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出水同侧组合式乡镇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7517发布日期:2019-02-10 22:2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出水同侧组合式乡镇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出水同侧组合式乡镇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乡镇的部分的生活污水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没有采取应有的治理措施,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新政策下,环境保护已受到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重视,对污水进行彻底的治理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大,高效节能、简便操作性强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已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国家要求乡镇必须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但与日处理能力几万吨乃至十几万吨的县级、市级生活污水处理厂相比,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大多在每天几吨左右的规模,所以,选择造价低,运行简单的污水处理技术是十分关键的。

MBBR工艺运用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技术关键在于采用新型的悬浮填料,该悬浮填料具有有效表面积大,适合微生物吸附生长,比重接近于水,在好氧条件下,水流和载体在曝气充氧作用下产生大量空气泡,空气泡的上升浮力推动载体和周围的水体流动起来,当气流穿过水流和载体的空隙时又被载体阻滞,并被分割成微小气泡,从而实现了悬浮填料上的生物膜和泥水中的污染物、溶解氧的充分接触,大大强化了单位体积内生化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从优化一体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结构、添加悬浮填料以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提高活性污泥凝聚沉淀性能入手,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生物膜和活性污泥混合技术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水中SS、N、P去除高、出水水质稳定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理念先进、设备投资少、占地少、运行管理简单、无需专业技术人员、运行费用低、建设周期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出水同侧组合式乡镇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它克服了现有乡镇污水处理技术投资高和运行复杂的缺陷,可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国家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进出水同侧组合式乡镇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包括缺氧圆柱罐体、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二次沉淀罐体、泥水回流过水管、生化罐体连通管、二次沉淀进水管、絮凝剂投加管和鼓风机,其中,缺氧圆柱罐体通过泥水回流过水管、生化罐体连通管与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相连通,缺氧圆柱罐体内设置进水口、推流器、罐体固定支架和人孔;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包括MBBR泥膜好氧区、一次沉淀区、罐体固定支架和人孔,MBBR泥膜好氧区内设置曝气系统、悬浮填料和过水筛,MBBR泥膜好氧区通过过水筛网与一次沉淀区相连通;二次沉淀罐体通过二次沉淀进水管与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相连通,二次沉淀罐体设置外排泥管和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一次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提升硝酸盐混合液和一次沉淀区的沉降污泥全部回流到缺氧圆柱罐体的混合液回流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一次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将硝酸盐混合液和一次沉淀区沉降污泥提升回流到缺氧圆柱罐体的混合液回流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管道混合器上设置了絮凝剂投加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缺氧圆柱罐体、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和二次沉淀罐体组合的方式,节省了传统一体化设备隔段分区的麻烦,便于模具化快速制造单个罐体,节省制造成本。

2)进出水同侧式的设计减少了工艺管线布置的数量,节省投资和维护方便。

3)只用一套混合液回流泵将一次沉淀区的硝酸盐混合液和沉降污泥通过较短长度的连接管线就提升到缺氧圆柱罐体的进水端,即起到了污泥回流的作用,又起到将硝酸盐泥水内回流到缺氧圆柱罐体的效果,仅仅一套回流泵就实现了传统的污泥外回流和硝酸盐内回流两套回流的功能。

4)在二次沉淀进水管上设置了用于将外加除磷絮凝剂与入水反应混合的管道混合器,简单易行,且后续的在二次沉淀罐体形成的絮凝污泥被全部外排,不再回流进入前面的生化处理系统,因而减少了因絮凝剂的投加对前段生化处理的不利影响。

5)在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的MBBR泥膜好氧区内投加了高效悬浮载体,减少了好氧反硝化所需要的容积,强化和稳定了好氧生化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的A-A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的B-B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布置示意图的C-C剖面图。

其中:1、缺氧圆柱罐体,2、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3、二次沉淀罐体,4、泥水回流过水管,5、生化罐体连通管,6、二次沉淀进水管,7、絮凝剂投加管,8、管道混合器,9、鼓风机,10、曝气系统,11、人孔,12、悬浮填料,13、过水筛网,14、进水口,15、外排泥管,16、出水管,17、混合液回流泵,18、推流器,19、罐体固定支架,20、MBBR泥膜好氧区,21、一次沉淀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一种进出水同侧组合式乡镇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包括缺氧圆柱罐体1、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2、二次沉淀罐体3、泥水回流过水管4、生化罐体连通管5、二次沉淀进水管6、絮凝剂投加管7和鼓风机9,其中,缺氧圆柱罐体1通过泥水回流过水管4、生化罐体连通管5与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2相连通,缺氧圆柱罐体1内设置进水口14、推流器18、罐体固定支架19和人孔11;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2包括MBBR泥膜好氧区20、一次沉淀区21、罐体固定支架19和人孔11,MBBR泥膜好氧区20内设置曝气系统10、悬浮填料12和过水筛13,MBBR泥膜好氧区20通过过水筛网13与一次沉淀区21相连通;二次沉淀罐体3通过二次沉淀进水管6与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2相连通,二次沉淀罐体3设置外排泥管15和出水管16。

上述一次沉淀区21的底部设置有将硝酸盐混合液和一次沉淀区21沉降污泥提升回流到缺氧圆柱罐体1的混合液回流泵17。

上述二次沉淀进水管6上设置了用于将外加除磷絮凝剂与入水反应混合的管道混合器8。

上述管道混合器上设置了絮凝剂投加管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

1)经预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进水口流入缺氧圆柱罐体,与来自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内的一次沉淀区、由混合液回流泵通过泥水回流过水管提升过来的硝酸盐混合液和沉降污泥混合,在推流器的推动混合下,泥水进行缺氧反硝化生化反应,去除总氮,也可进行部分生物厌氧释磷。

2)缺氧圆柱罐体内脱氮后的泥水通过生化罐体连通管流入到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的MBBR泥膜好氧区。

3)在沉淀圆柱罐体的MBBR泥膜好氧区内,通过曝气系统的供氧,和在高效悬浮填料上生物膜和混合液中悬浮生长的微生物作用下,强化硝化去除泥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反应后的泥水通过过水筛网流入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内的一次沉淀区、。

4)在一次沉淀区,较重的污泥沉降下来,上面的含固率较低的泥水再通过二次沉淀进水管,在与通过絮凝剂投加管投加到管道混合器的絮凝剂混合反应后,流入二次沉淀罐体。

5)在二次沉淀罐体内,和絮凝剂反应后的泥水进行固液分离,通过外排泥管将底部沉降污泥外排,通过出水管排出上部清水。

实例一。

某乡镇污水处理站,进水设计水量为400m3/日,进水COD浓度为400mg/L、BOD浓度为200mg/L、氨氮浓度为35mg/L、总氮为46mg/L、TP为5mg/L,采用本实用新型,添加的圆柱型悬浮填料特点为:材质为HDPE,比重为0.96g/cm3,直径为25mm,高10mm,孔隙率≥84%,堆积密度≥110kg/m3,有效比表面积≥500m2/m3。该工程缺氧圆柱罐体HRT为5.0h;好氧及一次沉淀圆柱罐体HRT为5h,其中,MBBR泥膜好氧区的HRT为3.5h,一次沉淀区的HRT为1.5h,添加的悬浮填料的填充率为30%。试运行完成后出水的BOD≤5mg/L,出水COD≤50mg/L,NH3-N≤5mg/L,TN≤15mg/L。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指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任何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