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渣淋溶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9456发布日期:2019-07-19 22:5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炉渣淋溶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炉渣淋溶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的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城市人口的膨胀及其消费能力消耗能力不断提高,城市中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的量越来越大,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通过直接填埋或通过焚烧进行垃圾处理。垃圾直接填埋会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而垃圾焚烧既可减少垃圾的庞大体积,还可以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是现今较为高效常用的垃圾处理方式。目前焚烧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之一,据统计,垃圾焚烧厂每焚烧1吨生活垃圾产生0.2吨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由此估算,我国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焚烧炉渣1200多万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已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的废物流。

焚烧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炉排出的底渣,炉渣主要包括:焚烧熔融产物(熔融玻璃类、硅胶盐类、硫酸盐类、氯化物、铁铝及其氧化物、细的灰分等),还包括部分高熔点的不燃物(如陶瓷和玻璃碎片、二氧化硅、长石等物质)及少量未燃尽的有机物质。炉渣收集到在渣坑内,由运输车运往厂区附近配套的灰渣综合利用及处置场处理,综合利用或填埋。在焚烧的过程中,生活垃圾中大部分金属被富集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导致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的金属含量超过土壤百倍以上。

炉渣的填埋是露天作业,填埋过程中雨水、雪等流经炉渣堆体表面,即产生炉渣淋溶液。未经处理的炉渣淋溶液经常含有较高含量的重金属及无机盐等,如果不经处理渗入土壤中,将会对土壤造成不可修复的污染,还会污染自然水体。重金属超标的淋溶液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通过食物链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开展垃圾焚烧炉渣淋溶液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有关于炉渣淋溶液的处理研究甚少,尚无工程化应用实例,也甚少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渣淋溶液的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渣淋溶液的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炉渣淋溶液中金属污染物含量低,化学需氧量低,可以达到对外排放的标准,有助于解决垃圾焚烧炉渣填埋后产生的淋溶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我国的炉渣淋溶液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炉渣淋溶液处理系统,包括浸泡池、一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三级反应池、沉淀池和净化池,每个池子之间由带水泵的管路相连接,其中浸泡池与一级反应池之间,沉淀池与净化池之间设置过滤装置,浸泡池设置搅拌设备,二级反应池设置循环系统和重金属螯合剂投加装置,三级反应池设置循环系统和PAC、PAM投加装置。

所述净化池依水流动方向设置若干区域,区域之间设置活性炭隔层,活性炭隔层由不锈钢栅格与聚四氟乙烯塑料网,将活性炭粒夹于中间形成的活性炭隔层;净化池末端区域连接外排水管路,水流经过层层活性炭层的净化,得到完全符合排放标准的水,可直接排放至自然环境或用于绿化灌溉使用。

所述搅拌设备为设置于浸泡池中下部的圆形旋转网格盘,网格盘密布镂空网格,可绕中轴进行转动搅拌,网格盘上方设置波形搅拌叶,炉渣在旋转网格盘上转动搅拌,上下位置的炉渣均得到与水充分接触的空间,再加上波形搅拌叶的搅拌作用,炉渣中污染物得到充分释放。

所述二级反应池和三级反应池中循环系统为池体中下部连接池圆周切向出水循环管,循环管上设置加压泵加压抽水,循环管入水口设置在池体上方,池边缘切向出口管路在进行淋溶液循环的同时,就在反应池中形成了涡旋搅拌的效果,循环管位于反应池上方,此时,整个反应池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搅拌系统,使之后加入的金属螯合剂、PAC、PAM反应更充分,循环管入水口为散射水头,使PAC、PAM溶液与池中淋溶液可以充分反应;其中三级反应池循环管出水口外围设置滤网,滤网的过滤作用避免形成的絮状沉淀物进入管路循环,避免循环管路堵塞。

所述重金属螯合剂投加装置包括溶剂罐,溶剂罐中加入已调配好的重金属螯合剂溶液,溶剂罐通过管路连接循环系统的螯合剂投加循环管入口,管路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水泵和闸阀,用户可根据所需要添加的金属螯合剂的量,在设备PLC上进行设定,设备通过流量传感器定量添加,当添加量到达时,设备远程控制水泵停止,闸阀关闭,防止浪费。

所述PAC、PAM投加装置包括多个溶剂罐,溶剂罐中分别加入已调配好的PAC溶液,以及PAM溶液,每个溶剂罐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循环系统的PAC、PAM投加循环管入口,管路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水泵和闸阀,用户可根据所需要添加的PAC或PAM的量,在设备PLC上进行设定,设备通过流量传感器定量添加,当添加量到达时,设备远程控制水泵停止,闸阀关闭,定量添加,精确可靠。

所述的PAC为聚合氯化铝的英文简称,外文名为 Polyaluminium Chloride,也称碱式氯化铝,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常用作净水剂或混凝剂。PAM是Polyacrylamid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聚丙烯酰胺,是常用的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炉渣淋溶液的处理中PAC与PAM配合使用,其絮凝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垃圾焚烧炉渣淋溶液的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是:

炉渣倾倒入浸泡池中,池中装载水作为溶剂,开启搅拌设备,炉渣在浸泡池中搅拌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将旋转网格盘上的炉渣提升并运输至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浸泡池中的淋溶液通过过滤装置的过滤,从管路通入各级反应池中。二级反应池开启循环管,淋溶液在池中循环流动,在重金属螯合剂投加装置中预先调配好重金属螯合剂,并设定好投入量,开启水泵和闸阀,将重金属螯合剂投加入二级反应池中,重金属变成金属螯合剂沉淀颗粒;投加量完成后,投加设备自动停止,之后开启PAC、PAM投加装置中的PAC投加管路,将预调好的PAC溶液投入三级反应池,投加量完成后,投加设备自动停止,之后开启PAC、PAM投加设备中的PAM投加管路,将预调好的PAM溶液投入三级反应池,投加量完成后,投加设备自动停止,此时得到絮状沉淀。将三级反应池处理过的淋溶液经过滤网将絮状经沉淀池沉淀过滤后,通入净化池的第一个区域,并调节pH值至中性,水流通过层层活性炭隔层的过滤,最终得到净化水排出系统。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炉渣淋溶液中金属污染物含量低,化学需氧量(COD)低,可以达到对外排放的标准,有助于解决垃圾焚烧炉渣填埋后产生的淋溶液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我国的炉渣淋溶液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2、本实用新型系统处理污染物去除率高,投放制剂精确可靠,防止炉渣淋溶液造成二次污染,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处理环境要求低,自动化程度高,运转可靠,处理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浸泡池;11、搅拌设备;12、过滤装置;13、水泵;2、一级反应池;21、水泵;3、二级反应池;31、螯合剂投加循环管;32、加压泵;33、重金属螯合剂投加装置;4、三级反应池;41、PAC、PAM投加循环管;42、加压泵;43、PAC、PAM投加装置;44、滤网;45、水泵;5、沉淀池;51、过滤装置;52、水泵;6、净化池;61、活性炭隔层;62、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炉渣淋溶液处理系统包括浸泡池1、一级反应池2、二级反应池3、三级反应池4、沉淀池5和净化池6,每个池子之间由带水泵的管路相连接,其中浸泡池1与一级反应池2之间,沉淀池5与净化池6之间设置过滤装置,浸泡池1设置搅拌设备11,二级反应池3设置循环系统和重金属螯合剂投加装置33,三级反应池4设置循环系统和PAC、PAM投加装置43。

所述净化池依水流动方向设置若干区域,区域之间设置活性炭隔层61,末端区域连接外排水管路。

所述搅拌设备11为设置于圆形浸泡池中下部的圆形旋转网格盘,网格盘密布镂空网格,可绕中轴进行转动搅拌,网格盘上方设置波形搅拌叶。

所述二级反应池3和三级反应池4中循环系统为池体中下部连接池圆周切向出水循环管,循环管上设置加压泵加压抽水,循环管入水口设置在池体上方,其中三级反应池4循环管出水口外围设置滤网44。

所述重金属螯合剂投加装置33包括溶剂罐,溶剂罐通过管路连接循环系统的循环管入口,管路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水泵和闸阀。

所述PAC、PAM投加装置43包括两个溶剂罐,一个盛装PAC溶液,一个盛装PAM溶液每个溶剂罐通过管路连接循环系统的循环管入口,管路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水泵和闸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