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简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9316发布日期:2019-02-26 17:57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式简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简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城市相对落后,并且和城市相比,农村水污染点源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的收集困难,这成为了改善农村水环境问题的一大难题。即使有些农村已经配备了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以及保护水环境意识的薄弱,有些污水处理设施处于半停运甚至停运的状态,因此存在没有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情况,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制造难度大,设备昂贵,污水收集困难,运行操作难度高,维护修理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用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式简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制造难度低,安装便捷,更换、维修容易,能通过简单的操作控制装置运行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装式简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沉淀池、加药沉淀池、水生植物池、沉淀处理槽;所述初级沉淀池为上方开口、内部底部为“V”型槽的箱体,初级沉淀池前端通过进水管接入污水,初级沉淀池后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加药沉淀池相连;所述加药沉淀池为上方开口、内部底部为“V”型槽的箱体,加药沉淀池上部装有加药控制装置,加药沉淀池内装有搅拌设备,所述加药沉淀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水生植物池相连;所述初级沉淀池和加药沉淀池的底部均通过排泥管与沉淀处理槽相连;所述水生植物池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箱体,水生植物池内装有种植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培育浮床,水生植物池底部铺设曝气管,所述水生植物池通过出水管或回流管排出处理后的污水或使处理后的污水回流至加药沉淀池。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沉淀池在进水口下方,初级沉淀池上部依次装有大孔格栅与小孔格栅,所述大孔格栅与小孔格栅通过设置于初级沉淀池侧面的卡扣水平放置,大孔格栅与小孔格栅之间垂直距离相距30cm。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出水管、回流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加药沉淀池相连处装有钢丝过滤网。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管呈“S”型固定于水生植物池底部,曝气管与增氧泵相连,曝气管上均匀的设有圆形曝气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生植物池内安装有水质检测仪。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沉淀池、加药沉淀池、水生植物池的底部均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都带有锁定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泥管在与初级沉淀池、加药沉淀池底部相连处设有螺旋接口,方便排泥管的拆卸与更换。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设备包括搅拌轴与搅拌叶片;加药控制装置包括加药控制阀与刻度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整套装置每个箱体独立,并都带有万向轮,运输移动方便,通过简单组装后就能投入使用,适合于农村地区使用;(2)装置的尺寸固定、相对较小,制作工艺简单,如果装置出现问题,维护与更换方便,维修成本低廉;(3)装置中设有水质检测仪,保证出水质量,推广使用能有效地改善农村地区水污染情况;(4)适合于农村地区一家或几家于住处附近处理生活污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生植物池中的曝气管布设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初级沉淀池;2、加药沉淀池;3、水生植物池;4、进水管;5、进水阀;6、大孔格栅;7、小孔格栅;8、卡扣;9、排泥管接口;10、排泥泵;11、排泥管;12、第一连接管;13、第一连接管阀;14、加药控制装置;15、搅拌设备;16、钢丝过滤网;17、第二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阀;19、培育浮床;20、水生植物;21、曝气管;22、增氧泵;23、水质监测仪;24、出水管;25、出水阀;26、回流管;27、回流阀;28、万向轮;29、沉淀处理槽;30、曝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组装式简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初级沉淀池1、加药沉淀池2、水生植物池3,沉淀处理槽29,其中初级沉淀池1、加药沉淀池2、水生植物池3底部均装有带有锁定装置的万向轮28,使初级沉淀池1、加药沉淀池2、水生植物池3的箱体方便移动与安装。

所述初级沉淀池为上方开口,内部底部为“V”型槽的箱体,前端通过进水管接入污水,后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加药沉淀池相连,所述加药沉淀池为上方开口,内部底部为“V”型槽的箱体,箱体上装有加药控制装置,内部装有搅拌设备,所述搅拌设备包括搅拌轴与搅拌叶片,所述加药沉淀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水生植物池相连,所述初级沉淀池和加药沉淀池底部均通过排泥管与沉淀处理槽相连,所述水生植物池为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箱体,箱体内装有种植水生植物的水生植物培育浮床,箱体底部铺有曝气管,所述水生植物池通过出水管或回流管排出处理后的污水。

所述初级沉淀池在进水口下方,箱体上部装有大孔格栅与小孔格栅,所述格栅通过箱体侧面的卡扣水平放置,两块格栅之间垂直距离相距30cm。所述进水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出水管、回流管上均设有控制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加药沉淀池相连处装有钢丝过滤网。所述曝气管呈“S”型固定于水生植物池底部,与增氧泵相连,管上均匀的设有圆形曝气孔。所述水生植物池安装有水质检测仪。所述初级沉淀池、加药沉淀池、水生植物池底部均安装有四个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都带有锁定装置。所述排泥管在与初级沉淀池、加药沉淀池底部相连处设有螺旋接口,方便排泥管的拆卸与更换。

本实施例中,初级沉淀池1为上方开口,内部底部为“V”型槽的箱体,初级沉淀池1的前部连接有带有进水阀5的进水管4,待处理生活污水通过进水管4接入设施(即本实用新型的处理装置),可以接入一家或几家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接入初级沉淀池1后会先后通过大孔格栅6和小孔格栅7,大孔格栅6的格子尺寸为150mm×150mm,小孔格栅7的格子尺寸为75mm×75mm,两个格栅通过初级沉淀池1的箱体侧壁的格栅卡扣8固定,并可以通过卡扣8拆卸与更换,两个格栅用于初步拦截污染物。经过格栅过滤的污水会在初级沉淀池1中停留6小时,部分未经两个格栅过滤的固体悬浮物沉淀于初级沉淀池1的箱体底部的“V”型槽。6小时后开启第一连接管阀13,经过第一步沉淀处理的污水通过第一连接管12流入加药沉淀池2。

加药沉淀池2为上方开口,内部底部为“V”型槽的箱体,当加药沉淀池2中蓄满一定量的污水,关闭第一连接管阀13和第二连接管阀18,开启加药控制装置14,加药控制装置包括加药控制阀与刻度管,刻度管内装有药液,加药控制阀安装于刻度管上,通过刻度管的刻度变化得到添加的药液量,通过打开加药控制阀向箱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铝等,同时开启搅拌设备15,搅拌设备15包括搅拌轴与叶片,搅拌一定时间后静置,6小时后开启第二控制阀17,使加药沉淀池2中上层水通过第二连接管17流入水生植物池3中,第二连接管17与加药沉淀池2相连接处装有钢丝过滤网16,可以有效防止絮状沉淀随水流流入后续处理装置。

初级沉淀池1和加药沉淀池2都通过设置于底部的排泥管11连通沉淀处理槽29,初级沉淀池1与排泥管11接口处、加药沉淀池2与排泥管11接口处均设有排泥管接口9,使排泥管11在箱体需要移动时方便拆卸与安装,当“V”型槽中的沉淀物已经积累一定量后,通过打开排泥泵10沉淀移入沉淀处理槽29进行下一步处理。

水生植物池3底部曝气管21呈“S”型固定,曝气管21与增氧泵22相连,曝气管21上均匀的设有圆形曝气孔30,水生植物池中安装有水生植物培育浮床19,浮床种植的水生植物20为水葫芦,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吸收营养的方式固定水中的氮和磷,对水中的污染物有净化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出水的能见度与水质,同时也能构成一道景观。当污水在水生植物池3中停留达到48小时,通过水质检测仪23测定池中水质,当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所规定的水质时,开启出水阀25将出水通过出水管24排入收纳水体,当水质未达到标准时,开启回流阀27,出水通过回流管26回流至加药沉淀池2中重复上述处理步骤。

本实用新型为组装型,各箱体都带有万向轮,体积较小,安装方便,使用者可通过简单的学习熟练掌握装置的安装与更换,比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更适合分散的农村污染点源,是适合于一家或者几家农户处理生活污水的简易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控制阀,可以为电动阀也可以为手动阀。

以上显示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进要求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