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41153发布日期:2019-04-29 14:3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清洗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清洗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体外诊断自动化分析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仪中,为实现游离标记物和免疫复合物标记物的分离,通常需要经过清洗分离,以去除反应物中未结合的成分(主要为游离的标记抗原或抗体),再在含标记物的免疫复合物基础上完成发光反应。每阶清洗分离包括吸液(吸取反应管内反应物中未结合的成分,即吸废液)、注液(向吸取废液后的反应管内注入清洗缓冲液)各一次。为了保证清洗分离的效果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清洗分离通常需要三阶甚至更多阶,并且在清洗分离中注液的同时或注液后采用各种混匀方式使顺磁性颗粒重悬浮和均匀分散在清洗缓冲液中。

现有技术中,实现磁清洗分离的液路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及维护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清洗分离系统,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及维护的成本。

一种清洗分离系统,包括:

液体容器,用于盛装清洗分离所需的液体;

供液机构,供液机构包括供液入口及供液出口,供液入口连接液体容器,供液出口包括第一供液出口及第二供液出口;

注射器,注射器包括注射进液口及注射出液口,进液口连接供液机构的第一供液出口;

分液机构,分液机构包括分液进口及分液出口,分液出口包括注液端口及吸液端口,分液进口连接注射器的注射出液口;

注液针,注液针连接注液端口;

吸液针,吸液针连接吸液端口;

清洗池,清洗池连接供液机构的第二供液出口;以及

废液收集器,废液收集器对应清洗池的位置。

上述清洗分离系统,液体容器装载清洗分离所需的液体,吸液时,吸液针运行至待吸液清洗的反应容器,并置入反应容器中,关闭注液端口,关闭第一供液出口及第二供液出口,打开吸液端口,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推动,完成吸液,吸液完成后,关闭吸液端口;然后吸液针运行至清洗池中,注射器的活塞上行,将废液排放至清洗池,完成排废液;此时,供液机构启动,打开第一供液出口,第二供液出口保持关闭,进行吸液针内壁清洗;吸液针内壁清洗完成后,关闭第一供液出口,打开第二供液出口,关闭吸液端口,开启供液机构,进行吸液针外壁清洗;注液时,注液针运行至待注液的反应容器,并置入反应容器中,注射器在吸液针内壁及外壁清洗过程中,完成复位动作以及吸液动作,关闭吸液端口及第二供液出口,打开第一供液出口及注液端口,供液机构动作,此时注射器的腔体内已装载足够的液体,活塞收回注射器的腔体内,将液体通过注液端口推送至注液针,往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如此,吸液与注液可以连续循环进行,根据清洗要求循环次数,本发明清洗分离系统,通过注射器实现吸液、注液功能,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维护,可用于不同清洗程度要求的吸液、注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液机构包括清洗泵、连接清洗泵的第一换向阀及连接第一换向阀的单向阀;清洗泵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清洗泵的进液端为供液入口;第一换向阀具有一个进液端及至少两个出液端,第一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清洗泵的出液端,第一换向阀的其中两个出液端分别为第一供液出口及第二供液出口;单向阀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第一供液出口连接注射进液口,第二供液出口连接单向阀的进液端,单向阀的出液端连接清洗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为至少三通的电磁换向阀,第一供液出口为常闭端,第二供液出口为常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供液机构包括外壁清洗泵、内壁清洗泵、连接内壁清洗泵的进液阀;供液入口包括第一供液入口及第二供液入口,第一供液入口及第二供液入口分别连接液体容器;内壁清洗泵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内壁清洗泵的进液端为第一供液入口,进液阀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进液阀的进液端连接内壁清洗泵的出液端,进液阀的出液端为第一供液出口;外壁清洗泵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外壁清洗泵的进液端为第二供液入口,外壁清洗泵的出液端为第二供液出口,第二供液出口连接清洗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液阀为至少二通的电磁换向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液机构为第二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具有一个进液端及至少两个出液端,第二换向阀的进液端连接注射出液口,第二换向阀的其中两个出液端分别为注液端口及吸液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为至少三通的电磁换向阀,注液端口为常闭端,吸液端口为常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液机构包括汇流块、连接汇流块的注液阀及吸液阀,汇流块具有进液端及两个出液端,汇流块的进液端为分液进口,注液阀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注液阀的出液端为注液端口,吸液阀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吸液阀的出液端为吸液端口,汇流块的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注液阀的进液端及吸液阀的进液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注液阀及吸液阀分别为至少二通的电磁换向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注液针及吸液针为一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清洗分离系统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1)和图2(2)分别为图1清洗分离系统中的注液针与吸液针置于反应容器内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清洗分离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注液针与吸液针一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施例的清洗分离系统100a,应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清洗分离游离标记物和免疫复合物标记物,以去除反应物中未结合的成分,保证清洗分离的效果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所述清洗分离系统100a包括液体容器10a、连接液体容器10a的供液机构20a、连接供液机构20a的注射器30a与清洗池70a、位置对应清洗池70a的废液收集器80a、连接注射器30a的分液机构40a及分别连接分液机构40a的注液针50a与吸液针60a,液体容器10a连接供液机构20a、供液机构20a连接注射器30a与清洗池70a、注射器30a连接分液机构40a、分液机构40a连接注液针50a与吸液针60a等的连接均采用管道90a连接,以实现液体在各部件之间的流通。

液体容器10a用于盛装清洗分离所需的液体,可以采用常规的盛装液体的容器,如塑料桶、塑料瓶等,或其它可承载液体的容器。

供液机构20a包括供液入口21a及供液出口,供液入口21a连接液体容器10a,用于将液体容器10a内的液体注入供液机构20a,供液出口包括第一供液出口22a及第二供液出口23a。

如图1所示,供液机构20a包括清洗泵24a、连接清洗泵24a的第一换向阀25a及连接第一换向阀25a的单向阀26a。清洗泵24a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清洗泵24a的进液端为供液入口21a;第一换向阀25a具有一个进液端及至少两个出液端,第一换向阀25a的进液端连接清洗泵24a的出液端,第一换向阀25a的其中两个出液端分别为第一供液出口22a及第二供液出口23a;单向阀26a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第一供液出口22a连接注射器30a,第二供液出口23a连接单向阀26a的进液端,单向阀26a的出液端连接清洗池70a。

第一换向阀25a为三通电磁换向阀,第一供液出口22a为常闭端,即第一换向阀25a断电时,第一供液出口22a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换向阀25a通电后,第一供液出口22a打开。第二供液出口23a为常开端,即第一换向阀25a断电时,第二供液出口23a处于打开状态,第一换向阀25a通电后,第一供液出口23a关闭。则可以通过第一换向阀25a的通电和断电控制第一供液出口22a及第二供液出口23a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简单快捷。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换向阀25a还可以是四通、五通、六通电磁换向阀等,只取其中两个出液端,出液端的切换相对三通电磁换向阀而言较为复杂,但亦可实现两个出液端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

注射器30a包括注射进液口及注射出液口,注射进液口连接供液机构20a的第一供液出口22a。注射器30a采用常规的注射器,注射器30a具有活塞31a,用于控制注液针50a的注液动作和吸液针60a的吸液动作。

分液机构40a包括分液进口41a及分液出口,分液出口包括注液端口42a及吸液端口43a,分液进口41a连接注射器30a的注射出液口。

具体地,分液机构40a包括第二换向阀44a,第二换向阀44a具有一个进液端及至少两个出液端,第二换向阀44a的进液端连接注射出液口,第二换向阀44a的其中两个出液端分别为注液端口42a及吸液端口43a。

第二换向阀44a为三通电磁换向阀,注液端口42a为常闭端,即第二换向阀44a断电时,注液端口42a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换向阀44a通电后,注液端口42a关闭。吸液端口43a为常开端,即第二换向阀44a断电时,吸液端口43a处于打开状态,第二换向阀44a通电后,吸液端口43a出口关闭。则可以通过第二换向阀44a的通电和断电控制注液端口42a及吸液端口43a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简单快捷。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44a还可以是四通、五通、六通电磁换向阀等,只取其中两个出液端,出液端的切换相对三通电磁换向阀而言较为复杂,但亦可实现两个出液端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

注液针50a连接注液端口42a,吸液针60a连接吸液端口43a。

注液针50a和吸液针60a分别为单独的个体,则注液针50a对应的反应容器500进行注液,吸液针60a对应的反应容器500进行吸液,注液针50a和吸液针60a可运行转换位置。

清洗池70a通过单向阀26a连接供液机构20a的第二供液出口23a,此条液路为吸液针60a的外壁清洗提供液体,且由于单向阀26a的接入,此条线路具有单向截止能力,防止了废液的逆流。

清洗分离系统100a设有清洗位101a,清洗池70a对应清洗位101a的位置,吸液针60a吸液完毕后,运行至清洗位101a,然后进入清洗池70a。清洗位101a的设置主要规范了吸液针60a的运行路径,使吸液针60a可以准确进入清洗池70a。

废液收集器80a对应清洗池70a的位置,吸液针60a于清洗池70a清洗内壁和外壁,清洗的废液直接汇集废液收集器80a,已经吸液针60a吸出的废液通过清洗池70a排入废液收集器80a。

上述清洗分离系统100a液路吸注液流程为:

吸液流程:吸液针60a运转至反应容器500中,如图2(2)所示,吸液针60a的底端部伸至反应容器500的底部,第二换向阀44a断电,注射器30a的活塞31a下行,完成吸液。

吸液针60a清洗流程:吸液针60a运转至清洗池70a中,第二换向阀44a断电,注射器30a的活塞上行,完成排废液。此时,第一换向阀25a通电,第一换向阀25a切换至第一供液出口22a打开,清洗泵24a开启,进行吸液针60a内壁清洗动作。吸液针60a内壁清洗完成后,清洗泵24a断电关闭,此时第一换向阀25a断电,即第一换向阀25a切换至第二供液出口23a,清洗泵24a开启,进行吸液针60a外壁清洗动作。当清洗完成后,清洗泵24a关闭。

注液流程:注液针50运转至反应容器500中,如图2(1)所示,注液针50a的端部伸至磁珠501的上方,则注液时可将吸附于磁珠501表面的未结合成分清洗入液体内,注射器30a在吸液针60a内外壁清洗过程中,完成复位动作以及吸液动作,当第一换向阀25a断电,注射器30a入口端连接第一换向阀25a端口处于截止状态。第二换向阀44a通电,通电后,第二换向阀44a切换至注液端口42a,即第二换向阀44a的注液端口42a开启,第二换向阀44a的吸液端口43a关闭。此时注射器30a的活塞31a上行,完成注液针50a的定量注液。

上述流程完成一个清洗分离流程,为了保证清洗分离的效果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清洗分离通常需要三阶甚至更多阶,即循环上述流程三次或更多次。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液体容器10b、注射器30b、清洗池70b、废液收集器80b、注液针50b及吸液针60b与实施例1的液体容器10a、注射器30a、清洗池70a、废液收集器80a、注液针50a及吸液针60a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清洗分离系统100b与实施例1的清洗分离系统100a的不同之处在于:供液机构20b和分液机构40b。

本实施例中,供液机构20b包括供液入口及供液出口,供液入口包括第一供液入口21b及第二供液入口22b,第一供液入口21b及第二供液入口22b分别连接液体容器10b,用于将液体容器10b内的液体注入供液机构20b。供液出口包括第一供液出口23b及第二供液出口24b。

供液机构20b还包括内壁清洗泵25b、外壁清洗泵26b、连接内壁清洗泵25的进液阀27b。内壁清洗泵25b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内壁清洗泵25b的进液端为第一供液入口21b,进液阀27b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进液阀27b的进液端连接内壁清洗泵25b的出液端,进液阀27b的出液端为第一供液出口23b,用于为注射器30b提供液体;外壁清洗泵26b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外壁清洗泵26b的进液端为第二供液入口24b,外壁清洗泵26b的出液端为第二供液出口24b,第二供液出口24b连接清洗池70b,用于为注液针50b及吸液针60b清洗外壁的液路提供液体。

进液阀27b为二通电磁换向阀,二通电磁换向阀可以为常闭式电磁阀或常开式电磁阀,利用电磁阀的通电和断电控制第一供液出口23b的打开和关闭。

分液机构40b包括分液进口41b及分液出口,分液出口包括注液端口42b及吸液端口43b,分液进口41b连接注射器30b的注射出液口。

本实施例的分液机构40b包括汇流块44b、连接汇流块44b的注液阀45b及吸液阀46b,汇流块44b主要用于汇集注射器30b流出的液体,然后根据注液针50b和吸液针60b的需要,将液体分流至对应的注液阀45b和吸液阀60b。汇流块44b具有进液端及两个出液端,汇流块44b的进液端为分液进口41b,注液阀45b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注液阀45b的出液端为注液端口42b,吸液阀46b具有进液端及出液端,吸液阀46b的出液端为吸液端口43b,汇流块44b的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注液阀45b的进液端及吸液阀46b的进液端。

注液阀45b及吸液阀46b分别为二通电磁换向阀,二通电磁换向阀可以为常闭式电磁阀或常开式电磁阀,注液阀45b利用电磁阀的通电和断电控制注液端口42b的打开和关闭,吸液阀46b利用电磁阀的通电和断电控制吸液端口43b的打开和关闭。

上述清洗分离系统100b液路吸注液流程为:

吸液流程:吸液针60b运转至反应容器500中,吸液阀46b开启,注射器30b的活塞31b下行,完成吸液。吸液完成后,吸液阀46b关闭;

吸液针60b清洗流程:吸液针60b运转至清洗池70b中,吸液阀46b开启,注射器30b的活塞31b上行,完成排废液。此时,进液阀27b开启,内壁清洗泵27b开启,进行吸液针60b内壁清洗动作,当清洗完成后,内壁清洗泵27b先关闭,进液阀27b、吸液阀46b后关闭;

注液流程:注射器30b在吸液针60b内外壁清洗过程中,完成复位动作以及吸液动作,当进液阀27b、吸液阀46b关闭后注液针50b插入反应容器500中,注液阀42b开启,注射器30b活塞上行完成注液。

可以理解,实施例2的供液机构20b可以替换实施例1的供液机构20b,实施例2的分液机构40b可以替换实施例1的分液机构40b,即实施例1的供液机构20b可以和实施例2的分液机构40b配合使用,实施例1的分液机构40b可以和实施例2的供液机构20b配合使用。

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注液针50b及吸液针60b可以为一体结构,吸液针60b的底端的端面低于注液针50b的底端的端面,即注液针50b与吸液针60b同时伸入同一个反应容器500中,为同一个反应容器500进行注液和吸液,吸液针60b的底端伸至反应容器500的底部,注液针50b的底端位于磁珠501的上方,大约位于反应容器500的中部位置。当然,注液和吸液具有先后顺序,不是同时进行。则多次循环注液和吸液的过程中,无需多次转运注液针50b和吸液针60b,减少了动能损耗,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清洗分离系统100a,100b通过电路系统控制各元器件的运转,采用注射器30a,30b实现吸液(吸反应后的废液)、注液(向反应容器注清洗液)动作,配合供液机构20a,20b和分液机构40a,40b,良好的控制了注液和吸液的时机,以及吸液针的内壁外壁的清洗流程,结构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便于维护,可用于不同清洗程度要求的吸液、注液。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