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0889发布日期:2019-05-11 01:4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申请号为CN201720726763.3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集成式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澄清区和过滤区,所述澄清区包括入口、配水管、排污系统、斜管沉淀区和出水槽,所述斜管沉淀区位于所述澄清区的上端,所述入口、配水管、剩余污泥位于所述澄清区的下端,出水槽位于澄清区的上端,所述过滤区包括过滤系统、收集系统、出水管,其特征是:还包括排污系统,所述排污系统包括排污开关阀和污泥排污管道;所述出水槽包括出水堰板;上述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省去单体分开运行弊端,优化了沉淀和过滤系统,降低了处理运行费用,提高处理效果。但上述方案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污水从入口进入澄清区内,向上经过斜管沉淀区进行沉淀,沉淀下来的泥沙聚集在澄清区的底部,底部入口进水时会把泥沙沉淀物冲起,对水体进行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水池、过滤罐以及吸附罐,所述水池中设有隔墙,所述隔墙上安装由栅格,所述水池中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位于隔墙的右侧,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接入过滤罐内,所述过滤罐包括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安装漏斗状的锥筒,所述第一罐体内安装有水平的过滤网,所述锥筒与第一罐体的内腔底部形成有储存腔,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污阀,所述第一罐体的侧壁上方安装有第一出水接管,所述第一出水接管通过管道与吸附罐连通,所述吸附罐包括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二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二罐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锥筒的外壁和第一罐体之间焊接有若干根拉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接管与第一罐体的内腔连通且第一出水接管位于过滤网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罐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出水接管,所述第二出水接管位于第二罐体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和进料口均与活性炭吸附层连通,所述出料口和进料口均通过螺栓安装有端盖。

优选的,所述过滤罐和吸附罐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池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沉积下城市污水中大块沙石,栅格过滤掉污水中的漂浮垃圾,水泵把水输送到过滤罐进行二极处理,过滤网过滤水中的小颗粒杂质,水中的不溶性小颗粒泥沙杂质,在第一罐体内沉淀,沉淀物和进水口之间通过漏斗状的锥筒隔开,减小水流对沉淀物的冲击,有效的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从过滤罐排出的水进入吸附罐,吸附罐中设有的活性炭吸附层吸附水中有机物杂质,对水进行三级处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对污水实现三级处理,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中:1水池、2过滤罐、21第一罐体、22锥筒、23拉杆、24储存腔、25过滤网、26第一出水接管、27排污阀、3吸附罐、31第二罐体、32活性炭吸附层、33进料口、34出料口、35第二出水接管、4栅格、5水泵、6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水池1、过滤罐2以及吸附罐3,所述水池1中设有隔墙6,所述隔墙6上安装由栅格4,所述水池1中安装有水泵5且水泵5位于隔墙6的右侧,所述水泵5的出水口通过水管接入过滤罐2内,所述过滤罐2包括第一罐体21,所述第一罐体21安装漏斗状的锥筒22,所述第一罐体21内安装有水平的过滤网25,所述锥筒22与第一罐体21的内腔底部形成有储存腔24,所述第一罐体21的底部安装有排污阀27,所述第一罐体21的侧壁上方安装有第一出水接管26,所述第一出水接管26通过管道与吸附罐3连通,所述吸附罐3包括第二罐体31,所述第二罐体31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32,所述第二罐体3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34,所述第二罐体3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3。

具体的,所述锥筒22的外壁和第一罐体21之间焊接有若干根拉杆23,所述拉杆23起到增加锥筒22稳定性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第一出水接管26与第一罐体21的内腔连通且第一出水接管26位于过滤网25的上方,所述第一出水接管26的高于吸附罐13。

具体的,所述第二罐体31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出水接管35,所述第二出水接管35位于第二罐体31的下方,水由活性炭吸附层32的内侧流向外侧,实现吸附过滤,过滤处理后的水从第二出水接管35流出。

具体的,所述出料口34和进料口33均与活性炭吸附层32连通,所述出料口34和进料口33均通过螺栓安装有端盖,上述出料口34和进料口33用于更换活性炭。

具体的,所述过滤罐2和吸附罐3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腿。

工作原理:使用时向水池1左侧的区域注入污水,大块的沙石在水池的左侧区域沉积下来,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污水经过栅格4流入到右侧区域,污水在经过栅格4时,栅格4过滤掉污水中的浮漂垃圾,水泵5把水输送到过滤罐2内,过滤罐2的水位逐渐升高,高过过滤网25,过滤网25过滤掉水中的小颗粒杂质,在过滤罐21内因水流的速度减慢,所以水中小颗粒泥沙杂质会在第一罐体21内沉淀,沉淀下来的小颗粒泥沙杂质聚集在储存腔24内,储存腔24由锥筒22与上方进水口隔开,所以进水时对储存腔24内的冲击小,不会因为沉淀物被冲起而导致对水的二次污染,第一罐体21底部安装的排污阀27打开可排出沉淀物,第一罐体21内的水位到达第一出水接管26时,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到吸附罐3内,水从活性炭吸附层32的内侧中心向外侧流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有机物,从第二出水接管35排出的即为三级处理后的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