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手持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5347发布日期:2019-09-13 20:02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手持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手持清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手持清洗机。



背景技术:

清洗机是一种以水或添加有清洗剂的混合液为清洗介质,利用高压水流实现物体表面清洗的设备,清洗机可用来清洗汽车、庭院、地面、栏杆、门窗等,使用起来较为高效和方便,其主要组成有喷枪和主机,主机包括电机、泵和电池或外接电源线,喷枪和主机间通过进水管连接,喷枪负责根据实际需要形成不同形状的水流,而主机负责将水从市政自来水或水桶中转换成高压水流输送至喷枪中,常见的为主机在地面上固定放置或可移动放置,主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使用过程通过喷枪进行工作,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操作起来仍然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

作为手持清洗机,由于工作时出水压力较大而造成使用者的持握会感受到水压影响,由其在压力很高的运行状态下,如果仍然按照现有的水平方式进行手持就会降低持握舒适感,影响操控,甚至还容易出现机体脱手的情况。

可见,设计一种能够根据水压大小而改变持握姿势的手持清洗机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式手持清洗机,能够将机体进行折叠从而改变持握的姿态,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实现机体在不同姿态下进水阀和电机泵单元的联动控制。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手持清洗机,包括:

电机泵单元,电机泵单元具有泵和驱动泵的电机;

主机壳,主机壳容纳电机泵单元,主机壳具有后连接部;及

手柄壳,用于握持机器,手柄壳具有与后连接部构成以轴线为转动轴线的转动连接的前连接部,手柄壳相对于主机壳可以旋转并固定在至少2个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止件i,锁止件i与前、后连接部构成沿轴向的滑动连接且在滑动时能够滑动至锁定手柄壳相对主机壳转动的第一位置和释放手柄壳相对主机壳转动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主机壳的后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i,手柄壳的前连接部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ii;锁止件i具有至少一个锁止部;锁止件i处于第一位置时,锁止部插入其中一个定位槽i和定位槽ii中;锁止件i处于第二位置时,锁止部脱离定位槽i和/或定位槽ii。

进一步地,主机壳的后连接部设有沿轴线延伸的收容部i;前连接部设有沿轴线延伸的收容部ii,前连接部设于收容部i内以构成转动连接,锁止件i至少部分地设于收容部ii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使锁止件i具有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的趋势的复位件i,主机壳的收容部i的一端沿轴线的方向贯通至后连接部形成收容锁止部其中一端的操作孔、另一端封闭形成限制复位件i一端周向位置的一限位壁,操作孔与收容部ii相连通;复位件i至少部分地设于收容部ii内,其另一端抵接锁止件i。

进一步地,主机壳的收容部i的两端分别沿轴线的方向贯通至后连接部形成两个分别收容锁止件i端部的操作孔。

进一步地,手柄壳还设有外围部,外围部围设于后连接部的外侧形成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可拆卸地设于手柄壳的后端,并与驱动电路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

电机泵单元,电机泵单元具有泵和驱动泵的电机;

进水阀,进水阀具有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和滑动设置的阀芯;

扳机;及

开关,开关具有一个受扳机的挤压而控制驱动电路通断的触头;

电机泵单元和进水阀设于主机壳内,开关设于手柄壳内,扳机活动设于手柄壳上;

电机通过一驱动电路连接开关;泵具有高压出水口和泵进水口,出水口连接泵进水口;阀芯具有使进、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使进、出水口相阻隔的第二位置,扳机通过始终处于绷直状态的柔性牵引件驱动阀芯由其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移动,扳机先驱动阀芯达到其第一位置,后挤压触头使驱动电路导通。

进一步地,主机壳内设有改变柔性牵引件驱动方向的导向件i和受扳机的驱动而在一定范围内转动的转动件,柔性牵引件绕过导向件i后连接于转动件。

进一步地,转动件为具有一偏心凸起或具有外齿部i的滚轮;扳机具有与偏心凸起相抵接的抵接部或与外齿部i相啮合的外齿部ii。

进一步地,主机壳内设有改变柔性牵引件驱动方向的导向件i和导向件ii,柔性牵引件依次绕过导向件i和导向件ii连接于扳机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止件ii,锁止件ii与手柄壳构成活动连接且在活动时能够活动至锁定扳机相对手柄壳移动的第一位置和释放扳机相对手柄壳移动的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锁止件ii包括相连接的操作部和锁定或释放扳机的止挡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使锁止件ii具有由其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活动趋势的复位件ii。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主机壳与手柄壳转动连接,从而可以改变两者之间的转动角度,便于使用者持握时呈现不同的持握姿态,提高使用舒适度。

2、本发明中,主机壳和手柄壳相对转动到合适位置时可以通过锁止件i及时锁死,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两者发生转动而影响清洗机的正常工作,需要再次调节时则再次控制锁止件i即可释放两者。

3、本发明中,主机壳和手柄壳无论以何角度固定,均能够通过扳机实现电机泵单元和进水阀的联动控制,从而提高清洗机的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未调节状态下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未调节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未调节状态下的主机壳和手柄壳连接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未调节状态下的联动控制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调节状态下的结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调节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调节状态下的主机壳和手柄壳连接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调节状态下的联动控制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替代例中主机壳和手柄壳连接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替代例的联动控制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替代例的联动控制图。

附图标记:

1主机壳;101后连接部;102定位槽i;103收容部i;104限位壁;105操作孔;2手柄壳;201前连接部;202定位槽ii;203收容部ii;204外围部;3锁止件i;301锁止部;4锁止件ii;401操作部;402止挡部;5扳机;501抵接部;502外齿部ii;6开关;601触头;7进水阀;701阀芯;702出水口(702);8泵;801泵进水口;802高压出水口;9进水接头;10电机;11导向件i;12折叠式手持清洗机;13转动件;1301偏心凸起;1302外齿部i;14电机泵单元;15电池包;16柔性牵引件;17枢轴;18轴线;19导向件ii;20复位件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8所示,一种折叠式手持清洗机12,包括:主机壳1、手柄壳2、锁止件i3、复位件i20、电池包15、电机泵单元14、进水阀7、扳机5、开关6、柔性牵引件16、导向件i11、转动件13、锁止件ii4和复位件ii。主机壳1和手柄壳2均为半壳结构,并通过螺钉进行连接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可用于收纳部件的腔体。

主机壳1具有后连接部101,手柄壳2具有与后连接部101构成以轴线18为转动轴线的转动连接的前连接部201。通过该转动连接使主机壳1与手柄壳2能够相对转动至预设角度,从而达到较佳的持握舒适度。

为了在主机壳1和手柄壳2达到较佳角度后将两者及时锁定并且又能在需要调节时将两者释放,因此需要锁止件i3的参与。锁止件i3与前、后连接部201、101构成沿轴向的滑动连接且在滑动时能够滑动至锁定手柄壳2相对主机壳1转动的第一位置和释放手柄壳2相对主机壳1转动的第二位置。锁止件i3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轴线18,从而便于使用者操作锁止件i3。

锁止件i3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主机壳1的后连接部101沿周向地设有一到四个定位槽i102,手柄壳2的前连接部201沿周向地设有一到四个定位槽ii202;锁止件i3具有一到四个锁止部301;锁止件i3处于第一位置时,锁止部301插入其中一个定位槽i102和其中一个定位槽ii202中对主机壳1和手柄壳2进行周向的限位,此时主机壳1和手柄壳2被锁死;锁止件i3处于第二位置时,锁止部301可以仅脱离定位槽i102或仅脱离定位槽ii202,还可以同时脱离定位槽i102和定位槽ii202,此时主机壳1和手柄壳2可自由转动。定位槽i102和定位槽ii202的分布情况可以影响到主机壳1和手柄壳2之间每次转动调节的角度,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若两者为均匀分布,则每次调节的角度均相同。

锁止件i3的设置方式具体如下:主机壳1的后连接部101设有沿轴线18延伸的收容部i103;前连接部201设有沿轴线18延伸的收容部ii203,前连接部201设于收容部i103内以构成转动连接,锁止件i3至少部分地设于收容部ii203内。

主机壳1的收容部i103的一端沿轴线18的方向贯通至后连接部101形成收容锁止部3其中一端的操作孔105、另一端封闭形成限制复位件i20一端周向位置的一限位壁104,操作孔105与收容部ii303相连通;复位件i20至少部分地设于收容部ii203内,其另一端抵接锁止件i3。复位件i20用于使锁止件i3复位,即锁止件i3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后,在复位件i20的作用下具有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的趋势。使用者按压位于操作孔105处的锁止件i3的端部会使锁止件i3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从而释放主机壳1和手柄壳2。此时,由于锁止件i3的滑动时复位件i20施加到锁止件i3上一个恢复力,使用者松开锁止件i3后,锁止件i3便可以在其锁止部301对齐定位槽i102和定位槽ii202时复位。

由于后连接部101收容于前连接部201内形成转动连接,因此为了便于转动连接的牢固性,手柄壳2还设有外围部204,外围部204围设于后连接部101的外侧形成滑动连接。构成主机壳1和手柄壳2之间转动连接的相应部位均采用球面连接副,不仅能够实现绕轴线18的转动连接,而且还能实现轴向的自限位,防止主机壳1和手柄壳2在轴向滑移。

为了提高清洗机的便携性,清洗机可采用自供电方式驱动电机10工作,清洗机用过电池包15进行供电,电池包15与驱动电路相连.此外,为了平衡整机重量,从而在持握时保证较佳的舒适度,电池包15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手柄壳2的后端。

为了满足联动控制要求,本发明还对电机泵单元14和进水阀7的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电机泵单元14具有泵8和驱动泵8的电机20;进水阀7具有一个进水口、一个出水口702和滑动设置的阀芯701;开关6具有一个受扳机5的挤压而控制驱动电路通断的触头601。电机泵单元14和进水阀7设于主机壳1内,开关6设于手柄壳2内,扳机5通过其尾部的枢轴17活动设于手柄壳2上,并在在活动时其一部分能够进入手柄壳2内。

电机20通过驱动电路连接开关6,泵8具有高压出水口802和泵进水口801,出水口702连接泵进水口801;阀芯701具有使进、出水口702相连通的第一位置和使进、出水口702相阻隔的第二位置,扳机5通过柔性牵引件16驱动阀芯701由其第二位置向其第一位置移动。为了在泵8启动的初始阶段不发生空转,因此需要在其启动前通入液体介质,因此扳机5先驱动阀芯701达到其第一位置,此时泵8中进水,然后扳机5挤压触头601使驱动电路导通使电机20带动泵8运行。柔性牵引件16在主机壳1与手柄壳2保持任意角度的情况下均保持绷直状态,从而能够及时地将班级5的动作传递到阀芯701上实现进水阀7的开启。

柔性牵引件16在由主机壳1向手柄壳2延伸的过程中,受限于相关部件的布置位置,因此需要通过导向件来实现柔性牵引件16的转向。具体地,主机壳1内设有改变柔性牵引件16驱动方向的导向件i11和受扳机5的驱动而在一定范围内转动的转动件13,导向件i11的数量为两个,经过两次转向使其达到较佳的连接位置以连接转动件13。柔性牵引件16绕过导向件i11后连接于转动件13。导向件i11可转动设置,由此在柔性牵引件16绕过其外周面转向时减少两者的摩擦,延长柔性连接件16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柔性牵引件16的牵引方式具体为:转动件13为具有一偏心凸起1301的滚轮,相应地,扳机5具有与偏心凸起1301相抵接的抵接部501。使用者扣下扳机5的过程中,扳机5上的抵接部501推动转动件13上的偏心凸起1301使转动件13转动,进而使转动件13的外周面缠绕柔性牵引件16,最终驱动阀芯701由其第一位置移动至其第二位置。

为了提高整机操作的安全性,需要在电机泵单元14启动前必须先将整机保险打开,该过程依靠锁止件ii4完成,具体地,锁止件ii4与手柄壳2构成活动连接且在活动时能够活动至锁定扳机5相对手柄壳2移动的第一位置和释放扳机5相对手柄壳2移动的第二位置。锁止件ii4包括相连接的操作部402和锁定或释放扳机5的止挡部401。锁止件ii4由复位件ii驱动而实现复位。本发明中,锁止件ii4可以是转动设置,也可以滑动设置,当其转动设置时,锁止件i14可无需复位件ii完成复位,而是借由使用者反向操作完成。

本发明中,复位件i和复位件ii均为弹性部件,例如弹簧。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主机壳1的收容部i103的两端分别沿轴线18的方向贯通至后连接部101形成两个分别收容锁止件i3端部的操作孔105。此时锁止件i3的两端均可由使用者按压从而令锁止件i3在其第一位置和其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无需通过复位件i20完成两个位置的切换。本实施例中,锁止件i3还可以作为枢轴供主机壳1和手柄壳2之间转动连接使用。

实施例三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转动件13为具有外齿部i1302的滚轮,相应的,扳机5具有与外齿部i1302相啮合的外齿部ii502。当扳机5绕枢轴17转动时,在外齿部ii502与外齿部i1302啮合作用下转动架13随扳机5转动从而实现柔性牵引件16对阀芯701的牵引。

实施例四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主机壳1内设有改变柔性牵引件16驱动方向的导向件i11和导向件ii19,导向件i11的数量和作用于实施例一中的相同,导向件ii19的作用仅用于柔性牵引件16的转向。柔性牵引件16依次绕过导向件i11和导向件ii19连接于扳机5上。当扳机5受力f作用而绕枢轴17转动时,扳机5拉动柔性牵引件16从而使阀芯701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