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9348发布日期:2019-05-07 22:01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属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循环排废水和脱硫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由于电厂废水属于高盐废水,因此无法通过生化方式去除有机物。但是如果不去除有机物,在废水处理中后续的反渗透浓缩单元会截留有机物,有机物被截留后就会不断富集,使得膜系统产生污堵和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使用臭氧催化氧化的方式去除有机物,但是这种方法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并且投资巨大,运行成本高昂,消耗大量的液氧和电能。臭氧会优先选择氧化还原电位低的物质进行氧化,这部分物质大都是无机物,本身不会对膜系统造成影响,因此臭氧系统虽然可以去除一部分物质,但是大都是不对膜系统构成威胁的物质部分,大分子、生物质等有机物却仍然没有被去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有效去除有机物的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包括蓄水池、纳滤系统和纳滤产水池;所述纳滤系统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纳滤水;所述纳滤产水池用以蓄存纳滤水;所述蓄水池与纳滤系统相互连通,所述纳滤系统与纳滤产水池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纳滤系统截留废水中的有机物,实现对有机物的分离去除,保护废水处理中后续的反渗透等系统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所述纳滤系统包括纳滤膜,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更进一步,所述纳滤系统包括高压泵、二段增压泵和三段增压泵,所述高压泵、二段增压泵和三段增压泵按照废水流向依次连通;在所述高压泵与二段增压泵之间设置有一段纳滤膜,在所述二段增压泵与三段增压泵之间设置有二段纳滤膜,在三段增压泵之后设置有三段纳滤膜。

更进一步,该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三段纳滤膜之后的纳滤浓缩水池,用以储存纳滤浓缩水。

进一步,在所述蓄水池与纳滤系统之间还设置有纳滤提升泵,用以提升废水的液位高度。

更进一步,在所述纳滤提升泵与纳滤系统之间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用以过滤。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纳滤系统,实现对有机物的截留去除,将有机物单独处置,纳滤对有机物的截留率≥90%,保护了后续反渗透等浓缩系统,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纳滤不需要很高的能耗,相比于臭氧系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2、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生物分解有机物、臭氧催化氧化分解有机物,具有运行费用低廉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设备简单、投资低,占地面积小,适合电厂运行习惯;

3、本实用新型利用纳滤系统去除有机物无人值守,连续运行,不需要任何药剂投加,无二次污染物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蓄水池,2、纳滤提升泵,3、保安过滤器,4、高压泵,5、二段增压泵,6、三段增压泵,7、纳滤产水池,8、纳滤浓缩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污染防治领域,可用于火电厂及排放类似水污染物的制造、食品、纺织、电厂、印染、市政、汽车、石油化工、电子半导体废水零排放、生物发酵废水零排放等。

纳滤又称为低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新兴领域,其分离性能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允许一些无机盐和某些溶剂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的效果。

下面结合电厂循环排污水和电厂脱硫废水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包括蓄水池1、纳滤系统和纳滤产水池7,按照废水的处理顺序,蓄水池1、纳滤系统和纳滤产水池7依次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的连通既可通过管道,也可以通过其他可以连接并相通的方式。

纳滤系统用以去除废水(本实施例中的废水包括但不仅限于电厂循环排污水和电厂脱硫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纳滤水。

纳滤产水池7用以蓄存纳滤水,纳滤产水池7与纳滤系统相互连通。

蓄水池1用以暂时蓄存废水,蓄水池1与纳滤系统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纳滤系统截留废水中的有机物,实现对有机物的分离去除,保护废水处理中后续的反渗透等系统的正常运行。

针对电厂循环排污水,实施方案为:步骤一、在蓄水池1中加入氢氧化钠(并在排污水中碱度不足时加入选择性的加入碳酸钠)软化,废水在蓄水池1中进行絮凝沉淀;步骤二、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进行超滤处理,然后计入纳滤系统并且纳滤膜分离产生纳滤水和纳滤浓水;步骤三、纳滤水进入纳滤产水池7,然后纳滤水可进入后续废水处理的反渗透浓缩系统,纳滤浓水进入后续废水处理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按4×100m3/h处理能力设计,纳滤回收率设置为95%,通过纳滤系统可以实现有机物的截留,实际运行参数表明,纳滤系统对有机物的脱除率高于90%。

针对电厂脱硫废水和上述电厂循环排污水中产生的纳滤浓水,实施方案为:步骤一、在蓄水池1中加药软化,废水在蓄水池1中进行絮凝沉淀;步骤二、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纳滤系统进行管式微滤过滤处理,纳滤膜分离产生纳滤产水和纳滤浓水;步骤三、纳滤水进入纳滤产水池7,然后纳滤水可进入后续废水处理的反渗透浓缩系统,纳滤浓水中含有高浓度有机物、高浓度二价盐,纳滤浓水水量较小,可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进行单独处置,如煤场喷洒、高级氧化、烟道蒸发等。在本实施例中,按3×25m3/h处理能力设计,纳滤回收率设置为65%,通过纳滤单元可以实现有机物的截留,实际运行参数表明,纳滤系统对有机物的脱除率高于90%。

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浓缩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均为现有废水处理中的常见系统,属于现有技术,并且进行加药软化也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手段,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示,其区别仅在于纳滤系统包括纳滤膜,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纳滤膜的孔径在1nm以上,一般1-2nm,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截留有机物的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截留溶解性盐的能力为2-98%之间,对单价阴离子盐溶液的脱盐低于高价阴离子盐溶液。

纳滤膜的膜组件的形式有中空纤维、卷式、板框式和管式等。在本实用新型中纳滤膜的膜组件为管式。

在电厂循环排污水的处理中和电厂脱硫废水的处理中,所用到的纳滤膜是一样的,但纳滤膜所处的压力环境有区别,电厂脱硫废水处理中纳滤膜的压力比电厂循环排污水处理中的要高,主要与废水的浓度有关系,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需要的外压就越大。

实施例3:

如实施例2所示,其区别仅在于纳滤系统包括高压泵4、二段增压泵5和三段增压泵6,高压泵4、二段增压泵5和三段增压泵6按照废水流向依次连通,即高压泵4设置在蓄水池1和二段增压泵5之间,二段增压泵5设置在高压泵4和三段增压泵6之间;在高压泵4与二段增压泵5之间设置有一段纳滤膜,在所述二段增压泵5与三段增压泵6之间设置有二段纳滤膜,在三段增压泵6之后设置有三段纳滤膜。高压泵4、二段增压泵5和三段增压泵6为纳滤系统提供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一段纳滤膜、二段纳滤膜和三段纳滤膜的膜组件均为管式,且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实施例4:

如实施例3所示,其区别仅在于纳滤去除有机物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三段纳滤膜之后的纳滤浓缩水池8,用以储存纳滤浓缩水。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所示,其区别仅在于在蓄水池1与纳滤系统之间还设置有纳滤提升泵2,用以将废水提升液位高度,方便废水进入纳滤系统。

实施例6:

如实施例5所示,其区别仅在于在纳滤提升泵2与纳滤系统之间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3,用以过滤,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