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184发布日期:2019-08-16 22:3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集中程度的扩大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在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忽略对水体的保护,城市污水系统建设起步较晚,污水管网的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大量生活污水因污水管破损漏排、雨污管混接、阳台废水进入雨水管、污水溢流等原因直接排放进入河道,对河道水质产生极大影响。尤其是河道周边分布着大量雨水管的情况,由于下雨初期雨水夹带着大量的来自地表的悬浮颗粒物、有机质、氨氮等,使得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极高,导致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道能严重破坏河道生态系统。这些外源污染具有污染浓度高、体量大等特点,对河道生态造成极大的环境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处理下雨初期流入到河道的高污染的雨水,由此得到一种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包括舱体、可渗透反应墙和控制器,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围绕舱体分布,所述舱体上设有污水收集区、沉淀区、曝气氧化区,污水收集区对接河岸的排水口,所述污水收集区的位置高于沉淀区、曝气氧化区的位置,所述污水收集区位于舱体的一侧且悬空设置,所述污水收集区通过电动阀门与沉淀区连通,所述沉淀区的顶部与曝气氧化区的顶部连通,所述可渗透反应墙包括密封框、填料、导流板,所述密封框整体呈C形,所述密封框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密封框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导流板和填料都设置在密封框内部,相邻导流板错位排列,所述导流板将密封框内部空间分隔呈连续的S形,所述填料充满在连续的S形空间内,所述曝气氧化区通过提升泵与可渗透反应墙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曝气氧化区内部设有曝气机和液位计,所述电动阀门、曝气机、液位计、提升泵都与控制器连接。

该装置设置了污水收集区、沉淀区、曝气氧化区和可渗透反应墙。可渗透反应墙技术是常用的原位处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反应墙中的填充介质的吸附、沉淀、化学降解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对水污染物进行阻截,从而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在本技术方案中配置了污水收集区、沉淀区、曝气氧化区,达到提高水体溶解氧、增加污水停留时间、给微生物提供好氧和厌氧环境的目的,最终实现外源污染收集及削减,削弱因初期雨水、污水漏排等情况对河道水体造成的污染。

由于污水收集区位于舱体的一侧且悬空设置,在电动阀门关闭时集聚在污水收集区的污水便会溢出污水收集区而直接落在舱体外部。这样可以将污染较轻的后期雨水直接排放到河道,减少暴雨对反应墙装置的影响。由此,该技术方案充分考虑暴雨情况下排污口雨水量大的特点。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沉淀区和曝气氧化区之间通过倾斜设置的斜板隔离,所述沉淀区呈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曝气氧化区呈上窄下宽的结构。

为进步一增加污水在可渗透反应墙内的停留时间,所述填料呈长方体状,所述填料的长度与连续的S形空间的横截面的长度相同,所述填料的宽度与连续的S形空间的横截面的宽度相同,所述连续的S形空间的长度等于填料的高度的整数倍。连续的S形空间有效延长了污水处理路径,进而增加污水在可渗透反应墙内的停留时间。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可收集阳台废水、初期雨水等河道外源污染,有效避免外源污染直接进入河道;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处理效果好、管理费用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的使用示意图Ⅰ;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的使用示意图Ⅱ;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的可渗透反应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设有舱体1、可渗透反应墙2和控制器。舱体1为预制密封结构,可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在舱体1一侧的顶部设有凸出在主体结构之外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为污水收集区3所在位置。舱体1的主体部位也呈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中分布了沉淀区4和曝气氧化区5。在舱体1内部设有斜板6,沉淀区4和曝气氧化区5之间通过该倾斜设置的斜板6隔离,使得沉淀区4呈上宽下窄的结构,曝气氧化区5呈上窄下宽的结构。污水收集区3的位置高于沉淀区4、曝气氧化区5的位置。在舱体1设置污水收集区3的部位安装有电动阀门7,电动阀门7一端伸入在污水收集区3内部、另一端位于污水收集区3外部且位于沉淀区4上方。沉淀区4和曝气氧化区5除顶部敞开外,其它四周部位和底部部位都被隔离,因此,沉淀区4的顶部与曝气氧化区5的顶部连通。在舱体1底部设有止回阀8,沉淀区4除了顶部与外界连通外,还可以通过止回阀8与外界连通。

可渗透反应墙2包括密封框9、填料10、导流板11。密封框9整体呈C形,具体的,其整体形状为凹字形。密封框9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5、密封框9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6,密封框9其它部位全部密封。导流板11为扁平的长方体结构,其宽度等于密封框9内部空间横截面的宽度、其长度小于密封框9内部空间横截面的长度。密封框9内部设置有多个导流板11,从进水口15到出水口16的方向上等间距排列,但是相邻导流板11并非正对排列、而是错位排列。导流板11将密封框9内部空间分隔呈连续的S形。填料10呈长方体状,填料10的长度与连续的S形空间的横截面的长度相同,填料10的宽度与连续的S形空间的横截面的宽度相同,连续的S形空间的长度等于填料10的高度的整数倍。填料10设置在连续的S形空间内,充满在连续的S形空间内。

舱体1位于可渗透反应墙2的内凹处,这样设置可以获得紧凑的结构。舱体1内还设有提升泵12、曝气机13和液位计14。曝气氧化区5通过提升泵12与可渗透反应墙2的进水口15连通。曝气机13和液位都安装在曝气氧化区5内部。电动阀门7、曝气机13、液位计14、提升泵12都与控制器连接。

使用时,将舱体1至于河道中、并将污水收集区3对接在河岸的排水口17所在位置,确保排水口落下的污水能够进入污水收集区3即可。开始下雨时,控制器控制电动阀门7处于打开状态,污水收集区3集聚的污水在漫过电动阀门7所在位置时便会在自重作用下从电动阀门7另一端流出,由此污水进入沉淀区4。斜板6的作用不仅在于分隔沉淀区4和曝气氧化区5、还可以提供污水下落过程中的引导面,缓和污水冲击力,同时,沉淀区4上宽下窄的结构使沉淀区4有较大的开口,可以保障溅起的水滴仍可以落在沉淀区4内。待污水在沉淀区4积满后,便于溢流至曝气氧化区5。控制器控制曝气机13、液位计14工作,曝气机13向污水内部通入空气,以此增加水体含氧量、氧化污染物。当水位逐渐增加至液位计14所在位置时,控制器控制电动阀门7进入关闭状态,控制器控制提升泵12工作,将曝气氧化区5内的污水送入可渗透反应墙2。污水在可渗透反应墙2内被厌氧处理后最终从出水口16获得干净的水并排向河道。

电动阀门7关闭时,污水收集区3内聚集的污水溢出直接落入河道内。由于本实施例充分考虑了下雨初期的雨量,故在关闭电动阀门7时已经处于下雨的中后期,此时地表雨水比较清澈,可以直接排放到河道内;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溢流过程,舱体1在污水收集区3处可以设置溢流口。天气晴朗时可以通过打开止回阀8,将河道内水引入该河道外源污水强化处理装置中,可用该该装置来处理河道中的污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