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513发布日期:2019-04-20 02:2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重金属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大体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

现有技术中,有一篇专利号为CN201120156120.2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模块式重金属废水高效处理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废水处理成本低、可应用于各种重金属废水直接深度处理与回用,但是现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受污染物成分的影响导致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且现有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净化效率较慢的问题,并且不能对需要检验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数据进行检测的问题。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重金属污水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重金属污水处理易产生二次污染、净化效率较慢和不能对需要检验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数据进行检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电级铜棒、pH检测器、转动机和水质电解器等部件,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且无回用障碍等功能特点,同时能够对已经被污染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进行基本判定的简易的水质检测,并且能够加快催化剂和消毒剂与重金属废水的反应速率,对于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包括机身、重金属捕捉罐和电解室,所述机身呈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状,所述机身内部左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重金属捕捉罐,所述机身内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级铜棒,所述电解室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抽水机,所述电解室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一端与重金属捕捉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顶端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重金属捕捉罐左上角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重金属捕捉罐内部左侧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H检测器,所述重金属捕捉罐内部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活性炭板,所述重金属捕捉罐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转动机,所述转动机底端转动连接有搅拌叶,所述重金属捕捉罐内部左侧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质电解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与外接电源呈电性连接,且控制面板分别与电级铜棒、抽水机、水泵、pH检测器、转动机和水质电解器之间呈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级铜棒、抽水机、水泵、pH检测器、转动机和水质电解器的信号接收端呈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板可通过螺栓拆卸替换,且活性炭板的厚度为十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状,且搅拌叶表面设有均匀排列的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微型电脑、显示屏、调节开关和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通过水质电解器与pH检测器能够对已经被污染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进行基本判定的简易的水质检测,对于需要检验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数据很有实际意义,并转化呈电信号传输至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能够直观的看到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的实际情况,避免了过高的重金属离子废水直接排放导致污染环境。

2、本实用通过通过电级铜棒能够将重金属捕捉罐中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内絮凝后的大分子的螯合物,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净化重金属废水的目的,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且无回用障碍等功能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装置受污染物成分的影响导致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

3、本实用通过活性炭板能够排掉重金属捕捉罐底部积累的杂质,同时转动机带动搅拌叶能够加快催化剂和消毒剂与重金属废水的反应速率,使其净化剂和消毒剂在重金属捕捉罐与废水尽可能大的接触反应和进行搅拌混合,从而解决了现有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净化效率较慢的问题。

综上,该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且无回用障碍等功能特点,同时能够对已经被污染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进行基本判定的简易的水质检测,并且能够加快催化剂和消毒剂与重金属废水的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重金属捕捉罐剖面示意图。

图1-2中:机身1、重金属捕捉罐101、电解室102、电级铜棒1021、抽水机1022、连接管2、水泵3、控制面板4、活性炭板1011、转动机1012、搅拌叶1013、pH检测器1014、水质电解器10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级铜棒1021、抽水机1022、连接管2、水泵3、控制面板4、活性炭板1011、转动机1012、搅拌叶1013、pH检测器1014和水质电解器1015均可从市场购买或定制获得,具体规格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不再进行赘述。

其中电级铜棒1021的规格为C1100、抽水机1022与水泵3的规格为RF-CS、控制面板4的规格为YKL-3100、转动机1012的规格为DS9092L、pH检测器1014的规格为B-211、水质电解器1015的规格为SZCK-633-2。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包括机身1、重金属捕捉罐101和电解室102,机身1呈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状,机身1内部左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重金属捕捉罐101,机身1内部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解室102,电解室102内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电级铜棒1021,电解室102右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抽水机1022,电解室102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且连接管2一端与重金属捕捉罐1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管2顶端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泵3,重金属捕捉罐101左上角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4,重金属捕捉罐101内部左侧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pH检测器1014,重金属捕捉罐101内部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活性炭板1011,重金属捕捉罐101内部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转动机1021,转动机1021底端转动连接有搅拌叶1013,重金属捕捉罐101内部左侧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水质电解器1015。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经济高效、环境友好且无回用障碍等功能特点。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其中控制面板4与外接电源呈电性连接,且控制面板4分别与电级铜棒1021、抽水机1022、水泵3、pH检测器1014、转动机1021和水质电解器1015之间呈电性连接,通过电级铜棒1021能够将重金属捕捉罐101中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内絮凝后的大分子的螯合物,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净化重金属废水的目的;控制面板4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级铜棒1021、抽水机1022、水泵3、pH检测器1014、转动机1021和水质电解器1015的信号接收端呈信号连接,通过水质电解器1015与pH检测器1014能够对已经被污染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进行基本判定的简易的水质检测,对于需要检验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数据很有实际意义;活性炭板1011可通过螺栓拆卸替换,且活性炭板1011的厚度为十厘米;搅拌叶1013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状,且搅拌叶1013表面设有均匀排列的小孔,通过转动机1021带动搅拌叶1013能够加快该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内部与催化剂和消毒剂的反应速率;控制面板4包括微型电脑、显示屏、调节开关和控制开关,通过控制面板4能够直观的看到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的实际情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能够对已经被污染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进行基本判定的简易的水质检测,并且能够加快催化剂和消毒剂与重金属废水的反应速率。

实施例三:

在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时,首先将控制面板4与外接电源进行通电连接,然后通过电级铜棒1021将重金属捕捉罐101中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内絮凝后的大分子的螯合物,并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净化重金属废水的目的,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然后通过抽水机1022将重金属捕捉罐101内已处理的废水抽至电解室102,同时通过水质电解器1015与pH检测器1014对已经被污染的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进行基本判定的简易的水质检测,对于需要检验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数据很有实际意义,并转化呈电信号传输至控制面板4,使用者通过控制面板4直观的看到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的实际情况,避免了过高的重金属离子废水直接排放导致污染环境,然后通过活性炭板1011排掉重金属捕捉罐101底部积累的杂质,同时转动机1021带动搅拌叶1013加快该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及混合物无害处理装置内部与催化剂和消毒剂的反应速率,使其净化剂和消毒剂在重金属捕捉罐101与废水尽可能大的接触反应和进行搅拌混合,最后由水泵3抽出进行集中处理。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