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6522发布日期:2019-08-27 20:2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和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是制药过程的重要原料,水参与了整个工艺过程,水本身的质量将会对药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而硼的过量摄取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随着硼工业的发展及制药企业对水中硼污染重视的提高,水中硼的去除越来越引起制药企业的重视,因此对制药用水除硼是制药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现有的除硼装置不便于操作,且没有酸溶液混匀结构和碱溶液混匀结构,而且处理后废液不能充分回收和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硼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硼装置,包括酸罐、碱罐、回收罐、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和树脂柱;

所述酸罐顶部设有进酸管,所述进酸管上设有阀门一,所述酸罐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输送泵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阀门二,所述第一输送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酸罐顶部的循环口相连,所述第二管道上由下往上依次设有阀门三和阀门四,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排污水管,所述第一排污水管设置于阀门三和阀门四之间,所述第一排污水管上设有阀门十九,

所述碱罐顶部设有进碱管,所述进碱管上设阀门二十四,所述碱罐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输送泵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阀门五,所述第二输送泵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碱罐顶部的循环口相连,所述第四管道上由下往上依次设有阀门六和阀门七,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二排污水管,所述第二排污水管设置于阀门六和阀门七之间,所述第二排污水管上设有阀门二十,

所述树脂柱上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阀门八,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连,所述第五管道一端设置于阀门八和树脂柱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三和阀门四之间,所述第五管道上由左往右依次设有阀门九和阀门十,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七管道与第四管道相连,所述第七管道一端设置于阀门八与树脂柱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六和阀门七之间,所述第七管道上由右往左依次设有阀门十五和阀门十六,

所述树脂柱下端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由左往右依次设有阀门十一和阀门十二,所述出水管上设有第三排污水管,所述第三排污水管设置于阀门十一和阀门十二之间,所述第三排污水管上设有阀门二十二,所述出水管通过第九管道与回收罐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九管道设置于阀门十一和树脂柱之间,所述第九管道上设有阀门二十一,所述回收罐底部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有阀门二十三,

所述出水管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连,所述第六管道一端设置于第九管道和树脂柱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三和第一输送泵之间,所述第六管道上由左往右依次设有阀门十三和阀门十四,所述出水管通过第八管道与第四管道相连,所述第八管道一端设置于第九管道和树脂柱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六和第二输送泵之间,所述第八管道上由右往左依次设有阀门十七和阀门十八。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出水管的末端还设有过滤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排污水管上设有电导率仪。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酸罐罐底排放管,所述酸罐罐底排放管上设有阀门二十五,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碱罐罐底排放管,所述碱罐罐底排放管上设有阀门二十六。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阀门一和阀门二十四为手动隔膜阀,所述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六、阀门七、阀门八、阀门九、阀门十、阀门十一、阀门十二、阀门十三、阀门十四、阀门十五、阀门十六、阀门十七、阀门十八、阀门十九、阀门二十、阀门二十一、阀门二十二、阀门二十三、阀门二十五和阀门二十六为电磁阀、电动阀或气动阀的一种。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所述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六、阀门七、阀门八、阀门九、阀门十、阀门十一、阀门十二、阀门十三、阀门十四、阀门十五、阀门十六、阀门十七、阀门十八、阀门十九、阀门二十、阀门二十一、阀门二十二、阀门二十三、阀门二十五、阀门二十六、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和电导率仪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除硼装置操作简单,能实现对医药用水除硼,还具有再生及清洗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树脂柱;2、阀门七;3、阀门十五;4、阀门十六;5、阀门八;6、阀门十;7、阀门九;8、阀门四;9、阀门十九;10、阀门三;11、阀门十三;12、阀门十四;13、第一输送泵;14、阀门十八;15、第二输送泵;16、阀门十七;17、阀门六;18、阀门二十;19、阀门五;20、第四管道;21、第二排污水管;22、阀门二十一;23、阀门十一;24、阀门二十二;25、阀门十二;26、电导率仪;27、进水管;28、阀门二;29、过滤器;30、阀门二十四;31、酸罐;32、阀门一;33、进酸管;34、第一管道;35、回收罐;36、第二管道;37、第一排污水管;38、进碱管;39、第三管道;40、碱罐;41、第五管道;42、第七管道;43、出水管;44、第三排污水管;45、第九管道;46、第六管道;47、第八管道;48、排液管;49、阀门二十三;50、酸罐罐底排放管;51、阀门二十五;52、碱罐罐底排放管;53、阀门二十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除硼装置,包括酸罐31、碱罐40、回收罐35、第一输送泵13、第二输送泵15和树脂柱1;

所述酸罐31顶部设有进酸管33,所述进酸管33上设有阀门一32,所述进酸管33通过管道与酸溶液储罐相连,所述管道上设有酸输送泵,所述酸罐31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管道34与第一输送泵13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管道34上设有阀门二28,所述第一输送泵13的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36与酸罐31顶部的循环口相连,所述第二管道36上由下往上依次设有阀门三10和阀门四8,所述第二管道36上设有第一排污水管37,所述第一排污水管37设置于阀门三10和阀门四8之间,所述第一排污水管37上设有阀门十九9,

所述碱罐40顶部设有进碱管38,所述进碱管38上设阀门二十四30,所述进碱管38通过管道与碱溶液储罐相连,所述管道上设有碱输送泵,所述碱罐40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第三管道39与第二输送泵15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三管道39上设有阀门五19,所述第二输送泵15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20与碱罐40顶部的循环口相连,所述第四管道20上由下往上依次设有阀门六17和阀门七2,所述第四管道20上设有第二排污水管21,所述第二排污水管21设置于阀门六17和阀门七2之间,所述第二排污水管21上设有阀门二十18,

所述树脂柱1上端设有进水管27,所述进水管27上设有阀门八5,所述进水管27通过第五管道41与第二管道36相连,所述第五管道41一端设置于阀门八5和树脂柱1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三10和阀门四8之间,所述第五管道41上由左往右依次设有阀门九7和阀门十6,所述进水管27通过第七管道42与第四管道20相连,所述第七管道42一端设置于阀门八5与树脂柱1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六17和阀门七2之间,所述第七管道42上由右往左依次设有阀门十五3和阀门十六4,

所述树脂柱1下端设有出水管43,所述出水管43上由左往右依次设有阀门十一23和阀门十二25,所述出水管43上设有第三排污水管44,所述第三排污水管44设置于阀门十一23和阀门十二25之间,所述第三排污水管44上设有阀门二十二24,所述第三排污水管44上还设有电导率仪26,所述电导率仪26设置于阀门二十二24和出水管43之间。

所述出水管43通过第九管道45与回收罐35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九管道45设置于阀门十一23和树脂柱1之间,所述第九管道45上设有阀门二十一22,所述回收罐35底部设有排液管48,所述排液管48上设有阀门二十三49,

所述出水管43通过第六管道46与第二管道36相连,所述第六管道46一端设置于第九管道45和树脂柱1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三10和第一输送泵13之间,所述第六管道46上由左往右依次设有阀门十三11和阀门十四12,所述出水管43通过第八管道47与第四管道20相连,所述第八管道47一端设置于第九管道45和树脂柱1之间,另一端设置于阀门六17和第二输送泵15之间,所述第八管道47上由右往左依次设有阀门十七16和阀门十八14。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43的末端还设有过滤器29,可以进一步的对水进行过滤。

所述第一管道34上设有酸罐罐底排放管50,所述酸罐罐底排放管50上设有阀门二十五51,所述第三管道39上设有碱罐罐底排放管52,所述碱罐罐底排放管52上设有阀门二十六53。用于排出多余的酸液或碱液。

该设备的使用包含三个方面,一为主要功能,即除硼;其次为除硼树脂的再生;再次为树脂柱的清洗。

除硼:阀门八5开启,纯化水进入树脂柱1进行除硼,阀门十一23和阀门十二25开启,除硼后的水通过过滤器29进入后端设备及用水点,此时,整个除硼过程结束。

除硼树脂的再生:除硼一段时间后,树脂需要再生,再生前,打开阀门一32向酸罐31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液,为了使酸溶液配置均匀,打开第一输送泵13及阀门四8、阀门三10、阀门二28使酸溶液进行自循环,溶液混合均匀后,再通过第一输送泵13及阀门十6、阀门九7、阀门三10、阀门二28进入树脂柱,用于树脂再生,从树脂柱流出的酸溶液通过阀门二十一22进入回收罐35;树脂通过酸溶液再生后,再通入碱溶液进行再生,同理,打开阀门二十四30向碱罐40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为了使碱溶液配置均匀,打开第二输送泵15及阀门七2、阀门六17、阀门五19进行自循环,溶液混合均匀后,需通过第二输送泵15及阀门十五3、阀门十六4、阀门六17、阀门五19使碱溶液进入树脂柱进行再生,再生后的碱溶液通过阀门二十一22进入回收罐35,与酸溶液进行中和。

树脂柱的清洗:再生结束后,树脂柱1需要进行正、反洗,将杂质以及残留酸碱溶液冲洗掉,反洗时,向酸罐31中通入一定的清水,通过第一输送泵13及阀门二28、阀门十三11、阀门十四12、阀门十6、阀门九7进行反洗,反洗后的水通过阀门十九9排放;也可利用碱罐40进行反洗,同理向碱罐40中通入一定量的清水,通过第二输送泵15及阀门五19、阀门十七16、阀门十八14、阀门十六4、阀门十五3进行反洗,反洗后的水通过阀门二十18排放,正洗时,通过阀门八5向树脂柱1中通入清水,清洗后的水通过阀门二十二24排放,通过电导率仪26测定水的电导,电导合格后,可关闭所有阀门,清洗结束,由此,树脂柱1可恢复工作状态。

所述阀门一32和阀门二十四30为手动隔膜阀,所述阀门二28、阀门三10、阀门四8、阀门五19、阀门六17、阀门七2、阀门八5、阀门九7、阀门十6、阀门十一23、阀门十二25、阀门十三11、阀门十四12、阀门十五3、阀门十六4、阀门十七16、阀门十八14、阀门十九9、阀门二十18、阀门二十一22、阀门二十二24、阀门二十三49、阀门二十五51和阀门二十六53为电磁阀、电动阀或气动阀的一种。

还包括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所述阀门二28、阀门三10、阀门四8、阀门五19、阀门六17、阀门七2、阀门八5、阀门九7、阀门十6、阀门十一23、阀门十二25、阀门十三11、阀门十四12、阀门十五3、阀门十六4、阀门十七16、阀门十八14、阀门十九9、阀门二十18、阀门二十一22、阀门二十二24、阀门二十三49、阀门二十五51、阀门二十六53、第一输送泵13、第二输送泵15和电导率仪26相连。用于实现自动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