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气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5382发布日期:2019-06-26 01:4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气浮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气浮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被排放如市政下水管网,许多生活污水中含有固体悬浮物,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向污水中通入溶气水,使得悬浮物随溶气水一起在污水表面形成浮渣,再刮去浮渣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但传统污水处理气浮设备存在清水区未完全与释放区隔离开,导致部分悬浮物被溶气泵吸入溶气装置,导致溶气装置各部件易堵塞,且刮泥不易排放出箱体外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气浮设备,旨在解决传统污水处理气浮设备存在清水区未完全与释放区隔离开,导致部分悬浮物被溶气泵吸入溶气装置,导致溶气装置各部件易堵塞,且刮泥不易排放出箱体外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气浮设备,包括:箱体、溶气装置、刮泥装置,导泥组件;其中,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废水入口和清水出口,所述箱体内部由左向右依次连通设有反应区、气液释放区、固液分离区、污泥沉降区和清水区;所述溶气装置的进水端通过回水管与所述清水区的上部连通设置;所述导泥组件包括导泥板和输泥管,所述导泥板设于所述污泥沉降区右侧上部,且位于所述刮泥装置下侧,所述输泥管设于设于所述导泥板下端,用以将导泥板收集的污泥排至所述箱体外部。优选地,所述清水区和所述污泥沉降区之间设有清水区隔板,所述清水区隔板在所述导泥板对应位置设有导泥孔,所述输泥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泥孔连通设置,所述输泥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清水区后伸出所述箱体的右侧壁。优选地,所述输泥管由左至右呈逐渐向下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输泥管与所述箱体底壁所在水平面的夹角为30度。优选地,污水处理气浮设备还包括气液释放区隔板,所述气液释放区隔板由所述箱体的底壁向上延伸设置于所述气液释放区和所述固液分离区之间,且所述气液释放区隔板的上端与所述箱体的上侧壁在上下向呈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反应区包括PH调节装置和絮凝剂释放装置,所述PH调节装置和所述絮凝剂释放装置均包括搅拌电机和搅拌叶片。优选地,所述溶气装置包括:溶气泵,溶气罐、空压机、释放器,所述溶气泵用以将所述清水区中的水泵入所述溶气罐,并与所述空压机通入的空气混合形成各行气液混合体,所述释放器与所述溶气罐的出口连通设置,以将所述气液混合体释放至所述释放区。优选地,所述溶气罐设有压力表。优选地,所述刮泥装置为链式刮泥机,所述链式刮泥机包括驱动电机、链式传动机构和刮泥板,所述链式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刮泥板连接于所述链式传动机构,所述刮泥板由左向右运动时,用以将所述固液分离区上层的浮渣刮至所述污泥沉降区。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壁由左向右间隔设有多个排污槽,所述箱体在每所述排污槽的延伸方向两端对应设有冲洗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溶气装置的进水端通过回水管与所述清水区的上部连通设置;并设置包括导泥板和输泥管的导泥组件,所述导泥板设于所述污泥沉降区右侧上部,且位于所述刮泥装置下侧,所述输泥管设于设于所述导泥板下端,用以将导泥板收集的污泥排至所述箱体外部。改善了溶气装置的取水方式,将取水区域设置到到清水区上部,清水区上部的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含量底,减少了溶气装置各部件易堵塞的问题,所述导泥组件的设置方便将污泥排出箱体外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气浮设备的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气浮设备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气浮设备的俯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箱体101废水入口102清水出口103反应区104气液释放区105固液分离区106污泥沉降区107清水区108排污槽109冲洗口1溶气装置11溶气泵12溶气罐13压力表14空压机15释放器2刮泥装置2a链式刮泥机21驱动电机22链式传动机构23刮泥板3回水管4导泥板5输泥管6清水区隔板61导泥孔7右侧壁8气液释放区隔板91搅拌电机92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被排放如市政下水管网,许多生活污水中含有固体悬浮物,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向污水中通入溶气水,使得悬浮物随溶气水一起在污水表面形成浮渣,再刮去浮渣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但传统污水处理气浮设备存在清水区未完全与释放区隔离开,导致部分悬浮物被溶气泵吸入溶气装置,导致溶气装置各部件易堵塞,且刮泥不易排放出箱体外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处理气浮设备,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气浮设备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气浮设备包括:包括箱体100,溶气装置1,刮泥装置2、导泥组件;所述箱体10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废水入口101和清水出口102,所述箱体100内部由左向右依次连通设有反应区103、气液释放区104、固液分离区105、污泥沉降区106和清水区107;各所述分区可由隔板在所述箱体100中隔离形成,所述溶气装置1的进水端通过回水管3与所述清水区107的上部连通设置;所述导泥组件包括导泥板4和输泥管5,所述导泥板4设于所述污泥沉降区106右侧上部,且位于所述刮泥装置2下侧,所述输泥管5设于设于所述导泥板4下端,用以将导泥板4收集的污泥排至所述箱体100外部。在使用该设备时候,污水通过所述废水入口101进入所述反应区103,经所述反应区103初步处理过的污水进入气液释放区104的底部,溶气装置1通过回水管3利用清水区107上部的净化水形成溶气水,再将溶气水同时通入所述气液释放区104的底部,所述溶气水与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混合,污水中的固态颗粒的亲水端与溶气水结合,随溶气水一起浮起至所述固液分离区105的上层,再通过刮泥装置2将浮在固液分离区105上层的浮泥刮至所述污泥沉降区106,通过所述导泥板4和所述输泥管5将污泥排出箱体100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溶气装置1的进水端通过回水管3与所述清水区107的上部连通设置;并设置包括导泥板4和输泥管5的导泥组件,所述导泥板4设于所述污泥沉降区106右侧上部,且位于所述刮泥装置2下侧,所述输泥管5设于设于所述导泥板4下端,用以将导泥板4收集的污泥排至所述箱体100外部。改善了溶气装置1的取水方式,将取水区域设置到到清水区107上部,清水区107上部的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含量底,减少了溶气装置1各部件易堵塞的问题,所述导泥组件的设置方便将污泥排出箱体100外部。为了避免污泥在排出的污泥的过程中污泥污染清水区107,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清水区107和所述污泥沉降区106之间设有清水区隔板6,所述清水区隔板6的各边沿均匀所述箱体10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或立体设置,以将所述清水区107和所述污泥区分隔开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清水区107的清水,即净化水来自所述固液分离区105,所述固液分离区105和所述清水区107通过导水管连通,以将经过气浮处理过后的净化水导入至清水区107,所述清水区隔板6在所述导泥板4对应位置设有导泥孔61,所述输泥管5的一端与所述导泥孔61连通设置,所述输泥管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清水区107后伸出所述箱体100的右侧壁7,所述导泥板4和所述清水区隔板6共同限定出污泥斗,浮渣沉入至污泥斗并通输泥管5输出至所述箱体100外侧,在输送污泥的过程中,输泥管5内壁始终与清水区107隔绝,保证了清水区107的净化水不会被污泥污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输泥管5由左至右呈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即所述输泥管5的进口端高于出口端,使得污泥能方便滑出至箱体100外;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泥管5与所述箱体100底壁所在平面的夹角具体呈30度角设置。所述30度的夹角设置,使得在使用时所述输泥管5内的污泥能够自由滑出,又不至于滑落速度过快,难以处理。所述气液释放区104的下部释放出的溶气会和污水中的固体颗粒一起浮起至所述气液释放区104的上层,为了避免在上浮的过程中,溶气水和固体颗粒的混合体泄漏至固液分离区105四处漂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箱在所述气液释放区104和所述固液分离区105之间设有由所述箱体100的底壁向上延伸设置的气液释放区隔板8,且所述气液释放区隔板8的上端与所述箱体100的上侧壁在上下向呈间隔设置。所述气液释放区隔板8的设置,使得溶气水和固体颗粒集中浮起至气液释放区104的正上方,便于形成浮渣层,便于刮泥装置2对浮渣的清理,所述气液释放区隔板8的上侧与所述箱体100的间隔设置,避免了刮泥装置2在刮泥的过程中与所述气液释放区隔板8产生干涉,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在污水进入气液释放区104前,还需要在反应区进行初步反应,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区包括PH调节装置和絮凝剂释放装置,所述PH调节装置和所述絮凝剂释放装置均包括搅拌电机91和搅拌叶片91,所述PH调节装置可以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以便酸碱度适合的污水和絮凝剂反应,初步沉淀一些污水中的固体颗粒,需要说明的是,所述PH调节装置和所述絮凝装置在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具体的选型和设置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为了将清水区107的净化区的溶气水转化为溶气水,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溶气装置1包括:溶气泵11,溶气罐12、空压机14、释放器15,所述溶气泵11用以将所述清水区107中的水泵入所述溶气罐12,并与所述空压机14通入的空气混合形成各行气液混合体,所述释放器15与所述溶气罐12的出口连通设置,以将所述气液混合体释放至所述释放区。溶气罐12的取水来自清水区107,清水区107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含量底,减少了高压溶气水中固体悬浮物过多导致释放器15的堵塞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管道及溶气罐12的结垢问题。为了便于观察所述溶气罐12内部的压力大小,所述溶气罐12设有压力表13,所述压力表13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人能够具体知晓溶气罐12内的压力调小,便于进行压力的及时调整,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刮泥装置2有很多种,如滑板式,曳引式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刮泥装置2为链式刮泥机2a,所述链式刮泥机2a包括驱动电机21、链式传动机构22和刮泥板23,所述链式传动机构22与所述驱动电机21连接,所述刮泥板23连接于所述链式传动机构22,所述刮泥板23由左向右运动时,用以将所述固液分离区105上层的浮渣刮至所述污泥沉降区106。所述刮泥装置2采用链式刮泥机2a构利用了链式传动机构22的稳定性,使得刮泥装置2持久耐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链式刮渣机2a的具体结构参照现有技术,在此就不过多赘述。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箱体100进行清洗,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箱体100的底壁由左向右间隔设有多个排污槽108,所述箱体100在每所述排污槽108的延伸方向两端对应设有冲洗口109,所述冲洗口109即所述排污槽108的设置,方便冲洗时污水汇集并从冲洗口109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