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用清水与洗涤剂混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593发布日期:2019-04-29 13:2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用清水与洗涤剂混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吸式清洗机中的清水与洗涤剂混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可以帮助人们完成清洗工作的清洗装置和机器,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清洗设备”,公告号为CN207291957U,包括汽车清洗器壳体和L型喷头,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关于汽车清洗器壳体的竖直中线对称的第二滚轮,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底部一端通过连接块与第一滚轮连接,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外侧一端固定有拉杆,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内部水平中线位置处固定有隔板,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底端开设有清洗液放置槽,所述汽车清洗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清洗液投放管。该汽车清洗设备的喷头设置为L型喷头,L型喷头能对轮胎的内部进行清洗,且L型喷头的毛刷层与出水口交替安装,使得清洗效果更好,清洗的更加干净。

此类清洗设备或清洗装置是通过增压泵等装置将储存在清水桶内的清水增压后形成高压水,并从一个喷头喷出,以实现对污渍的喷淋清洗。然而此类清洗设备或清洗装置存在如下缺陷:其中的清水桶仅仅用于储存清水,在清洗时,增压泵只能抽取清水桶内的清水加以清洗,从而影响清洗效果。虽然有人会先用一个手动的喷雾罐对污垢表面喷洒洗涤剂,然后再用清洗机对污垢面进行清洗,但分步进行的操作影响清洗效率,特别是,喷洒在污垢面上的洗涤剂会扩散蔓延,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还有人会在清水桶内直接加注少量的洗涤剂,洗涤剂与清水融合形成洗涤液,以便对污垢面进行清洗。但是该方法存在着无法对清洗后的污垢面用清水冲洗的问题,从而导致清洗后少量的洗涤剂残留在污垢面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喷洗式清洗装置所存在的清水桶内的清水无法和洗涤剂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影响清洗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清洗机用清水与洗涤剂混合结构,可方便地使洗涤剂和清水桶内部分清水融合,从而对污垢面进行有效地清洗,同时可使清水桶内剩余的清水对污垢面进行冲洗,避免清洗后的污垢面残留少量的洗涤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清洗机用清水与洗涤剂混合结构,包括内部设有增压泵的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清水桶,所述清水桶的内侧壁下部设有分隔壁,从而在清水桶的底部分隔出洗涤液腔,在清水桶底部设有出水孔,机座在对应出水孔位置设有密封插接在出水孔内的抽水接头,所述抽水接头通过管路和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分隔壁下部设有一端贯通洗涤液腔的洗涤液管,洗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并伸入出水孔内,在位于出水孔内的洗涤液管的管壁上设有出液切缝,在洗涤液管的外侧管壁上套设有弹性圈,在弹性圈的下侧边缘设有一体地向下延伸的条状贴片,所述条状贴片贴靠洗涤液管并覆盖出液切缝。

本实用新型在清水桶内设置一个洗涤液腔,从而可根据不同的清洗对象向洗涤液腔内注入专用的洗涤剂。由于洗涤液腔位于清水桶内的底部,因此,当我们在清水桶内注满清水、在洗涤液腔内注满洗涤剂时,清水桶内清水的液位高度要远高于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液位高度。也就是说,此时在洗涤液管的出液切缝处清水所形成的压力要大于洗涤剂所形成的压力,因此,洗涤液管在受到压力后会向内收缩,从而使出液切缝处于闭合状态。另外,条状贴片在清水压力的作用下会紧密贴靠洗涤液管,从而可靠地封堵出液切缝,因而可有效地避免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通过出液切缝进入清水桶内与清水混合。当清洗机开始工作时,机座内的增压泵开始工作,即可将清水桶内的水通过出水孔抽出。也就是说,此时出水孔内会有清水高速流动,从而使出水孔内的水压迅速下降,此时洗涤液管内侧的压力大于外侧的压力,从而使洗涤液管的出液切缝胀开,洗涤液腔内的洗涤液即可通过胀开的出液切缝向外流出,并推开条状贴片而进入出水孔内,进而与出水孔内的清水混合形成洗涤液,最终通过清洗机的喷嘴高速喷出。可以理解的是,从出液切缝流出的洗涤剂随同出水口内的清水被迅速抽离并充分混合均匀,因而洗涤剂不会与清水桶内的清水进行混合,可保持清水桶内清水的洁净。特别是,我们可通过简单的流量控制阀控制单位时间内清洗机的喷嘴喷出的洗涤液量,当出水量大时,则出水孔内的液体流速快,相应地,出水孔内的水压低,此时弹性贴片的开启幅度较大,进入出水孔内的洗涤剂的量就变大;当出水量小时,则出水孔内的液体流速慢,相应地,出水孔内的水压高,此时弹性贴片的开启幅度较小,进入出水孔内的洗涤剂的量变少,从而使喷嘴喷出的洗涤液的洗涤剂、清水保持一个基本稳定的配比。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圈以及条状贴片可以由硅胶之类的材料一体构成,从而使弹性圈可以像牛皮筋一样地弹性套设在洗涤液管上,确保弹性圈的可靠固定,并方便弹性圈的拆装。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孔为下端小、上端大的阶梯孔,在下端小孔和上端大孔的交界处设有圆锥形的过渡孔,出水孔下端小孔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柱,在导向柱上端设有圆锥形封盖,在导向柱的圆周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引流槽,在抽水接头内设有十字支架,十字支架的交叉点处设有竖直向上的顶针,顶针抵触导向柱,使圆锥形封盖与过渡孔内侧壁分离,此时的出水孔处于导通状态。

需要向清水桶内注水时,我们可从机座上搬离清水桶。当清水桶内注入清水时,导向柱在自身重量以及水压的作用下下移,圆锥形封盖紧密贴靠过渡孔内侧壁,从而使出水孔处于封堵状态,可避免清水的外流。当清水桶放置到机座上时,机座的抽水接头内的顶针抵触出水口内的导向柱下端,从而使导向柱上移,此时导向柱上端的圆锥形封盖脱离过渡孔内侧壁,使出水孔处于导通状态,因而可实现清水桶和机座的快捷拆装和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清水桶的下部设有贯通洗涤液腔的注液孔,在注液孔处螺纹连接有密封塞。

注液孔方便洗涤剂的注入,当我们拧紧螺纹连接的密封塞时,可避免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溢出;当我们旋松密封塞时,则可使洗涤液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有利于洗涤剂通过洗涤液管向外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洗涤液管包括向上延伸的上升段、向下延伸的下降段,上升段的上端通过半圆形的过渡段与下降段的上端相连接,上升段的下端连接在分隔壁的下部,所述出液切缝设置在下降段下端的管壁上,所述过渡段的最高点高于洗涤液腔的顶壁。

由于洗涤液管被弯曲呈倒U字形,并且洗涤液管的最高点高于洗涤液腔的顶壁,因此,可确保清洗机不工作时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不会通过洗涤液管进入清水桶的出水口内。当清洗机开始工作时,出水口内形成负压,此时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即可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弯曲的洗涤液管进入出水口内。由于洗涤液管的上升段的下端始终被洗涤剂所封堵,因此,洗涤液管内不会有空气进入。当洗涤液管的下降段的出液切缝开始向外流出洗涤剂时,会对洗涤液管形成一个虹吸作用,因而可确保洗涤液管内的洗涤剂源源不断地向外流出。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方便地使洗涤剂和清水桶内部分清水融合,从而对污垢面进行有效地清洗,同时可使清水桶内剩余的清水对污垢面进行冲洗,避免清洗后的污垢面残留少量的洗涤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清水桶和支撑平台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4、清水桶 41、出水孔 43、洗涤液腔 44、洗涤液管 441、出液切缝 442、上升段 443、下降段 444、过渡段 45、条状贴片 491、导向柱 492、圆锥形封盖 493、引流槽 8、机座 81、支撑平台 83、抽水接头 831、顶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清洗机用清水与洗涤剂混合结构,包括内部设有增压泵的机座8、用于灌注清水的清水桶4。为便于放置清水桶,我们可在机座的一侧设置一个缺口,该缺口的底面即形成一个大致水平的支撑平台81,而清水桶则放置在该支撑平台上,从而使清水桶和机座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为了方便清水桶和机座的连接,如图2所示,我们需要在清水桶底部设置出水孔41,支撑平台上与出水孔对应位置设置一个可与出水孔密封插接的抽水接头83,抽水接头通过隐藏在机座内的管路和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抽水接头为管状结构,在抽水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至少一圈的密封圈。当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抽水接头密封插接在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此时清水桶即通过抽水接头与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通,增压泵即可抽取清水桶内的清水通过喷头向外喷出,从而开始喷水清洗。

此外,我们需要在清水桶的内侧壁下部设置分隔壁,从而在清水桶的底部分隔出一个容积较小的洗涤液腔43。分隔壁下部设置一根洗涤液管44,洗涤液管的一端连接并贯通洗涤液腔,洗涤液管的另一端封闭,洗涤液管的封闭端伸入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内,并使出水孔内的洗涤液管保持竖直状态。在位于出水孔内的洗涤液管的管壁上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出液切缝441,在洗涤液管的外侧管壁上套设一个弹性圈,在弹性圈的下侧边缘设有一体地向下延伸的条状贴片45,从而使条状贴片具有一个封堵出液切缝的封堵状态、或向外侧翻转至离开出液切缝的打开状态。

开始清洗前,我们可先在清水桶内注满清水,然后在洗涤液腔内注满洗涤剂。由于洗涤液腔位于清水桶的底部,因此,清水桶内清水的液位高度要远高于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液位高度。也就是说,此时在洗涤液管的出液切缝处清水所形成的压力要大于洗涤剂所形成的压力,因此,洗涤液管在受到压力后会向内收缩,从而使出液切缝处于闭合状态。而弹性贴片在清水压力的作用下会紧密贴靠并封堵洗涤液管的出液切缝,从而有效地避免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进入清水桶内与清水混合。当清洗机开始工作时,出水孔内会有清水高速流动,从而使出水孔内的水压迅速下降,此时洗涤液管内侧的压力大于外侧的压力,从而使洗涤液管的出液切缝胀开,洗涤液腔内的洗涤液即可通过胀开的出液切缝向外流出,并推开条状贴片而进入出水孔内,进而与出水孔内的清水混合形成洗涤液,最终通过清洗机的喷嘴高速喷出。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根据清洗对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洗涤剂、以及洗涤剂的用量。当洗涤剂的用量较少时,喷嘴先喷出混合有洗涤剂的洗涤液,对待清洗部位进行清洗;等洗涤剂用完后,喷嘴喷出清水,从而对待清洗部位进行清水冲洗。

优选地,我们可在清水桶的上部侧壁上设置一个注水孔,清水桶的下部侧壁上设置一个贯通洗涤液腔的注液孔,并且在注水孔和注液孔处均螺纹连接橡胶制成的密封塞。当我们旋出密封塞时,可通过注水孔、注液孔方便地注入清水以及洗涤剂,而密封塞则可避免清水桶内清水的溢出以及洗涤液腔内洗涤剂的溢出。当我们开始清洗时,则可旋松密封塞,使清水桶、洗涤液腔与外界大气连通,有利于增压泵将清水和洗涤剂抽出。

还有,清水桶底部的出水孔可制成下端小、上端大的阶梯孔,在下端小孔和上端大孔的交界处设置圆锥形的过渡孔。在出水孔下端小孔内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柱491、在导向柱上端一体地连接有圆锥形封盖492,在导向柱的圆周面上设置3-6条沿轴向延伸至圆锥形封盖的引流槽493。此外,我们可在抽水接头内设置十字支架,十字支架的交叉点处设置竖直向上的顶针831。当清水桶放置到支撑平台上时,即可依靠其自身的重量、或者通过使用者用手按压,使抽水接头进入出水孔内,直至清水桶的底壁贴靠支撑平台上表面。此时抽水接头外侧壁的密封圈可使抽水接头和出水孔之间形成密封连接,顶针则推动导向柱上移,使圆锥形封盖与过渡孔内侧壁分离,此时的出水孔处于导通状态。当我们从机座上提离清水桶时,导向柱在重力以及水压的作用下下移,圆锥形封盖与过渡孔内侧壁紧密贴靠,此时的出水孔处于封堵状态。

进一步地,洗涤液管包括竖直地向上延伸的上升段442、竖直地向下延伸的下降段443,上升段的上端通过半圆形的过渡段444与下降段的上端相连接,上升段的下端连接在分隔壁的下部,出液切缝设置在下降段下端的管壁上,并且过渡段的最高点高于洗涤液腔的顶壁。

由于洗涤液管被弯曲呈倒U字形,并且洗涤液管的最高点高于洗涤液腔的顶壁,因此,可确保清洗机不工作时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不会通过洗涤液管进入清水桶的出水口内。当清洗机开始工作时,出水口内形成负压,此时洗涤液腔内的洗涤剂即可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弯曲的洗涤液管进入出水口内。由于洗涤液管的上升段的下端始终被洗涤剂所封堵,因此,洗涤液管内不会有空气进入。当洗涤液管的下降段的出液切缝开始向外流出洗涤剂时,会对洗涤液管形成一个虹吸作用,因而可确保洗涤液管内的洗涤剂源源不断地向外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