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纳米陶瓷膜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3434发布日期:2019-10-19 03:4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纳米陶瓷膜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纳米陶瓷膜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膜又称无机陶瓷膜,是以无机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制备而形成的非对称膜;陶瓷膜分为管式陶瓷膜和平板陶瓷膜两种。管式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的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或膜外侧流动,小分子物质(或液体)透过膜,大分子物质(或固体)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和环保等目的;平板陶瓷膜板面密布微孔,根据在一定的膜孔径范围内,渗透的物质分子直径不同则渗透率不同,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料液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无机盐、小分子物质透过膜,从而阻止水中的悬浮物、胶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通过。陶瓷膜具有分离效率高、效果稳定、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菌、耐高温、抗污染、机械强度高、再生性能好,分离过程简单、能耗低、操作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污水,通常指受到污染、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

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中,纳米陶瓷膜整个穿设在净水桶中,且纳米陶瓷膜的一端与净水桶的内壁连接,由于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陶瓷膜内外存在压力差,所以一端与净水桶内壁连接的纳米陶瓷膜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晃动,从而使得纳米陶瓷膜与净水桶侧壁的连接处产生松动,时间长了纳米陶瓷膜容易脱落,进而影响对污水的净化,因此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纳米陶瓷膜过滤装置,具有纳米陶瓷膜的连接稳定性好,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纳米陶瓷膜过滤装置,包括污水桶,所述污水桶连通有无盖净水桶,所述污水桶与所述无盖净水桶之间设有污水泵,所述无盖净水桶连通有储水桶,所述无盖净水桶与所述储水桶之间设有清水泵;所述无盖净水桶内壁开设有插孔,所述无盖净水桶内设有用于净化污水的纳米陶瓷膜,所述无盖净水桶的桶口处设有用于与所述插孔卡接以实现所述纳米陶瓷膜与所述无盖净水桶内壁可拆卸装配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纳米陶瓷膜螺纹连接,所述连接件内设有若干导水管,若干所述导水管一端与所述纳米陶瓷膜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水桶连通,所述无盖净水桶底部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纳米陶瓷膜底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纳米陶瓷膜底部贴合设置的支撑盘,所述支撑盘沿其周向设有若干交错倾斜设置的支撑脚,若干所述支撑脚远离所述支撑盘一端与所述无盖净水桶内壁抵接,所述支撑盘与若干所述支撑脚的连接处还设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件实现纳米陶瓷膜与无盖净水桶顶部的固定,从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顶部的稳定性,通过支撑架对纳米陶瓷膜底部的支撑,从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底端的稳定性,纳米陶瓷膜的上下加固从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整体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纳米陶瓷膜对污水处理的有效进行;通过将纳米陶瓷膜螺纹连接在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可实现拆卸装配的连接件上,一方面由于螺纹连接的纳米陶瓷膜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紧密,进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减少了纳米陶瓷膜与连接件之间的松动;连接件与无盖净水桶之间通过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纳米陶瓷膜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由于无盖净水桶本身质量较大,所以将纳米陶瓷膜卡接在无盖净水桶的侧壁上,减少了纳米陶瓷膜顶端的松动,从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的稳定性,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其次在纳米陶瓷膜的底部用支撑架来对纳米陶瓷膜的底部做一个支撑作用,一方面减少了连接件的承载力,对连接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了纳米陶瓷膜底部的稳定性;由于连接件安装在无盖净水桶的桶口处,所以连接件相当于一个桶盖,在下雨天,对外接雨水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从而保证了经纳米陶瓷膜过滤后的无盖净水桶内的水不受雨水的影响,提高了纳米陶瓷膜净化水质的质量;其次在连接件内穿设导水管,导水管分别与污水桶和无盖净水桶连通,使得连接件与导水管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保障了连接件阻挡雨水进入无盖净水桶内的同时也方便污水注入纳米陶瓷膜内进行过滤处理,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通过弹性件的设置,由于弹性件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能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对支撑架整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盖净水桶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长条形槽,若干所述支撑脚与若干所述长条形槽槽底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无盖净水桶存在一定的深度,所以在将支撑架放入无盖净水桶中时,可以借助拉绳将支撑腿沿着长条形槽缓慢放下去,一方面长条形槽对支撑架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减少了支撑架对对无盖净水桶底部的撞击力;由于支撑脚与长条形槽的槽底抵接,从而使得长条形槽对支撑脚起到限制作用,进而减少了支撑件整体的松动,加强对纳米陶瓷膜的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支撑脚相互交错倾斜设置形成“三角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脚之间相互倾斜交错设置呈“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好,从而加强了整个支撑架的强度,进而使得支撑架对纳米陶瓷膜的支撑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台,所述连接台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连接台内底部滑动连接有沿所述连接台径向朝所述开口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开口一端铰接有驱动所述限位件移动的驱动件,当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插孔内壁卡接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连接台底部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于东限位件沿连接台径向朝开口移动,当限位件穿出开口与插孔卡接时,从而实现连接台与无盖净水桶侧边之间的连接,由于纳米陶瓷膜螺纹连接于连接台上,进而实现了纳米陶瓷膜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的连接,由于整体无盖净水桶的质量较大,所以在进行污水过滤处理时,减少了纳米陶瓷膜因内外仍压力差而产生的松动,加强了纳米陶瓷膜的稳定性;当限位件与插孔卡接时,驱动件与连接台底部卡接,通过驱动件与连接台底部的卡接从而实现了对驱动件的固定作用,从而加强了限位件与插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台内底部沿其径向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开口一一对应的滑槽,所述限位件包括楔形块,所述楔形块远离所述开口一侧连接有支杆,所述楔形块两侧设有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的开设朝开口沿连接台的径向开设,从而为楔形块提供滑行的轨道,支杆移动从而带动楔形块沿滑槽移动实现连接台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的安装与拆卸,由于纳米陶瓷膜螺纹连接于连接台上,因此实现了纳米陶瓷膜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少了纳米陶瓷膜的松动,进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的稳定性;插孔与楔形块的大小相适配,从而增强了楔形块卡接在插孔中的稳定性,进而增强了纳米陶瓷膜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杆和若干连杆,若干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驱动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杆远离所述楔形块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杆带动与之铰接的连杆运动,连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从而带动与之铰接的支杆沿滑槽的方向带动楔形块运动,进而实现楔形块与插孔的卡接,因此使得连接台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的连接在一起,由于纳米陶瓷膜螺纹连接于连接台上,因此实现了纳米陶瓷膜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的连接,从而减少了纳米陶瓷膜的松动,进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上端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杆靠近所述连接台底部一端设置有卡条,所述连接台底部凹设有与所述卡条卡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条与卡槽之间的卡接从而实现驱动杆与连接台底部的固定,减少了楔形块沿滑槽方向的松动,加强了楔形块与插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了纳米陶瓷膜上端部的松动,加强了纳米陶瓷膜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纳米陶瓷膜的滤芯呈“莲藕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在纳米陶瓷膜内,在纳米陶瓷膜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杂质留在了纳米陶瓷膜内,水从纳米陶瓷膜侧壁的微小孔洞中排除,从而起到了对污水过滤的作用,而将纳米陶瓷膜的滤芯做成“莲藕形”从而增大了污水与纳米陶瓷膜之间的接触面积,起到一个多重过滤的效果,加强了对污水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纳米陶瓷膜与所述连接件的螺纹连接处设置有防水密封件,所述导水管的进水管口处也设有防水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密封件的设置减少了纳米陶瓷膜与连接件螺纹连接处的漏水情况,从而减少污水未经纳米陶瓷膜流到无盖净水桶中,对净化后的水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导水管的进水管口处设置防水密封件在减少了漏水的情况的同时起到密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具有可实施性,通过连接件实现了纳米陶瓷膜上端部与无盖净水桶侧壁的连接,通过支撑架实现了对纳米陶瓷膜下端部的支撑,由于纳米陶瓷膜的上下端部均起到一定的加强和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纳米陶瓷膜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纳米陶瓷膜对污水的有效处理。

2.通过将纳米陶瓷膜与连接台螺纹连接,连接台通过楔形块与插孔的卡接从而实现连接台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的连接,由于无盖净水桶本身质量较大,所以纳米陶瓷膜与无盖净水桶连接,从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上端部的稳定性,进而保障了纳米陶瓷膜对污水的有效处理。

3.由于纳米陶瓷膜通过连接件与无盖净水桶之间实现可拆卸装配连接,纳米陶瓷膜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拆卸连接件进而实现纳米陶瓷膜与无盖净水桶侧壁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4.由于连接件相当于是无盖净水桶的“桶盖”,在下雨天,对雨水起到了一个阻隔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纳米陶瓷膜净化污水的质量。

5.由于纳米陶瓷膜本身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相对于塑料而言,提升了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了纳米陶瓷膜的使用寿命,相对于不锈钢而言,由于陶瓷对淤泥的粘黏性较小,所以减少了淤泥对纳米陶瓷膜侧壁上微孔的堵塞,从而增强了纳米陶瓷膜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盖净水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台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纳米陶瓷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污水桶;12、抽水管;13、污水泵;14、无盖净水桶;141、插孔;15、出水管;16、清水泵;17、储水桶;18、导水管;2、纳米陶瓷膜;21、外螺纹;22、安装部;23、内螺纹;24、防水密封件;3、连接件;30、穿孔;31、连接台;32、开口;33、滑槽;4、限位件;41、楔形块;42、滑块;43、支杆;5、驱动件;51、驱动杆;52、驱动手柄;53、连杆;61、卡条;62、卡槽;7、支撑架;71、支撑盘;72、支撑腿;73、弹性件;74、长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纳米陶瓷膜过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污水桶11,污水桶11侧壁靠近底部位置连通有抽水管12,抽水管12远离污水桶11一端连通有无盖净水桶14,抽水管12与无盖净水桶14的顶部连通,污水桶11与无盖净水桶14之间连通有用于将污水桶11内的污水抽到无盖净水桶14内的污水泵13;无盖净水桶14的侧壁靠近底部位置连通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远离无盖净水桶14一端连通有储水桶17,出水管15与储水桶17的的顶部连通,无盖净水桶14与储水桶17之间连通有用于将无盖净水桶14内的水抽到储水桶17内的清水泵16;污水桶11、无盖净水桶14和储水桶17的径向截面均呈“圆形”设置。

如图2所示,无盖净水桶14内壁靠近其顶部位置开设有三个插孔141,三个插孔141沿无盖净水桶14的周向均匀排布,相邻插孔141与无盖净水桶14中轴线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120度。

如图2和图6所示,无盖净水桶14内设有用于净化污水的纳米陶瓷膜2,纳米陶瓷膜2的整体外部形状呈“圆柱形”设置,纳米陶瓷膜2一端开口32一端封闭,且封闭的一端呈“半球形”设置,纳米陶瓷膜2靠近开口32一端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21;纳米陶瓷膜2的滤芯呈“莲藕形”设置。

无盖净水桶14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三个长条形槽74,三个长条形槽74沿无盖净水桶14的周向均匀分布。

无盖净水桶14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对纳米陶瓷膜2底部进行支撑的支撑架7,支撑架7包括支撑盘71,支撑盘71的形状结构呈“圆环形”设置,支撑盘71的内径大小与纳米陶瓷膜2的外径大小相同。

支撑盘71卡接在纳米陶瓷膜2的“半球形”端部位置。

支撑盘71沿其周向固定有若干倾斜设置的支撑脚,若干支撑脚之间相互交错设置形成一个个“三角形”结构,其中三根支撑脚远离支撑盘71的一端与长条形槽74的槽底卡接。

支撑脚与支撑盘71的连接处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弹性件73,弹性件73为弹簧,弹簧一端与支撑盘7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脚固定连接。

如图3-4所示,无盖净水桶14的桶口处设有用于与插孔141卡接以实现纳米陶瓷膜2与无盖净水桶14内壁可拆卸装配的连接件3;连接件3设有安装部22,安装部22开设有与纳米陶瓷膜2外侧壁上的外螺纹21螺纹配合的内螺纹23,纳米陶瓷膜2与连接件3直接通过外螺纹21和内螺纹23相互螺纹连接在一起。

连接件3包括圆形的连接台31,圆形连接台31的外侧壁与无盖净水桶14内侧壁完全贴合,连接台31内部呈中空结构设置。

连接台31沿其周向开设有与连接台31内部贯通的三个开口32,三个开口32沿连接台31的周向均匀排布,即相邻开口32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连接台31内底部开设有沿连接台31径向朝开口32方向设置的三个滑槽33,各滑槽33滑动连接有沿该滑槽33方向运动的限位件4。

限位件4包括楔形块41,楔形块41的大小形状与插孔141相适配,楔形块41两侧固定有滑动连接于滑槽33内的滑块42,楔形块41远离开口32一端固定有长条形的支杆43。

如图4-5所示,连接台31的上端面开设有穿孔30,穿孔30内穿设有驱动楔形块41沿滑槽33朝开口32方向移动的驱动件5。

驱动件5包括驱动杆51和三根连杆53,三根连杆53与驱动杆51靠近连接台31底部的一端铰接,相邻两连杆53之间的角度为120度,连杆53远离驱动杆51的一端分别与支杆43远离楔形块41的一端铰接。

驱动杆51靠近连接台31底部的一端沿其周向固定有卡条61,连接台31底部中心凹设有与卡条61卡接配合的卡槽62。

当楔形块41与插孔141卡接固定时,驱动杆51与连接台31底部卡接,即卡条61与卡槽62卡接固定。

驱动杆51远离连接台31的底部一端穿出穿孔30且其端部固定有驱动手柄52。

如图2-3所示,连接台31内穿设有三根均匀排布的导水管18,三根导水管18的两端均穿出连接台31的上下端面设置。

每根导水管18一端与纳米陶瓷膜2连通,另一端与污水桶11连通。

纳米陶瓷膜2的卡口一端与连接台31底部一侧的螺纹连接处设有防水密封件24,导水管18的进水管口处也设有防水密封件24。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工作原理:

首先借助拉绳等工具吊起支撑架7,将支撑腿72对齐长条形槽74,使支撑架7整体沿长条形槽74缓慢向无盖净水桶14底部运动,直至支撑架7与无盖净水桶14底部固定稳定。

然后将纳米陶瓷膜2螺纹连接在连接台31上,待纳米陶瓷膜2与连接台31连接稳定后,将纳米陶瓷膜2连带连接件3倒扣在无盖净水桶14中,纳米陶瓷膜2的底端与支撑盘71卡接,借助驱动手柄52向下按压驱动杆51,驱动杆51向下运动使得连杆5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大变小,连杆53从而驱动与之铰接的支杆43沿滑槽33方向带动楔形块41朝开口32方向移动,当连杆5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度、卡条61与卡槽62卡接时,此时楔形块41刚好与插孔141完全卡接配合,进而实现纳米陶瓷膜2与无盖净水桶14顶部的连接;待纳米陶瓷膜2与无盖净水桶14侧壁安装好之后,将抽水管12与导水管18连通,打开污水泵13和清水泵16,污水桶11内的污水被抽到纳米陶瓷管内,并在纳米陶瓷膜2的内外侧压力差作用下,污水经纳米陶瓷膜2过滤后从侧壁喷出然后通过清水泵16送到储水桶17中。

纳米陶瓷膜2的更换,借助驱动手柄52向上拉动驱动杆51,连杆5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由小变大,连杆53带动与之铰接的支杆43沿滑槽33方向带动楔形块41朝远离开口32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连接件3与插孔141的脱离,然后将扣在无盖净水桶14内的纳米陶瓷膜2取出,最后将纳米陶瓷膜2从连接台31上拆下来即可进行纳米陶瓷膜2的更换。

有益效果:

通过连接件3实现了纳米陶瓷膜2上端部与无盖净水桶14侧壁的连接,通过支撑架7实现了对纳米陶瓷膜2下端部的支撑,由于纳米陶瓷膜2的上下端部均起到一定的加强和支撑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纳米陶瓷膜2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纳米陶瓷膜2对污水的有效处理。

2.通过将纳米陶瓷膜2与连接台31螺纹连接,连接台31通过楔形块41与插孔141的卡接从而实现连接台31与无盖净水桶14侧壁之间的连接,由于无盖净水桶14本身质量较大,所以纳米陶瓷膜2与无盖净水桶14连接,从而加强了纳米陶瓷膜2上端部的稳定性,进而保障了纳米陶瓷膜2对污水的有效处理。

由于纳米陶瓷膜2安装与拆卸过程中,支撑架7对纳米陶瓷膜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安装与拆卸,在纳米陶瓷膜2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支撑架7整体对纳米陶瓷膜2起到一个加强稳固的作用。

由于连接件3安装在无盖净水桶14的顶部,所以连接件3不会与水接触,从而减少了连接件3表面的腐蚀,进而增强了连接件3的使用寿命。

由于纳米陶瓷膜2通过连接件3与无盖净水桶14之间实现可拆卸装配连接,纳米陶瓷膜2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更换时,通过拆卸连接件3进而实现纳米陶瓷膜2与无盖净水桶14侧壁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由于连接件3相当于是无盖净水桶14的“桶盖”,在下雨天,对雨水起到了一个阻隔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纳米陶瓷膜2净化污水的质量。

由于纳米陶瓷膜2本身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相对于塑料而言,提升了抗变形能力,从而增强了纳米陶瓷膜2的使用寿命,相对于不锈钢而言,由于陶瓷对淤泥的粘黏性较小,所以减少了淤泥对纳米陶瓷膜2侧壁上微孔的堵塞,从而增强了纳米陶瓷膜2的实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