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4921发布日期:2019-12-04 00:5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大量污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以及污水表面的浮渣,是一种固液混合物,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其固液比例相对稳定,含水量可达95%以上,经脱水后,含水量在70-80%。根据污水处理的工艺,污泥可以分为初次沉淀污泥、腐殖污泥、剩余的活性污泥以及消化污泥等。未经适当处理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会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

城市污泥含有大量的各种致病菌、虫卵、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散发浓烈的恶臭,国内外常用的污泥处理方法有地表弃置、卫生填埋、海洋投放、堆肥、焚烧等。

这些方法中,地表弃置因被现行环保法规禁止而正在逐步停止使用;卫生填埋因土地资源紧缺、易产生二次污染和居民反对等压力,而难于继续实行;海洋投放会污染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链造成威胁,已被国际公约明令禁止;使用焚烧方法处理城市污泥会耗费大量能源,而且焚烧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产生高稳定性的剧毒物质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污泥高温堆肥技术自身产生一定热量,并且高温持续时间长,不需外加热源,即可达到无害化,使纤维素这种难于降解的物质分解,使堆肥料有了较高程度的腐殖化,提高有效养分,但堆肥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可操作性不强,有利于病虫害滋生。

使用城市污泥作为农田肥料,会直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即使利用堆肥的方法处理城市污泥,虽然可以减少各种致病菌、虫卵等生物物质的危害,但是仍无法消除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危害。蚯蚓在土壤中有着重要的环境净化作用,利用蚯蚓对土壤中的有机废弃物进行生物处理,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蚯蚓可以吞食土壤中大量的有机废弃物,并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进行分解,甚至能对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产生降解作用,从而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再循环。因此,现有污泥处理方法存在缺陷,急需提供一种污染小、占地少、处理污泥速度快的污泥无害化工艺方法。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

有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及设备,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摊平接种:将污泥加入引诱剂后传送至处理室,摊平厚度为5-10厘米,接种蚯蚓,接种量为20-40公斤/平方米;

蚯蚓处理:保持处理室温度15-25℃,遮光通风,蚯蚓处理2-7天;

传送污泥:利用传送带将蚯蚓处理后的污泥从处理室传送至相邻的烘干室;

加热驱赶:利用烘干室底部的加热装置加热污泥,温度不高于40℃,加热1-2天,并利用强光对蚯蚓进行驱赶,驱赶至处理室,处理室内有下一批次传送摊平的污泥;

降低含水量:继续加热烘干污泥至含水量低于60%,温度低于30℃,加热烘干2-7天。

采用上述方案,步骤摊平接种,采用高密度、多品种接种蚯蚓,提高蚯蚓处理适用性,能高效处理不同组分的污泥,所述蚯蚓品种可为秦优1号蚓、太平2号蚓、微小双胸蚓、赤子爱胜蚓等任意三种,蚯蚓品种可为其他新品种,不受限制;步骤蚯蚓处理,为蚯蚓提供适合环境;步骤传送污泥,通过传送带传送污泥,实现流水化处理,提高效率;步骤加热驱赶,利用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强光对蚯蚓进行驱赶,处理室内新摊平的污泥引诱蚯蚓自动返回处理室,实现蚯蚓自动回收,存活的蚯蚓更适应污泥的处理,提高效率;步骤降低含水量,降低污泥的含水量,低温烘干,避免杀死蚯蚓茧,制备含水量低于60%的土壤;整个过程利用传送带进行污泥的传送,利用蚯蚓的趋湿、趋阴凉的特性,实现蚯蚓自动回收,继续处理新批次的污泥,减少人工分离蚯蚓过程,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在步骤摊平接种前包括以下步骤:混合发酵:将含水量60-80%的污泥、碳氮比调节剂、引诱剂、菌液混合,搅碎,发酵2-7天。

采用上述方案,用碳氮比调节剂补充有机物,调整碳氮比为30左右,所述碳氮比调节剂可以为秸秆、木屑、落叶等,为蚯蚓提供食物,引诱剂引诱蚯蚓向处理室移动,菌液发酵有机物,培养有益菌群,改良土壤菌群结构,防止有害菌群释放的有害气体杀死蚯蚓,并使土壤发出臭气,菌液采用em菌发酵液,能有效改良菌群结构,调节ph,提高蚯蚓的成活率;

进一步,所述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在步骤降低含水量后包括以下步骤:铲出回收:烘干室的传送带继续传送,刮掉传送带上的污泥,回收土壤及少量蚯蚓、蚯蚓茧。

采用上述方案,可回收到含水量60%以下的土壤,可作为园艺、农业使用,回收的蚯蚓若为活体继续使用,若死亡晒干可作为饲料或药物原料,回收到蚓茧则分离出进行培育,能更好适应污泥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混合发酵、所述步骤蚯蚓处理、所述步骤降低含水量处理时间相同,本批次的步骤蚯蚓处理与下批次步骤混合发酵、上批次的步骤降低含水量同时进行。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步骤混合发酵、所述步骤蚯蚓处理、所述步骤降低含水量用时较长,将三个批次采用流水线作业,制备过程重叠,节省时长,提高处理效率。

进一步,步骤摊平接种包括以下步骤:摊平:将污泥传送至处理室内的传送带摊平,摊平厚度为5-10厘米;接种:静置1-2天,等待烘干室蚯蚓返回处理室,通过称重获得返回蚯蚓重量;补充:补充新蚯蚓,接种量为20-40公斤/平方米。

采用上述方案,若出现蚯蚓死亡、未爬回处理室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补充蚯蚓数量,引入新蚯蚓防止品种劣化,不健康的蚯蚓被淘汰。

优选的,所述步骤补充中计算补充新蚯蚓重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称量处理室内摊平的污泥重量m1,称量静置后污泥的重量m2,设定单位面积蚯蚓重量为m,处理室内传送带的面积为s,则待补充新蚯蚓的重量为m=m*s-(m2-m1)。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静置前后污泥的重量差来获得蚯蚓返回量,这里计算的蚯蚓返回量均为活性大、健康的蚯蚓量,从而保证蚯蚓处理污泥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步骤加热驱赶中加热装置分梯度加热,靠近处理室,温度逐级降低,利用温度梯度引导蚯蚓向处理室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温度更缓和,防止蚯蚓死亡,温度梯度也会导致湿度梯度,共同趋使蚯蚓向处理室方向移动,加快蚯蚓的移动效率。

进一步,步骤加热驱赶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烘干室产生的水蒸汽、热空气对处理室进行加热加湿。

采用上述方案,烘干室加热器不超过40℃,蒸发出的水蒸气流向处理室,可增加处理室空气湿度,防止污泥水分蒸发导致蚯蚓死亡,温热的空气可防止处理室温度过低,导致蚯蚓死亡或代谢缓慢;或是减少处理室加湿加热装置的使用,节约能源。

进一步,在步骤接种中蚯蚓返回量过大,分离出较大个体的蚯蚓,用于繁殖或原料。

采用上述方案,蚯蚓能够增长繁殖,满足长期供应,减少成本。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设备,包括传送带和设置在其上的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隔板,形成烘干室和处理室,所述隔板底部设置有通过孔;所述处理室设置有进料口、摊平装置、温湿度控制装置,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有日光灯,所述烘干室的底部设置有烘干加热装置;所述传送带靠近烘干室的转折处设置有刮刀。所述烘干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传送带的表面下方,可以悬挂设置在传送带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所述外壳将蚯蚓处理过程封闭,提供蚯蚓的生存提供避光环境,所述外壳和过滤器防止臭味扩散导致空气污染;所述通气孔、温湿度控制装置为蚯蚓生存提供通风、阴凉、潮湿的生存环境;所述处理室提供蚯蚓生存环境,引诱蚯蚓从烘干室返回;所述传送带用于污泥从处理室传送至所述烘干室,便于自动化处理;所述烘干室用于驱赶蚯蚓至处理室,减少土壤含水量,便于土壤的贮存与转移;所述通过孔用于传送带、污泥、蚯蚓的通过;所述进料口用于污泥进料;所述摊平装置用于摊平污泥混和物,便于蚯蚓对污泥的处理以及烘干、铲出;所述日光灯用于驱赶蚯蚓;所述烘干加热装置用于减少污泥的水分,形成园艺、农业可利用的土壤;所述刮刀用于将处理形成的土壤从传送带上刮下来。整个过程实现蚯蚓的自动回收,流水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还密闭防臭,对环境友好;蚯蚓成活率高,活性高,不断提高蚯蚓对污泥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通过孔宽度与传送带宽度相同,所述通过孔高度与摊平装置底端的高度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通过孔能对通过的污泥进行摊平修整,便于后续烘干。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靠近刮刀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旋转机构与外壳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挡板通过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在传送带移动时打开,在传送带停止时关闭,进一步保证外壳内部的密闭性。

进一步,所述烘干加热装置加热温度呈梯度设置,沿传送带前进方向,温度逐渐升高。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温度梯度驱赶蚯蚓逆传送带前进方向移动,实现有效驱赶。

优选的,所述烘干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设定温度为35-40℃,所述第二加热器设定温度为30-35℃,第三加热器设定温度为25-30℃。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可为单个长条形也可为多个设置,所述烘干加热装置覆盖烘干室下传送带的底面,温度的设置减少蚯蚓和蚯蚓茧的死亡,有利于适应污泥处理蚯蚓的繁育。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有紫外灯。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紫外灯一方面对蚯蚓进行驱赶,另一方面对污泥进行杀菌,减少微生物的数量,便于土壤储存。

进一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风扇。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将烘干室内空气流向处理室,利用烘干加热装置产生的水蒸气和温热的空气,增大处理室空气温度与湿度,并促进外壳内气体交换,使空气流从烘干室外壳上的通气孔进入,从处理室外壳上的通气孔排除。

进一步,所述处理室下传送带的底部设置有称重测量仪。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计算污泥重量差,计算蚯蚓返回量,进而计算出补充新蚯蚓的重量,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优选的,所述摊平装置包括移动组件和摊平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处理室的外壳或隔板上,所述摊平组件与移动组件连接。优选的,所述摊平组件为刮板或滚轮。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摊平组件通过移动组件往反移动,实现污泥的摊平。

进一步,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喷水器、辅助加热器和温湿度检测仪,所述喷水器连接在外壳上,所述辅助加热器设置在喷水器上,所述温湿度检测仪深入污泥中。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喷水器连接外壳外的水管,用于增加污泥的湿度;所述辅助加热器用于对处理室进行加热,也可同时对喷洒的水进行加热;所述温湿度检测仪用于测量污泥的温度和湿度,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保证蚯蚓良好的生存环境。

进一步,所述处理室的外壳上设置有操作窗。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操作窗用于工作人员查看处理室内情况,投放或回收蚯蚓,对装置进行检修。

进一步,所述烘干室的外壳采用透光材质。所述透光材质如玻璃、树脂、塑料等。

采用上述方案,白天光照强时可减少日光灯的使用,节约资源,方便对烘干室内情况进行查看。

进一步,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用于防止传送带运动时,传送带上的污泥相对滑动。

进一步,所述防滑装置包括凸肋,所述凸肋设置在传送带上。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凸肋防止污泥在传送带运动时,与传送带发生相对运动。

进一步,所述防滑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凸肋与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位于传送带内部。

采用上述方案,升降组件用于带动凸肋在传送带表面升降移动,所述凸肋在传送带静止时下降,在传送带平移时上升,在传送带转折处下降;所述凸肋上升时插入污泥中,防止污泥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所述凸肋下降时传送带表面平整,便于蚯蚓爬动与刮刀铲下污泥。

进一步,所述蚯蚓处理市政污泥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传送带、日光灯、紫外灯、称重测量仪、摊平装置、烘干加热装置、风扇、温湿度控制装置、升降组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齿轮、齿条和电机,所述齿轮与电机连接,所述齿条顶端与所述凸肋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升降组件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所述凸肋底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可设置在凸肋一侧或两侧。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限位板防止凸肋过度伸出表面,导致凸肋脱离。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控制器对上述用电设备进行控制,如启动和关闭的设置、数值的设置,便于自动化管理。

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交互屏,所述交互屏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工作人员通过交互屏进行数据设置、数据查看,实现人机交互,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自动化进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整个过程利用传送带进行污泥的传送,利用蚯蚓的趋湿、趋阴凉的特性,实现蚯蚓自动回收,继续处理新批次的污泥,减少人工分离蚯蚓过程,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效率;

2、通过所述传送带将三个批次采用流水线作业,制备过程重叠,节省时长,提高处理效率;

3、利用温度梯度驱赶蚯蚓逆传送带前进方向移动,同时也生成湿度梯度,实现对蚯蚓的有效驱赶;

4、通过所述风扇将烘干室内空气流向处理室,利用烘干加热装置产生的水蒸气和温热的空气,增大处理室空气温度与湿度,并促进外壳内气体交换,提高蚯蚓的存活率;

5、通过所述外壳将蚯蚓处理过程封闭,提供蚯蚓的生存提供避光环境,所述外壳和过滤器防止臭味扩散导致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蚯蚓处理市政污泥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蚯蚓处理市政污泥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的竖直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蚯蚓处理市政污泥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的水平剖视图;

图4本发明传送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防滑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控制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传送带;11、刮刀;121、凸肋;1211、限位板;122、升降组件;1221、齿轮;1222、齿条;1223、电机;13、带体;131、肋孔;14、支架;2、外壳;21、通气孔;211、过滤器;22、隔板;221、通过孔;222、风扇;23、烘干室;231、日光灯;232、烘干加热装置;2321、第一加热器;2322、第二加热器;2323、第三加热器;233、挡板;234、紫外灯;24、处理室;241、进料口;242、摊平装置;2421、移动组件;2422、滚轮;243、温湿度控制装置;2431、喷水器;2432、辅助加热器;2433、温湿度检测仪;244、称重测量仪;245、操作窗;31、控制器;32、交互屏;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b.摊平接种:将污泥传送至处理室24内的传送带1摊平,摊平厚度为5-10厘米,接种蚯蚓,接种量为20-40公斤/平方米;

c.蚯蚓处理:保持处理室24温度15-25℃,遮光通风,蚯蚓处理2-7天;

d.传送污泥:利用传送带1将蚯蚓处理后的污泥从处理室24传送至相邻的烘干室23;

e.加热驱赶:利用烘干室23底部的加热装置加热污泥,温度不高于40℃,加热1-2天,并利用强光对蚯蚓进行驱赶,驱赶至处理室24,处理室24内有下一批次传送摊平的污泥;

f.降低含水量:继续加热烘干污泥至含水量低于60%,温度低于30℃,加热烘干2-7天。

采用上述方案,步骤b中高密度、多品种接种蚯蚓,提高蚯蚓处理适用性,能高效处理不同组分的污泥,所述蚯蚓品种可为秦优1号蚓、太平2号蚓、微小双胸蚓、赤子爱胜蚓等任意三种,蚯蚓品种可为其他新品种,不受限制;步骤c中为蚯蚓提供适合环境;步骤d通过传送带1传送污泥,实现流水化处理,提高效率;步骤e利用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强光对蚯蚓进行驱赶,处理室24内新摊平的污泥引诱蚯蚓自动返回处理室24,实现蚯蚓自动回收,存活的蚯蚓更适应污泥的处理,提高效率;步骤f降低污泥的含水量,低温烘干,避免杀死蚯蚓茧,制备含水量低于60%的土壤;整个过程利用传送带1进行污泥的传送,利用蚯蚓的趋湿、趋阴凉的特性,实现蚯蚓自动回收,继续处理新批次的污泥,减少人工分离蚯蚓过程,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利用蚯蚓处理污泥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步骤b前包括以下步骤:a.混合发酵:将含水量60-80%的污泥、碳氮比调节剂、引诱剂、菌液按6-7:1-3:2-4:0.2-0.5混合,搅碎,发酵2-7天。

采用上述方案,步骤a中用碳氮比调节剂补充有机物,调节碳氮比例,为蚯蚓提供食物,引诱剂易挥发,烘干室内污泥的引诱剂随水分挥发掉,烘干室内污泥中引诱剂引诱蚯蚓向处理室移动,菌液发酵有机物,培养有益菌群,改良土壤菌群结构,防止有害菌群释放的有害气体杀死蚯蚓,并使土壤发出臭气,菌液采用em菌发酵液,能有效改良菌群结构,调节ph,提高蚯蚓的成活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蚯蚓处理市政污泥的工艺流程,步骤f后包括以下步骤:g.铲出回收:烘干室23的传送带1继续传送,刮掉传送带1上的污泥,回收土壤及少量蚯蚓、蚯蚓茧。

采用上述方案,步骤g可回收到含水量60%以下的土壤,可作为园艺、农业使用,回收的蚯蚓若为活体继续使用,若死亡晒干可作为饲料或药物原料,回收到蚓茧则分离出进行培育,能更好适应污泥处理。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a、c、f处理时间相同,本批次的步骤c与下批次步骤a、上批次的步骤f同时进行。

采用上述方案,步骤a、c、f用时较长,将三个批次采用流水线作业,制备过程重叠,节省时长,提高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b包括:b1.将污泥传送至处理室24内的传送带1摊平,摊平厚度为5-10厘米;b2.静置1-2天,等待烘干室23蚯蚓返回处理室24,通过称重获得返回蚯蚓重量;b3.补充新蚯蚓,接种量为20-40公斤/平方米。

采用上述方案,若出现蚯蚓死亡、未爬回处理室24时,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补充蚯蚓数量;引入新蚯蚓防止品种劣化;不健康的蚯蚓被淘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b3中计算补充新蚯蚓重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量处理室24内摊平的污泥重量m1,称量静置后污泥的重量m2,设定单位面积蚯蚓重量为m,处理室24内传送带1的面积为s,则待补充新蚯蚓的重量为m=m*s-(m2-m1)。例如,污泥在处理室24内摊平10平方米,厚度10厘米,m1=1800公斤,静止后m2=1960公斤,设定m=20公斤/平方米,则需要补充新蚯蚓的重量为m=20*10-(1960-1800)=40公斤。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静置前后污泥的重量差来获得蚯蚓返回量,这里计算的蚯蚓返回量均为活性大、健康的蚯蚓量,从而保证蚯蚓处理污泥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e中加热装置分梯度加热,靠近处理室24,温度逐级降低,利用温度梯度引导蚯蚓向处理室24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温度更缓和,防止蚯蚓死亡,温度梯度也会导致湿度梯度,共同趋使蚯蚓向处理室24方向移动,加快蚯蚓的移动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e还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烘干室23产生的水蒸汽、热空气对处理室24进行加热加湿。

采用上述方案,烘干室23加热器不超过40℃,蒸发出的水蒸气流向处理室24,可增加处理室24空气湿度,防止污泥水分蒸发导致蚯蚓死亡,温热的空气可防止处理室24温度过低,导致蚯蚓死亡或代谢缓慢;或是减少处理室24加湿加热装置的使用,节约能源。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2中蚯蚓返回量过大,分离出较大个体的蚯蚓,用于繁殖或原料。

采用上述方案,蚯蚓能够增长繁殖,满足长期供应,减少成本。

实施例二

参考图1-图3,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蚯蚓处理市政污泥设备,包括传送带1和设置在其上的外壳2;所述外壳2上设置有通气孔21,所述通气孔21上设置有过滤器211,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隔板22,形成烘干室23和处理室24,所述隔板22底部设置有通过孔221;所述处理室24设置有进料口241、摊平装置242、温湿度控制装置243,所述烘干室23内设置有日光灯231,所述烘干室23的底部设置有烘干加热装置232;所述传送带1靠近烘干室23的转折处设置有刮刀11。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所述外壳2将蚯蚓处理过程封闭,提供蚯蚓的生存提供避光环境,所述外壳2和过滤器211防止臭味扩散导致空气污染;所述通气孔21、温湿度控制装置243为蚯蚓生存提供通风、阴凉、潮湿的生存环境;所述处理室24提供蚯蚓生存环境,引诱蚯蚓从烘干室23返回;所述传送带1用于污泥从处理室24传送至所述烘干室23,便于自动化处理;所述烘干室23用于驱赶蚯蚓至处理室24,减少土壤含水量,便于土壤的贮存与转移;所述通过孔221用于传送带1、污泥、蚯蚓的通过;所述进料口241用于污泥进料;所述摊平装置242用于摊平污泥混和物,便于蚯蚓对污泥的处理以及烘干、铲出;所述日光灯231用于驱赶蚯蚓;所述烘干加热装置232用于减少污泥的水分,形成园艺、农业可利用的土壤;所述刮刀11用于将处理形成的土壤从传送带1上刮下来。整个过程实现蚯蚓的自动回收,流水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还密闭防臭,对环境友好;蚯蚓成活率高,活性高,不断提高蚯蚓对污泥的适用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孔221宽度与传送带1宽度相同,所述通过孔221高度与摊平装置242底端的高度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通过孔221能对通过的污泥进行摊平修整,便于后续烘干。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室23靠近刮刀11的一侧设置有挡板233,所述挡板233通过旋转机构与外壳2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挡板233通过旋转实现打开和关闭,在传送带1移动时打开,在传送带1停止时关闭,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保证外壳2内部的密闭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加热装置232加热温度呈梯度设置,沿传送带1前进方向,温度逐渐升高。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温度梯度驱赶蚯蚓逆传送带1前进方向移动,实现有效驱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加热装置232包括第一加热器2321、第二加热器2322和第三加热器2323,所述第一加热器2321设定温度为35-40℃,所述第二加热器2322设定温度为30-35℃,第三加热器2323设定温度为25-30℃。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加热器2321、第二加热器2322、第三加热器2323可为单个长条形也可为多个设置,所述烘干加热装置232覆盖烘干室23下传送带1的底面,温度的设置减少蚯蚓和蚯蚓茧的死亡,有利于适应污泥处理蚯蚓的繁育。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室23内设置有紫外灯234。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紫外灯234一方面对蚯蚓进行驱赶,另一方面对污泥进行杀菌,减少微生物的数量,便于土壤储存。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22上设置有风扇222。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风扇222将烘干室23内空气流向处理室24,利用烘干加热装置232产生的水蒸气和温热的空气,增大处理室24空气温度与湿度,并促进外壳2内气体交换,使空气流从烘干室23外壳2上的通气孔21进入,从处理室24外壳2上的通气孔21排除。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室24下传送带1的底部设置有称重测量仪244。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计算污泥重量差,计算蚯蚓返回量,进而计算出补充新蚯蚓的重量,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摊平装置242包括移动组件2421和摊平组件,所述移动组件2421设置在处理室24的外壳2上,所述摊平组件与移动组件2421连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摊平组件为滚轮2422。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摊平组件通过移动组件2421往反移动,实现污泥的摊平。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温湿度控制装置243包括喷水器2431、辅助加热器2432和温湿度检测仪2433,所述喷水器2431连接在外壳2上,所述辅助加热器2432设置在喷水器2431上,所述温湿度检测仪2433深入污泥中。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喷水器2431连接外壳2外的水管,用于增加污泥的湿度;所述辅助加热器2432用于对处理室24进行加热,也可同时对喷洒的水进行加热;所述温湿度检测仪2433用于测量污泥的温度和湿度,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保证蚯蚓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室24的外壳2上设置有操作窗245。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操作窗245用于工作人员查看处理室24内情况,投放或回收蚯蚓,对装置进行检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室23的外壳2采用透光材质。所述透光材质如玻璃、树脂、塑料等。

采用上述方案,白天光照强时可减少日光灯231的使用,节约资源,方便对烘干室23内情况进行查看。

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1上设置有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用于防止传送带1运动时,传送带1上的污泥相对滑动。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装置包括凸肋121,所述凸肋121设置在传送带1上。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凸肋121防止污泥在传送带1运动时,与传送带1发生相对运动。

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122,所述凸肋121与升降组件122连接,所述升降组件122位于传送带1内部。

采用上述方案,升降组件122用于带动凸肋121在传送带1表面升降移动,所述凸肋121在传送带1静止时下降,在传送带1平移时上升,在传送带1转折处下降;所述凸肋121上升时插入污泥中,防止污泥与传送带1发生相对滑动,所述凸肋121下降时传送带1表面平整,便于蚯蚓爬动与刮刀11铲下污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122包括齿轮1221、齿条1222和电机1223,所述齿轮1221与电机1223连接,所述齿条1222顶端与所述凸肋121连接,所述齿轮1221与齿条1222啮合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升降组件122结构简单,便于自动化控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肋121底端设置有限位板1211,所述限位板1211设置在凸肋121两侧。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限位板1211防止凸肋121过度伸出表面,导致凸肋121脱离。

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带1包括带体13、支架14和传动结构,所述14支架与传动结构连接,所述带体13设置在传动结构表面,所述带体13设置有肋孔131,所述肋孔131用于通过所述凸肋121。

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蚯蚓处理市政污泥设备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与传送带1、日光灯231、紫外灯234、称重测量仪244、摊平装置242、烘干加热装置232、风扇222、温湿度控制装置243、升降组件122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控制器31对上述用电设备进行控制,如启动和关闭的设置、数值的设置,便于自动化管理。

参考图1和图6,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交互屏32,所述交互屏32与控制器31电性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工作人员通过交互屏32进行数据设置、数据查看,实现人机交互,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自动化进程。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