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0903发布日期:2019-09-21 00:3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现有的黑臭水体底泥治理技术一般采用底泥疏浚或者淤泥干化的方法,其中底泥疏浚又分为带水疏浚和干床疏浚。而底泥干化是指去除淤泥中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是一种污泥减量的方法。

疏浚技术不仅造成了河床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者消失,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容易扰动使底泥颗粒,导致污染想水体扩散,造成二次污染污染。淤泥干化存前期投入大,干化后底泥后续处理成本高,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填埋处理,底泥只是减量并没有被完全降解,可以说也是一种污染的转移。在黑臭底泥治理中目前也有使用曝气充氧的技术,但均为微孔曝气,氧利用率低,也容易搅动底泥,加重臭味,其最终无法形成多菌群生态圈,实现污泥的降解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避免破坏河床地质、不造成二次污染和臭气扩散的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MABR膜组件、鼓风装置、进气总管、尾气排放总管、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固定在河床上,两端分别连通进气总管和尾气排放总管,所述的MABR膜组件均匀设置于固定支架上,并与固定支架连通,所述的进气总管尾端连接设置在岸上的鼓风装置,所述的尾气排放总管延伸到岸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安装时,将MABR膜组件均匀安装于固定支架上,再将固定支架固定在河床上,固定支架一端连接进气总管,另一端连接尾气排放总管,分别安装调试好鼓风装置和尾气排放总管;工作时,开启鼓风装置,向MABR膜组件通入新鲜空气,完成MABR膜的好氧微生物膜的挂膜,在缺氧的底泥中形成好氧微生物菌群和底泥本身自带缺氧、厌氧微生物菌群共存的多样性菌群生态来消除黑臭水体底泥(内源)污染,并达到增强其水体水质和提高实体自身净化能力的目的,废气中尾气排放总管排出,由专门的收集装置收集统一处理。采用上述结构的设置,避免了对黑臭水体河床底质的破坏,也不造成二次污染和臭气扩散,通过原位生态治理的方式,实现底泥中菌菌多样化,通过个微生物菌群生态协同作用,彻底降解底泥污染物,改善河流、湖泊底质生态系统。另外不需额外增加其他土建、专用机器设备等,建设成本成本也比传统的方法低、建设周期短,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治理。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进气总管上还设置有进气调节阀。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尾气排放总管上还设置有尾气调节阀。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尾气排放总管上还设置有压力表。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MABR膜组件由若干条状的MABR膜组成,每个MABR膜都与固定支架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进气总管还包括进气支管,所述的进气支管两端分别连接进气调节阀和固定支架。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尾气排放总管还包括尾气排放支管,所述的尾气排放支管用于伸入水下连接固定支架。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进气总管由PPR或者PE或者ABS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中,所述的进气支管和尾气排放支管由PVC或者ABS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相比传统处理方法,避免了对黑臭水体河床底质的破坏,也不造成二次污染和臭气扩散。通过原位生态治理的方式,实现底泥中菌菌多样化,通过个微生物菌群生态协同作用,彻底降解底泥污染物,改善河流、湖泊底质生态系统。另外不需额外增加其他土建、专用机器设备等,建设成本成本也比传统的方法低、建设周期短,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治理,不仅能用于黑臭底泥治理,还可扩展到污水厂剩余污泥的降解与减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MABR膜在河床上表面附着层示意图;

图中,1、MABR膜组件;2、鼓风装置;3、进气总管;4、尾气排放总管;5、进气调节阀;6、固定支架;7、尾气调节阀;8、压力表;9、底泥;10、好氧生物菌落;11、MABR膜层;12、河床;13、进气支管;14、尾气排放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基于MABR膜的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系统包括若干MABR膜组件1、鼓风装置2、进气总管3、尾气排放总管4、固定支架6,固定支架6固定在河床12上,两端分别连通进气总管3和尾气排放总管4,MABR膜组件1均匀设置于固定支架6上,并与固定支架6连通,MABR膜组件1一端连接进气总管3,另一端连接尾气排放总管4,进气总管3尾端连接设置在岸上的鼓风装置2,尾气排放总管4延伸到岸上。固定支架6的高度根据底泥9高度优选设置为30-60cm,长度根据河床12的宽度设置,优选为3-18m,数量根据河床12长度来决定,一般3-15m布置1个,优选的固定支架6材质为镀锌钢管或者螺纹钢。

进一步细说,为了方便调节进入空气流量,进气总管3上还设置有进气调节阀5。进气调节阀5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调节阀门,材料优选为PVC或者ABS,尺寸接口优选为25-50mm。

进一步细说,尾气排放总管4上还设置有尾气调节阀7。采用市面上常见的调节阀门,材料优选为PVC或者ABS,尺寸接口优选为25-50mm。

进一步细说,尾气排放总管4上还设置有压力表8。压力表8选用市面上常见的产品,量程优选为0-0.2mpa,用于测量MABR膜组件1的腔内压力,以保证腔内为充满空气状态.

进一步细说,如图2所示,MABR膜组件1由若干条状的MABR膜11组成,每个MABR膜11都与固定支架6连通。MABR膜11为中空膜,在河床12底部外圈分别形成好氧生物菌落10和底泥9,底泥9中为缺氧或者厌氧生物菌落。

进一步细说,为了减少管道布置难度,进气总管3还包括进气支管13,进气支管13两端分别连接进气调节阀5和固定支架6。进气支管13外径优选为25-50mm。

进一步细说,为了减少管道布置难度,尾气排放总管4还包括尾气排放支管14,尾气排放支管14用于伸入水下连接固定支架6。尾气排放支管14外径优选为25-50mm。

优选的,为了保证强度和质量,进气总管3由PPR或者PE或者ABS制成。进气总管3的尺寸外径优选为40-100mm,长度和河道长度大致相同。

优选的,为了保证强度和质量,进气支管13和尾气排放支管14由PVC或者ABS制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MABR膜组件1、鼓风装置2、进气总管3、尾气排放总管4、进气调节阀5、固定支架6、尾气调节阀7、压力表8、底泥9、好氧生物菌落10、MABR膜11、河床12、进气支管13、尾气排放支管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