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及具有该净化系统设备的净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3430发布日期:2019-09-13 23:2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及具有该净化系统设备的净化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及具有该净化系统设备的净化车。



背景技术:

在进行施工作业、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战备执勤、年度演习、反恐维稳及突发事件处置时时常会遇到野外供水的问题,为了解决野外安全饮水的问题,已有技术人员开发了针对野外作业的水处理系统设备,如下: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5438048A、发明创造名称为“净水车”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净水车,它具有存储净化后饮用水的功能,同时,也便于检修维护。但该发明存在以下问题:1、净水模块中采用了RO膜装置,而RO膜装置所生产的水质是纯净水,并非饮用净水(净水应是按照国家建设部饮用净水标准(CJ94-2005)生产),因而并不能达到净水车生产饮用净水的目的。2、净水模块所包括的各个设备未设置有正反冲洗功能且过滤流速无法调节,如此,极易造成后级RO膜装置的超负荷工作,从而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过滤、截留和净化效果。3、净水模块所包括的各个设备均属手工操作,如此,极易因人工操作而出现故障,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损坏设备。4、经净水模块净化后的纯净水是通过管道进入饮用水储罐,再由供水出水系统供水,在罐体和管道输送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影响水质质量。5、缺乏杀菌设备的配置,如此,供水的水质很难达到卫生标准。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4474445U、名称为“一种净水车”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水车,它是一种提供生活用水功能的特种车辆,适于在三类地表水的情况下开展水净化。该实用新型采用了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以及加药装置,并在超滤系统入水口安装有超滤安保过滤器,在反渗透系统入水口安装有反渗透安保过滤器,通过对进水前的水质进行预处理,可有效减轻反渗膜的堵塞情况,同时,也可延长反渗膜的使用寿命。但该实用新型储水采用的是储水囊且没有杀菌系统,因而同样存在清洗不彻底、二次污染的问题,进而亦会影响水质质量。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774710B、名称为“一种净水制备的膜分离结构优化系统”的发明专利,它公开了一种储水罐无二次污染、出水水质稳定且可用于车载方式的净水制备的膜分离结构优化系统,但在几年的运用和实践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控制装置虽然实现生产运行自动化,但正、反冲洗没有实现自动冲洗,还需人工操作。2、一级精密过滤器、二级精密过滤器、活性炭滤芯过滤器、脱味过滤器的过滤滤芯,在设计设备生产时,滤芯都是立置于下封头过滤板上,使用过程中发现在正、反冲洗时很难将过滤板上积累的污染物洗掉,当污染物在过滤板上老化成干垢后,需人工操作方可清除干净。3、遇到野外水质较差时,一级精密过滤器、二级精密过滤器滤芯堵塞过快,需频繁地进行正、反冲洗,从而会严重影响净化效率。4、活性炭滤芯过滤器和脱味过滤器的过滤滤芯在使用过程中有粉化现象,使用寿命不长,影响水质质量。5、整个水质净化系统未设置有原水和净水检测仪器,很难掌握控制净水水质的合格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及具有该净化系统设备的净化车,它能实现自动控制、自动监测、自动显示、自动报警及自动保护复位的功能,由它所净化的产品无二次污染无不合格品,且出水质量稳定、口感好。同时,该净化系统设备还具有实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取水增压装置、原水预处理装置、水质净化装置、纳滤深度净化装置、臭氧杀菌装置、无菌防浪储水装置、净水供水除味装置及排污主管道,排污主管道上设置有总排污电磁阀;

取水增压装置包括原水水质探测仪;

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精密预过滤器和精密过滤器;

水质净化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碳素纤维过滤器和微孔净化器;

纳滤深度净化装置包括净水水质探测仪;

净水供水除味装置包括除味过滤器;

精密预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碳素纤维过滤器、微孔净化器及除味过滤器内均通过过滤安装板分隔有位于过滤安装板上方的净化水腔和位于过滤安装板下方的截污水腔,过滤安装板上安装有位于截污水腔且与净化水腔连通的滤芯;

精密预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碳素纤维过滤器、微孔净化器及纳滤深度净化装置的过滤孔径依次减小;

还包括与取水增压装置、原水预处理装置、水质净化装置、纳滤深度净化装置、臭氧杀菌装置、无菌防浪储水装置、净水供水除味装置及总排污电磁阀均相连的自动控制装置。

相较于传统过滤器,本实用新型中各个过滤器中的净化水腔和截污水腔均采用倒设方式,也即净化水腔在上,截污水腔在下,如此,当对各个过滤器进行正反冲洗的时候,较易清洗掉滤芯和过滤板上积累的污染物。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取水增压装置中增设了原水水质探测仪,便于实时监测原水的水质情况;在纳滤深度净化装置中增设了净水水质探测仪,如此,便于实时监测净水的水质情况,有效地保证了出水质量;在无菌防浪储水装置的输入端增设了臭氧杀菌装置,可对净水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进而使得供水的水质达到卫生标准。

本实用新型中,沿原水过滤的传送方向,各个过滤器滤芯的过滤孔径依次减小,如此,可对原水进行分级式的截留、分离及净化处理,这样,可有效减缓各个过滤器的堵塞问题,从而,能大大提高水净化效率及质量。

自动控制装置可包括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和触摸屏,通过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可监控各个控制点,并对各个控制点进行电气联锁、复位控制、自动监测以及自动报警保护的操作,可实现整个净化系统设备的自动控制功能;触摸屏可便于操作人员对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操控。

优选地,所述取水增压装置还包括浮筒式潜水泵和与浮筒式潜水泵连通的原水泵,浮筒式潜水泵的出水口与原水泵的进水输入端之间还依次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原水水质探测仪和压力控制器,原水泵的输出端设置有进水总阀。

本实用新型中,浮筒式潜水泵、原水泵、压力控制器以及进水总阀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原水水质探测仪与自动控制装置上的水质检测显示仪电性连接,如此,可便于控制取水增压装置取水工作的自动启停及稳定运行。其中,浮筒式潜水泵通过放置在原水水源中以便于实现取水工作;止回阀的设置用于防止系统设备停机时,原水发生倒流情况以影响正常生产;压力控制器用于原水泵的高低压保护;原水泵用于向后续设备的运行、正反冲洗提供足够压力和用水流量。

优选地,所述原水预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精密预过滤器输入端连通的盘式除污过滤器,盘式除污过滤器滤芯的过滤孔径大于精密预过滤器滤芯的过滤孔径;

所述精密预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精密预过滤进水口,精密预过滤器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精密预过滤出水口;

所述精密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精密过滤进水口,精密过滤器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精密过滤出水口;

所述取水增压装置的输出端与盘式除污过滤器的进水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盘式除污进水电磁阀和管道保护过滤器,管道保护过滤器滤芯的过滤孔径大于盘式除污过滤器滤芯的过滤孔径;

所述取水增压装置的输出端与盘式除污过滤器的反冲洗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盘式除污反冲洗电磁阀;

盘式除污过滤器的排污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盘式除污排污电磁阀;

盘式除污过滤器出水口与精密预过滤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盘式除污出水电磁阀、流量计及精密预过滤进水电磁阀;

盘式除污过滤器出水口与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精密预过滤反冲洗电磁阀;

精密预过滤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预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

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预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

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与精密过滤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精密预过滤出水电磁阀和精密过滤进水电磁阀;

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与精密过滤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精密过滤反冲洗电磁阀;

精密过滤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

精密过滤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电磁阀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可用于控制原水预处理装置中各个设备过滤及正反冲洗工作的自动启停和稳定运行。管道保护过滤器、盘式除污过滤器、精密预过滤器及精密精过滤器分别采用孔径依次减小的滤芯,可对原水中不同大小的杂质、颗粒、胶体、悬浮物进行分级截留过滤处理,并以此确保了原水预处理的出水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滤芯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碳素纤维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碳素纤维过滤进水口,碳素纤维过滤器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

微孔净化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微孔净化进水口,微孔净化器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微孔净化出水口;

所述原水预处理装置输出端与碳素纤维过滤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精密过滤出水电磁阀和碳素纤维过滤进水电磁阀;

所述原水预处理装置输出端与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反冲洗电磁阀;

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

碳素纤维过滤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

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与微孔净化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出水电磁阀和微孔净化进水电磁阀;

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与微孔净化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微孔净化反冲洗电磁阀;

微孔净化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微孔净化正冲洗排污电磁阀;

微孔净化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微孔净化反冲洗排污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电磁阀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可用于控制水质净化装置中各个设备过滤工作以及正反冲洗工作的自动启停及稳定运行。其中,碳素纤维过滤器可以去除水中的氯化物、有机物、色度、部分重金属以及各种异臭异味。

优选地,所述纳滤深度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深度净化高压泵和纳滤净化膜组件;

所述水质净化装置输出端与深度净化高压泵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微孔净化出水电磁阀、低压控制器和深度净化进水电磁阀;

深度净化高压泵输出端与纳滤净化膜组件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高压控制器和深度净化压力调节阀;

纳滤净化膜组件的浓水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浓水调节隔膜阀和浓水流量计,纳滤净化膜组件的浓水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纳滤净化冲洗电磁阀,纳滤净化膜组件的取样输出端设置有取样阀;

纳滤净化膜组件的净水输出端与所述无菌防浪储水装置的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净水水质探测仪、净水电磁阀、净水流量计及臭氧杀菌装置,净水水质探测仪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不合格净水排泄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电磁阀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可用于控制纳滤深度净化装置中各个控制点净化工作及冲洗工作的自动启停;各个电磁阀以及净水水质探测仪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可用于控制相应控制点的自动启停。其中,深度净化高压泵的设置是为纳滤净化膜组件的正常运行提供足够的压力和用水流量;低压控制器的设置用于深度净化高压泵的低压控制保护;高压控制器的设置用于深度净化高压泵和纳滤净化膜组件的高压控制保护。

纳滤净化膜组件是利用逆渗透原理的纳滤技术,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逆渗透纳滤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0.001μm左右),并采用高度选择透过性的芳香族聚酰胺纳滤膜,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大部分的溶解盐类,脱盐率≥70%,回收率≥70%,同时可以去除水中微粒、胶体、有机物、微生物、浊度、热源、病毒等。浓水调节隔膜阀结合相应的浓水流量计、净水流量计、可调节纳滤净化膜组件的浓水和净水输出的比例关系,使之总是保持在合理、正确的比例数值上,通常设置为3:7。

当纳滤深度净化装置通电时,深度净化进水电磁阀开启,当纳滤深度净化装置进水压力低于下限值时,深度净化高压泵不工作,当纳滤深度净化装置进水压力达到或超过下限值时,深度净化高压泵启动工作,实现了纳滤净化膜组件的正常净化运行或冲洗;当冲洗纳滤净化膜组件时,纳滤净化冲洗电磁阀自动开启,冲洗污水通过纳滤净化冲洗电磁阀流至排污管道;当净水水质探测仪收集到净水不合格信号时,不合格净水排泄电磁阀自动开启将不合格净水排泄并自动切换转为自动冲洗;当净水达到合格后自动关闭不合格净水排泄电磁阀和停止冲洗,自动切换转为正常制水功能。

优选地,所述臭氧杀菌装置包括内置的制氧机和与制氧机臭氧出口连通的喷雾混合器,喷雾混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净水流量计与所述无菌防浪储水装置连通;

净水流量计与无菌防浪储水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可作用于喷雾混合器的喷雾混合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中,臭氧杀菌器装置是高效快捷的杀菌设备,它是通过低温高频高压强电场加空气制氧技术生成的强氧化等离子体气体。臭氧杀菌装置通过喷雾混合器可对水质进行无死角、彻底地杀菌处理,如此,可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臭氧杀菌装置的臭氧出口与喷雾混合器的进气口连通。应用时,喷雾混合器将臭氧气体与净水充分喷雾混合,使得臭氧气体能溶解于净水中,并达到彻底杀灭微生物的目的。其中,喷雾混合调节阀的设置是喷雾混合器用水量和压力的调节。

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纳滤净化膜组件内会残留某些难以冲洗掉的污染物、难溶盐结垢或有机物,为避免影响净化性能,则有必要采取药物清洗措施以恢复纳滤净化膜组件正常的除盐能力和产水通量。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纳滤深度净化装置排污输出端连通的药物清洗保养装置;

药物清洗保养装置包括药物清洗罐、用于封闭药物清洗罐顶端的药物清洗罐盖及药物清洗泵,纳滤深度净化装置排污输出端与药物清洗罐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进液电磁阀,纳滤深度净化装置排污输出端与所述总排污电磁阀之间设置有阻流电磁阀,药物清洗罐的输出端与药物清洗泵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出液电磁阀,药物清洗罐的排污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排污电磁阀,药物清洗泵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碳素纤维过滤器输出端和所述微孔净化器输入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电磁阀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可用于控制药物清洗保养装置保养工作的自动启停。其中,药物清洗泵的设置,为药物清洗、保养运行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流量;阻流电磁阀的设置可防止药液从排污主管道排出。另外,药物清洗保养装置除可对纳滤净化膜组件进行清洗外,还可通过加灌药物对纳滤净化膜组件进行保养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无菌防浪储水装置包括无菌储水罐;

无菌储水罐内竖直设置有浮板导柱,浮板导柱上套设有抗振荡浮板,无菌储水罐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淋清洗球;

无菌储水罐上设置有高水位控制器和位于高水位控制器下方的低水位控制器,高水位控制器和低水位控制器均与无菌储水罐的内腔连通;

无菌储水罐的顶部开设有储水进水口,储水进水口设置有所述臭氧杀菌装置连通的储水进水电磁阀;

无菌储水罐的顶部开设有冲洗进水口,冲洗进水口设置有与用于连通所述臭氧杀菌装置输出端与旋转喷淋清洗球的冲洗电磁阀;

无菌储水罐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出水口,排污水出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储水排污电磁阀;

无菌储水罐的底部还开设有储水出水口,输水出水口的输出端设置有储水出水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电磁阀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可用于控制无菌防浪储水装置的出水、排污以及冲洗工作的自动启停。低水位控制器和高水位控制器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根据高低水位来自动控制整个系统设备自动启停和纳滤净化膜组件的自动冲洗。其中,旋转喷淋清洗球为制药行业使用的容器清洗器,进水从清洗球的清洗孔喷出,同时,进水压力使清洗球360度旋转,如此,可达到对无菌储水罐内壁的清洗目的。在运输过程中,抗振荡浮板可对无菌储水罐内的净水产生下压力,如此可极大降低净水的振荡幅度,从而确保无菌储水罐重心的稳定性,可见,抗振荡浮板的设置可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行车安全。

优选地,所述净水供水除味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除味过滤器输入端连通的净水供水泵;

除味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除味进水口,除味过滤器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除味出水口;

净水供水泵输出端与除味进水口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进水电磁阀;

净水供水泵输出端与除味出水口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反冲洗电磁阀;

除味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

除味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

除味出水口通过净水出水电磁阀连通有净水出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电磁阀均与自动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如此,可用于控制净水供水除味装置的除味、供水以及正反冲洗工作的自动启停。其中,净水供水泵的设置可为除味过滤器的运行、正反冲洗及供水提供足够的压力和用水流量。除味过滤器用于去除净水中被氧化后所产生的污染性物质和臭氧异味,使水质达到清香回甜的口味。

一种净化车,包括净化车体,净化车体上安装有如前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

本实用新型中,将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安装在净化车体上,便于移动及整合净化系统设备。

优选地,所述原水泵、原水预处理装置及碳素纤维过滤器位于所述净化车体内的一侧;所述微孔净化器、纳滤深度净化装置、臭氧杀菌装置、无菌防浪储水装置及净水供水除味装置位于所述净化车体内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净化车体的一侧开设有排污出水口和原水进水口,净化车体的该侧还设置有储物箱,所述排污主管道的输出端与排污出水口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原水泵的输入端与原水进水口的输出段连通;

净化车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净水出口,所述净水供水除味装置的输出端与净水出口的输入端连通;

还包括可与排污出水口输入端连通的排污软水带和用于连通浮筒式潜水泵输出端与原水进水口输入端的潜水连通软水带;

储物箱可存放潜水连通软水带、浮筒式潜水泵及排污软水带。

优选地,所述净化车体内还设置有与净水供水除味装置位于同一侧的开水器,所述净水供水除味装置的输出端与开水器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较于传统过滤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系统设备中各个过滤器的净化水腔和截污水腔均采用倒设方式,也即净化水腔在上,截污水腔在下,如此,当对各个过滤器进行正反冲洗的时候,较易清洗掉过滤板和滤芯上积累的污染物。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系统设备在取水增压装置中增设了原水水质探测仪,便于实时监测原水的水质情况;在纳滤深度净化装置中增设了净水水质探测仪,如此,便于实时监测净水的水质情况,有效地保证了出水质量。

3、在无菌防浪储水装置的输入端增设了臭氧杀菌装置,可对净水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进而使得供水的水质达到卫生标准。在无菌防浪储水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净水供水除味装置,它可去除净水中被氧化后所产生的污染性物质和臭氧异味,使水质达到清香回甜的口味。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系统设备中通过各个电磁阀的设置,可实现净化系统设备取水、过滤、分离、净化、冲洗及供水等工作的自动控制,如此,可有效提高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同时,也可延长净化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净化车不仅将净化系统设备中的各个装置整合为一体化系统结构,也为净化系统设备的取水、过滤、分离、净化、冲洗及供水等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净化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净化车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净化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净化车一个具体实施例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取水增压装置1、原水预处理装置2、水质净化装置3、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臭氧杀菌装置5、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及排污主管道07,排污主管道07上设置有总排污电磁阀08;

取水增压装置1包括原水水质探测仪132;

原水预处理装置2包括相互连通的精密预过滤器22和精密过滤器23;

水质净化装置3包括相互连通的碳素纤维过滤器31和微孔净化器32;

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包括净水水质探测仪44;

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包括除味过滤器72;

精密预过滤器22、精密过滤器23、碳素纤维过滤器31、微孔净化器32及除味过滤器72内均通过过滤安装板分隔有位于过滤安装板上方的净化水腔和位于过滤安装板下方的截污水腔,过滤安装板上安装有位于截污水腔且与净化水腔连通的滤芯,精密预过滤器22、精密过滤器23、碳素纤维过滤器31、微孔净化器32及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的过滤孔径依次减小;

还包括与取水增压装置1、原水预处理装置2、水质净化装置3、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臭氧杀菌装置5、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及总排污电磁阀08均相连的自动控制装置10。

本实施例中,取水增压装置1、原水预处理装置2、水质净化装置3、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臭氧杀菌装置5、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及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可通过消防带、304不锈钢快装管件、电磁阀进行连通设置。

优选地,精密预过滤器22可采用过滤精度为20μm的蜂房式滤芯,它可由聚丙纶曲线缠绕在聚丙烯骨架上而制得,待过滤水通过前述蜂房式滤芯则可从精密预过滤器22的截污水腔223进入精密预过滤器22的净化水腔222。精密过滤器23可采用过滤精度为5μm的蜂房式滤芯,它可由聚丙纶曲线缠绕在聚丙烯骨架上而制得,待过滤水通过前述蜂房式滤芯则可从精密过滤器23的截污水腔233进入精密过滤器23的净化水腔232。碳素纤维过滤器31可采用过滤精度为1μm的蜂房式滤芯,它可由碳素纤维曲线缠绕在聚丙烯骨架上而制得,待过滤水通过前述蜂房式滤芯则可从碳素纤维过滤器31的截污水腔313进入碳素纤维过滤器31的净化水腔312。微孔净化器32可采用过滤精度为0.22μm的微孔膜折叠滤芯,它可由聚砜材料而制得,待过滤水通过前述微孔膜折叠滤芯则可从微孔净化器32的截污水腔323进入微孔净化器32的净化水腔322。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设有纳滤净化膜壳和渗透精度为0.001μm的纳滤净化膜。除味过滤器72可采用蜂房式滤芯,它可由碳素纤维曲线缠绕在聚丙烯骨架上而制得,待除味水通过前述蜂房式滤芯则可从除味过滤器72的截污水腔723进入除味过滤器72的净化水腔72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取水增压装置1还包括浮筒式潜水泵和与浮筒式潜水泵连通的原水泵14,浮筒式潜水泵的出水口116与原水泵14的进水输入端之间还依次设置有止回阀131、所述原水水质探测仪132和压力控制器133,原水泵14的输出端设置有进水总阀15。

浮筒式潜水泵包括潜水泵11、浮筒12,潜水泵11包括不锈钢外壳111、位于不锈钢外壳111内的潜水泵体112,不锈钢外壳111上开设有若干个外壳过滤孔113,不锈钢外壳111的顶端设有第一潜水泵保险环114和第二潜水泵保险环115,浮筒12的底端设置有浮筒保险环121,第一潜水泵保险环114通过连接保险绳122与浮筒保险环121相连,出水口116设置在潜水泵11上。应用时,将潜水泵11放置于水中且不与水底接触,如此,可避免水底污染物被吸进原水之中,再将第二潜水泵保险环115通过固定保险绳117连接在水岸上的固定点,如此,可避免浮筒式潜水泵被水流冲走。

所述原水预处理装置2还包括与所述精密预过滤器22输入端连通的盘式除污过滤器21,盘式除污过滤器21滤芯的过滤孔径大于精密预过滤器22滤芯的过滤孔径;

所述精密预过滤器2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精密预过滤进水口,精密预过滤器22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精密预过滤出水口;

所述精密过滤器23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精密过滤进水口,精密过滤器23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精密过滤出水口;

所述取水增压装置1的输出端与盘式除污过滤器21的进水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盘式除污进水电磁阀211和管道保护过滤器215,管道保护过滤器215滤芯的过滤孔径大于盘式除污过滤器21滤芯的过滤孔径;

所述取水增压装置1的输出端与盘式除污过滤器21的反冲洗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盘式除污反冲洗电磁阀214;

盘式除污过滤器21的排污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盘式除污排污电磁阀213;

盘式除污过滤器21出水口与精密预过滤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盘式除污出水电磁阀212、流量计229及精密预过滤进水电磁阀224;

盘式除污过滤器21出水口与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精密预过滤反冲洗电磁阀226;

精密预过滤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预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228;

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预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227;

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与精密过滤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精密预过滤出水电磁阀225和精密过滤进水电磁阀234;

精密预过滤出水口与精密过滤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精密过滤反冲洗电磁阀236;

精密过滤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237;

精密过滤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精密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238。

盘式除污过滤器21上设置有盘式除污过滤压力显示表217,盘式除污过滤器21可包括两个并连的盘式过滤单元216,两个盘式过滤单元216可通过并连架218进行并连设置。管道保护过滤器215可内置有100μm的滤网袋,它可将原水中大于100μm的污染物截留在滤网袋内;盘式过滤单元116可采用过滤精度为50μm的盘式滤盘,可将水中大于50μm的污染物截留在过滤壳腔内,待反冲洗时排出。精密预过滤器22可设置有精密预过滤压力显示表221,精密过滤器23可设置有精密过滤压力显示表231。

所述碳素纤维过滤器31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碳素纤维过滤进水口,碳素纤维过滤器31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

微孔净化器3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微孔净化进水口,微孔净化器32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微孔净化出水口;

所述原水预处理装置2输出端与碳素纤维过滤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精密过滤出水电磁阀235和碳素纤维过滤进水电磁阀314;

所述原水预处理装置2输出端与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之间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反冲洗电磁阀316;

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317;

碳素纤维过滤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318;

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与微孔净化进水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出水电磁阀315和微孔净化进水电磁阀324;

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与微孔净化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微孔净化反冲洗电磁阀326;

微孔净化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微孔净化正冲洗排污电磁阀327;

微孔净化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微孔净化反冲洗排污电磁阀328。

碳素纤维过滤器31可设置有碳素纤维过滤压力显示表311,微孔净化器32可设置有微孔净化压力显示表321。

所述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包括依次连通的深度净化高压泵41和纳滤净化膜组件43;

所述水质净化装置3输出端与深度净化高压泵41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微孔净化出水电磁阀325、低压控制器42a和深度净化进水电磁阀48a;

深度净化高压泵41输出端与纳滤净化膜组件43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高压控制器42b和深度净化压力调节阀48b;

纳滤净化膜组件43的浓水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浓水调节隔膜阀48c和浓水流量计45a,纳滤净化膜组件43的浓水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纳滤净化冲洗电磁阀48f,纳滤净化膜组件43的取样输出端设置有取样阀46;

纳滤净化膜组件43的净水输出端与所述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的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净水水质探测仪44、净水电磁阀48d、净水流量计45b及臭氧杀菌装置5,净水水质探测仪44输出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不合格净水排泄电磁阀48e。

纳滤净化膜组件43包括纳滤净化膜壳和位于纳滤净化膜壳内的纳滤净化膜,纳滤净化膜可选用高度选择透过性的芳香族聚酰胺纳滤膜。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还可包括抗振荡压力显示表49。

所述臭氧杀菌装置5包括内置的制氧机和与制氧机臭氧出口53连通的喷雾混合器47,喷雾混合器4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净水流量计45b与所述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连通;

净水流量计45b与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之间还设置有可作用于喷雾混合器47的喷雾混合调节阀48g。

臭氧杀菌装置5还包括位于制氧机外的臭氧杀菌装置外壳,该外壳内还设置有低温高频高压强电场和电源控制,该外壳上设置有氧气流量计52、氧气控制阀51、与电源控制连接的电源控制按钮55和与低温高频高压强电场相连的电流电压表54。

还包括与所述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排污输出端连通的药物清洗保养装置410;

药物清洗保养装置410包括药物清洗罐411、用于封闭药物清洗罐411顶端的药物清洗罐盖412及药物清洗泵417,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排污输出端与药物清洗罐411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进液电磁阀413,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排污输出端与所述总排污电磁阀08之间设置有阻流电磁阀416,药物清洗罐411的输出端与药物清洗泵417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出液电磁阀414,药物清洗罐411的排污端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排污电磁阀415,药物清洗泵417的输出端连接在所述碳素纤维过滤器31输出端和所述微孔净化器32输入端之间。

所述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包括无菌储水罐60;

无菌储水罐60内竖直设置有浮板导柱,浮板导柱上套设有抗振荡浮板66,无菌储水罐60内腔的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淋清洗球63;

无菌储水罐60上设置有高水位控制器65a和位于高水位控制器65a下方的低水位控制器65b,高水位控制器65a和低水位控制器65b均与无菌储水罐60的内腔连通;

无菌储水罐60的顶部开设有储水进水口,储水进水口设置有所述臭氧杀菌装置5连通的储水进水电磁阀671;

无菌储水罐60的顶部开设有冲洗进水口,冲洗进水口设置有与用于连通所述臭氧杀菌装置5输出端与旋转喷淋清洗球63的冲洗电磁阀672;

无菌储水罐60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出水口,排污水出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储水排污电磁阀674;

无菌储水罐60的底部还开设有储水出水口,输水出水口的输出端设置有储水出水电磁阀673。

无菌储水罐60上设置有水位显示仪61,水位显示仪61与无菌储水罐60内腔连通。无菌储水罐60的顶端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无菌呼吸器62,顶端上还设置有人孔64,人孔64设有密封人孔盖。

所述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还包括与所述除味过滤器72输入端连通的净水供水泵71;

除味过滤器72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截污水腔连通的除味进水口,除味过滤器72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净化水腔连通的除味出水口;

净水供水泵71输出端与除味进水口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进水电磁阀724;

净水供水泵71输出端与除味出水口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反冲洗电磁阀726;

除味进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反冲洗排污电磁阀728;

除味出水口与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排污输入端之间设置有除味过滤正冲洗排污电磁阀727;

除味出水口通过净水出水电磁阀725连通有净水出水管道06。

除味过滤器72上设置有除味过滤压力显示表721。应用时,通过高水位控制器65a和低水位控制器65b的设置,可自动控制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的启停,具体地,当水位高时,净水供水泵71启机供水,前面的水质净化系统停止运行,停止向无菌储水罐60内进水;当水位低时,净水供水泵71停机停止供水,前面的水质净化系统启动运行向无菌储水罐60内进水。

本实施例在进行过滤、净化工作时,逐一开启进水总阀15、潜水泵11、原水水质探测仪132、压力控制器133、原水泵14、深度净化高压泵41、低压控制器42a、高压控制器42b、净水水质探测仪44、臭氧杀菌装置5、高水位控制器65a、低水位控制器65b、净水供水泵71、各个单元设备的进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排污总电磁阀08及阻流阀416。当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进入运行时,需按浓水和净水3∶7的比例调节浓水调节隔膜阀48c,达到正常比例制水要求;当观察到净水不合格时打开不合格净水排泄电磁阀48e排泄并切换转为对纳滤膜进行冲洗,冲洗达到合格水质时,切换转为正常制水。

本实施例在运行一定时限后,各个单元装置在水质净化过程中会将污染物残留在截污水腔和粘附在滤芯表面,这时,则需采用反冲洗的方式进行冲洗,才能将前述污染物排泄至排污主管道07。本实施例反冲洗时,需开启各个单元装置的反冲洗电磁阀、反冲洗排污电磁阀、排污总电磁阀08、阻流阀416。

各个单元装置在反冲洗时,会将部分污染物残留在滤芯内腔并粘附在滤芯内壁表面,这时,则需采取正冲洗的方式将前述污染物排泄至排污主管道07。本实施例正冲洗时,需开启各个单元装置的进水电磁阀、正冲洗排污电磁阀、排污总电磁阀08、阻流阀416。

通过自动控制装置10的设定,当自动反冲洗从第一个单元装置开始完成反冲洗后,自动切换转为正冲洗程序,反冲洗电磁阀和反冲洗排污电磁阀自动关闭,待单元装置正冲洗完成后,自动切换转为单元装置的正常运行功能(过滤工作),同时切换启动下一个单元装置的反冲洗程序。

以符合地表水五类标准以内的水源为取水水源,经本实施例所净化的净水水质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可见,经本实施例净化的净水水质符合国家建设部饮用净水标准。

实施例3

一种净化车,包括净化车体8,净化车体8上安装有如实施例2所述的车载式野外水质净化系统设备。

所述原水泵14、原水预处理装置2、碳素纤维过滤器31位于所述净化车体8内的一侧;所述微孔净化器32、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臭氧杀菌装置5、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及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位于所述净化车体8内的另一侧。

优选地,盘式除污过滤器21和药物清洗保养装置410均与原水预处理装置2位于同一侧。在该侧上设置有第一机架24,原水泵14、盘式除污过滤器21、精密预过滤器22、精密过滤器23、药物清洗保养装置410依次放置在第一机架24上,为减缓净化车体8在行驶过程中对水质净化系统设备的震动影响,可在第一机架2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减震垫25。

可在净化车体8内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机架418、第三机架68、第四机架73,第二机架418用于放置微孔净化器32、纳滤深度净化装置4,还可在第二机架418的底部设置第二减震垫419。第三机架68用于放置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还可在第三机架68的底部设置第三减震垫69。第四机架73用于放置臭氧杀菌装置5和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还可在第四机架73的底部设置第四减震垫74。

纳滤净化膜组件43的浓水输出端通过第一软管01与排污主管道07连通,碳素纤维过滤出水口的输出端与微孔净化进水口的输入端之间有通过第二软管02来进行连通,喷雾混合器47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软管03与所述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的输入端连通,无菌防浪储水装置6的输出端通过第四软管04与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的输入端连通,除味过滤器72的排污输出端通过第五软管05与排污主管道07连通。

优选地,所述净化车体8的一侧开设有排污出水口81和原水进水口82,净化车体8的该侧还设置有储物箱84,所述排污主管道07的输出端与排污出水口8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原水泵14的输入端与原水进水口82的输出段连通;

净化车体8的另一侧设置有净水出口83,所述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的输出端与净水出口83的输入端连通;

还包括可与排污出水口81输入端连通的排污软水带和用于连通浮筒式潜水泵输出端与原水进水口82输入端的潜水连通软水带;

储物箱84可存放潜水连通软水带、浮筒式潜水泵及排污软水带。

本净化车体8上还设置有可遮盖排污出水口81和原水进水口82的第一遮挡盖85和可遮盖净水出口83的第二遮挡盖86。

优选地,所述净化车体8内还设置有与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位于同一侧的开水器9,所述净水供水除味装置7的输出端与开水器9连通。

开水器9的设置可解决野外安全饮热水的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