能力,阀门可以沿着门轴在第二过滤箱上打开,就可以对第二过滤箱的内部进行清理,防止内部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导致内部的杂质过多,在关闭时,利用密封垫增加阀门的密封性,防止第二过滤箱内部的污水渗透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曝气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箱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道,2、第一过滤箱,3、过滤网,4、第一出水口,5、曝气箱,6、排水通道,7、第一旋转轴,8、立柱,9、搅拌叶,10、第二过滤箱,11、第二出水口,12、收集箱,13、水泵,14、出水管道,15、第二旋转轴,16、转筒,17、门轴,18、阀门,19、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包括进水管道1、第一过滤箱2、过滤网3、第一出水口4、曝气箱5、排水通道6、第一旋转轴7、立柱8、搅拌叶9、第二过滤箱10、第二出水口11、收集箱12、水泵13、出水管道14、第二旋转轴15、转筒16、门轴17、阀门18和密封垫19,进水管道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箱2,且第一过滤箱2的内部上端固定有过滤网3,第一过滤箱2的右侧内壁安置有第一出水口4,且第一过滤箱2的右侧安装有曝气箱5,曝气箱5的内部镶嵌有排水通道6,排水通道6与曝气箱5之间的夹角为30°,其排水通道6呈“U”字状结构,且排水通道6通过第一出水口4与第一过滤箱2相连接,而且第一出水口4安置于第一过滤箱2的右侧下端,排水通道6与第一出水口4相连接,第一出水口4处于第一过滤箱2的右侧下端,则第一过滤箱2内部污水可直接流入到排水通道6内,替代过去使用水泵13使污水从第一过滤箱2流入到排水通道6内部,防止水泵13被污水堵塞时而导致污水的流动过程中断,第一过滤箱2的下端中部设置有第一旋转轴7,且第一过滤箱2的下端固定有第二过滤箱10,第一旋转轴7的下端连接有立柱8,且立柱8的两侧下端安装有搅拌叶9,搅拌叶9与排水通道6的出口端呈相对结构,其搅拌叶9通过立柱8与第二过滤箱10构成转动结构,且搅拌叶9呈网孔状结构,搅拌叶9受到从排水通道6出来的水流的冲击,利用第一旋转轴7在第二过滤箱10内转动,在转动的同时,搅拌叶9将水流中的杂质过滤下来,第二过滤箱10的右侧内壁安置有第二出水口11,且第二过滤箱10的右侧镶嵌有收集箱12,收集箱12通过第二出水口11与第二过滤箱10相连接,且第二出水口11镶嵌于第二过滤箱10的右侧内壁中部,而且第二过滤箱10的高度是收集箱12的高度的2倍,第二出水口11可以将第二过滤箱10内的污水排放到收集箱12内部,在排放的过程中,能够防止第二过滤箱10内部底端沉淀的杂质随同污水一同流入到收集箱12内部,收集箱12的内部右侧下端设置有水泵13,且水泵13的上端连接有出水管道14,排水通道6的内壁固定有第二旋转轴15,且第二旋转轴15靠近排水通道6中心线的一端安装有转筒16,转筒16等距离排列于排水通道6的内部,且转筒16通过第二旋转轴15与排水通道6构成转动结构,转筒16受到水流的冲击转动,会对水流造成一定的阻挡,使污水在排水通道6内产生一定的翻腾,就能够使排水通道6内侧下端的水上下流动,均匀与空气接触,提高该装置对污水的曝气能力,第二过滤箱10的左侧上端安置有门轴17,且门轴17的右侧连接有阀门18,阀门18通过门轴17与第二过滤箱10构成转动结构,且阀门18与密封垫19之间为固定连接,阀门18可以沿着门轴17在第二过滤箱10上打开,就可以对第二过滤箱10的内部进行清理,防止内部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导致内部的杂质过多,在关闭时,利用密封垫19增加阀门18的密封性,防止第二过滤箱10内部的污水渗透出来,密封垫19镶嵌于阀门18的上下端。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首先通过进水管道1将污水排放到第一过滤箱2内部,污水进入到第一过滤箱2时,先从过滤网3上渗透下去,过滤网3将污水中的杂质过滤掉,初次过滤后的污水从第一出水口4流入到排放管道6内,替代过去使用水泵13使污水从第一过滤箱2流入到排水通道6内部,防止水泵13被污水堵塞时而导致污水的流动过程中断,排水通道6向下倾斜,形成一定的坡度,则增加污水的流动速度,而不需要依靠水泵13来为污水提供动力,污水撞击在转筒16上,利用第二旋转轴15在排水通道6内转动,则转筒16对污水产生一定的阻挡,使污水在排水通道6内产生一定的翻腾,就能够使排水通道6内侧下端的水上下流动,均匀与空气接触,提高该装置对污水的曝气能力,污水从排水通道6流出后,对搅拌叶9进行冲击,使搅拌叶9转动起来,搅拌叶9对撞击上来的污水进行过滤,并将第二过滤箱10内水面上的浮沫除去掉,污水在第二过滤箱10内静止,将污水中的杂质沉淀下去,污水再从第二出水口11进入到收集箱12内,在排放的过程中,能够防止第二过滤箱10内部底端沉淀的杂质随同污水一同流入到收集箱12内部,且第二出水口11位于收集箱12的内壁上端,能够防止流入到收集箱12内的污水产生回流,当需要对收集箱12内的污水进行利用时,打开水泵13,污水从出水管道14流出,当需要清理第二过滤箱10时,打开阀门,就可以对内部的过滤和沉淀下来的杂质清除掉,就这样完成整个水处理污水收集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