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6016发布日期:2019-04-29 11:44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污集成桶,用提来说,是一种用于储气罐除水的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



背景技术:

经压缩的空气,因压力露点的变化,气体中含有大量的饱和冷凝水。传统的除水方式主要是用气水分离器来分离压缩空气和冷凝水,在这过程中,压缩气体的压力会有较大的下降,一般都有0.15bar的压阻产生,加大压缩机的耗电量。

为了节能减排中,现有技术也有取消气水分离器的做法,把压缩空气直接排到储气罐里,储气罐有稳压与分离的功能,压缩空气中的饱和水会沉积到储气罐底部,最终从排污阀里排出。在储气罐底部定期排污中,需要人为的手动或自动的去操作,期间,大量的压缩空气会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安装在储气罐底部,用于集中的排污,可实现压缩气体无压差的输送,实现压缩空气零耗气的排放,同时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包括卧式的桶体2,桶体2前侧上部设有污水进口b,所述污水进口b与储气罐排污口连通;所述桶体2后侧内部设有内置式过滤器3,内置式过滤器3通过污水回收管路自桶体尾端连通至外部,污水回收管路上设有零耗气排水阀4;所述桶体2内部设有迷宫式导向结构;所述桶体2内的前下部位设有废渣收集腔,废渣收集腔的底部设有清洁开口,该清洁开口与迷宫式导向结构所导向的水压方向相适应;废渣收集腔对外的清洁口a与清污管路连接;所述零耗气排水阀4仅把液态水排放,水排完后,自动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清污管路上设有清污阀门5,所述污水进口b的管路上设有进口阀门1。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2的下部固定设有支撑脚。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导向结构为多个竖向交错设置的导向板6。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2为圆筒状。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上设有腰型孔。

进一步的,内置式过滤器3呈圆筒状。

一种上述的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进口阀门1;

S2、随着桶体2里的饱和冷却水增加,经过桶体内的内置式过滤器3对饱和冷凝水和杂物进行分离;

S3、经过滤的饱和冷凝水进入零耗气排水阀4;

S4、零耗气排水阀4控制饱和冷凝水的排放,只排出水,不排放压缩空气;

S5、定期的打开清污阀门5,排放过滤下来的杂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安装在储气罐排污口,安装方便;

2)具有过滤网式的分离液态饱和水和杂物的分离结构,零耗气排放污水,且对压缩空气的压力没有损失;

3)可实现压缩气体无压差的输送;

4)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内部结构的原理图。

图中,a.清洁口,b.污水进口,c.污水排放口,1.进口阀门,2.桶体,3.内置式过滤器,4.零耗气排水阀,5.清污阀门,6.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包括卧式的桶体2,桶体2前侧上部设有污水进口b,所述污水进口b与储气罐排污口连通;所述桶体2后侧内部设有内置式过滤器3,内置式过滤器3通过污水回收管路自桶体尾端连通至外部,污水回收管路上设有零耗气排水阀4;所述桶体2内部设有迷宫式导向结构;所述桶体2内的前下部位设有废渣收集腔,废渣收集腔的底部设有清洁开口,该清洁开口与迷宫式导向结构所导向的水压方向相适应;废渣收集腔对外的清洁口a与清污管路连接;所述零耗气排水阀4仅把液态水排放,水排完后,自动关闭。

参见图1-图3,所述清污管路上设有清污阀门5,所述污水进口b的管路上设有进口阀门1。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2的下部固定设有支撑脚。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导向结构为多个竖向交错设置的导向板6。

进一步的,所述桶体2为圆筒状。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上设有腰型孔。

进一步的,内置式过滤器3呈圆筒状。

本储气罐除水用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的工作时,包括以下步骤:

S1、打开进口阀门1;

S2、随着桶体2里的饱和冷却水增加,经过桶体内的内置式过滤器3对饱和冷凝水和杂物进行分离;

S3、经过滤的饱和冷凝水进入零耗气排水阀4;

S4、零耗气排水阀4控制饱和冷凝水的排放,只排出水,不排放压缩空气;

S5、定期的打开清污阀门5,排放过滤下来的杂物。

本实用新型过滤网式排污集成桶,安装在储气罐排污口,安装方便;具有过滤网式的分离液态饱和水和杂物的分离结构,零耗气排放污水,且对压缩空气的压力没有损失;可实现压缩气体无压差的输送;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