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中间水罐的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6578发布日期:2019-11-15 21:39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中间水罐的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污染底泥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设有中间水罐的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污染底泥是黑臭水体最重要的内源污染之一,底泥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底泥的缓冲能力决定了水质的稳定性,也决定了上覆水体藻相的稳定性;底泥的微生物活性决定了对河涌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度,从而决定了河涌水体的净化能力。底泥淤积引起的内源污染是河道的重要污染形式,也是河道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河道底泥淤积会导致行洪排涝不畅,调蓄容量减少,航运萎缩等后果,对河道底泥进行疏浚及后续处理,有利于改善河道水环境,提高河道排洪泄洪能力,是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措施。淤泥的处理处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处置方式为自然脱水干化填埋。随着河道淤泥中的污染物浓度越来越高,传统处理方法会对堆放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淤泥往往含有恶臭,散发异味气体,造成堆放地周遍空气污染,蚊蝇孽生,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随着城市发展,地价上涨,而新建底泥处理厂占地面积大,且底泥处理厂的建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征地上存在很大困难,虽然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延长运行时间等方式来提高底泥厂处理能力,但处理规模与预期相差很大,会大大延长整个工程的周期。

基于此,有必要开发出一套河道污染底泥的就地处理设备,将其负载在集装箱内或船上,通过车辆或运输船运输至作业地点,实现淤泥的就地处理。

中国专利201610124735.4公开了一种固化和砂滤为一体处理湖泊底泥装置,由掘泥犁、第一抽泥装置、底泥池、絮凝剂池、第一泥水输水装置、第一砂滤器、第二砂滤器、泥水过滤池、清水排放管、第二泥水输水装置、第三泥水输水装置、泥水分离装置、储泥池、第二抽泥装置、固化料存放池、螺旋搅拌装置、皮带输送机、运泥船、浮动平台和控制系统组成;第一抽泥装置将底泥抽送到底泥池中,同时在底泥池中加入絮凝剂,混合后的泥水一部分进入砂滤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清水直接排入湖中,另一部分泥水进入泥水分离装置内进行分离,在分离后的底泥中加入固化剂,处理完成后输送至运泥船上。上述装置虽然可以就地实现湖泊底泥的固化和砂滤,但是对底泥的处理过滤简单,无法实现底泥的分级资源化利用。

为实现分级资源化利用,中国专利201720747817.4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该装置的一体化处理组件包括除渣除砂一体化单元、预浓缩单元、加药调理单元和深度浓缩脱水单元,其中,预浓缩单元采用预浓缩单元,该罐体内外三层,成本高且体积较大;滤液池的设计的过滤效果不够强,影响分级利用效果。此外,加药调理单元的管道混合器的入口连接加药泵,出口连接预浓缩单元,除渣除砂一体化单元的污泥出口也连接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入口,管道连接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设有中间水罐的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设有中间水罐的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除渣除砂组合单元、预浓缩单元、加药调理单元和深度浓缩脱水单元,除渣除砂组合单元的除渣出口连接杂物收集装置,除渣除砂组合单元的沙粒出口连接沙粒接收装置,除渣除砂组合单元的污泥出口连接预浓缩单元的入口,并在其上开设加药调理单元的加药口,预浓缩单元的底部污泥出口连接深度浓缩脱水单元的入口,深度浓缩脱水单元的底部出口通过回流泵连接至预浓缩单元,所述的深度浓缩脱水单元的清液通过中间水罐收集,并通过溢流进入清水罐,清水罐的清液出口连接高压清洗泵,高压清洗泵的出水口分别连接加药调理单元和深度浓缩脱水单元,所述的中间水罐的底部为锥形结构,所述的中间水罐包括用以累积预浓缩单元的溢流液中所含固体沉淀的内层罐体及用于流出上清液的外层罐体,外层罐体设有溢流槽,外层罐体的顶部设有外溢口,底部设有出泥口,中部开设有溢流液进口,所述的外溢口设置在溢流槽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的深度浓缩脱水单元的底部的出料口设有分泥装置,深度浓缩脱水单元经分泥装置的混合液通过回流泵返回预浓缩单元。

优选地,所述的分泥装置为漏斗状结构的滤液池,滤液池的池壁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坡度角度范围为10~60°。

优选地,所述的中间水罐的长度为0.5~3m,宽度为0.5~2m,高度为1~5m。

优选地,所述的清水罐的长度为0.5~2m,宽度为0.2~1m,高度为0.2~1m。

优选地,所述的外溢口设置在溢流槽底面上方5-50cm处。

优选地,所述的加药调理单元包括配药箱、加药泵和管道混合器,配药箱连接加药泵,管道混合器与加药泵连接,管道混合器设置在除渣除砂组合单元到预浓缩单元以及预浓缩单元到深度浓缩单元的加药口后的污泥管道上,加药管道采用法兰分段连接。

优选地,加药管道的加药口设有用以观察加药的容量程度的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的深度浓缩脱水单元采用带式压滤机。

优选地,所述的除渣除砂组合单元采用除渣除砂一体机,所述的预浓缩单元采用浓缩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水罐的底部为锥形,罐体分为内、外两层,其中,内层用于溢流液中所含固体沉淀,用于流出上清液的外溢口设置在外层,外层配合形成上清液溢流渠,外层罐体的顶部设有外溢口,底部设有出泥口,中部开设有上清液进口,外层罐体设有溢流槽且外溢口设置在溢流槽底面上方5-50cm处,方便溢流,可有效配合清水罐形成上清液溢流渠;

(2)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水罐为一个简单的重力沉降罐结构,中间水罐的长为0.5~3m,宽为0.5~2m,高为1~5m,清水罐的长度为0.5~2m,宽度为0.2~1m,高度为0.2~1m,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中配药箱连接加药泵,管道混合器与加药泵连接,管道混合器设置在除渣除砂组合单元到预浓缩单元以及预浓缩单元到深度浓缩单元加药口后的污泥管道上,加药管道采用法兰分段连接,可进一步提高管道连接的稳定性,且方便维修;

(4)本实用新型的分泥装置采用漏斗状滤液池,漏斗状滤液池的斜面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坡度角度为10~60°,有利于污泥聚集后定期从底部靠重力排出,方便清理,可进一步提高整体装置的过滤能力;

(5)本实用新型的加药管道的加药口设置流量计,可用于观察加药的容量程度,方便处理;

(6)本实用新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移动式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该装置通过预处理(除渣和除砂)、预浓缩处理(混凝沉淀)和脱水处理单元的有机组合,不仅实现了污染底泥的就地处理,确保了系统的稳定运行,而且实现了污染底泥分级资源化利用的目标,从而系统性地解决了河道底泥处理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分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中间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

1、环保清淤船,2、除渣除砂组合单元,3、杂物收集装置,4、沙粒收集装置,5、配药箱,6、加药泵,7、预浓缩单元,8、深度浓缩脱水单元,9、高压清洗泵,10、中间水罐,11、清水罐,12、分泥装置,121、池壁斜面,13、回流泵,14、出泥口,15、外溢口,16、底泥接收装置,17、溢流液进口,18、围堰,19、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设有中间水罐的污染底泥就地处理一体化装置,其工艺流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移动组件(可以为运载车等移动设备),以及安装在移动组件上的一体化处理组件,该一体化处理组件包括除渣除砂组合单元2、预浓缩单元7、加药调理单元5和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其中,除渣除砂组合单元2的沙粒出口连接杂物收集装置3,除渣除砂组合单元2的污泥出口连接沙粒接收装置4,除渣除砂组合单元2的污泥出口与加药调理单元的加药口一起连接预浓缩单元7的入口,预浓缩单元7的底部出泥口连接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入口,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的底部出口连接底泥接收装置16。除渣除砂组合单元2采用除渣除砂一体机,预浓缩单元7采用浓缩罐;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采用带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的底部出料口设置有分泥装置12,如图2所示,分泥装置12为漏斗状滤液池,漏斗状滤液池的池壁斜面121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坡度角度范围为10~60°。除渣除砂一体机包括双层的振动筛,其中,下层为可去除2mm以上杂物的振动隔渣筛,上层为振动脱水筛,振动隔渣筛的入口连通泥浆进料口(环保清淤船1绞吸上来的泥浆即从该泥浆进料口进入)。优选地,底泥接收装置16可采用挂车,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的底部可通过皮带输送机与挂车连接。

加药调理单元包括配药箱5、加药泵6和管道混合器,其中,配药箱5连接加药泵6,管道混合器与加药泵6连接,管道混合器设置在除渣除砂组合单元2到预浓缩单元7以及预浓缩单元7到深度浓缩单元8加药口后的污泥管道上,加药管道采用法兰分段连接。

预浓缩单元7的上部清液出口连接中间水罐10。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的清液通过中间水罐10收集,并通过溢流进入清水罐11,清水罐11的清液出口还连接高压清洗泵9,该高压清洗泵9的出水口还分别连接配药箱5和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

如图3所示,中间水罐10底部为锥形,中间水罐10的长为0.5~3m,宽为0.5~2m,高为1~5m。中间水罐10分为内、外两层,其中,内层用于预浓缩单元7的溢流液中所含固体沉淀,外层罐体设有溢流槽19,溢流槽19设置在围堰18外。外溢口15设置在溢流槽19的外壁上。优选地,外溢口15设在溢流槽19底面上方5-50处。外层罐体的底部设有出泥口14,外层罐体的中部开设有溢流液进口17,外层罐体配合形成上清液溢流渠,其底部设置出泥口14,用于定期排泥。

本发明的中间水罐10为一个简单的重力沉降罐的结构,通过溢流沉淀,清水进入清水罐11,中间水罐10的底部定期排出沉淀下来的泥渣。清水罐11的出口连接高压清洗泵9,出水口还分别连接配药箱5和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并分别作为配药和清洗深度浓缩脱水单元8滤布的清洗水源,中间水罐10多余的清水通过最上部的外溢口15流出。加药管道的加药口设置流量计,用于观察加药的容量程度,方便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