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脱色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1143发布日期:2019-06-19 01:4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城市污水脱色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污水脱色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氨氮,硝态氮等含氮类的化合物,含氮类化合物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很多内陆城市水资源短缺,地表径流较少,流动缓慢,容易发生富营养化,从而加速水体发黑发臭。

目前,各市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要达到地表水环境IV水体标准并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是亟需突破技术难关,解决出水总氮、色度等指标的问题,提升出水水质标准。

市污水处理厂排水中色度可以达到30度以下,虽然IV类水体中国家对色度的控制没有具体标准,但是解决色度感官及其他水质指标的问题是黑臭水体治理非常关键的一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旨在提供一种城市污水脱色处理设备,解决城市污水脱色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城市污水脱色处理设备,包括沿水流前进方向依次连接的提升泵房、混凝反应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清水池和送水泵房,邻近所述提升泵房设置有用于添加脱色剂的第一加药间,所述混凝反应池与平流沉淀池一体连接,所述混凝反应池包括池体,在所述池体内采用堰板将池体分割成网格状结构,所述池体纵向堰板设置在端头处交错过水,使得水流成S形经过混凝反应池,所述池体相邻的两块横向堰板上下交错设置,使得水流从横向堰板上方或者下方通过;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出水口以及集泥斗,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口与平流沉淀池上方连接,所述平流沉淀池池体内采用斜管支撑架安装有斜管或者斜板;邻近所述平流沉淀池设置有用于添加次氯酸钠的第二加药间,所述第二加药间通过管道并联连接混凝反应池的前部和清水池,分别在两个位点进行次氯酸钠的投加。

进一步,所述斜管或者斜板的长度为50-100cm。

进一步,所述斜管或者斜板上方的清水区液位占有效水深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斜管或斜板下方混凝反应区占有效水深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斜管或者斜板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混凝反应池的出水处设置有2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水位点,增加过水量。

进一步,所述集泥斗和混凝反应池的下方均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阀,用做定期排放池底积泥和放空。

进一步,所述V型滤池设置四个,采用ABS无毒塑料长柄滤头,单个滤头缝隙宽度0.5-1m,缝隙高度20-30mm。

以上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在泵房的上方设置第一加药间,将药剂加入到泵房中,提升泵叶轮的旋转与水进行更充分的混合,使得脱色反应更为充分;采用混凝反应池与平流沉淀池结合,使得平流沉淀的沉淀效果更好,将混凝反应池内设置成网格结构,且横向堰板上下交错设置,创造一定的水力条件,使得脱色剂和污水充分混合,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在平流沉淀池中增加斜管或者斜板,有效提升了沉淀效率,所述斜管或者斜板的高度为50-100cm,有效提高了斜管或者斜板的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所述V型滤池采用ABS无毒塑料长柄滤头,通过滤料的截污,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水质净化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污水脱色问题,合理设计脱色路线,不断优化脱色设备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不破坏传统污水处理设备的基本构建骨架,避免了经费浪费,采用混凝反应池与平流沉淀池一体结合,使得平流沉淀的沉淀效果更好,在运行过程中可有效提升沉淀效率,减少处理负荷,提升出水水质。采用斜管平流沉淀池,其处理能力是平流式沉淀池3-5倍。在设计阶段可缩小沉淀池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城市污水脱色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城市污水脱色设备混凝反应池和平流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城市污水脱色设备混凝反应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城市污水脱色设备混凝反应池和平流沉淀池发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提升泵房,2为混凝反应池,3为平流沉淀池,4为V型滤池,5为清水池,6为送水泵房,7为第一加药间,20为池体,21为堰板,30为沉淀池体,31为出水口,32为集泥斗,33为斜管支撑架,34为斜管,35为第二加药间,36为排泥管,37为排泥阀,a为水流下行,b为水流上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

实施例1:一种城市污水脱色处理设备,包括沿水流前进方向依次连接的提升泵房1、混凝反应池2、平流沉淀池3、V型滤池4、清水池5和送水泵房6,邻近提升泵房1的设置有用于添加脱色剂的第一加药间7,所述混凝反应池2与平流沉淀池3一体连接,所述混凝反应池2包括池体20,在所述池体20内采用堰板21将池体分割成网格状结构,所述池体20的纵向堰板设置在端头处交错过水,使得水流成S形经过混凝反应池2,所述池体20相邻的两块横向堰板上下交错设置,使得水流从横向堰板上方(水流上行b)或者下方(水流下行a)通过;所述平流沉淀池3包括沉淀池体30、出水口31以及集泥斗32,所述混凝反应池2的出水口与平流沉淀池3上方连接,所述平流沉淀池3池体内采用斜管支撑架33安装有斜管34;邻近平流沉淀池的出水渠设置有用于添加次氯酸钠的第二加药间35,所述第二加药间35通过管道并联连接混凝反应池的前部和清水池,分别在两个位点进行次氯酸钠的投加。

更进一步,所述斜管34的长度为50-100cm。所述斜管34的清水区液位占有效水深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斜管34混凝反应区占有效水深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斜管或者斜板的作用。

所述混凝反应池2出水处设置有2个的出水位点,增加过水量。一般在混凝反应池的倒数第二个纵列和最终纵列上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上出水口,这样在混凝反应机构在出水时有多个出水位点。

所述集泥斗32和混凝反应池2的下方均设置有排泥管36,所述排泥管36上设置有排泥阀37,所述排泥管采用DN300穿孔排泥管。

所述V型滤池4设置四个,采用ABS无毒塑料长柄滤头,单个滤头缝隙宽度0.5-1m,缝隙高度20-30mm。

所述提升泵房采用离3-4台心潜水泵,每台流量Q=792m3/h,扬程H=7m,N=18.5kW。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处理后的二级出水经提升泵房提升至混凝反应池,在提升泵房中,通过第一加药间向提升泵房中加入脱色剂,在提升泵叶轮的旋转与水进行更充分的混合,使得脱色反应更为充分;污水进入混凝反应池后,在混凝反应池的前半部,一般为网格的第二纵格处,第一次加入次氯酸钠,由于水流成S形水流前进,减少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同时,上下交替过水,减少了水流冲击力,是的污泥更快速的进行沉淀,在初步沉淀后,平流进入沉淀池,进行进一步的沉淀,平流沉淀池的上清液经过出水渠进入清水区,在平流沉淀池的出水渠中第二次加入次氯酸钠,两次次氯酸钠的加入,不仅起到了杀毒的作用,并且,对污水进一步脱色,试验中,用此设备脱色后出水色度能降至3度—4度。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