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3942发布日期:2019-03-19 22:0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或表面处理行业废水处理及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镀和表面处理行业,电镀和表面处理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锌、镍、铅等重金属的废水,此类废水处理工艺复杂、难度较大。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为化学沉淀法,由于化学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极限性,化学沉淀法难以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特别是在化学镀中,浸渍电解液中存在大量的EDTA、酒石酸(TA)、柠檬酸、苯胺、氨等络合剂,络合剂与镍离子、铜离子等形成较稳定的络合小分子溶解于废水中,传统废水处理工艺通过加氢氧化物或者硫化物难以沉淀去除,此类废水一般需投加氧化剂先破坏络合键的结构,再通过化学沉淀方法去除重金属离子。锌镍合金废水属于化学镀镍废水,同时存在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是电镀废水处理中最为困难的一类废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其中,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池、预处理系统、超滤反渗透系统和化学沉淀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芬顿反应池和pH回调池,所述超滤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精密过滤器、超滤膜、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膜,所述化学沉淀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沉淀池,所述pH调节池调节pH值至2.5~3.5,所述芬顿反应池中加入双氧水,使络合态金属离子转化为游离态,所述pH回调池调节pH值至6~7,所述混凝池中加入PAC,所述絮凝池中加入PAM。

上述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保安过滤器配有5μm的pp滤芯,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孔径为50μm。

上述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反渗透膜采用件ESPA2-4040节能型超低压RO膜,所述超滤膜采用AQU160中空纤维超滤膜。

上述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pH调节池中加入硫酸或硫酸亚铁,所述pH回调池中加入石灰或PAM。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采用芬顿氧化-膜分离过滤-化学沉淀组合技术处理锌镍合金废水,可有效解决锌镍合金废水处理排放问题,设备简单,操作简单,且成本可控,具有推广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锌镍合金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池1、预处理系统、超滤反渗透系统和化学沉淀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pH调节池2、芬顿反应池3和pH回调池4,超滤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精密过滤器5、超滤膜6、保安过滤器7和反渗透膜8,化学沉淀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池9、絮凝池10和沉淀池11,pH调节池2通过加入硫酸或硫酸亚铁调节pH值至2.5~3.5,芬顿反应池3中加入双氧水,使络合态金属离子转化为游离态,pH回调池4通过加入石灰或PAM调节pH值至6~7,混凝池9中加入PAC并搅拌,絮凝池10中加入PAM并搅拌。本技术方案中,反渗透膜8可采用件ESPA2-4040节能型超低压RO膜,超滤膜6可采用AQU160中空纤维超滤膜,膜的截留分子质量为5万道尔顿,膜材料为亲水性的、耐污染改性聚氯乙烯(PVC),组件尺寸为Φ160×1420mm,有效膜面积为16.8m2,膜通量为840~2010L·h-1,操作压力为0.1~0.3MPa,pH值适用范围为1~14。经过超滤膜6后,废水中的微粒、胶体、浊度和少量大分子量有机物均得到去除。增压泵将超滤产水抽入保安过滤器7,保安过滤器7配有5μm的pp滤芯,防止管道中颗粒破坏RO膜元件,对反渗透起保护作用。增压泵供水由高压泵接力送入一级二段RO装置,进行废水和金属镍的分离,精密过滤器5的孔径为50μm。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本方案采用芬顿氧化-膜分离过滤-化学沉淀组合技术处理锌镍合金废水,可有效解决锌镍合金废水处理排放问题,设备简单,操作简单,且成本可控,具有推广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