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6161发布日期:2020-02-04 11:5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铜带加工过程中,总会经过熔炼铸锭、铣面、热轧、粗轧、退火、一次清洗、成品轧制、二次清洗等工艺,且在轧制过程中需要对轧辊进行乳液润滑,但是此生产过程中总会有设备泄漏的油脂和乳化液本身配方中的矿物油脂破乳后形成污油,在将轧制过程中的废水排入到污水池中总会含有大量油污,长此以往造成污水池中油污愈加严重,污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是油脂,油脂在污水中含量高,给污水站的污水处理带来很高的负荷,处理不合格的话,污水排放将不达标,污染环境,想处理好则会增加生产成本。

而目前多使用撇油机进行油污收集,撇油机利用物理吸附和分离将大量废油撇除,可以使工厂水处理设施的功能大幅提高;由于采用物理分离技术,减少或消除了化学药品的使用,也减少了水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再次污染。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9008023,申请日:2017年12月29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包括集油斗、主动轮、从动轮、刮油架和油管,集油斗的一侧壁向上延伸形成供主动轮和从动轮固定的立板,主动轮和从动轮沿立板的宽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油管为中空封闭的环形形状,油管的一端漂浮于污水池的表面,另一端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并由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使油管做循环运动,油管与刮油架相接触。该申请案通过从动轮、支撑架上的半圆槽及主动轮的特定结构设计,提高了浮油收集的效率以及质量,且提高了浮油收集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该浮油收集装置结构简单,投入制作成本低。但该申请案中通过使用封闭的软水管粘油,在电机和导轮的带动下循环工作过程中,由于摩擦力不足和软水管自重导致无法工作,需人工手动调整,自动化性不强;同时,该装置未做到油水分离,浮油收集过程中油水混合,除油效果不佳,增加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污水池中浮油收集过程中需人工手动调整,自动化性不强,以及未做到油水分离,浮油收集过程中油水混合,除油效果不佳,增加能耗等不足,提供了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做到油水完全分离,使得污油单独收集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难度,符合环保理念,同时,该浮油收集装置自动化和灵活性强。

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的油水分离箱,所述油水分离箱的顶部设置有流油槽,该油水分离箱内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有二次油水分离区和一次油水分离区,其中,所述一次油水分离区内部的上部设置有刮油转动机构,所述刮油转动机构包括转盘和驱动转盘转动的伺服电机,上述流油槽的一端向左延伸形成出油端与上述二次油水分离区相连,上述流油槽的另一端设置有供转盘两侧置入的矩形槽,所述转盘的两侧均设置有刮油片,两个刮油片倾斜对称安装在流油槽内,所述刮油片一端向上与转盘一侧的端面抵接,所述刮油片另一端向下指向流油槽槽底,上述二次油水分离区的底部设置有二次排水口和排油口,上述一次油水分离区的底部设置有一次排水口,且该一次油水分离区通过管道与吸油漂浮机构相连,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气动隔膜泵,所述吸油漂浮机构包括漏斗,所述漏斗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贯穿其侧壁的油水进口,所述油水进口由上大下小的v形和以v形底点为圆心的圆形共同构成的缺口结构,相邻两个油水进口之间的漏斗侧壁上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空心浮球高度的螺栓孔,多个空心浮球等分其所在的圆周。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一次油水分离区内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板、第一挡板和缓冲板,所述第一隔离板、第一挡板和缓冲板将一次油水分离区沿左右方向依次划分为一次排水槽、一次过滤水槽、一次油水混合槽和油水进口槽,该第一隔离板、第一挡板和缓冲板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隔离板和缓冲板均上部悬空,所述第一挡板下部悬空,上述一次排水口设置于一次排水槽的底部,上述气动隔膜泵通过管道与油水进口槽相连,上述转盘位于一次油水混合槽内部的上部。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面也低于缓冲板的上端面,所述缓冲板的上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的上端面。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二次油水分离区内设置有分区板、第二挡板和第三隔离板,所述分区板、第二挡板和第三隔离板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中,所述第三隔离板和第二挡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将二次油水分离区沿左右方向依次划分为油水排出槽和二次油水混合槽,所述分区板位于该直线的左侧,并垂直于该直线设置以将油水排出槽沿前后方向依次划分为排油槽和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内设置有将其沿左右方向依次划分为二次排水槽和二次过滤水槽的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同样也垂直于水平面设置,该第二隔离板和第三隔离板均上部悬空,上述第二挡板下部悬空,上述排油口设置于排油槽的底部,上述二次排水口设置于二次排水槽的底部,上述流油槽的出油端延伸至二次油水混合槽内。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面低于第二隔离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二隔离板的上端面与第三隔离板的上端面平齐,且第三隔离板的上端面上沿前后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由第三隔离板的左端面贯穿至第三隔离板的右端面。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刮油片与转盘之间为面面抵接。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漏斗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三个贯穿其侧壁的油水进口,相邻两个油水进口之间的漏斗侧壁上设置有空心浮球,且三个空心浮球呈正三角形分布。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盘的上部设置有转盘盖。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一次油水混合槽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排污口。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首先通过吸油漂浮机构将污水池表面的浮油吸入油水分离箱内,然后再通过油水分离箱内设置的一次油水分离区和二次油水分离区对吸入的浮油先后进行两次油水分离,整个过程相当于进行了三次油水分离,从而可做到油水完全分离,使得污油能够单独收集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难度,符合环保理念。

(2)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通过在相邻两个油水进口之间的漏斗侧壁上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用于调节空心浮球高度的螺栓孔,使得在第一步吸油过程中可根据油厚调整空心浮球的高度,从而调整浮力,保证了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干净,同时,本发明通过采用伺服电机控制转盘转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转速,因此,该浮油收集装置自动化和灵活性强。

(3)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通过在漏斗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贯穿其侧壁的油水进口,且该油水进口由上大下小的v形和以v形底点为圆心的圆形共同构成的缺口结构这一设计,可使得在第一步吸油过程中流入漏斗内的液体尽可能都是浮油,并能够起到防堵的作用。

(4)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其转盘的两侧均设置有刮油片,两个刮油片倾斜对称安装在流油槽内,刮油片一端向上与转盘一侧的端面抵接,且刮油片与转盘之间为面面抵接,刮油片另一端向下指向流油槽槽底,通过这一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保证刮油效果,另一方面可保证刮下的油能够顺利流入流油槽内。

(5)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通过第一挡板的下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的上端面,使得第一隔离板能够起到阻隔缓冲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一挡板的下端面也低于缓冲板的上端面,使得缓冲板能够起到缓冲静置的作用,保证油水不会一起从第一挡板下端面过去,另外,通过缓冲板的上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的上端面,一方面保证了储水量,另一方面保证了浮油不会穿过第一挡板的下端面进入一次过滤水槽内。

(6)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通过第二挡板的下端面低于第二隔离板的上端面,使得第二隔离板能够起到阻隔缓冲的作用,同时,通过第二隔离板的上端面与第三隔离板的上端面平齐,可保证水不会流入排油槽内,且浮油不会流入二次排水槽内,另外,通过第三隔离板的上端面上沿前后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矩形缺口,且矩形缺口由第三隔离板的左端面贯穿至第三隔离板的右端面,可实现将杂质阻挡在外,从而有效提高浮油收集的质量。

(7)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浮油收集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支架;2、气动隔膜泵;31、漏斗;311、螺栓孔;312、油水进口;32、空心浮球;4、油水分离箱;41、分区板;421、一次油水混合槽;4211、清洗排污口;422、一次过滤水槽;423、一次排水槽;4231、一次排水口;424、油水进口槽;431、二次油水混合槽;432、二次过滤水槽;433、二次排水槽;4331、二次排水口;434、排油槽;4341、排油口;44、缓冲板;45、第一挡板;46、第一隔离板;47、第二挡板;48、第二隔离板;49、第三隔离板;51、转盘;52、转盘盖;53、伺服电机;54、刮油片;6、流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污水池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支架1和设置于支架1上的油水分离箱4,油水分离箱4的顶部设置有流油槽6,该油水分离箱4内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有二次油水分离区和一次油水分离区,其中,一次油水分离区内部的上部设置有刮油转动机构,刮油转动机构包括转盘51、设置在转盘51上部的转盘盖52和驱动转盘51转动的伺服电机53,上述流油槽6的一端向左延伸形成出油端与上述二次油水分离区相连,上述流油槽6的另一端设置有供转盘51两侧置入的矩形槽,转盘51的两侧均设置有刮油片54,两个刮油片54倾斜对称安装在流油槽6内,刮油片54一端向上与转盘51一侧的端面抵接,且刮油片54与转盘51之间为面面抵接,刮油片54另一端向下指向流油槽6槽底,上述二次油水分离区的底部设置有二次排水口4331和排油口4341,上述一次油水分离区的底部设置有一次排水口4231,且该一次油水分离区通过管道与吸油漂浮机构相连,管道上设置有安装在支架1上的气动隔膜泵2,吸油漂浮机构包括漏斗31,漏斗31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贯穿其侧壁的油水进口312,油水进口312由上大下小的v形和以v形底点为圆心的圆形共同构成的缺口结构,相邻两个油水进口312之间的漏斗31侧壁上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空心浮球32高度的螺栓孔311,多个空心浮球32等分其所在的圆周,且该空心浮球32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漏斗31为直筒状结构,该漏斗31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有三个贯穿其侧壁的油水进口312,相邻两个油水进口312之间的漏斗31侧壁上设置有空心浮球32,且三个空心浮球32呈正三角形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首先通过吸油漂浮机构将污水池表面的浮油吸入油水分离箱4内,然后再通过油水分离箱4内设置的一次油水分离区和二次油水分离区对吸入的浮油先后进行两次油水分离,整个过程相当于进行了三次油水分离,从而可做到油水完全分离,使得污油能够单独收集处理,降低污水处理难度,符合环保理念。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在相邻两个油水进口312之间的漏斗31侧壁上沿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用于调节空心浮球32高度的螺栓孔311,使得在第一步吸油过程中可根据油厚调整空心浮球32的高度,从而调整浮力,保证了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干净,同时,本发明通过采用伺服电机53控制转盘51转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转速,因此,该浮油收集装置自动化和灵活性强。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在漏斗31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贯穿其侧壁的油水进口312,且该油水进口312由上大下小的v形和以v形底点为圆心的圆形共同构成的缺口结构这一设计,可使得在第一步吸油过程中流入漏斗31内的液体尽可能都是浮油,并能够起到防堵的作用。需要再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转盘51的两侧均设置有刮油片54,两个刮油片54倾斜对称安装在流油槽6内,刮油片54一端向上与转盘51一侧的端面抵接,且刮油片54与转盘51之间为面面抵接,刮油片54另一端向下指向流油槽6槽底,通过这一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保证刮油效果,另一方面可保证刮下的油能够顺利流入流油槽6内。

一次油水分离区内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隔离板46、第一挡板45和缓冲板44,第一隔离板46、第一挡板45和缓冲板44将一次油水分离区沿左右方向依次划分为一次排水槽423、一次过滤水槽422、一次油水混合槽421和油水进口槽424,该第一隔离板46、第一挡板45和缓冲板44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中,第一隔离板46和缓冲板44均上部悬空,第一挡板45下部悬空以连通一次过滤水槽422和一次油水混合槽421,上述一次排水口4231设置于一次排水槽423的底部,上述气动隔膜泵2通过管道与油水进口槽424相连,上述转盘51位于一次油水混合槽421内部的上部,该一次油水混合槽421的底部设置有清洗排污口4211。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5的下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46的上端面,第一挡板45的下端面也低于缓冲板44的上端面,缓冲板44的上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46的上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首先通过吸油漂浮机构将污水池内的浮油(含水)吸入油水进口槽424内,在缓冲板44的缓冲作用下浮油(含水)能够在一次油水混合槽421内上下分层,上层的浮油通过刮油转动机构流入流油槽6内,下层的水通过下部悬空的第一挡板45流入一次过滤水槽422内,再从第一隔离板46的上端面流入一次排水槽423内,并通过一次排水口4231排出。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第一挡板45的下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46的上端面这一结构设计,使得第一隔离板46能够起到阻隔缓冲的作用,本发明通过第一挡板45的下端面也低于缓冲板44的上端面这一结构设计,使得缓冲板44能够起到缓冲静置的作用,保证油水不会一起从第一挡板45下端面过去,本发明通过缓冲板44的上端面低于第一隔离板46的上端面这一结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储水量,另一方面保证了浮油不会穿过第一挡板45的下端面进入一次过滤水槽422内。

二次油水分离区内设置有分区板41、第二挡板47和第三隔离板49,分区板41、第二挡板47和第三隔离板49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中,第三隔离板49和第二挡板47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将二次油水分离区沿左右方向依次划分为油水排出槽和二次油水混合槽431,分区板41位于该直线的左侧,并垂直于该直线设置以将油水排出槽沿前后方向依次划分为排油槽434和排水槽,排水槽内设置有将其沿左右方向依次划分为二次排水槽433和二次过滤水槽432的第二隔离板48,第二隔离板48同样也垂直于水平面设置,该第二隔离板48和第三隔离板49均上部悬空,上述第二挡板47下部悬空以连通二次油水混合槽431和二次过滤水槽432,上述排油口4341设置于排油槽434的底部,上述二次排水口4331设置于二次排水槽433的底部,上述流油槽6的出油端延伸至二次油水混合槽431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挡板47的下端面低于第二隔离板48的上端面,第二隔离板48的上端面与第三隔离板49的上端面平齐,且第三隔离板49的上端面上沿前后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矩形缺口,矩形缺口由第三隔离板49的左端面贯穿至第三隔离板49的右端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流油槽6将经过一次油水分离区分离后的浮油(含少量水)流入二次油水混合槽431内,下层的水通过下部悬空的第二挡板47流入二次过滤水槽432内,再从第二隔离板48的上端面流入二次排水槽433内,并通过二次排水口4331排出,上层的浮油从第三隔离板49的上端面流入排油槽434内,并通过排油口4341排出。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第二挡板47的下端面低于第二隔离板48的上端面这一结构设计,使得第二隔离板48能够起到阻隔缓冲的作用,本发明通过第二隔离板48的上端面与第三隔离板49的上端面平齐这一结构设计,可保证水不会流入排油槽434内,且浮油不会流入二次排水槽433内。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第三隔离板49的上端面上沿前后方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矩形缺口,且矩形缺口由第三隔离板49的左端面贯穿至第三隔离板49的右端面这一结构设计,可实现将杂质阻挡在外,从而有效提高浮油收集的质量。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