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341发布日期:2019-02-26 17:5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间洁具技术领域,是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卫生间是生活用水的主要消耗单元,同时也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卫生间的用水同时也是家庭生活污水一般占到家庭用水和家庭生活污水的80%以上。减少卫生间的用水量即可达到大量节约生活用水和大量减少生活污水排放的目的,且我国农村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村分布的特点是面广、点多,污水处理受限制,若是布有污水管网管材耗费大、管道压力不能保证,因此以家庭为单元进行污水处理是比较好的选择。

一般卫生间设置有洗浴设备(太阳能热水器)、便器(抽水马桶或蹲便器),面盆,各设备均分别与上、下水管相连;有些卫生间还将洗衣机也放入其中。在卫生间这个小系统内,便器(包括抽水马桶和蹲便)是卫生间水的最大消耗单元,占到卫生间用水量的近50%,且对用水的质量要求最低。传统上,卫生间洗澡,漱洗,洗衣和冲便都采用直接排入下水道的方式,形成水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系统,克服了上有技术的不足,有效解决了现有卫生间存在的各用水器具独立使用上水,直接排放下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系统,包括给水管、洗漱池、卫生间地面、太阳能集热器、补水泵、洗衣机、第一电磁阀、马桶、太阳能热水器、格栅地漏、第一排水管、污水罐、第一水位传感器、污水处理装置、增压泵、第二电磁阀、中水罐、第二水位传感器、化粪池、生态处理系统;所述洗漱池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上且通过第一输水管与给水管相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固定安装在给水管上方且通过第二输水管与给水管相连通,所述补水泵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水管上,所述洗衣机放置在卫生间地面上且位于洗漱池右侧,所述洗衣机通过第三输水管与给水管相连通,所述马桶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上且位于洗衣机右侧,所述给水管右端与马桶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固定安装在给水管1右部且位于马桶正上方,所述太阳能热水器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右下部且通过第四输水管与太阳能集热器相连通,所述格栅地漏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上且位于洗衣机右侧、太阳能热水器下方,所述第一排水管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下方,所述洗漱池、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下部均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污水罐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下方,所述污水罐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格栅地漏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右端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污水罐上,所述污水罐通过第五输水管与污水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增压泵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管上,所述第二电磁阀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管上且位于污水处理装置右侧,所述中水罐固定安装在污水处理装置下方并通过第三连接管与污水处理装置下部相连通,所述中水罐通过第六输水管与马桶相连通,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中水罐上部,所述马桶下部通过第二排水管与第五输水管右部相连通,所述化粪池设置在马桶右下方并与第五输水管右端相连通,所述生态处理系统包括生态处理池、第一抽取泵、绿化灌溉池、第二抽取泵、灌溉主管、第三水位传感器、农业用水源补给管、第三电磁阀、灌溉控制阀,所述生态处理池设置在污水罐的右下方且通过第七输水管与污水罐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抽取泵固定安装在第七输水管上,所述绿化灌溉池通过设置在生态处理池的右侧并通过第八输水管与生态处理池相连通,所述第二抽取泵固定安装在第八输水管上,所述灌溉主管设置在绿化灌溉池右侧并与绿化灌溉池相连通,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绿化灌溉池上部左端并延伸进绿化灌溉池内部,所述农业用水源补给管设置在绿化灌溉池上部并与绿化灌溉池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固定安装在农业用水源补给管上,所述灌溉控制阀固定安装在灌溉主管上,所述第三电磁阀与第三水位传感器电连接。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还设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固定安装在补水泵右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输水管上还设有两个止回阀,所述一个止回阀固定安装在第二电磁阀的右侧且位于第二排水管与第五输水管连接处的左侧,所述一个止回阀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管的右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给水管、第一输水管、第三输水管、第四输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处理池为芦苇生态处理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处理池为红柳生态处理池。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使用时,通过补水泵将给水管中的水输进太阳能集热器内,太阳能集热器4将水加热后输进太阳能热水器内,供人们洗澡使用,洗澡用的水通过格栅地漏流入污水罐内储存;通过第一输水管将给水管中的水引进洗漱池供人们洗漱使用,通过第三输水管将给水管中的水引进洗衣机内供人们洗衣使用,人们洗漱、洗衣用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管流入第一排水管内,通过第一排水管流入污水罐内,当污水罐内的水位上升到预先设置的最高水位时,第一水位传感器开启增压泵,将污水罐内的水抽入到污水处理装置内进行过滤处理,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过后的污水通过第三连接管流入到中水罐内,中水罐内的水通过第六输水管引入到马桶内进行冲洗马桶,当中水罐内的水位下到预先设置的最低水位以下时,第二水位传感器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第一电磁阀,使用给水管中的水冲洗马桶,冲洗马桶的用水通过第二排水管排入第五输水管右端排入化粪池内;除此之外,在中水罐水储存满水时,中水罐内的压力与第五输水管的压力是一样的,第五输水管内的水就会流过污水处理装置上部直接排入右端化粪池内,在此过程中会把污水处理装置上方过滤出的大的杂质随着污水一起排掉,实现对污水处理装置的清洗工作,处理后的中水存储在中水罐内一部分用来冲洗马桶,一部分通过第一抽取泵抽入到生态处理池内进行生态处理,将水内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处理掉后再通过第二抽取泵抽入到绿化灌溉池内通过灌溉主管外接灌溉管网进行绿化,在上述绿化过程中当绿化灌溉池内部的水位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水位时第三水位传感器将这一信号传输给第三电磁阀并开启第三电磁阀通过农业用水源补给管给绿化灌溉池补给水量,保证绿化灌溉池内充足的灌溉水量。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卫生间存在的各用水器具独立使用上水,直接排放下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具有节水、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给水管,2为洗漱池,3为卫生间地面,4为太阳能集热器,5为补水泵,6为洗衣机,7为第一电磁阀,8为马桶,9为太阳能热水器,10为格栅地漏,11为第一排水管,12为污水罐,13为第一水位传感器,14为污水处理装置,15为增压泵,16为第二电磁阀,17为中水罐,18为第二水位传感器,19为第一输水管,20为第二输水管,21为第三输水管,22为第四输水管,23为第一连接管,24为第二连接管,25为第五输水管,26为第三连接管,27为第六输水管,28为第二排水管,29为止回阀,30为控制阀,31为生态处理池,32为第一抽取泵,33为绿化灌溉池,34为灌溉主管,35为第七输水管,36为第八输水管,37为第二抽取泵,38第三水位传感器,39为农业用水源补给管,40为第三电磁阀,41为灌溉控制阀,42为化粪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列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系统,包括给水管1、洗漱池2、卫生间地面3、太阳能集热器4、补水泵5、洗衣机6、第一电磁阀7、马桶8、太阳能热水器9、格栅地漏10、第一排水管11、污水罐12、第一水位传感器13、污水处理装置14、增压泵15、第二电磁阀16、中水罐17、第二水位传感器18、化粪池42、生态处理系统;所述洗漱池2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3上且通过第一输水管19与给水管1相连通,所述太阳能集热器4固定安装在给水管1上方且通过第二输水管20与给水管1相连通,所述补水泵5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水管20上,所述洗衣机6放置在卫生间地面3上且位于洗漱池2右侧,所述洗衣机6通过第三输水管21与给水管1相连通,所述马桶8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3上且位于洗衣机6右侧,所述给水管1右端与马桶8上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7固定安装在给水管1右部且位于马桶8正上方,所述太阳能热水器9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4右下部且通过第四输水管22与太阳能集热器4相连通,所述格栅地漏10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3上且位于洗衣机6右侧、太阳能热水器9下方,所述第一排水管11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3下方,所述洗漱池2、洗衣机6、太阳能热水器9下部均通过第一连接管23与第一排水管11相连通,所述污水罐12固定安装在卫生间地面3下方,所述污水罐12通过第二连接管24与格栅地漏10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11右端与第二连接管24相连通,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13固定安装在污水罐12上,所述污水罐12通过第五输水管25与污水处理装置14相连通,所述增压泵15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管25上,所述第二电磁阀16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管25上且位于污水处理装置14右侧,所述中水罐17固定安装在污水处理装置14下方并通过第三连接管26与污水处理装置14下部相连通,所述中水罐17通过第六输水管27与马桶9相连通,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18固定安装在中水罐17上部,所述马桶8下部通过第二排水管28与第五输水管25右部相连通,所述化粪池42设置在马桶8右下方并与第五输水管25右端相连通,所述生态处理系统包括生态处理池31、第一抽取泵32、绿化灌溉池33、第二抽取泵37、灌溉主管34、第三水位传感器38、农业用水源补给管39、第三电磁阀40、灌溉控制阀41,所述生态处理池31设置在污水罐12的右下方且通过第七输水管35与污水罐12底部相连通,所述第一抽取泵32固定安装在第七输水管35上,所述绿化灌溉池33通过设置在生态处理池31的右侧并通过第八输水管36与生态处理池31相连通,所述第二抽取泵37固定安装在第八输水管36上,所述灌溉主管34设置在绿化灌溉池33右侧并与绿化灌溉池33相连通,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38固定安装在绿化灌溉池上部左端并延伸进绿化灌溉池33内部,所述农业用水源补给管39设置在绿化灌溉池33上部并与绿化灌溉池33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40固定安装在农业用水源补给管39上,所述灌溉控制阀41固定安装在灌溉主管34上,所述第三电磁阀40与第三水位传感器38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使用时,通过补水泵5将给水管1中的水输进太阳能集热器4内,太阳能集热器4将水加热后输进太阳能热水器9内,供人们洗澡使用,洗澡用的水通过格栅地漏10流入污水罐12内储存;通过第一输水管19将给水管1中的水引进洗漱池供人们洗漱使用,通过第三输水管21将给水管1中的水引进洗衣机6内供人们洗衣使用,人们洗漱、洗衣用后的水通过第一连接管23流入第一排水管11内,通过第一排水管11流入污水罐12内,当污水罐12内的水位上升到预先设置的最高水位时,第一水位传感器13开启增压泵15,将污水罐12内的水抽入到污水处理装置14内进行过滤处理,经过污水处理装置14处理过后的污水通过第三连接管26流入到中水罐17内,中水罐17内的水通过第六输水管27引入到马桶8内进行冲洗马桶8,当中水罐17内的水位下到预先设置的最低水位以下时,第二水位传感器18关闭第二电磁阀16、开启第一电磁阀7,使用给水管1中的水冲洗马桶8,冲洗马桶8的用水通过第二排水管28排入第五输水管25右端排入化粪池42内;除此之外,在中水罐17水储存满水时,中水罐17内的压力与第五输水管25的压力是一样的,第五输水管25内的水就会流过污水处理装置14上部直接排入右端化粪池42内,在此过程中会把污水处理装置14上方过滤出的大的杂质随着污水一起排掉,实现对污水处理装置14的清洗工作,处理后的中水存储在中水罐17内一部分用来冲洗马桶8,一部分通过第一抽取泵32抽入到生态处理池31内进行生态处理,将水内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处理掉后再通过第二抽取泵37抽入到绿化灌溉池33内通过灌溉主管40外接灌溉管网进行绿化,在上述绿化过程中当绿化灌溉池33内部的水位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水位时第三水位传感器38将这一信号传输给第三电磁阀40并开启第三电磁阀40 通过农业用水源补给管39给绿化灌溉池33补给水量,保证绿化灌溉池33内充足的灌溉水量。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卫生间存在的各用水器具独立使用上水,直接排放下水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具有节水、环保的优点。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循环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输水管20上还设有止回阀29,所述止回阀29固定安装在补水泵5右侧。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止回阀29是为了避免太阳能集热器4内的水发生倒流现象。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五输水管25上还设有两个止回阀29,所述一个止回阀29固定安装在第二电磁阀16的右侧且位于第二排水管28与第五输水管25连接处的左侧,所述一个止回阀29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25管的右端。这里设置止回阀29是为了避免冲洗马桶8后的水发生倒流进入污水处理装置14内,也避免了当第五输水管25内的压力变小时外接的市政管网中的污水倒流进入第五输水管25内。

如图1所示,所述给水管1、第一输水管19、第三输水管21、第四输水管22上均设有控制阀30。这里设置控制阀30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水源的供给,洗漱池2、洗衣机6、太阳能热水器4用水的供给,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所述生态处理池31为芦苇生态处理池。

如图1所示,所述生态处理池31为红柳生态处理池。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的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