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3004发布日期:2019-08-09 21:5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让企业、用户通过搭建电能精细化管理平台来管理需求侧的能效情况。企业通过电能精细化管理平台进行设备改造、能耗优化、需求预测等技术措施,改善自身用电情况,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成本的目的。现有需求侧管理系统在正式投入运营前需要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终端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携带,移动不方便,而且现有的测试终端在测试结束后不方便进行收纳,这样就会促使测试终端长期使用后其本体上会沾满粉尘,以至于不能够方便进行二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该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具有方便携带和移动、方便收纳、高效除尘和方便二次使用的优点。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包括收纳箱、万向轮、通孔、传动结构、终端测试装置本体、蓄电池和除尘机构,两个所述万向轮的顶端分别与收纳箱底面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通孔开设于收纳箱顶面的中心处,所述传动结构的左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收纳箱内腔的两端,所述终端测试装置本体的底端固定安装于传动结构的左上方,所述蓄电池的底端与收纳箱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除尘机构的左端与收纳箱左侧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稳固杆、升降管、升降板、稳固管、定位孔、驱动杆、固定块、助动杆、卡块、固定管、定位杆、复位弹簧和限位块,两个所述稳固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收纳箱内腔顶面和底面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管的内腔分别套装于两个稳固杆顶端的表面,所述升降板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升降管相对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稳固管的左端与收纳箱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孔开设于收纳箱右侧面的底部,所述驱动杆分别与稳固管和定位孔的内腔插接,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反的一端分别与升降板底面的中心处和驱动杆顶端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助动杆正面的顶部和底部与两个固定块的正面均通过销轴铰接,所述卡块的底端与驱动杆顶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底端与稳固管顶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与固定管的内腔插接,所述定为杆的底端贯穿稳固管顶面的右端并与驱动杆的顶面搭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内腔套装于定位杆顶端的表面,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定位杆底端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抽风机、分支管、吸尘孔、排风管、除尘管和过滤网,所述抽风机的右端与收纳箱左侧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分支管左端的底部与抽风机顶端的抽风口连通,所述分支管远离抽风机的底端分别与收纳箱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吸尘孔开设于分支管右端相对的一面,所述排风管顶端与抽风机底端的出风口连通,所述除尘管的顶端套装于排风管底端的表面,所述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除尘管两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总数量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分别分布在收纳箱底面的四角处。

优选的,所述终端测试装置本体的底面与升降板顶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右端和定位杆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除尘管顶端的内壁与排风管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通过设置的传动结构,拉动驱动杆就可以带动驱动杆向右移动,驱动杆向右移动就可以促使助动杆带动升降板向上运动,升降板向上运动就可以带动终端测试装置本体移动出收纳箱的外部,通过把终端测试装置本体移动到收纳箱的外部就可以方便管理终端完成对现场的测试,驱动杆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方便卡块与定位杆卡接,这样就能够彻底固定住驱动杆,从而方便了终端测试装置本体进行长久的工作,当拉动定位杆时,定位杆的底端就会与卡块脱离卡接,这样根据终端测试装置本体自身的重量就会压动升降板向下移动,当升降板向下移动到收纳箱内腔的底部时,就可以完成对终端测试装置本体的收纳,这样可以对终端测试装置本体起到防尘的效果。

(2)、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通过传动结构与除尘机构的配合使用,首先促使终端测试装置本体方便携带和移动,这样可以提高测试终端的工作效率,然后还能够完成对终端测试装置本体的快速收纳和除尘,这样能够使得测试终端装置方便进行使用,同时,还能够促使测试终端装置具有高效除尘的效果,以至于能够促使测试终端装置方便二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中:1收纳箱、2万向轮、3通孔、4传动结构、401稳固杆、402升降管、403升降板、404稳固管、405定位孔、406驱动杆、407固定块、408助动杆、409卡块、411固定管、412定位杆、413复位弹簧、414限位块、5终端测试装置本体、6蓄电池、7除尘机构、701抽风机、702分支管、703吸尘孔、704排风管、705除尘管、70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纳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终端现场测试装置,包括收纳箱1、万向轮2、通孔3、传动结构4、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蓄电池6和除尘机构7,两个万向轮2的顶端分别与收纳箱1底面的两端固定连接,万向轮2的总数量有四个,且四个万向轮2分别分布在收纳箱1底面的四角处,通孔3开设于收纳箱1顶面的中心处,传动结构4的左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收纳箱1内腔的两端,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的底端固定安装于传动结构4的左上方,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的底面与升降板403顶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蓄电池6的底端与收纳箱1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除尘机构7的左端与收纳箱1左侧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传动结构4包括稳固杆401、升降管402、升降板403、稳固管404、定位孔405、驱动杆406、固定块407、助动杆408、卡块409、固定管411、定位杆412、复位弹簧413和限位块414,两个稳固杆40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收纳箱1内腔顶面和底面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升降管402的内腔分别套装于两个稳固杆401顶端的表面,升降板403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升降管402相对的一面固定连接,稳固管404的左端与收纳箱1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定位孔405开设于收纳箱1右侧面的底部,驱动杆406分别与稳固管404和定位孔405的内腔插接,驱动杆406的右端和定位杆412的顶端均固定安装有拉环,两个固定块407相反的一端分别与升降板403底面的中心处和驱动杆406顶端的左端固定连接,助动杆408正面的顶部和底部与两个固定块407的正面均通过销轴铰接,卡块409的底端与驱动杆406顶面的右端固定连接,固定管411的底端与稳固管404顶面的右端固定连接,定位杆412的底端与固定管411的内腔插接,定为杆412的底端贯穿稳固管404顶面的右端并与驱动杆408的顶面搭接,复位弹簧413的内腔套装于定位杆412顶端的表面,限位块414固定安装于定位杆412底端的表面。

除尘机构7包括抽风机701、分支管702、吸尘孔703、排风管704、除尘管705和过滤网706,抽风机701的右端与收纳箱1左侧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分支管702左端的底部与抽风机701顶端的抽风口连通,分支管702远离抽风机701的底端分别与收纳箱1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吸尘孔703开设于分支管702右端相对的一面,排风管704顶端与抽风机701底端的出风口连通,除尘管705的顶端套装于排风管704底端的表面,除尘管705顶端的内壁与排风管70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除尘管705顶端与排风管704底端的连接处是可以拆卸的,这样能够方便把除尘管705内部收集的粉尘给排出,过滤网706的两端分别与除尘管705两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使用时,首先拉动驱动杆406就可以带动驱动杆406向右移动,驱动杆406向右移动就可以促使助动杆408带动升降板403向上运动,升降板403向上运动就可以带动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移动出收纳箱1的外部,通过把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移动到收纳箱1的外部就可以方便管理终端完成对现场的测试,驱动杆406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方便卡块409与定位杆412卡接,这样就能够彻底固定住驱动杆406,从而方便了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进行长久的工作,管理终端完成现场测试的过程后,就可以拉动定位杆412,当定位杆412的底端与卡块409脱离卡接时,这样根据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自身的重量就会压动升降板403向下移动,当升降板403向下移动到收纳箱1内腔的底部时,就可以完成对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的收纳,这时就可以启动抽风机701,抽风机701的启动就可以带动分支管702上的吸尘孔703把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上的粉尘给吸入到排风管704的内部,然后通过排风管704把粉尘最终排入到除尘管705的内部,这样就完成了对终端测试装置本体5的除尘过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