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5953发布日期:2019-03-19 22:3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污染土壤修复可以保障人类的食物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热脱附修复技术是经过直接加热或间接加热将污染土壤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其所含的有机污染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TPH及多环芳烃类等物质)得以挥发或分离的过程。热脱附是将污染物从某一相转化为另一相的物理分离过程,通过控制热脱附系统的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目标污染物挥发。土壤热脱附技术工程化,广泛应用于高污染的场地有机污染土壤的离位或原位修复,但是仍然存在设备价格昂贵、脱附时间过长、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土壤修复装置,该土壤修复装置可以快速均匀地加热污染土壤,热脱附效果好,且节能环保。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有外壳结构及内腔结构,外壳结构包括有外壳、入口门、排气管、风机。内腔结构包括有内腔、微波发生器、排出管、内腔入口、内腔出口、排气孔、蒸汽管、出口门。外壳及内腔均为空心结构,内腔安装于外壳内部,外壳设置有外壳入口及外壳出口,内腔设置有内腔入口及内腔出口;内腔入口与外壳入口固定连接,内腔出口与外壳出口固定连接,使内腔外部与外壳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烟道;内腔设置有若干个贯通的排气孔,通过排气孔使内腔内部与烟道连通;内腔外壁上还分布有若干微波发生器,若干微波发生器的微波管深入内腔内部;内腔出口与排出管固定连接,排出管上设置有蒸汽管;排出管上还设置有出口门,出口门用于开关排出管;蒸汽管位于内腔出口与出口门之间;外壳顶部设置有入口门,入口门旋转安装于外壳顶部,入口门用于开关内腔入口;外壳顶部还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一端贯穿外壳顶部并与烟道连通,排气管一端与风机连接;外壳外壁还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轴贯穿外壳及内腔,搅拌轴上安装有若干叶片,若干叶片安装在位于内腔内部的搅拌轴上。土壤修复装置工作时,先关上出口门,将被污染的土壤从内腔入口倒入内腔内部,然后将入口门进行旋转,使入口门将内腔入口完全盖住,内腔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通过蒸汽管从内腔出口通入蒸汽,蒸汽进入内腔内部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第一次加热,然后启动若干微波发生器,干微波发生器通过微波管发出微波对被污染土壤进行第二次加热,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污染物在加热的过程挥发并随着蒸汽向上移动,经过内腔上若干个排气孔进入烟道,再由风机将挥发的污染物从排气管抽出烟道进行下一步处理,启动搅拌器,搅拌轴上的叶片能对内腔内部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翻动,使土壤能受热均匀,土壤中的污染物更容易挥发,处理完后将出口门打开,处理后的土壤就从内腔排出,进行下一步的回填。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装置设计简单,通过通入蒸汽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第一次加热,再通过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对土壤进行二次加热,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挥发,再通过排气管对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收集,进行下一步处理,使被污染的土壤得到修复,并且该装置能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充分加热,土壤中的污染物能充分挥发,使被污染的土壤得到更好的修复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外壳结构1内腔结构2烟道3外壳10内腔20外壳入口11外壳出口12入口门13排气管14风机15内腔入口21内腔出口22排气孔23微波发生器24排出管25蒸汽管26出口门27搅拌器4搅拌轴41叶片4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在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有外壳结构1及内腔结构2,外壳结构1包括有外壳10、外壳入口11、外壳出口12、入口门13、排气管14。内腔结构2包括有内腔20、内腔入口21、内腔出口22、排气孔23、微波发生器24、排出管25、蒸汽管26、出口门27。外壳10及内腔20均为空心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0呈空心正方体,内腔20为空心圆柱体;内腔20安装于外壳10内部,外壳10设置有外壳入口11及外壳出口12,内腔20设置有内腔入口21及内腔出口22,在本实施例中内腔入口21的直径大于内腔出口22直径,并且在内腔20靠近内腔出口22处逐渐收缩,收缩处为圆弧状,方便土壤从内腔20排出;内腔入口21与外壳入口11固定连接,内腔出口22与外壳出口12固定连接,使内腔20外部与外壳10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烟道3;内腔20设置有若干个贯通的排气孔23,通过排气孔23使内腔20内部与烟道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排气孔23环形排列在内腔20顶部;内腔20外壁上还分布有若干微波发生器24,若干微波发生器24的微波管深入内腔20内部;在本实施例中,若干微波发生器24位于若干排气孔23及内腔出口22之间;内腔出口22与排出管25固定连接,排出管25上设置有蒸汽管26,蒸汽管26与排出管25连通;排出管25上还设置有出口门27,出口门27用于开关排出管25,关闭状态下的出口门27能有效将排出管26进行密封;蒸汽管26位于内腔出口22与出口门27之间,使在出口门27关闭的状态蒸汽仍能通过蒸汽管26进入排出管25,再从排出管25进入内腔20内部;外壳10顶部设置有入口门13,入口门13旋转安装于外壳10顶部,入口门13用于开关内腔入口21;在本实施例中入口门13通过与旋转轴连接,入口门13为圆形薄板,旋转安装于外壳10顶部,入口门13绕着旋转轴360°旋转,入口门13旋转到内腔入口21上方,将内腔入口21盖住,对内腔入口21进行密封。外壳10顶部还设置有排气管14,排气管14一端贯穿外壳10顶部并与烟道3连通,排气管14一端与风机15连接;外壳10外壁还设置有搅拌器4,搅拌器4的搅拌轴41贯穿外壳10及内腔20,搅拌轴41上安装有若干叶片42,若干叶片42安装在位于内腔20内部的搅拌轴41上;在本实施例中搅拌器24的搅拌轴41通过轴承贯穿外壳10及内腔20,轴承安装于外壳10及内腔20上。土壤修复装置工作时,先关上出口门27,将被污染的土壤从内腔入口21倒入内腔20内部,然后将入口门13进行旋转,使入口门13将内腔入口21完全盖住密封,内腔20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通过蒸汽管26从内腔出口22通入蒸汽,蒸汽进入内腔20内部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第一次加热,然后启动若干微波发生器24,干微波发生器24通过微波管发出微波对被污染土壤进行第二次加热,被污染的土壤中的污染物在加热的过程挥发并随着蒸汽向上移动,经过内腔20上若干个排气孔23进入烟道3,再由风机15将挥发的污染物从排气管14抽出烟道进行下一步处理,启动搅拌器4,搅拌轴41上的叶片42能对内腔20内部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翻动,使土壤能受热均匀,土壤中的污染物更容易挥发,处理完后将出口门27打开,处理后的土壤就从内腔20排出,进行下一步的回填。在本实施例中出口门27为插板门。微波加热原理:通过微波发生器的微波管产生每秒钟振动频率为24.5亿次的微波。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波,能穿透土壤,并使土壤中的水分子也随之运动,剧烈的运动产生了大量的热能,于是土壤就被加热。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装置先是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通入蒸汽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第一次加热,再通过微波发生器产生微波对土进行二次加热,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挥发,再通过排气管对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收集,进行下一步处理,最终得到修复好的土壤,使修复后的土壤可以直接用在填埋回原来的地方,极大改善了被污染的土壤环境。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