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19013发布日期:2020-02-25 11:13阅读:1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据统计,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亿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在《拉萨姆湿地保护公约》中,把湿地定义为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资源,带有或静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一定义目前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湿地是一条存在于水生系统与陆地之间的自然过渡带,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撑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目前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生态问题的频发使得人们寻找有效的办法,以缓解城市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湿地的自然形成过程是演替的,是在变化中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湿地生态缓慢而有序的随着演替过程推进,湿地水底不断被有机物和沉淀物垫高,湖水随之减少,水生植物和动物在适应和选择中随着优胜劣汰而变化。湿地涉及到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系统循环,

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的不少湿地面临着污染排放、开荒耕种、私挖乱建等问题,直接导致生态湿地退化现。过度的人为破坏使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呈骤减趋势,生态系统愈发脆弱,目前仅靠自然修复已无法恢复。随着现代化的急速发展和人类行为的破坏等因素下,任由其发展下去将会影响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满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安全的需求,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人为的修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022938.1公开了一种近岸海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目的是改善红树林在近岸海域的成活率,从而改善近岸海域湿地的生态状态,特别是海岸动力学、泥沙输运与沉积的改善,达到了修复近岸海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目的,通用性不强,难以普及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采用生态化修复,减少人为控制或其它因素对湿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体现了湿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异质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优化生态水系、设置生态驳岸、增加生态植物群落、设置生态鸟类栖息地;所述优化生态水系,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污水处理站:在湿地旁建立污水处理站,对流入湿地的周围生活污水先集中处理,再通过多层渗透过滤后排到湿地中;

(2)定期净水:在湿地上建立畅通水系,通过在湿地内部建设水源井的方式辅助提取水源,补给和替换水体水量,并在引水口附近设计沉淀池;湿地内的水系防渗采用粘性土铺底、护岸;

(3)混凝沉淀:向沉淀池中加入助凝剂、混凝剂,悬浮物、藻类水结合絮凝体,所述絮凝体在沉淀池内通过重力作用沉入下方的污泥斗,将污泥斗集中清理;

(4)过滤:在引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装置;

(5)充氧:采用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向湿地内部充氧。

优化生态水系是整体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在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对湿地的水系进行生态性的措施,以达到生态修复的要求。

由于湿地周围环境设施一般都缺少统一的城市污水管网,周围生活污水排散,造成一定淤积和污染,导致湿地周围垃圾散布情况严重,对湿地生态破坏严重,通过建立污水处理站对湿地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处理。

根据湿地的现状,主要去除的物质有悬浮物质、有机污染物、化学污染等,污染物质会导致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通过混凝沉淀可处理大量悬浮物、藻类水,对受污染的水体可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成本,当水体中藻类和悬浮物较少时,可直接过滤。通过过滤不仅可以排污净水,同时通过在过滤装置可进一步去除水体中剩余的有机物、无机营养盐、藻类和悬浮物。

在水深较浅、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受氮、磷污染的水体易产生藻类,从而形成亏氧状态,从而破坏了整个黄河湿地的生境。所以需要对水体进行充氧。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步骤(4)的过滤装置,以1~2h为间隔运行,且每一次的运行时间为1~2h。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过滤装置内装有水质净化剂。

由于湿地中需要去除的物质除了悬浮物质,还有有机污染物、化学污染,单纯的过滤无法去除有机污染物、化学污染。因此,所述过滤装置内装有水质净化剂,通过所述过滤装置过滤悬浮物质,水质净化剂进一步去除水体中剩余的有机污染物、化学污染物。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预热处理,预热温度为100~200℃,采用电加热,加热宽度为坡口两侧各50mm处。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水质净化剂,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四氧化三铁20~30份、过硫酸盐15~20份、光合细菌制剂14~18份、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4~18份、硝化(反硝化)细菌制剂14~18份。

所述水质净化剂,利用四氧化三铁和过硫酸盐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反应,光合细菌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硝化(反硝化)细菌制剂对水中氨氮的降解效果好,氨氮降解率达到93.2%,并且降低水中cod值、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改善溶氧方面效果明显。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增加生态植物群落,包括如下步骤:在湿地的高水位区域配置沉水性植物,在低水位区域配置中生的浮水型植物;湿地岸边的浅水配置挺水型植物,湿地外的滩地配置陆生植物,湿地的外围配置乔木。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沉水性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苦草;所述浮水型植物包括睡莲、浮萍、凤眼莲;所述挺水型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菖蒲、水葱;所述陆生植物包括香根草、莎草、柽柳、黄素馨。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设置生态鸟类栖息地,包括如下步骤:

(1)在湿地内增加若干个生态岛;

(2)在湿地外河漫滩增加若干个蓄水池。

在湿地内设计若干个生态岛,可以扩大鸟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在湿地外河漫滩增加若干个蓄水池,具有蓄水和弱化洪水功能,在丰水期可以储存大量水源,降低湿地内水流对岸上的冲刷力量,在枯水期可以释放一定量的水分,并且可以为动植物提供生长与繁殖的场所。

进一步的,上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所述设置生态鸟类栖息地还包括种植鸟类食源型植物;所述鸟类食源型植物包括枸杞、大豆、花生、冬小麦、海棠、山楂。

种植满足鸟类栖息觅食条件的植物,可以有效地为各种类型的留鸟提供栖息环境。栖息地植物多样性是影响鸟类对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鸟类食源型植物,选择了鸟类喜欢的农作物枸杞、大豆、花生、冬小麦和海棠、山楂浆果植物,为鸟类动物提供合理了觅食植物,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生态自然循环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方法简单,采用生态化修复,减少人为控制或其它因素对湿地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水体免受污染,对周边生活污水和垃圾分类汇集处理,定期净水、混凝沉淀、过滤、充氧都体现了湿地净化和调节水体等的生态功能,增加生态植物群落、设置生态鸟类栖息地,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生产力,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水平,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异质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验数据,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包括优化生态水系、设置生态驳岸、增加生态植物群落、设置生态鸟类栖息地。

所述优化生态水系,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污水处理站:在湿地旁建立污水处理站,对流入湿地的周围生活污水先集中处理,再通过多层渗透过滤后排到湿地中;

(2)定期净水:在湿地上建立畅通水系,通过在湿地内部建设水源井的方式辅助提取水源,补给和替换水体水量,并在引水口附近设计沉淀池;湿地内的水系防渗采用粘性土铺底、护岸;

(3)混凝沉淀:向沉淀池中加入助凝剂、混凝剂,悬浮物、藻类水结合絮凝体,所述絮凝体在沉淀池内通过重力作用沉入下方的污泥斗,将污泥斗集中清理;

(4)过滤:在引水口上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以1~2h为间隔运行,且每一次的运行时间为1~2h;过滤装置内装有水质净化剂,所述水质净化剂,按质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四氧化三铁20~30份、过硫酸盐15~20份、光合细菌制剂14~18份、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4~18份、硝化(反硝化)细菌制剂14~18份;

(5)充氧:采用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向湿地内部充氧。

所述增加生态植物群落,包括如下步骤:

(1)在湿地的高水位区域配置沉水性植物,在低水位区域配置中生的浮水型植物;

(2)湿地岸边的浅水配置挺水型植物,湿地外的滩地配置陆生植物,湿地的外围配置乔木。

其中,所述沉水性植物包括黑藻、金鱼藻、苦草;所述浮水型植物包括睡莲、浮萍、凤眼莲;所述挺水型植物包括芦苇、香蒲、菖蒲、水葱;所述陆生植物包括香根草、莎草、柽柳、黄素馨。

所述设置生态鸟类栖息地,包括如下步骤:

(1)在湿地内增加若干个生态岛;

(2)在湿地外河漫滩增加若干个蓄水池。

(3)种植鸟类食源型植物:所述鸟类食源型植物包括枸杞、大豆、花生、冬小麦、海棠、山楂。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生态水系,使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得到保障,设置生态驳岸,避免湿地面积减少;通过增加生态植物群落,合理进行植物选择搭配、植物群落模式的营建,解决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鸟类生存环境受损:通过设置生态鸟类栖息地,安全范围界定来为鸟类提供一个栖息、繁殖、觅食的生存环境,解决了鸟类生存环境受损的问题。

本发明具体应用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