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6000发布日期:2019-10-28 23:0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造成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城市小区污水处理已经迫在眉睫。城市污水主要来源是居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通常,生活污水主要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排放的水,例如,住宅和医院以及一些公共场所等,在这当中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物(油脂、蛋白质、氨氮等)以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进程不断深化,人口逐渐增加,这就使得城市的发展中生活污水量也在逐渐增多,水污染问题不断凸显,为了能够确保城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视非常有必要。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每年产生量约为80亿吨,这些污水中大部分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于地形、经济条件、水质水量等情况的限制,农村多采用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和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施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污水处理。目前,常规的处理设备及工艺无法达到排放的要求。

现有的一体化处理技术,多采用地埋式,容易产生堵塞、不容易维修,且需要添加化学试剂综合处理,容易造成二污染,无法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类的排放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出水快速、杀菌处理效果好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壳体框架和位于壳体框架内的水处理系统,还包括了设备控制系统;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水管道连接的初级过滤器、除磷装置、超声波水槽、纳米曝气过滤罐、氧化反应罐、光解反应罐、生物过滤池、降解沉降罐、超细过滤器、射流器、静态混合器以及清水储罐;所述初级过滤器的前端连接有污水调节池,所述污水调节池与初级过滤器之间设置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的进水端与污水调节池连接,污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初级过滤器连接,该水管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球阀和流量计;所述超声波水槽与纳米曝气过滤罐之间设置有气液混合泵;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分别连接气液混合泵和射流器;

所述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污水调节池中的电子水位感应器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控制初级过滤器、除磷装置、超声波水槽、纳米曝气过滤罐、氧化反应罐、光解反应罐、生物过滤池、降解沉降罐、超细过滤器、射流器、静态混合器以及清水储罐的的工作。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包括空气送入部件、制氧机、臭氧发生器和臭氧储存罐;所述空气送入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空压机、冷干机,所述冷干机与制氧机之间通过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设置有调压阀和两位五通阀;所述制氧机的氧气输出端与臭氧发生器通过输氧管连接,所述输氧管上设置有转子流量计。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还包括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压力控制器、一端与压力控制器的连接的两位五通阀、臭氧储存罐、臭氧发生器、气液混合泵,以及分别控制臭氧储存罐、臭氧发生器和气液混合泵的角座阀,所述压力控制器与控制箱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曝气过滤罐包括罐体、滤网以及纳米分散器,所述滤网设置在罐体内并将罐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纳米分散器设置在滤网下方的罐体内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解反应罐与生物过滤池之间设置有旋涡泵,所述降解沉降罐与超细过滤器之间设置有增压泵。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反洗系统,所述反洗系统包括通过增压泵连接降解沉降罐连接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所述增压泵与降解沉降池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Ⅰ;所述降解沉降罐通过第一支路与超细过滤器连接后汇入污水调节池,所述增压泵与超细过滤器之间的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电磁阀Ⅱ,超细过滤器与污水调节池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Ⅲ;所述第二支路连接初级过滤器后汇入污水调节池,所述增压泵与初级过滤器之间的第二支路设置有电磁阀Ⅳ,初级过滤器与污水调节池之间的第二支路设置有调节阀Ⅴ;所述第三支路依次连接超声波水槽和除磷装置之后汇入污水调节池中,所述增压泵与超声波水槽之间的第三支路设置有电磁阀Ⅵ,除磷装置与污水调节池之间的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电磁阀Ⅶ。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初级过滤器上设置有靶式流量计,所述靶式流量计与初级过滤器之设置有电磁阀Ⅷ;所述超细过滤器连接有增压泵,超细过滤器与增压泵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Ⅸ;除磷装置上连接有初级过滤器,除磷装置上连接有初级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Ⅹ。

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包括

污水液位控制步骤:现场根据污水调节池深度,结合污水流入量的大小,调整了实现污水泵自动启停的水位控制限值:当污水调节池水位达到系统设定的启动下限值后,通过电子水位感应器将信号传递到控制箱,准备开机运行;

污水初级过滤步骤:污水调节池的污水通过污水泵从系统进水口进入输水管道,通过球阀及流量计调节流量后,从初级过滤器底层进入初级过滤器中,过滤掉固态杂质后,从初级过滤器上层排出,进入电子除磷装置;

电子除磷步骤:污水在强直流电作用下,电子除磷装置的金属阳离子极电离与污水中的含有机磷的胶体或悬浮杂质结合成较为稳定的络合物聚凝下来,从而与水体实现分离;

超声波净化:经过电子除磷步骤分离后的污水通过自流的方式进入超声波水槽中,在高频超声波的作用下,对水体中难溶的有害有机物质进行结构性破坏,使其转变成CO2、H2O、无机离子或比原有机物毒性小且易降解的有机物分散到水体中,以利于下一步的净化处理;

气液混合:从超声波水槽出水送入气液混合泵,与来自臭氧储罐的臭氧进行气液混合均匀后,从底部进入纳米曝气过滤罐;

纳米曝气过滤:混合了臭氧的污水在纳米曝气过滤罐中分散,过滤后的水从纳米曝气过滤罐上层部排出,送去氧化反应罐;

强氧化处理:混匀后的气水混合物在氧化反应罐中,进行充分的氧化、消毒、杀菌、脱色、去味处理后,流入光解反应罐中;

光解消毒:含有臭氧的污水在光解反应罐中受紫外光束的照射;

生物过滤:光解反应罐处理完毕后的水送入生物过滤池中,进行过滤、反洗、排污过程,以除掉其中细微的固态杂质;

降解沉淀:生物过滤池出来的水直接排入降解沉降罐中,在此进行缓冲、降解、沉淀;

超细过滤:降解、沉淀后的处理水注入超细过滤器,对细微的固态杂质进行精细过滤后,得到合格的净化水。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还包括

臭氧制备步骤:经冷干机处理后的干净压缩空气,通过调压阀调整压力后,由两位五通阀控制,送入制氧机循环制取高纯度的氧气;制氧机出来的氧气经转子流量计调节流量后,送入臭氧发生器,在强电场作用下,生成高纯度臭氧,送入臭氧储罐备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还包括

反冲洗步骤:当系统运行累积到一定时间后,控制箱自动启动反冲洗程序,电磁阀Ⅰ,增压泵从降解沉降罐取水;打开电磁Ⅳ和电磁阀Ⅴ,关闭电磁阀Ⅷ,对粗级过滤池进行反冲洗;打开电磁阀Ⅵ和电磁阀Ⅶ、关闭电磁阀Ⅹ,对超声波水槽、电子脱磷装置进行反冲洗;打开电磁阀Ⅱ和电磁阀Ⅲ、关闭电磁阀Ⅸ,对超细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其他反应器及发生器底部都安装清洗阀门接入排污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是一种出水快速、杀菌处理效果好的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并且可以根据污水流量大小合理调节处理后的出水量,保持较好的出水水质;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利用臭氧纳米曝气技术,对污水进行杀菌、除臭、脱色的功效化处理,对净化过程中没有使用完的臭氧,采用射流器加静态混合器的处理方式注入已经处理过的水里混合,进行强化处理,无需对排水进行人工再处理的城市及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系统;把分散四处的家庭污水收集汇总处理,污水处理后,总氮总磷等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类的排放标准;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作为一种可移动的系统,采用一体化框架式集成结构,所有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控制都在一个框架内进行,达到了结构简化和操作便捷的目的,同时也方便了设备的搬运转移;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进一步采用反冲洗工艺定期冲洗,实现管道无堵塞,系统运行持续、平稳;

5.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可以通过对压缩空气进行纯化,制取高纯度的氧气用于臭氧制备;氧气在电晕放电作用下,分解并聚合成臭氧;臭氧再经气液混合装置,与污水进行充分混合,以达到消毒、杀菌、除臭的功效。全过程除了适量电力投入外,不使用任何添加剂。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整体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曝气过滤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臭氧制备及气动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反冲洗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局部结构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壳体框架;2、水处理系统;21、初级过滤器;22、除磷装置;23、超声波水槽;24、纳米曝气过滤罐;25、氧化反应罐;26、光解反应罐;27、生物过滤池;28、降解沉降罐;29、超细过滤器;210、射流器;3、污水调节池;31、污水泵;211、球阀;212、转子流量计;213、靶式流量计;214、气液混合泵;220、静态混合器;230、清水储罐;240、臭氧发生装置;241、制氧机;242、臭氧发生器;243、臭氧储存罐;244、螺杆空压机;245、冷干机;246、调压阀;247、两位五通阀;248、转子流量计;249、压力控制器;24a、罐体;24b、滤网;24c、分散器;250、旋涡泵;260、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壳体框架1和位于壳体框架1内的水处理系统2,还包括了设备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

所述水处理系统1包括依次通过输水管道连接的初级过滤器21、除磷装置22、超声波水槽23、纳米曝气过滤罐24、氧化反应罐25、光解反应罐26、生物过滤池27、降解沉降罐28、超细过滤器29、射流器210、静态混合器220以及清水储罐230;所述初级过滤器的前端连接有污水调节池3,所述污水调节池3与初级过滤器21之间设置有污水泵31,所述污水泵31的进水端与污水调节池3连接,污水泵31的出水端通过水管与初级过滤器21连接,该水管上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球阀211和流量计,该流量计可以为转子流量计212或/和靶式流量计213;所述超声波水槽23与纳米曝气过滤罐24之间设置有气液混合泵214;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臭氧发生装置240,所述臭氧发生装置240分别连接气液混合泵213和射流器210;

所述设备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污水调节池中的电子水位感应器(图中未示出))和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控制初级过滤器21、除磷装置22、超声波水槽23、纳米曝气过滤罐24、氧化反应罐25、光解反应罐26、生物过滤池27、降解沉降罐28、超细过滤器29、射流器210、静态混合器220以及清水储罐230的工作。

如图2所示,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240包括空气送入部件、制氧机241、臭氧发生器242和臭氧储存罐243;所述空气送入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杆空压机244、冷干机245,所述冷干机245与制氧机241之间通过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上设置有调压阀246和两位五通阀247,该两位五通阀连接冷干机和制氧机用于循环制氧时换气;所述制氧机241的氧气输出端与臭氧发生器242通过输氧管连接,所述输氧管上设置有转子流量计248。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臭氧发生装置240还包括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包括压力控制器249、一端与压力控制器的连接的两位五通阀、臭氧储存罐、臭氧发生器、气液混合泵,以及分别控制臭氧储存罐、臭氧发生器和气液混合泵的角座阀,所述压力控制器与控制箱连接。在该方案中,两位五通阀连接冷干机和角座阀组,用于流程循环启停时换气,臭氧发生器、臭氧储存罐和气液混合泵及射流器之间通过角座阀来连接和控制;压力控制器用于给控制器提供系统启停信号。由于供气压力的稳定关系到臭氧制备的质量和气量,为此本实用新型在设计时采用了性能优良的小型螺杆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并在供气过程中设置了压力控制程序:在压力低于0.3MPa时,系统不能运行,只有在气压达到0.6MPa时才能启动;气压高于0.8MPa,空压机停机待命;当气压下降到0.3MPa,系统也会自动停机。

如图4所示,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纳米曝气过滤罐24包括罐体24a、滤网24b以及纳米分散器24c,所述滤网24c设置在罐体24a内并将罐体24a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纳米分散器24c设置在滤网24b下方的罐体24a内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解反应罐26与生物过滤27池之间设置有旋涡泵250,所述降解沉降罐28与超细过滤器29之间设置有增压泵260。

如图5所示,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可移动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反洗系统,所述反洗系统包括通过增压泵260连接降解沉降罐28连接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所述增压泵260与降解沉降池28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Ⅰ;所述降解沉降罐28通过第一支路与超细过滤器29连接后汇入污水调节池3,所述增压泵260与超细过滤器29之间的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电磁阀Ⅱ,超细过滤器29与污水调节池3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Ⅲ;所述第二支路连接初级过滤器21后汇入污水调节池3,所述增压泵260与初级过滤21器之间的第二支路设置有电磁阀Ⅳ,初级过滤器21与污水调节池3之间的第二支路设置有调节阀Ⅴ;所述第三支路依次连接超声波水槽23和除磷装置22之后汇入污水调节池3中,所述增压泵260与超声波水槽23之间的第三支路设置有电磁阀Ⅵ,除磷装置22与污水调节池3之间的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电磁阀Ⅶ。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初级过滤器21上设置有靶式流量计,所述靶式流量计与初级过滤器之设置有电磁阀Ⅷ;所述超细过滤器连接有增压泵,超细过滤器与增压泵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Ⅸ;除磷装置上连接有初级过滤器,除磷装置上连接有初级过滤器之间设置有电磁阀Ⅹ。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框架采用一体化框架式集成结构,所有设备的安装、运行和控制都在一个框架内进行,达到了结构简化和操作便捷的目的,同时也方便了设备的搬运转移;为了减少长时间运行后框架的自然氧化及腐蚀,产品主框架采用镀锌管、底板采用201不锈钢,并采用了良好的防雨及防潮措施,整个系统可独立存放于自然环境中,不需另外增加防护措施。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框架为封闭壳体,水处理系统中的各个部件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封闭的壳体内。

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包括

污水液位控制步骤:现场根据污水调节池深度,结合污水流入量的大小,调整了实现污水泵自动启停的水位控制限值:当污水调节池水位达到系统设定的启动下限值后,通过电子水位感应器将信号传递到控制箱,准备开机运行;

污水初级过滤步骤:污水调节池的污水通过污水泵从系统进水口进入输水管道,通过球阀及流量计调节流量后,从初级过滤器底层进入初级过滤器中,过滤掉固态杂质后,从初级过滤器上层排出,进入电子除磷装置;

电子除磷步骤:污水在强直流电作用下,电子除磷装置的金属阳离子极电离与污水中的含有机磷的胶体或悬浮杂质结合成较为稳定的络合物聚凝下来,从而与水体实现分离;

超声波净化:经过电子除磷步骤分离后的污水通过自流的方式进入超声波水槽中,在高频超声波的作用下,对水体中难溶的有害有机物质进行结构性破坏,使其转变成CO2、H2O、无机离子或比原有机物毒性小且易降解的有机物分散到水体中,以利于下一步的净化处理;

气液混合:从超声波水槽出水送入气液混合泵,与来自臭氧储罐的臭氧进行气液混合均匀后,从底部进入纳米曝气过滤罐;

纳米曝气过滤:混合了臭氧的污水在纳米曝气过滤罐中分散,过滤后的水从纳米曝气过滤罐上层部排出,送去氧化反应罐;

强氧化处理:混匀后的气水混合物在氧化反应罐中,进行充分的氧化、消毒、杀菌、脱色、去味处理后,流入光解反应罐中;

光解消毒:含有臭氧的污水在光解反应罐中受紫外光束的照射;

生物过滤:光解反应罐处理完毕后的水送入生物过滤池中,进行过滤、反洗、排污过程,以除掉其中细微的固态杂质;

降解沉淀:生物过滤池出来的水直接排入降解沉降罐中,在此进行缓冲、降解、沉淀;

超细过滤:降解、沉淀后的处理水注入超细过滤器,对细微的固态杂质进行精细过滤后,得到合格的净化水。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还包括,臭氧制备步骤:经冷干机处理后的干净压缩空气,通过调压阀调整压力后,由两位五通阀控制,送入制氧机循环制取高纯度的氧气;制氧机出来的氧气经转子流量计调节流量后,送入臭氧发生器,在强电场作用下,生成高纯度臭氧,送入臭氧储罐备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压缩空气进行纯化,制取高纯度的氧气用于臭氧制备;氧气在电晕放电作用下,分解并聚合成臭氧;臭氧再经气液混合装置,与污水进行充分混合,以达到消毒、杀菌、除臭的功效。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还包括,反冲洗步骤:当系统运行累积到一定时间后,控制箱动启动反冲洗程序,电磁阀Ⅰ,增压泵从降解沉降罐取水;打开电磁Ⅳ和电磁阀Ⅴ,关闭电磁阀Ⅷ,对粗级过滤池进行反冲洗;打开电磁阀Ⅵ和电磁阀Ⅶ、关闭电磁阀Ⅹ,对超声波水槽、电子脱磷装置进行反冲洗;打开电磁阀Ⅱ和电磁阀Ⅲ、关闭电磁阀Ⅸ,对超细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其他反应器及发生器底部都安装清洗阀门接入排污管。

实施例1

贵州省长顺县板沟村全自动污水净化系统:该处农户近50户,居住相对集中。日常污水主要来自于洗涤用水及人畜排泄污水,排污量不是挺大,但由于是农户自行排放,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明显。针对该处污水产生及排放现状,根据排污量情况,选用日处理量为50吨的I型全自动污水净化系统;为各农户修建洗漱池、卫生间及圈舍污水收集池,对日常污水进行收集;污水经化粪池、沉淀池预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集中送入多格污水调节池,在此经多次折流、沉降后,得到含固废物较少的污水待处理。I型全自动污水净化系统安装在污水调节池顶部的人孔上方,方便污水泵将污水池中的污水送入系统中处理。具体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污水液位控制步骤:现场根据污水调节池深度,结合污水流入量的大小,调整了实现污水泵自动启停的水位控制限值(约为污水池深度的40%):当污水调节池水位达到系统设定的启动下限值后,通过液位控制器将信号传递到控制中心,准备开机运行;

压缩空气储备步骤:接通控制箱电源,并打开相关设备的电力开关;点亮显示屏,按下螺杆空压机启动键,吸入外界空气并进行压缩,然后经冷干机冷却、除水、除油后,分别送去压力控制器、制氧机及气动角座阀等;当储气罐压力达到压力设定上限值(0.8MPa左右)后,空压机自动停机,压力控制器会将系统启动信号传递到控制中心,此时按下显示屏上的自动运行键,整个净化系统就可以进入自动运行模式;

污水初级过滤步骤:来自污水泵的污水,从系统进水口进入,通过球阀及转子流量计调节合适的流量后(当污水泵因故没有污水送过来时,装在转子流量计后的靶式流量计将会给控制中心传递停机运行的控制信号),进入初级过滤器底层,过滤掉固态杂质后,从上层排出(过滤掉的沉淀物在反冲洗阶段随反洗水返回调节池),进入电子除磷装置;

电子除磷步骤:在强直流电作用下,电子除磷装置中的阳电极电离为金属阳离子,与污水中的含有机磷的胶体或悬浮杂质结合成较为稳定的络合物聚凝下来(沉淀物在反冲洗阶段随反洗水排出),从而与水体实现分离;

超声波净化步骤:经过电解催化分离后的污水通过自流的方式进入超声波水槽中,在高频超声波的作用下,对水体中难溶的有害有机物质进行结构性破坏,使其转变成CO2、H2O、无机离子或比原有机物毒性小且易降解的有机物分散到水体中,以利于下一步的净化处理;

气液混合步骤:超声波水槽出水送入气液混合泵,与来自臭氧储罐的臭氧进行气液混合,经气动角座阀控制后,送入纳米曝气过滤罐底层;

纳米曝气过滤步骤:混合了臭氧的污水在纳米分散器的强力分散作用下,可进行充分的混合及氧化反应,并且水体中带来的部分固态杂质也在此得到过滤分离(采用60目不锈钢滤网,过滤掉的沉淀物在反冲洗阶段随反洗水返回调节池),过滤后的水从纳米曝气过滤罐上层排出,送去氧化反应罐;

强氧化处理步骤:混匀后的气水混合物在氧化反应罐中,进行充分的氧化、消毒、杀菌、脱色、去味处理后,流入光解反应罐中;

光解消毒步骤:含有臭氧的污水在光解反应罐中受到强紫外光束的照射,其中的恶臭气体发生光解及氧化反应,转变为CO2、H2O及低分子化合物,还可以破坏恶臭气体的分子键,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生物过滤:光解反应罐处理完毕后,经旋涡泵加压后送入生物过滤池罐体,在多功能控制阀及活性炭过滤层的作用下,自主进行过滤、反洗、排污过程,以除掉其中细微的固态杂质;

降解沉淀步骤:生物过滤池出来的水直接排入降解沉降罐中,在此进行缓冲、降解、沉淀(罐底装有连接到排污管的阀门,可定期排放底部沉淀物);降解沉降罐还作为反冲洗阶段的供水源,提供比较洁净的反洗水,以避免对过滤设备形成二次堵塞;

超细过滤步骤:降解、沉淀后的处理水通过增压泵加压,注入超细过滤器,对细微的固态杂质进行精细过滤后,就得到了合格的净化水;

强化处理步骤:由于气液混合泵的混气量是有限的,为了确保污水氧化处理的效果,通常臭氧发生器产气量都会选择有富余,经气液混合泵处理不完的臭氧,将会通过射流器和静态混合器,与来自超细过滤器的净化水再次混合,送入清水储罐作进一步氧化处理后,达标外排;

臭氧制备步骤:经冷干机处理后的干净压缩空气,通过调压阀调整压力后,由两位五通阀控制,送入制氧机循环制取高纯度的氧气;制氧机出来的氧气经转子流量计调节流量后,送入臭氧发生器,在强电场作用下,生成高纯度臭氧,送入臭氧储罐备用;制备臭氧的过程中,为确保臭氧发生器运行安全,系统向臭氧发生器提供冷却水,并通过靶式流量计适时监控水流情况,当无冷却水时,系统也会自动停机运行;

气动控制步骤:为了让臭氧的制备及使用与污水净化过程无缝结合,系统在氧气、臭氧的制备、输送,以及与污水的混合上,都采用了气动角座阀配合两位五通阀进行同步控制,在因制氧机轮换、两位五通阀切换,导致氧气短暂停供的间隙,臭氧发生器进气阀、排气阀,气液混合泵出口上的角座阀也会同步关闭,整个水处理流程会短暂停止,直到氧气恢复供应后再次启动,这样可确保污水净化流程的完整性,提高了净化水质的稳定性

系统反冲洗步骤:当系统运行累积到一定时间后,控制箱动启动反冲洗程序,电磁阀Ⅰ,增压泵从降解沉降罐取水;打开电磁Ⅳ和电磁阀Ⅴ,关闭电磁阀Ⅷ,对粗级过滤池进行反冲洗;打开电磁阀Ⅵ和电磁阀Ⅶ、关闭电磁阀Ⅹ,对超声波水槽、电子脱磷装置进行反冲洗;打开电磁阀Ⅱ和电磁阀Ⅲ、关闭电磁阀Ⅸ,对超细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其他反应器及发生器底部都安装清洗阀门接入排污管;反冲洗水通过管道集中排放到调节池中,经折流、沉降后回到污水池再次处理。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运行结果可知:污水净化系统运行前,在污水调节池中采取水样,作为系统进口水样;系统自动运行约半个小时后,从系统出口采取水样。水样封装后送检测单位检测相关污染物含量,经净化后的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类指标。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