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应用于含重金属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4002发布日期:2019-10-19 03: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应用于含重金属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移动的应用于含重金属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等环节的不断推进,重金属对矿区地下水的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污染范围逐年扩大。近年来因重金属造成的地表水污染与土壤事件频发,屡禁不止,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事件报道较少,虽然其发生概率较小,但鉴于地下水关人民安康的重要性与重金属的毒害性,污染事件一旦出现,那其危害与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要有效地预防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必须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应用于含重金属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的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软管和快速接头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使用完毕后可以随时拆卸运送至其他地方使用,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可移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移动的应用于含重金属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的系统,包括依次软管快速连接的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石英砂过滤单元、活性炭过滤器、清水池;

所述混凝沉淀池设有依次连通的混合区、混凝区、沉淀区、缓冲区,所述混合区连通有 NaOH加药装置,所述混凝区连通有PAC加药装置;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连通至混凝区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的上方设有斜管,所述斜管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所述混凝区内废水通过布水管进入沉淀区,再从斜管向上流动至溢流堰,从溢流堰处排至缓冲区;

所述混合区内设有PH测试仪;

所述石英砂过滤单元设有石英砂过滤器和储存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置依次连接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石英砂过滤单元、活性炭过滤器、清水池,并且通过钢丝软管与快速接头连接,采用钢丝软管与快速接头连接能够实现快速的拆卸和安装,便于移动,省时省力。混合区连通有NaOH加药装置,用于配置和投加NaOH溶液;混凝区连通有PAC加药装置,用于配置和投加PAC溶液,实现重金属废水的沉淀。沉淀区内设有连通自混凝区的布水管,布水管水平设置,将废水均布,布水管的上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斜管,斜管的上端设有溢流堰,废水从混凝区通过布水管进入沉淀区,再从斜管向上流动至溢流堰,从溢流堰处排至缓冲区。

优选的,所述NaOH加药装置包括加药桶一,所述加药桶一内设有搅拌机一,所述加药桶一的出口处设有计量泵一。

优选的,所述PAC加药装置包括加药桶二,所述加药桶二内设有搅拌机二,所述加药桶二的出口处设有计量泵二。

优选的,所述斜管的下方设有泥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置泥斗,废水经过斜管向上排出时,由于斜管的作用,部分污泥沉淀下来,沉积到泥斗中,定期外排干化处理。

优选的,所述调节池的出口端设有调节池提升泵;所述调节池内设有调节液位计。

优选的,所述缓冲区内设有缓冲液位计;所述缓冲区的出口端设有混凝提升泵。

优选的,所述储存罐内设有储存液位计;所述储存罐的出口端设有排水泵。

优选的,所述石英砂过滤器内设有反洗泵一,所述反洗泵一的进水口与储存罐相连。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内设有反洗泵二,所述反洗泵二的进水口与清水池相连。

优选的,所述清水池内设有清水液位计;所述清水池的出口端设有清水池外排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设备为可移动式,在一处地方使用完后可方便地移至另一处地点使用,设备与设备间连接采用钢丝软管和快速接头,可方便快速装卸;每个单元都设有手动和自动模式,用户可视需求自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101、调节池提升泵,102、调节液位计,2、NaOH加药装置,201、加药桶一,202、搅拌机一,203、计量泵一,3、PAC加药装置,301、加药桶二,303、计量泵二,4、混凝沉淀池,401、混合区,402、混凝区,403、沉淀区,404、缓冲区,405、布水管,406、斜管,407、泥斗,408、溢流堰,409、PH测试仪,410、缓冲液位计,411、混凝提升泵,5、石英砂过滤单元,501、石英砂过滤器,502、储存罐,503、储存液位计, 504、排水泵,505、反洗泵一,6、活性炭过滤器,601、反洗泵二,7、清水池,701、清水液位计,702、清水池外排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可移动的应用于含重金属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的系统,包括依次软管快速连接的调节池1、混凝沉淀池4、石英砂过滤单元5、活性炭过滤器6、清水池7;

混凝沉淀池4设有依次连通的混合区401、混凝区402、沉淀区403、缓冲区404,混合区401连通有NaOH加药装置2,混凝区402连通有PAC加药装置3;沉淀区403内设有水平布置的连通至混凝区402的布水管405,布水管405的上方设有斜管406,斜管406的上方设有溢流堰408;混凝区402内废水通过布水管405进入沉淀区403,再从斜管406向上流动至溢流堰408,从溢流堰408处排至缓冲区404;

混合区401内设有PH测试仪409;

石英砂过滤单元5设有石英砂过滤器501和储存罐502。

本实用新型设置依次连接调节池1、混凝沉淀池4、石英砂过滤单元5、活性炭过滤器6、清水池7,并且通过钢丝软管与快速接头连接,采用钢丝软管与快速接头连接能够实现快速的拆卸和安装,便于移动,省时省力。混合区401连通有NaOH加药装置2,用于配置和投加NaOH溶液;混凝区402连通有PAC加药装置3,用于配置和投加PAC溶液,实现重金属废水的沉淀。沉淀区403内设有布水管405,布水管405水平设置,将废水均布,布水管405 的上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斜管406,斜管406的上端设有溢流堰408,废水从混凝区402通过布水管405进入沉淀区403,再从斜管406向上流动至溢流堰408,从溢流堰408处排至缓冲区404。

调节池1的出口端设有调节池提升泵101;调节池1内设有调节液位计102。调节池1 储存含重金属废水来水,并均质均量,减少后续单元负担。调节池1设调节池提升泵101,将废水提升至混凝沉淀池4。调节池1出水口和调节池提升泵101进口之间用快速接头和钢丝软管连接。调节池1内设有调节液位计102用低液位保护,防止调节池提升泵101空转。

NaOH加药装置2包括加药桶一201,加药桶一201内设有搅拌机一202,加药桶一201 的出口处设有计量泵一203。NaOH加药装置2用于配置和投加NaOH溶液,一定比例的片碱与水在加药桶一201内由搅拌机一202搅拌均匀后通过计量泵一203打到混凝沉淀池4的混合区401,调节废水的PH值至合适范围,重金属形成氢氧化物沉淀。PH测试仪409采用在线测试仪。

PAC加药装置3包括加药桶二301,加药桶二301内设有搅拌机二302,加药桶二301 的出口处设有计量泵二303。PAC加药装置3用于配置和投加PAC溶液,一定比例的PAC粉末与水在加药桶二301内由搅拌机二302搅拌均匀后通过计量泵二303打到混凝沉淀池4的混凝区402,通过混凝反应使重金属沉淀胶着凝聚。

斜管406的下方设有泥斗407。缓冲区404内设有缓冲液位计410;缓冲区404的出口端设有混凝提升泵411。

通过混合区401、混凝区402的作用,废水从设在斜管406下方的布水管405均匀分布,自下而上通过斜管406,由于斜管406的作用,部分污泥沉淀下来,沉积到泥斗407中,定期外排干化处理,上清液则通过溢流堰408流至缓冲区404。缓冲区404设有缓冲液位计410,预设高低液位,缓冲区404的出口端设有混凝提升泵411,当缓冲区404的液位到达高液位时,缓冲液位计410发出信号,混凝提升泵411启动,将缓冲区404的水抽到石英砂过滤单元5,当液位到达低液位时,混凝提升泵411停止工作。混合区401、混凝区402内均设有搅拌器,用于搅拌均匀。

储存罐502内设有储存液位计503;储存罐502的出口端设有排水泵504。石英砂过滤器501内设有反洗泵一505,反洗泵一505的进水口与储存罐502相连。

由混凝沉淀池4过来的废水在石英砂过滤器501中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在储存罐502 中储存下来,储存罐502中设有储存液位计503,预设高低液位,当液位到达高液位时,排水泵504启动,将水排至活性炭过滤器6中进行深度过滤,当液位到达低液位时,排水泵 504停止工作石英砂过滤器501设有反洗泵一505,需要时反洗,反洗所需的水来自储存罐 502。

活性炭过滤器6内设有反洗泵二601,反洗泵二601的进水口与清水池7相连。

活性炭过滤器6深度过滤石英砂过滤单元5的来水,出水排入清水池7。活性炭过滤器 6内设有反洗泵二601,需要时反洗,反洗所需的水来自清水池7。

清水池7内设有清水液位计701;清水池7的出口端设有清水池外排泵702。

清水池7储存处理后的清水并为活性炭过滤器6提供反洗用水。清水池7设有清水池外排泵702,清水池7设有清水液位计701,预设高低液位,当清水池7中液位到达高液位时,清水池外排泵702启动,清水外排,到达低液位时,清水池外排泵702停止工作。

调节池1出水口设置活接球阀,然后与调节池提升泵101进口采用软管连接;调节池提升泵101出口与混合区401进水口采用硬管连接,管道上设浮子流量计与调节阀;NaOH加药装置2与混合区401加药点之间采用加药管连接;混合区401与混凝区402之间设有过水孔;PAC加药装置3与混凝区402加药点之间采用加药管连接;混凝区402与沉淀区403之间以布水管405连接,布水管405的进口在混凝区402内,出口在沉淀区403斜管406填料下方;沉淀区403设有溢流堰408,上清液经过溢流堰408溢流至缓冲区404;缓冲区404 的出口设活接球阀,然后与混凝提升泵411进口连接;混凝提升泵411出口与石英砂过滤器 501进水口采用软管连接;石英砂过滤器501出水口与储存罐502进水之间采用硬管连接;储存罐502与石英砂过滤器501的反洗进口采用反洗泵一505及硬管连接;石英砂过滤器 501反洗出水用软管连接至废水井;储存罐502出水通过排水泵504及管道与活性炭过滤器 6进水连接;活性炭过滤器6出水与清水池7之间采用软管连接;活性炭过滤器6反洗进水口通过反洗泵二601和管道与清水池7连接;清水池7出水口与清水池外排泵702之间采用管道连接,中间设有活接球阀,清水池外排泵702出口用软管连接至排放点或回用点。本实用新型整套系统设有配电柜、混凝沉淀池及加药装置控制柜、石英砂过滤单元控制柜、清水池控制柜,对废水处理系统采用PLC自动化控制,并且分有现场和远程模式。本实用新型除加药装置需人工配药、混凝沉淀池泥斗需人工排泥外,系统可自动运行。

工作过程:

含重金属土壤修复废水进入调节池1均质均量后由调节池提升泵101泵入混凝沉淀池4,通过NaOH加药装置2和PAC加药装置3分别对混合区401、混凝区402进行加药反应,使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并絮凝,然后通过布水管405进入沉淀区403,废水在沉淀区403内进行泥水分离,污泥沉淀至泥斗407内定期外排处理,上清液则通过溢流堰408溢流至缓冲区 404,混凝沉淀池4处理后的水通过混凝提升泵411提升至石英砂过滤器单元5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储存罐502,到达高液位后由排水泵504打入活性炭过滤器6进行深度吸附过滤,深度过滤后的水流入清水池7,到高液位就自动通过清水池排水泵702外排;石英砂过滤器501和活性炭过滤器6需要定期进行反洗,石英砂过滤器501的反洗由储存罐502提供水源,活性炭过滤器6的反洗由清水池7提供水源。

与传统土壤修复尾水处理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且不易产生二次污染;设备为可移动式,在一处地方使用完后可方便地移至另一处地点使用,设备与设备间连接采用钢丝软管和快速接头,可方便快速装卸;每个单元都设有手动和自动模式,用户可视需求自行选择。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