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702发布日期:2019-02-22 22:0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径流污水是由城市降水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冲刷建筑物、地面、废渣、垃圾而形成的污水。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病原体、需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素等。径流污水是城市污水中的一部分,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于工业、农业或外排。径流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质较为稳定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后完全可以重复使用,并实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良性循环。

目前,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都是采用多级沉淀池连续沉淀的方法进行处理,然而这种方法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沉淀池多为露天设置,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的效果不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除杂箱和处理箱,所述的除杂箱与处理箱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的除杂箱包括进水管和第一过滤层,所述的第一过滤层固定在除杂箱内,所述的进水管位于除杂箱的下方;

所述的处理箱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2个收集板,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收集板均位于处理箱内,所述的收集板将处理箱隔为反应腔、沉淀腔和净水腔,所述的沉淀腔位于反应腔与净水腔之间,所述的沉淀腔与反应腔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的沉淀腔与净水腔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通;

所述的沉淀腔内设有滤芯,所述的滤芯套在第一连接管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滤芯包括底盘、第一吸附网和第二吸附网,所述的第一吸附网和第二吸附网均固定在底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吸附网与第二吸附网均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的第一吸附网套在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的外侧,所述的第二吸附网套在第一吸附网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盘的上表面为球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位于所述的处理箱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的沉淀腔的上部,且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净水腔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净水腔内设有第二过滤层,所述的第二过滤层固定在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处理箱还包括电机和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位于所述的反应腔内,所述的搅拌轴的一端贯穿处理箱的箱壁,并与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除杂箱的底部为斜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处理箱上设有出水管,所述的出水管与所述的净水腔相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设有除杂箱能够将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物过滤去除。而且除杂箱的进水管设置在除杂箱的底部,污水自下而上进行过滤,从而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能够在自身重力和第一过滤层的隔挡作用下下落。相对于传统的设置在上方的进水管,所述的除杂箱能够防止悬浮物在水流长期的冲击作用下穿过过滤网,减轻处理设备后续的过滤负担。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在处理箱内设有反应腔和沉淀腔,反应腔可以通过添加中和试剂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沉淀腔能够进行二次过滤和沉淀,主要将污水中的胶体、可溶性有机物及反应后的产物等去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除杂箱;11、进水管;12、第一过滤层;13、排污管;2、处理箱;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23、收集板;24、反应腔;241、搅拌轴;242、电机;243、加药管;25、沉淀腔;251、滤芯;2511、底盘;2512、第一吸附网;2513、第二吸附网;26、净水腔;261、第二过滤层;26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除杂箱1和处理箱2,所述的除杂箱1与处理箱2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的除杂箱1包括进水管11和第一过滤层12,所述的第一过滤层12固定在除杂箱1内,所述的进水管11位于除杂箱1的下方;所述的除杂箱1能够将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物过滤去除。而且除杂箱1的进水管11设置在除杂箱1的底部,污水自下而上进行过滤,从而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能够在自身重力和第一过滤层12的隔挡作用下下落。相对于传统的设置在上方的进水管11,所述的除杂箱1能够防止悬浮物在水流长期的冲击作用下穿过过滤网,减轻处理设备后续的过滤负担。

所述的处理箱2包括第一连接管21、第二连接管22和2个收集板23,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1和收集板23均位于处理箱2内,所述的收集板23将处理箱2隔为反应腔24、沉淀腔25和净水腔26,所述的沉淀腔25位于反应腔24与净水腔26之间,所述的沉淀腔25与反应腔24通过第一连接管21相连通,所述的沉淀腔25与净水腔26通过第二连接管22相连通;

所述的沉淀腔25内设有滤芯251,所述的滤芯251套在第一连接管21的外侧。

所述的滤芯251包括底盘2511、第一吸附网2512和第二吸附网2513,所述的第一吸附网2512和第二吸附网2513均固定在底盘2511上。

所述的第一吸附网2512与第二吸附网2513均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的第一吸附网2512套在所述的第一连接管21的外侧,所述的第二吸附网2513套在第一吸附网2512的外侧。所述的滤芯251设有双层的吸附网,能够将水中残留的杂质和中和反应后的产物过滤吸附。

所述的底盘2511的上表面为球面结构。球面结构便于水流通过滤芯251。

所述的第二连接管22位于所述的处理箱2的外侧。

所述的第二连接管22的一端位于所述的沉淀腔25的上部,且第二连接管2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净水腔26的上部。经过滤芯251的过滤后,处理水在沉淀腔25内进行二次沉淀,所述的第二连接管22的一端位于沉淀腔25的上部,便于将沉淀腔25内上层的净水倒入净水腔26。

所述的净水腔26内设有第二过滤层261,所述的第二过滤层261固定在所述的第二连接管22的一端。第二连接管22的另一端位于净水腔26的上部,使水流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二过滤层261,所述的第二过滤层261可以是活性炭等,对处理水进行最后的净味处理。

所述的处理箱2还包括电机242和搅拌轴241,所述的搅拌轴241位于所述的反应腔24内,所述的搅拌轴241的一端贯穿处理箱2的箱壁,并与电机242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箱2上还设有加药管243,所述的加药管243与反应腔24相连通,可以通过加药管243向反应腔24添加中和试剂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所述的除杂箱1的底部为斜面结构。斜面结构便于将水中的杂质集中到除杂箱1的一侧,便于排出除杂箱1。所述的除杂箱1上设有排污管13,所述的排污管13位于除杂箱1底部的一侧,且位于除杂箱1底部较低的一侧,从而便于将杂质排出。

所述的处理箱2上设有出水管262,所述的出水管262与所述的净水腔26相连通。

使用时,污水通过进水管11加入除杂箱1,在过滤网和污水自身重力作用下将水中的悬浮物过滤去除;然后经过连接管路进入处理箱2的反应腔24,搅拌轴241将污水和中和剂充分混合,出去水中的氮和磷等营养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中和后的污水经第一连接管21进入沉淀腔25,并且首先经过滤芯251的二次过滤后,在沉淀腔25内进行沉淀,主要将污水中的胶体、可溶性有机物及反应后的产物等去除;沉淀腔25内上层的水逐渐的没过第二连接管22时,经第二连接管22进入净水腔26收集存储,净化了径流污水,可做灌溉水使用,也可直接排入河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