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6070发布日期:2019-11-16 00:4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工业设备,主要用于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大多伴随着絮凝沉淀步骤,即在污水中添加絮凝剂并均匀混合以生成絮凝沉淀物。混合的常规方法为外物搅拌,即采用搅拌棒和动力装置,通过动力装置带动搅拌棒进行搅拌。但是上述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污水在搅拌过程中与混凝剂充分接触会直接絮凝产生絮凝沉淀物,且絮凝沉淀物在旋转过程中会缠绕在搅拌棒上而不是顺着管道进入下一处理装置,长时间使用会使得搅拌棒上的沉淀物越积越多,需要经常性清理。即采用动力装置进行搅拌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进程。

中国专利文献cn203635090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铜浮选工艺的料浆无动力搅拌桶,技术方案为包括筒体、进浆管和出浆管,进浆管沿桶体的圆柱面切向倾斜设置,进浆管与筒体轴线的平面的夹角α为50-70°,进浆管通过桶体的进浆口与桶体连通,出浆管通过桶体的出浆口与桶体连通,桶体的内表面设有聚脲弹性体涂层,桶体的出浆口沿筒体的圆柱面切向设置。

但是上述专利尚存在如下问题,例如进入搅拌桶中的液体没有合适的机构进行引导,完全凭借液体的冲击力量引导旋转搅拌,其搅拌混合的能力不稳定。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急需提供一种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替代原有的有动力搅拌桶,同时还保证能液体的混合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有动力搅拌桶不适用于污水的絮凝处理而无动力搅拌桶不能保证药液的混合程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混凝漩涡装置,所述混凝漩涡装置包括搅拌桶、与所述搅拌桶连接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搅拌桶呈圆筒状,且内壁设有螺旋状的导槽;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搅拌桶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导槽的起始端,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搅拌桶的底部中央;陶瓷超滤箱,所述陶瓷超滤箱包括箱体和陶瓷超滤部;所述箱体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混凝漩涡装置的出水管连通;所述陶瓷超滤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适于过滤污水,使污水固液分离;净水回收装置,所述净水回收装置与所述陶瓷超滤部的出口连接,适于对污水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净化。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搅拌桶的底部为锥体结构,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锥体结构的底端。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凝漩涡装置还包括加药组件,所述加药组件包括加药桶、搅拌棒和驱动结构;所述加药桶包括配套设置的桶身和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加药口和加水口,所述桶身的下部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混凝漩涡装置的进水管连通;所述驱动结构安装在所述桶盖上,所述搅拌棒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结构连接,另一端插装在所述桶身内。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混凝漩涡装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混凝螺旋装置、第二混凝螺旋装置;所述第一混凝螺旋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混凝螺旋装置上方,且所述第一混凝螺旋装置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混凝螺旋装置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混凝螺旋装置的出水管与所述陶瓷超滤箱的进口连通;所述加药组件有两个,两个所述加药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混凝漩涡装置的进水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陶瓷超滤部包括安装架和陶瓷超滤膜;所述安装架呈多面体状;所述安装架的一个为安装面,适于设置所述陶瓷超滤部的出口;所述安装架的其他侧面由所述陶瓷超滤膜围设而成。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净水回收装置呈管状,管状内部设有超滤膜;所述净水回收装置通过连通管与所述陶瓷超滤部的出口连接。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超滤水泵,所述超滤水泵的位于所述连通管上,适于将经所述陶瓷超滤部过滤的液体泵送到所述净水回收装置中。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连接在所述净水回收装置与所述陶瓷超滤箱之间,适于使所述净水回收装置的超滤膜过滤得到粘稠液体回流至所述陶瓷超滤箱中。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和螺杆泵;所述螺杆泵连接在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与所述陶瓷超滤箱的箱体的出口之间,适于输送经所述陶瓷超滤箱的污水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适于将所述螺杆泵输送的固体进行脱水处理。

如上所述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连接在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与所述搅拌桶之间,适于使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脱水处理得到的液体回流至所述搅拌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发明通过设置螺旋状的导槽为从进水管进入搅拌桶中的污水和/或药剂混合液增加旋转动力,通过设置在搅拌桶底部中心的出水管,使搅拌桶中的污水流出时形成自然漩涡,也能为污水的旋转提供动力,当自然漩涡的带来的污水旋转方向与导槽带来的污水旋转方向相同时,两者叠加,从外围到中心同步发力,进一步加强污水的搅拌效果。即本发明通过螺旋状导槽为从进水管进入搅拌桶中的污水和/或药剂混合液增加旋转动力,配合污水和/或药剂混合液从底端中心的出水管流出时自然形成的旋涡,使污水和混凝药剂在搅拌桶中旋转并混合均匀,达到无动力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叠螺式污泥脱水机;2-混凝漩涡装置,21-搅拌桶,22-导槽,23-出水管;3-陶瓷超滤箱,31-箱体,32-陶瓷超滤部;4-螺杆泵;5-超滤水泵;6-净水回收装置,61-超滤膜,62-连通管,63-第一回流管;7-加药组件,71-加药桶,72-驱动结构;8-反应室;9-固废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混凝漩涡装置2,所述混凝漩涡装置2包括搅拌桶21、与所述搅拌桶21连接的进水管和出水管23;所述搅拌桶21呈圆筒状,且内壁设有螺旋状的导槽22;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搅拌桶21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导槽22的起始端,所述出水管23设置在所述搅拌桶21的底部中央;陶瓷超滤箱3,所述陶瓷超滤箱3包括箱体31和陶瓷超滤部32;所述箱体31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混凝漩涡装置2的出水管23连通;所述陶瓷超滤部32设置在所述箱体31内,适于过滤污水,使污水固液分离;净水回收装置6,所述净水回收装置6与所述陶瓷超滤部32的出口连接,适于对污水固液分离得到的液体进行净化。

上述实施例中,混合旋涡装置主要用途是混合污水与混凝剂,使污水能够与所述混凝剂充分接触并形成沉淀絮状物,其中所述搅拌桶21为桶状的容器,所述导槽22呈均匀的螺旋状,为条形板沿所述搅拌桶21的内壁呈螺旋状安装而成的结构。所述导槽22呈螺旋状设于所述搅拌桶21的内壁上,进水管位于所述导槽22的上方,适于向搅拌桶21注入污水和混凝剂,其中,混凝剂和污水在进水管处混合,并跟随污水以一定的流速进入混合槽,然后借助冲力顺着螺旋导槽22在搅拌桶21内表面螺旋运动,触及搅拌桶21底部后集积的污水仍会在惯性作用下旋转,进而搅拌混合,此为污水在搅拌桶21中旋转的初始动力;后续流入的污水则继续上述过程,进而为污水的旋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待搅拌桶21中的污水达到一定容量后,出水管23打开,混合污水将从出水管23中流出;因出水管23设置在搅拌桶21的底部中心,混合污水的流动会形成自然漩涡,也能为污水的旋转提供动力。当自然漩涡的带来的污水旋转方向与导槽22带来的污水旋转方向相同时,两者叠加,从外围到中心同步发力,进一步加强污水的搅拌效果。即本实施例通过螺旋状导槽22为从进水管进入搅拌桶21中的污水和/或药剂混合液增加旋转动力,配合污水和/或药剂混合液从底端中心的出水管23流出时自然形成的旋涡,使污水和混凝药剂在搅拌桶21中旋转并混合均匀,达到无动力搅拌效果。

所述导槽22为条形板沿所述搅拌桶21的内壁呈螺旋状安装,进而使导槽22的整体呈均匀的螺旋状,优选的,所述导槽22的节距与搅拌桶21内壁直径之间的比值约为1/5-1/2;同时,所述条形板的宽度为2-10cm,且所述条形板与所述搅拌桶21的内壁还具有一定的夹角,优选的,夹角的角度约为45°-85°;此外,所述导槽22的旋向与使用地的自然旋涡的旋向相同,即在北半球使用时,采用左旋的导槽22,在南半球使用时,采用右旋的导槽22。絮凝剂需要在限定范围内转速的环境中使用,导槽22的节距与搅拌桶21内壁直径之间比值的设置则适于即限定污水的运动轨迹,同时还保持污水的旋转冲击力,进而使旋转速度达到絮凝剂所需的旋转范围。而导槽22倾角的设置则适于限定污水的流动方向,使大部分污水沿着导槽22流动,避免冲击力不足时从导槽22侧边流出。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桶21的底部为锥体结构,所述出水管23设置在所述锥体结构的底端。锥体结构的设置一方面适于使絮凝杂质集中,另一方面则适于加强污水流出时的自然漩涡的强度,进而保证搅拌桶21中旋转强度。

优选的,本实施例公开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中还包括加药组件7,所述加药组件7包括加药桶71、搅拌棒和驱动结构72;所述加药桶71包括配套设置的桶身和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加药口和加水口,适于分别添加药剂和水;所述桶身的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混凝漩涡装置2的进水管连通;所述驱动结构72安装在所述桶盖上,所述搅拌棒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结构72连接,另一端插装在所述桶身内,适于在所述驱动结构72的驱动下搅拌以混合加药桶71内的水和药剂。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水口所添加的水为洁净的水,所述加药组件7的设置适于提前将所述絮凝剂调制成药液,进而方便后期在所述搅拌桶21中混合。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漩涡装置2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混凝螺旋装置、第二混凝螺旋装置;所述第一混凝螺旋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混凝螺旋装置上方,且所述第一混凝螺旋装置的出水管23与所述第二混凝螺旋装置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混凝螺旋装置的出水管23与所述陶瓷超滤箱的进口连通;所述加药组件7有两个,两个所述加药组件7分别与两个所述混凝漩涡装置的进水管连通。其中,与第一混凝螺旋装置中搅拌桶21连通的所述加药组件7适于调制pac絮凝药液,与第二混凝螺旋装置中搅拌桶21连通的所述加药组件7适于调制pam絮凝药液。本实施例的设置适于结合pac药剂和pam药剂的特性,逐步混合,最终达到絮凝的目的,提高絮凝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进水管的口径大小约为32-50mm,污水流量为1-2t/h,搅拌桶21中污水的旋转速度为60rad/min。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陶瓷超滤部32包括安装架和陶瓷超滤膜;所述安装架呈多面体状;所述安装架的一个侧面为安装面,适于设置所述陶瓷超滤部32的出口;所述安装架的其他侧面围由所述陶瓷超滤膜围设而成。陶瓷超滤膜是一种无机分离膜,它最大特点就是孔径极微小,能够过滤截留极为微小的有机物,同时能够在常温的情况下进行分离,运用的能耗较低,水的利用率高。本实施例中,污水和絮凝药剂在混凝漩涡装置2中混合均匀后进入到陶瓷超滤箱3的箱体31中,此时,经絮凝剂的作用,污水中已产生沉淀物。陶瓷超滤部32位于箱体31的底部,能过滤沉淀物,并将过滤后的水输送至净水回收装置6中。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中,所述净水回收装置6的通道中还设有超滤膜61。优选的,还包括超滤水泵5,所述超滤水泵5位于所述连通管62上,适于将经所述陶瓷超滤部32过滤的液体泵送到所述净水回收装置6中。净水回收装置6中设置超滤膜61适于再次进化,进一步提高净水质量。超滤水泵5的设置能进一步提高净水回收的效率,同时,超滤水泵5一端为正压,一端为负压,负压的一端与陶瓷超滤部32连接,用于抽水,正压的一端与净水回收装置6连接,用于排水,其两端的压强均能提高超滤膜61的净水速度。优选的,所述净水回收装置6还设有第一回流管63,所述第一回流管63连接在所述净水回收装置6与所述陶瓷超滤箱3之间,且一端插入陶瓷超滤箱3的箱体31内,另一端连接在净水回收装置6中超滤膜61的一侧,适于使所述净水回收装置6的超滤膜61过滤得到粘稠液体回流至所述陶瓷超滤箱3中。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中,还包括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和螺杆泵4;所述螺杆泵4连接在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与所述陶瓷超滤箱3的箱体31的出口之间,适于输送经所述陶瓷超滤箱的污水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适于将所述螺杆泵输送的固体进行脱水处理。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回流管(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回流管连接在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与所述搅拌桶21之间,适于使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脱水处理得到的液体回流至所述搅拌桶21。上述结构的设置适于对陶瓷超滤箱3中的絮凝沉淀物进行再处理,其中螺杆泵4适于将絮凝沉淀物从箱体31内输送至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中,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适于对输送来的絮凝沉淀物进行脱水处理,其中脱水处理之后的絮凝沉淀物通过固废小车9进行废物收集,脱水处理后的废水则通过第二回流管回流至搅拌桶21中重新处理。上述结构的设置适于污水的进一步处理,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无动力搅拌的污水处理设备中,还包括反应室8,其中,所述混凝漩涡装置2安装在所述反应室上部,所述陶瓷超滤箱3、所述螺杆泵4、超滤水泵5和所述净化回收装置6安装在所述反应室8中,所述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安装在所述反应室8的一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