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8858发布日期:2019-08-03 17:0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是将村户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后,再通过建设管道以重力自流方式集中到处理设施处进行处理排放,管网的投资巨大,处理设施征地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农村每个村户的生活污水收集单独单户处理设备中,进行沉渣、除臭、厌氧和好氧处理达到二级或三级排放标准后,再将出水通入村道的雨水边沟,并且在雨水边沟内种植植物,可以进一步的接触净化处理和消纳,还兼具生态景观功能,解决管网的投资巨大,设施征地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单户处理设备和雨水边沟,所述单户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除臭过滤池、好氧氧化池和沉淀池,所述厌氧除臭过滤池用于通入生活污水,所述沉淀池和所述雨水边沟连接,所述雨水边沟设于路边,所述雨水边沟内设有基质层和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设于所述雨水边沟的底部,所述基质层铺设在第一曝气管上方,所述第一曝气管通过管道和气泵连接,所述基质层上种有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基质层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与第二隔板上方,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通孔相互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基质层由碎石、卵石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边沟为水泥或PE材质制成的雨水边沟。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边沟连通沟渠、坑塘、田地、草甸或者林地中的任意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出气孔朝下。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边沟底部还设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和打气筒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打气筒设于道路的凹槽内,所述打气筒的活塞杆顶部连接减速条,所述减速条底部设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边沟底部还设有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和打气筒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打气筒设于道路的凹槽内,所述打气筒的活塞杆顶部连接减速条,所述减速条底部设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农村每个村户的生活污水收集单独引入单户处理设备中,生活污水经过厌氧除臭过滤池、好氧氧化池、沉淀池进行沉渣、除臭、厌氧和好氧处理达到二级或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出的水进入村道的雨水边沟,雨水边沟设于村道的两侧,在雨水边沟内设有基质层和第一曝气管,并且在基质层上种植植物,当基质层上的植物对污水进一步净化处理,植物种植在道路两侧,还兼具生态景观功能,解决农村污水处理中管网投资巨大,设施征地困难的问题。在雨水边沟底部设置第一曝气管,在雨水边沟中的基质层被压实后利用第一曝气管进行曝气,不需要人工将植物移开后对基质层进行疏松。提高基质层的过滤和吸附效果。操作方便,节约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雨水边沟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单户处理设备,2雨水边沟,3厌氧除臭过滤池,4好氧氧化池,5沉淀池,6第一曝气管,7基质层,8气泵,9植物,10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通孔,14第二曝气管,15打气筒,16减速条,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2,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单户处理设备1和雨水边沟2,所述单户处理设备1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除臭过滤池3、好氧氧化池4和沉淀池5,所述厌氧除臭过滤池3用于通入生活污水,所述沉淀池和所述雨水边沟连接,所述雨水边沟2设于路边,所述雨水边沟2内设有基质层7和第一曝气管6,所述第一曝气管6设于所述雨水边沟2的底部,所述基质层7铺设在第一曝气管6上方,所述第一曝气管6通过管道和气泵8连接,所述基质层7上种有植物9。

农村每个村户的生活污水收集单独引入单户处理设备1中,生活污水经过厌氧除臭过滤池3、好氧氧化池4、沉淀池5进行沉渣、除臭、厌氧和好氧处理达到二级或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出的水进入村道的雨水边沟2,雨水边沟2设于村道的两侧,在雨水边沟2内设有基质层7和第一曝气管6,并且在基质层7上种植植物9,当基质层7上的植物9对污水进一步净化处理,植物9种植在道路两侧,还兼具生态景观功能,解决农村污水处理中管网投资巨大,设施征地困难的问题。在雨水边沟2底部设置第一曝气管6,在雨水边沟2中的基质层7被压实后利用第一曝气管6进行曝气,不需要人工将植物9移开后对基质层7进行疏松。提高基质层7的过滤和吸附效果。操作方便,节约人工成本。

具体的,所述基质层7内设有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11,所述第一隔板10设与第二隔板11上方,所述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11均设有通孔12,所述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11的通孔12相互错开。隔板起到支撑和隔离的作用,避免基质层7被压实。隔板上设有通孔12,在第一曝气管6曝气后气体通过通孔12向上运动,将基质层7挤开,基质层7内的通孔12相互错开,气体向上运动时经过的路径长,提高基质层7的疏松效果。

具体的,所述基质层7由碎石、卵石等构成。

具体的,所述雨水边沟2为水泥或PE材质制成的雨水边沟2。

具体的,所述雨水边沟2连通沟渠、坑塘、田地、草甸或者林地中的任意一个。对处理过的水进行排放到沟渠、坑塘,或者流入田地、草甸或者林地进行灌溉。

具体的,所述第一曝气管6的出气孔朝下。避免出气孔堵塞。

实施例2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雨水边沟2底部还设有第二曝气管14,所述第二曝气管14和打气筒15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打气筒15设于道路的凹槽内,所述打气筒15的活塞杆顶部连接减速条16,所述减速条16底部设有弹簧17。打气筒15的活塞杆顶部和减速条16连通,在弹簧17的作用下,减速条16带动活塞杆向上运动。当有车辆开过时,车辆将减速条16向下压,减速条16带动活塞杆向下运动,打气筒15对第二曝气管14曝气,通过曝气促进雨水边沟2低洼处底部的水向上流动,避免水在低洼处滞留,提高水排放的通畅性,充分利用过往车辆,节约能源。车辆通过后减速条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为下次的曝气准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