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65187发布日期:2020-01-10 21:33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系泊系统是保证海洋平台在海上进行正常的生产作业的重要设备,主要有锚泊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两种结构形式。锚泊系统具有投资少、使用、维修方便等特点,因而是日前主要采用的定位系统。锚链是锚泊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锚与海洋平台连接起来,向海洋平台传递锚的抓驻力。然而,由于锚链由于常年浸泡在海水中,其表面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一层厚厚的垢层,这些垢层由藤壶、牡蛎、苔藓虫、花筒螅、石灰虫、海藻等附着海生物构成,紧密而且坚硬。一般情况下,海生物的附着会导致锚链的腐蚀程度加大,降低其质量、强度,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增加了成本,从而影响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一定的危险。

现有技术中,海洋平台系泊锚链主要通过潜水员携带高压水枪进行清洗。一方面,这种人工清洗作业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且较为危险;另一方面,对于作业水深较大的海洋平台,由于人体潜水深度的限制,潜水员无法下潜至海底进行清洗作业,从而面临此类系泊锚链无法实施在役清洗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及其清洗方法,从而方便的完成水下锚链的自动清洗作业,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包括与锚链配合安装的机械本体,所述机械本体通过脐带缆连接空化射流装置,还包括与机械本体和空化射流装置电信号连接的控制系统。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机械本体的结构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间隔安装有爬行导轨,两个爬行导轨上同时安装一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成“┗┛”结构,所述机架的前端上部位置固定安装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的一旁安装有爬行油缸,所述爬行油缸的活塞杆头部与伸缩支架固定,所述伸缩支架的外端面水平安装有卡爪油缸,所述卡爪油缸的两端铰接有对称的卡爪,卡爪油缸的伸缩动作控制卡爪的打开与闭合;

所述机架的四个角处分别安装有支腿,前后两个支腿之间安装有侧支架,两个侧支架的内侧面均安装有侧导轨,所述机架的底部间隔安装有上导轨,两个上导轨和两个侧导轨围成方形空间,与锚链接触。

所述夹紧油缸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杆,所述侧支架上垂直安装有固定件,所述连杆的头部与固定件顶部铰接;

所述机架的上表面后端位置安装有压载水箱,所述支腿的内侧面安装有多个喷嘴;

所述机架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防转支架;

所述侧支架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浮力材。

所述支腿采用槽钢制造,并在底部设置有折弯结构。

所述连杆成直角形结构。

所述喷嘴通过高压水管与压载水箱连通。

所述防转支架通过空心钢材焊接成“u”型结构。

所述机架底部还安装有水下摄像机。

机械本体上还配备有应急抛载装置。

所述空化射流装置和控制系统安装于海洋平台上。

一种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的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装备好机械本体备用,将空化射流装置和控制系统固定安装在海洋平台上;

第二步:将高压水管及脐带缆分别与空化射流装置和机械本体连接完毕;

第三步:通电通水检查整个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若不正常进行排查检修,若正常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四步:将机械本体吊装至锚链附近;

第五步:启动夹紧油缸工作,在连杆的作用下带动侧支架张开,使得机械本体包裹在锚链上,检查各导轨与锚链的外侧面是否接触到位;到位后,夹紧油缸反向工作,带动侧支架闭合;

第六步:进入自动工作模式,启动供应高压水至喷嘴处;

第七步:启动液压系统,驱动卡爪油缸收缩,同时带动卡爪张开;此时,爬行油缸启动前伸,在伸缩支架和爬行导轨的限位作用下,将卡爪移送至两节锚链的链节之间,然后卡爪油缸伸出,转动卡爪并卡紧锚链;在爬行油缸收缩的作用下,机械本体完成前进动作,一边前进,一边喷嘴喷水进行清洗;

第八步:采用与第七步相同的操作,各油缸反向工作,使机械本体后退工作;

第九步:清洗完成;

第十步:主机关机,停止供水;

第十一步:夹紧油缸工作,在连杆的作用下带动侧支架张开;

第十二步:机械本体回收;

第十三步:作业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巧妙的设计机械本体的结构,可以方便的在水下实现对锚链进行自动清洗的工作,其工作可靠性好,工作效率高,代替潜水员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水下工作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集成了机械本体、空化装置和脐带缆等部件,并通过控制中枢使其相互协作,实现了海洋平台水下锚链的自动清洗作业,提高了海洋平台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危险性。

本发明基于蠕动原理提出了爬行模块、导向模块设计方案,结构简便、维护方便,确保了机械本体沿锚链的爬行的可靠性。

本发明设有整体上浮功能,在与夹紧油缸、卡爪油缸等部件的配合下,能够在应急状态下与锚链脱离,降低了作业风险。

本发明主要用于海洋平台系泊锚链的清洗作业,经过特殊改造后,也可应用于其他设备的清洗、检测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机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械本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机械本体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夹紧油缸与连杆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在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

其中:1、机械本体;2、脐带缆;3、空化射流装置;4、控制系统;5、夹紧油缸;6、连杆;7、连接座;8、侧支架;801、固定件;9、侧导轨;10、爬行导轨;11、伸缩支架;12、喷嘴;13、卡爪;14、卡爪油缸;15、爬行油缸;16、液压系统;17、机架;18、浮力材;19、防转支架;20、上导轨;21、水下摄像机;22、压载水箱;23、支腿;24、海洋平台;25、锚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包括与锚链25配合安装的机械本体1,机械本体1通过脐带缆2连接空化射流装置3,还包括与机械本体1和空化射流装置3电信号连接的控制系统4。

机械本体1的结构为:包括机架17,机架17的前端间隔安装有爬行导轨10,两个爬行导轨10上同时安装一伸缩支架11,伸缩支架11成“┗┛”结构,机架17的前端上部位置固定安装有液压系统16,液压系统16的一旁安装有爬行油缸15,爬行油缸15的活塞杆头部与伸缩支架11固定,伸缩支架11的外端面水平安装有卡爪油缸14,卡爪油缸14的两端铰接有对称的卡爪13,卡爪油缸14的伸缩动作控制卡爪13的打开与闭合;

机架17的四个角处分别安装有支腿23,前后两个支腿23之间安装有侧支架8,两个侧支架8的内侧面均安装有侧导轨9,机架17的底部间隔安装有上导轨20,两个上导轨20和两个侧导轨9围成方形空间,与锚链25接触。

夹紧油缸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座7,连接座7的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杆6,侧支架8上垂直安装有固定件801,连杆6的头部与固定件801顶部铰接;

机架17的上表面后端位置安装有压载水箱22,支腿23的内侧面安装有多个喷嘴12;

机架17的后端面固定安装有防转支架19;

侧支架8的外部还固定安装有浮力材18。

支腿23采用槽钢制造,并在底部设置有折弯结构。

连杆6成直角形结构。

喷嘴12通过高压水管与压载水箱22连通。

防转支架19通过空心钢材焊接成“u”型结构。

机架17底部还安装有水下摄像机21。

机械本体1上还配备有应急抛载装置。

空化射流装置3和控制系统4安装于海洋平台24上。

本实施例的水下锚链自动清洗装置的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装备好机械本体1备用,将空化射流装置3和控制系统4固定安装在海洋平台24上;

第二步:将高压水管及脐带缆2分别与空化射流装置3和机械本体1连接完毕;

第三步:通电通水检查整个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若不正常进行排查检修,若正常进行下一步工作;

第四步:将机械本体1吊装至锚链25附近;

第五步:启动夹紧油缸5工作,在连杆6的作用下带动侧支架8张开,使得机械本体1包裹在锚链25上,检查各导轨与锚链25的外侧面是否接触到位;到位后,夹紧油缸5反向工作,带动侧支架8闭合;

第六步:进入自动工作模式,启动供应高压水至喷嘴12处;

第七步:启动液压系统16,驱动卡爪油缸14收缩,同时带动卡爪13张开;此时,爬行油缸15启动前伸,在伸缩支架11和爬行导轨10的限位作用下,将卡爪13移送至两节锚链25的链节之间,然后卡爪油缸14伸出,转动卡爪13并卡紧锚链25;在爬行油缸15收缩的作用下,机械本体1完成前进动作,一边前进,一边喷嘴12喷水进行清洗;

第八步:采用与第七步相同的操作,各油缸反向工作,使机械本体1后退工作;

第九步:清洗完成;

第十步:主机关机,停止供水;

第十一步:夹紧油缸5工作,在连杆6的作用下带动侧支架8张开;

第十二步:机械本体1回收;

第十三步:作业结束。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如下:

机械本体1作为空化射流清洗喷嘴的搭载平台,是整个装置的中枢环节,不仅具备沿锚链25运动的功能,还需要配备监控、脱险装置,使其能够可靠地布放、作业和回收,有效完成整条锚链25的清洗工作。

机械本体1主要包括爬行模块、导向模块、上浮模块、液压系统16组成。

夹紧油缸5、连杆6、连接座7、侧支架8、侧导轨9、上导轨20、机架17、液压系统16和防转支架19构成了导向模块,在工作状态下,左右两侧的侧支架8上的固定件801通过夹紧油缸5锁紧在固定位置,与机架17形成围绕锚链25横截面边界的方形空间,该空间上、左、右三处均安装导轨,与锚链25表面滑动接触。

防转支架19安装于机架17尾端,为u形结构形式,机械本体1移动时,防转支架19始终卡在锚链25的链节上,保证机械本体1的姿态。

爬行模块主要用于机械本体1的前进或后退,基于蠕动原理进行设计,具有间歇性移动的特点,主要包括爬行导轨10、伸缩支架11、喷嘴12、卡爪13、卡爪油缸14、爬行油缸15、液压系统16。其中,爬行油缸15是机械本体1前进或后退的动力源,也是执行机构,卡爪13发挥着施力点的作用。

基本作业过程如下:在机械本体1吊装至锚链25且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启动液压系统16,驱动卡爪油缸14收缩,同时带动13卡爪张开;此时,15爬行油缸启动前伸,在伸缩支架11和爬行导轨10的限位作用下,将卡爪13移送至两节锚链25的链节之间;然后,卡爪油缸14伸出,转动卡爪13并卡紧锚链25;最后,在爬行油缸15收缩的作用下,机械本体1完成前进动作;后退动作与此相反,不再详述。

上浮模块主要由浮力材18、压载水箱22及相应连接附组成。浮力材18共两组,安装于侧支架8上,所提供浮力能确保机械本体1在不计压载水箱22的情况下总体上处于正浮力状态。压载水箱22安装于机架17的一端,属于可抛载设备,紧急情况下能够与本体解脱分离。压载水箱22通过贮水量来调节机械本体1总体的浮力状态,实现正、负浮力切换:在水面安装工况下,压载水箱22排空,机械本体1保持正浮力状态;在工作模式下,压载水箱22满载,实现负浮力状态,便于爬行作业;在故障模式下,压载水箱22与机械本体1脱离,使机械本体1处于正浮力,为上浮提供驱动力。

液压系统16有水下泵站、液压管路、阀箱等组成,安装于机械本体1中的机架17上,为夹紧油缸5、卡爪油缸14、爬行油缸15提供液压源,其控制信号通过脐带缆2进行传输。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如图6所示,本装置在工作现场进行布局,首先将空化射流装置3、控制系统4固定安装于海洋平台24上,并将高压水管及电缆分别与空化射流装置3和机械本体1连接完毕,通电通水检查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若一切工作正常,将机械本体1吊装至锚链25附近,启动液压系统16和导向模块,张开侧支架8,使得机械本体1包裹在锚链25上,检查导向模块与锚链25外侧接触状态,以上导轨20与锚链25上表面相互接触为安装合格。机械本体1安装到位后,闭合左右两个侧支架8。此时,手动操作结束,进入自动工作模式,在自动工作模式下,机器人自动完成爬行和清洗作业,基本流程如下:接到开始自动工作指令后,主机启动并供应高压水至喷嘴12处;同时,液压系统16开始驱动爬行模块动作,使得机械本体1携带喷嘴12、高压水管、电缆等沿锚链25前行。为了确保一次性完成清洗作业,机械本体1沿锚链25移动速度与清洗速度相匹配。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机械本体1上配置应急抛载装置,当其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无法完成正常操作或者无法回收时,将启动强制上浮动作,此时电缆和高压水管会被切断,压载水箱22被抛弃,两侧支架8张开,在正浮力的作用下,完成机械本体1与锚链25的脱离,并上浮至海面。工作安全可靠。

以上描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不是对发明的限定,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