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0382发布日期:2020-06-12 14:4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够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和软化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对水污染问题担忧,水处理机或水处理系统已成为常见家用电器设备。水处理机,尤其是家用水处理机,如中央净水机、软水机等多被安装在厨房里,以对水进行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水。

根据对原水或待处理水的处理方式的不同,水处理机一般可分为净水机和软水机。常见的净水机,如活性炭过滤净水机、超滤净水机、ro膜净水机等,多是为了尽可能除去水中的杂质,如有害物质和异味异物。而软水机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钙离子等离子。超滤净水机和ro膜净水机等净水机对原水进行处理得到的水相对更加洁净和适合饮用,软水机对原水进行处理得到的软水因为含有更少钙离子等,更适合沐浴、洗衣服等。也有人认为,软水更适合美容。然而,现有具有复合水处理功能的水处理机多为单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处理机,如活性炭-超滤过滤复合净水系统、超滤-ro膜复合净水系统、pp棉-活性炭复合净水系统等,但几乎很少存在净水-软化复合水处理机。主要的原因在于,首先,对水的净化和对水进行软化处理时,两者在机制或机理上具有很大区别。在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使用者需要定期冲洗或更换滤芯,以免净化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失去净化功能。例如,尽管冲洗等可以延长滤芯使用寿命,但活性炭滤芯和超滤滤芯在长时间使用后,仍需进行更换。在使用软水机对水进行软化处理一段时间后,软水机需要定期向软化滤芯(或软化箱、或软化罐)内补充盐液(一般为nacl溶液)和对软化滤芯进行清洗,以避免软化滤芯内的软化树脂经长时间使用后失去活性和除去软化滤芯内的杂质。其次,除了向软化滤芯中补充盐液之外,软水机还需要向其盐(液)箱中补充水,以防止盐液箱中的盐液被耗尽和无法向软化滤芯中提供盐液。然而,所有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均会涉及到水流的控制。由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的软水机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的复杂性,导致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机需要形成复杂的水路,并能够实现对其合理控制。为了实现同时对净水通路和软(化)水路的控制,现有大部分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机具有两个以上的控制阀,这最终导致整个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结构臃肿、体积庞大和糟糕的使用体验。此外,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尤其是家用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一般被安装在厨房的台面下面,如洗手池的下方。现有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机的庞大体积,占用过多空间,也给使用者的安装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对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维修和滤芯更换带来很大不便。再次,现有大多数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机在对水进行软化处理时,并不向使用者提供净(化)水。使用者不得不再通过额外的净水机构来获取净(化)水。最后,由于市场上之前并未出现过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的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机,也更不可能出现监测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或净化滤芯)和软化装置(或软化滤芯,如软化罐等)使用寿命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至少一个净化装置和至少一个软化装置,其中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和软化装置在其净化-软化工作状态,通过一个净化-软化水路被串联在一起,以使该软化装置能够软化该净化装置净化产生的净水和得到软水。优选地,该软化装置得到的软(化)水通过一个软水供应水路被提供。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或第一工作状态)时,还进一步具有一个用于提供净水的净水供应水路。可以理解,该软化装置的进水端和该净水供应水路均与该净化装置的出口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能够通过监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的水量,从而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在处理其预设量(或额定处理量)的水时,可被及时冲洗(或再生)。更具体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能够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净化的水的总水量,以可及时提醒使用者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进一步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能够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软化箱或软化箱的软化树脂)软化的水的总水量,以提醒使用者或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及时再生软化滤芯(或软化树脂),从而使得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待处理水进行净化和软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包括一个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供应水路的第一流量计和一个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供应水路的第二流量计,其中当该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供应水路的软水总水量和该第二流量计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供应水路的净水的总水量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可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进一步地,当该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供应水路的软水总水量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可提醒使用者或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及时更换(或再生)软化滤芯。可以理解,该第二流量计也可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以监测该净化滤芯净化的水的总量,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以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软化的水的总量。此时,当该第二流量计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可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当该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可提醒使用者或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及时再生软化滤芯。可选地,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该第二流量计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此时,当该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可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当该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的水的水量与该第二流量计检测到的水的水量的差值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可提醒使用者或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及时再生软化滤芯。换句话说,当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该第二流量计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时,该第一流量计检测到的水的水量与该第二流量计检测到的水的水量的差值反映了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软化的水的总(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具有一个排污水路和一个污水流量计,其中该排污水路用于将清洗净化滤芯和/或该软化滤芯得到的污水排出,该污水流量计用于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生成的污水的量,从而计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产生的净水和/或软水与废水的比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的净化滤芯和该软化装置的软化滤芯均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机体形成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可以是前置过滤器、活性炭滤芯、超滤滤芯、滤网式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该软化滤芯可以是罐或其它利用软化树脂对水进行软化处理的软化机构或装置。换句话说,软化滤芯的形状、结构和形态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被设置能够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控制净化滤芯和软化滤芯被串联和依次对水进行净化和软化处理。优选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和软化滤芯的串联和依次对水进行净化和软化的处理通过单个控制阀被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和软化装置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被设置相串联,且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位于该软化装置的上游,从而使该软化装置能够对来自该净化装置的净水进行处理,以得到洁净的软(化)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阀,其中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软化工作状态,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将该净化装置和该软化装置相串联连接,从而实现对水的依次净化和软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被设置能够控制水流分别对该净化滤芯和该软化滤芯进行正向冲洗和反向冲洗。优选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对其净化滤芯和软化滤芯的正向冲洗和反向冲洗通过单个控制阀被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装置包括一组相依次串联连接的净化滤芯,从而能对水进行多级净化。可选地,该净化装置的该净化滤芯被相并联地连接在一起,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净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和该软化滤芯被高度地集成地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机体的内腔,从而使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更加小型化和便于使用者的安装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的该净化滤芯和该软化装置的该软化滤芯被集成地设置在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机体的内腔,以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被设置具有一个规则外形,从而使其适于被安装厨房内和使厨房空间能够被更充分地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不仅能够控制对水进行净化-软化处理,还能控制实现其它功能,如对软化滤芯进行冲洗、向软化滤芯中补充盐液、向盐(水)箱中补充水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能够在不同的工作位形成互不干扰的多个水路(或连通通道),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多种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够通过单个控制阀实现对该净化装置和该软化装置的控制,从而使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集成度更高和体积更小。优选地,该控制阀是平面阀。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水)净化装置、该(水)软化装置和该控制阀之间通过相应的水路相连通,从而实现对净(化)水路和软(化)水路的控制和对水的净化和软化处理。尤其是,经该(水)净化装置处理得到的净水分别流向净水通路和该(水)软化装置的进水口,以单独地或同时地向该净水通路和该(水)软化装置提供净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能够同时控制净(化)水路中的水流和软(化)水路中的水流互不干扰地向不同方向流动,以控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和软化装置单独地和/或同时地实现对原水或待处理水的净化和软化处理,从而根据使用者需要单独地和/或同时地向使用者提供净水和软(化)水。换句话说,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使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够通过单个控制阀同时实现对净(化)水路和软(化)水路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流量计和一个第二流量计,其中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在软水供应水路,以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软(化)水的量,该第二流量计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以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净(化)水的量。可以理解,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软(化)水的量超过一个软水预设值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或软化箱的软化树脂)需要更换或再生;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软(化)水和净(化)水的总量超过一个净水预设值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需要冲洗或更换。进一步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还包括一个污水流量计,以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排出的污水的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流量计和一个第二流量计,其中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在软水供应水路,以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软(化)水的量,该第二流量计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原水进口(或原水供应水路),以监测流经该净化装置的待处理水的总量。可以理解,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软(化)水的量超过一个软水预设值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或软化箱的软化树脂)需要更换或再生;当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原水进口(或原水供应水路)的待处理水的量超过一个净水预设值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需要冲洗或更换。可选地,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原水进口(或原水供应水路),以监测流经该净化装置的待处理水的总量,该第二流量计还可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水供应水路,以监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净(化)水的量。此时,当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原水进口(或原水供应水路)的待处理水的量超过一个净水预设值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需要冲洗或更换;当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原水进口(或原水供应水路)的待处理水的量与该净水供应水路提供的该净(化)水的量的差值超过该软水预设值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或软化箱的软化树脂)需要更换或再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前述至少一个目的或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

一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形成一个第一连通开口和一个第二连通开口;

一软化装置,该软化装置形成一个第一导通开口和一个第二导通开口;和

一第一流量计,其中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能够用于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装置和该软化装置通过一个净化-软化水路被串联在一起,以使原水能够依次流过该净化装置的该第一连通开口、该第二连通开口、该软化装置的该第一导通开口、该第二导通开口和被软化,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水出口通过一个软水供应水路与该软化装置的该第二导通开口相连通,以使其提供的软水能够自该软水出口流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第二流量计,其中该第二流量计被设置能够用于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水量,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水出口通过一个净水供应水路与该净化装置的该第二连通开口相连通,以使其提供的净水能够自该净水出口流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第二流量计,其中该第二流量计被设置能够用于检测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的水的水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第二流量计,其中该第二流量计被设置能够用于检测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的原水的水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污水流量计,其中该污水流量计被设置用于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经其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的量。

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包括:

一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形成一个第一连通开口和一个第二连通开口;

一软化装置,该软化装置形成一个第一导通开口和一个第二导通开口;和

一第一流量计,其中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能够用于检测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的水的水量,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装置和该软化装置通过一个净化-软化水路被串联在一起,以使原水能够依次流过该净化装置的该第一连通开口、该第二连通开口、该软化装置的该第一导通开口、该第二导通开口和被软化,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通过一个软水供应水路与该软化装置的该第二导通开口相连通,以使其提供的软水能够自该软水出口流出。

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包括:

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形成一个第一连通开口和一个第二连通开口;

一软化装置,该软化装置形成一个第一导通开口和一个第二导通开口;和

一第一流量计,其中该第一流量计被设置能够用于检测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的原水的水量,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装置和该软化装置通过一个净化-软化水路被串联在一起,以使原水能够依次流过该净化装置的该第一连通开口、该第二连通开口、该软化装置的该第一导通开口、该第二导通开口和被软化,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通过一个软水供应水路与该软化装置的该第二导通开口相连通,以使其提供的软水能够自该软水出口流出。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

图1b显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

图2a显示的是上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中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被安装在该控制阀。

图2b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被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实用新型。

图2c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实用新型的示例性流量计。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5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6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7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8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9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10显示的是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一种可选实施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

图11显示的是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

图12显示的是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

图13显示的是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

图14是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示例性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16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平面阀)的立体图。

图17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装配图。

图1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阀体的立体图。

图1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阀体的另一立体图。

图1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该平面阀的内腔与该平面阀的阀体的第一开口相连通,也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定阀片的第八通道与该阀体的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1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该平面阀的阀体的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第四开口、第五开口、第六开口、第七开口和第八开口。

图1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第十一通道与该第九开口相连通。

图1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定阀片和阀体的立体图。

图20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显示了该平面阀的定阀片的第五通道和第十二通道。

图2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一个第一工作位。

图2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一工作位。

图2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一工作位。

图2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一工作位。

图2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一工作位。

图2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一个第二工作位。

图2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二工作位。

图2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一个第三工作位。

图2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三工作位。

图24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一个第四工作位。

图24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四工作位。

图24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四工作位。

图24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四工作位。

图25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一个第五工作位。

图25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五工作位。

图25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五工作位。

图26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一个第六工作位。

图26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处在该第六工作位。

图27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第七工作位。

图2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2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28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28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28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28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2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净化-软化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软化滤芯(如软化箱)反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软化滤芯再生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软化滤芯正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29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补水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3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3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3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3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在其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在其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在其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在其第四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在其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1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在其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1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在其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2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一种可选实施的立体图。

图33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一种可选实施的剖视图。

图34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立体图。

图35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的立体图。

图36显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图37显示的是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剖视图,其中该图所示的是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的不同部分分别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

图38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定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8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的定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39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9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9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9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四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9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9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39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平面阀的该可选实施在其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0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一种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立体图。

图40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立体图。

图40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俯视图。

图40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俯视图。

图40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仰视图。

图40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的仰视图。

图41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净化-软化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1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软化滤芯反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1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1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软化滤芯再生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1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软化滤芯正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1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1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所示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补水工作位,该图中箭头指向为水流方向。

图42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动阀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虚线所示为该动阀片的导通通道。

图42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的动阀片的等分示意图,其中该图显示了各个通道被设置在该动阀片的具体等分位置。

图43a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在其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3b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在其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3c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在其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3d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在其第四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3e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在其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3f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在其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3g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可选实施的平面阀在其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动阀片的通道和定阀片的通道之间的连通示意图,其中该图中的阴影部分所示为该平面阀的动阀片和定阀片的相互连通的通道。

图44是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剖视示意图。

图45是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机体的剖视示意图,用于说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机体的内部空间。

图46是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机体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7是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和软化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8显示的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机体的内腔内存在盐液。

图49和图50显示的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图51是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的流程图。

图52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的一种可选实施。

图53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图54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图55显示的是上述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的另一种可选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a至图50,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得以阐明,其适用于对原水或待处理水进行净化-软化处理,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净化装置20和一个软化装置30,其中该净化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净化滤芯21a,该软化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软化滤芯31,其中该净化装置20形成一个第一连通开口201和一个第二连通开口202,该软化装置30形成一个第一导通开口301和一个第二导通开口302,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被控制与原水进口(或待处理水水源)相连通,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相连通,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与一个软水出口相连通,以使待处理水能够自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入该净化滤芯21a,并使该净化滤芯21a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产生的净水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通过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被提供给该软化装置30,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对净水进一步软化,生成软(化)水,并通过该软水出口被提供。可以理解,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的一端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相连通,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的另一端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相连通;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的一端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相连通,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的另一端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相连通。进一步地,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一个净水出口相连通,以使该净化装置20产生的净水可通过该净水出口被提供。因此,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产生的净水分别被提供给该软化滤芯31,和/或通过该净水出口被提供给使用者,该软化滤芯31生成的软水通过该软水出口被提供。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也可能包括多个净化滤芯21a和多个软化滤芯31。可以理解,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具有多个净化滤芯21a和/或多个软化滤芯31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净化滤芯21a和软化滤芯31的设置方式,确保该净化滤芯21a产生的净水被提供给该软化滤芯31和/或该净水出口,该软化滤芯31产生的软水被提供给该软水出口。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包括一个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其中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包括一个第一流量计41和一个第二流量计42,其中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用于检测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用于检测流经该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水量,其中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总量q软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出口的净水总量q净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可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21a。换句话说,由于该软化滤芯31对水进行处理得到的软水和通过该净水出口提供的净水均来自该净化滤芯21a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得到的净水。相应地,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总量q软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出口的净水总量q净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意味着该净化滤芯21a处理的待处理水的总量已达到该净化滤芯21a的额定处理量(或设计处理量)。因此,应提醒使用者冲洗或更换该净化滤芯21a,以免影响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对待处理水的净化效果。优选地,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水出口,以检测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水出口,以检测流经该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可以理解,本文中的预设净化水量根据该净化滤芯21a的额定处理量被设置,其代表该净化滤芯21a能够有效净化待处理水的量。然而,本文中的预设净化水量也可能比该净化滤芯21a的额定处理量稍小或稍大,尤其是该净化滤芯21a处理的待处理水的水质更差或更好时。优选地,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软水量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净水量可显示在电子屏或显示屏,以使使用者能够直接看到或观察到。进一步地,本文中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在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总量q软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出口的净水总量q净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冲洗指令,以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21a。可以理解,该滤芯冲洗指令可能是显示在电子屏或显示屏的图像或文字,也可能是通过扬声器被提供的声音或音频。进一步地,当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被设置能够生成或提供一个再生指令,以控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对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进行再生处理。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根据该再生指令,在一个预设时间(如使用者停止使用净水或软水的夜间),控制进入再生工作状态和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进行再生处理,以使该软化装置30的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恢复软化活性。可选地,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为一次性滤芯时,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被设置能够生成或提供一个再生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软化滤芯31(或再生处理该软化滤芯31)。可以理解,该软化滤芯冲洗指令可以是显示在电子屏或显示屏的图像或文字,也可以是通过扬声器被提供的声音或音频。可以理解,该第一流量计41和该第二流量计42均为任何能够检测水流量大小,并根据水流持续时间,计算某段时间内流经的水的总量的流量计,如涡轮流量计。如附图之图2c所示,常见的涡轮流量计包括一个涡轮411和一个传感器412,该涡轮411将流速转换为涡轮411的转速,该传感器412感应涡轮411的转动,并将该涡轮411的转速转换成与流量成正比的电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通过检测其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净化的水的量来确定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是否需要更换。换句话说,在水质不变的情况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能够有效净化的水的量是一定的。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可通过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净化的水的量,和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净化的水的总量大于该预设净化水量时,生成一个滤芯冲洗指令,以使使用者冲洗或更换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而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通过检测其软化装置30软化的水的量来确定该软化装置30是否需要再生。换句话说,在水质不变的情况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被再生处理后,能够有效软化的水的量是一定的。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可通过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被再生处理后,软化的水的量,大于该预设软化水量时,控制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进行再生处理。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进一步形成一个分别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和该软水出口相连通的软水供应水路300,以使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对净水进行软化处理得到的软水可通过该软水出口被提供。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进一步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净水出口相连通的净水供应水路200,以使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对待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得到的净水可通过该净水出口被提供。相应地,该第一流量计41可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300,以用于检测该软化滤芯31生成的软水的量,该第二流量计42可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200,以用于检测该净化滤芯21a生成,并经该净水出口被提供的净水的量。更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形成一个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原水进口相连通的原水供应水路100,以使原水或待处理水可通过该原水进口被提供。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进一步包括一个污水流量计43,其中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污水流量计43被设置用于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经一个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的量。可以理解,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一旦检测得到其产生的净水总量q净、软水总量q软和污水总量q污,则能够计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产生的净水和/或软水与废水的比例。可以理解,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检测得到其产生的净水总量、软水总量和污水总量可显示在电子屏或显示屏,以使使用者能够直接看到或观察到。进一步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形成一个用于将清洗该净化滤芯和该软化滤芯产生的污水排出的排污水路400,其中该污水流量计43被设置在该排污水路400,以用于检测该净化滤芯和/该软化滤芯排出的污水量。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与水源相连通,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与该排污水路400(或该排污口)相连通,待处理水自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入该软化滤芯31,并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进行冲洗后,得到的污水或废水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并经该排污水路400排出。因此,在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污水流量计43可检测对该软化滤芯31进行正向(与软水流向相同方向)冲洗产生的污水的量。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与水源相连通,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与该排污水路400相连通,待处理水自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入该软化滤芯31,并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进行冲洗后,得到的污水或废水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并经该排污水路400排出。因此,在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污水流量计43可检测对该软化滤芯31进行反向冲洗(与软水流向相反方向)产生的污水的量。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与水源相连通,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该排污水路400相连通,待处理水自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入该净化滤芯21a,并对该净化滤芯21a中的净化材料(如滤材)进行冲洗后,得到的污水或废水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并经该排污水路400排出。因此,在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污水流量计43可检测对该净化滤芯31进行正向冲洗产生的污水的量。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水源相连通,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与该排污水路400相连通,待处理水自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入该净化滤芯21a,并对该净化滤芯21a中的净化材料(如滤材)进行冲洗后,得到的污水或废水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出,并经该排污水路400排出。因此,在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污水流量计43可检测对该净化滤芯31进行反向冲洗产生的污水的量。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待处理水自该原水供应水路100进入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通过射流器混合来自该盐液箱的液体后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再生该软化滤芯31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如软化树脂后,从该排污水路400流出。因此,在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该污水流量计43可检测对该软化滤芯31进行再生产生的污水的量。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具有一个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在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待处理水自该原水供应水路100进入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然后通过射流器进入盐液箱。补入盐液箱中的水在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通过射流器进入到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并从该排污水路400流出,换句话说,在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补入该盐液箱的液体的量会在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被污水流量计43计入。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进一步地,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模块44,其中该控制模块44与该第一流量计41和该第二流量计42可通信地相连接,以使该控制模块44被设置能够接收该第一流量计41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两者的水量(数据),其中该控制模块44被程序化以能在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供应水路300的软水的总水量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供应水路200的净水的总水量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生成一个(净化)滤芯冲洗指令(信号)。可以理解,该滤芯冲洗指令可被转换成能显示在电子屏或显示屏的图像或文字形式的净化滤芯冲洗指令,也可是能够被转换成声音或音频形式的净化滤芯冲洗指令。可选地,本文中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可在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总量q软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出口的净水总量q净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更换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净化滤芯21a。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进一步包括一个与该控制模块44可通信地相连接的提醒装置45,以便于提醒使用者更换滤芯,例如,上述显示屏或扬声器。进一步地,该提醒装置45被设置能够在该控制模块44生成该滤芯冲洗指令时,提供可被使用者或操作人员感知的滤芯冲洗指令信息,如相应的能显示在电子屏或显示屏的图像、图形、文字和或声音。可以理解,一般地,当流经该软水供应水路300的软水的总水量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供应水路200的净水的总水量的和稍大于该预设净化水量时,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生成该滤芯冲洗指令,当流经该软水供应水路300的软水的总水量和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水供应水路200的净水的总水量的和远大于该预设净化水量时,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生成该滤芯更换提醒,或者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在生成预先设定的若干次该滤芯冲洗指令后生成该滤芯更换提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生成滤芯冲洗指令还是滤芯更换提醒,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换句话说,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可被设置能够生成该滤芯冲洗指令和/或该滤芯更换提醒。优选地,该控制模块44与该污水流量计43可通信地相连接,以使该控制模块44能够根据该第一流量计41、该第二流量计42和该污水流量计43检测到的水处理机产生的净水总量q净、软水总量q软和污水总量q污,计算该水处理机产生的净水和/或软水与废水的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当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用于检测该软化滤芯31软化的水的总量时,该第一流量计41可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300。可选地,该第一流量计41也可被设置在该软化滤芯31的进水一端,例如,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或被设置在该软化滤芯31的出水一端,例如,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然而,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化滤芯31时,在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均有水流自该软化滤芯31流过,并被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或感应。因此,当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化滤芯31时,为了准确检测或计量该软化滤芯31产生的软水量,需要排除或去除在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流经该软化滤芯31的非软水的量。一种方式是通过给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关联时间或时序的方式,确定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流经该软化滤芯31的水的量,并将其排除或去除。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给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关联时间或时序的方式,仅监测和计量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下,流经该软化装置30的水的总水量。可以理解,给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关联时间或时序,指的是每当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某个工作状态时,记录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工作状态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长。例如,每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记录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长。同时,根据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长、相应流量计的检测结果计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甚至某个时间,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对原水进行处理得到的净水的总水量和软水的总水量。

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进一步包括一个时间模块46,其中该时间模块46与该控制模块44可通信地相连接,以在该控制模块44控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为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各个工作状态分配时间或时序,以确定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各个工作状态下的持续时间,从而可在必要时,排除或去除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下,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非净水的量,和/或排除或去除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下,流经该软化滤芯31的非软水的量。

如附图之图10所示,可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用于检测该软化滤芯31软化的水的总量,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以检测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量。例如,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300,以检测该软化滤芯31软化的水的总量(或该软化滤芯31提供的软水总量q软)。此时,当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冲洗指令,以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21a;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模块44生成一个再生指令。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根据该再生指令,在一个预设时间(如使用者停止使用净水或软水的夜间),控制进入再生工作状态和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进行再生处理,以使该软化装置30的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恢复软化活性。或者,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模块44生成或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再生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或再生软化滤芯31。可选地,当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该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更换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净化滤芯21a。

值得注意的是,当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用于检测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净化的水的总量时,该第二流量计42可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的进水一端,例如,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或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的出水一端,例如,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然而,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时,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均有水流自该净化滤芯21a流过,并被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或感应。因此,当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时,为了准确检测或计量该净化滤芯21a产生的净水量,需要排除或去除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非净水的量。一种方式是通过给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关联时间或时序的方式,确定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量,并将其排除或去除。另一种方式是仅计量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量,则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量为该净化滤芯21a净化的水的总量(或产生的净水总量q净)。

如附图之图11所示,可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例性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300,以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产生的软水总量q软,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以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此时,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检测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且当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冲洗指令,以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21a;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软水总量q软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生成或提供一个再生指令,以控制水处理机对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进行再生处理。换句话说,当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300时,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反映了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31软化的水的总(流)量。可以理解,由于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需要通过仅计量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的水总量的方式,排除或去除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流经该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的水的量。可选地,本文中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可在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更换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净化滤芯21a。

值得注意的是,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300,以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产生的软水总量q软,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以检测该净化滤芯21a产生的净水总量q净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通过一个时间模块46为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和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时,为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各个工作状态分配时间或时序,以确定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各个工作状态下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从而可通过检测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和(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的水的量,而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的水的量即为相应工作状态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产生的废水的量;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的水的量q补即为流入到盐液箱的水的量。此外,在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没有废水从该排污水路400流出,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时,流经该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的水通过射流器混合来自该盐液箱的液体后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再生该软化滤芯31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从该排污水路400流出。因此,来自盐液箱的液体的量即为在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时补入该盐液箱的水的量q补,该也就是说,在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假设流经该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的水的量为q再生,从该排污水路400流出的污水的量为q再生污水,那么q再生污水=q再生+q补。换句话说,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软水供应水路300,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和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产生的废水的量无需额外的流量计检测。

如附图之图12所示,可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一流量计41也可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以检测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量,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200,以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净水总量q净。此时,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冲洗指令,以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21a;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与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的差值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模块44生成一个再生指令。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根据该再生指令,在一个预设时间(如使用者停止使用净水或软水的夜间),控制进入再生工作状态和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进行再生处理,以使该软化装置30的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恢复软化活性。或者,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模块44生成或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再生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或再生软化滤芯31。换句话说,当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200时,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与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的差值反映了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31软化的软水总量q软的大小。可以理解,由于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21a,需要排除或去除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量。一种方式是通过仅计量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量的方式,排除或去除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给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关联时间或时序的方式,确定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和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量,并将其自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中排除或去除。可选地,本文中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可在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更换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净化滤芯21a。

如附图之图13所示,可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示例性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第一流量计41也可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或该原水供应水路100,以检测该净化滤芯21a净化的水的总量,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200,以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提供的净水总量q净。此时,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检测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且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冲洗指令,以提醒使用者及时冲洗或更换净化滤芯21a;当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与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的差值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模块44生成一个再生指令。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根据该再生指令,在一个预设时间(如使用者停止使用净水或软水的夜间),控制进入再生工作状态和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进行再生处理,以使该软化装置30的软化材料,如软化树脂恢复软化活性。或者,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模块44生成或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再生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或再生软化滤芯31。换句话说,当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该第二流量计42被设置在该净水供应水路200时,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与该第二流量计42检测到的水的水量的差值反映了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31软化的水的总(流)量。可以理解,由于该第一流量计41被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需要通过仅计量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的水总量的方式,排除或去除在该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和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流经该原水供应水路100或该原水进口的水的量。可选地,本文中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该控制模块44可在该第一流量计41检测到的水的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向使用者提供一个(净化)滤芯更换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净化滤芯21a。

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4至图50,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40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阐明,其适用于对原水或待处理水进行净化-软化处理。如附图之图14至图50所示,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控制阀10、一个净化装置20和一个软化装置30,其中该净化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净化滤芯21a,该软化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软化滤芯(或软化箱)31,其中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第一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装置20和该软化装置30通过一个净化-软化水路被串联在一起,以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够对原水或待处理水依次进行净化和软化处理,从而为使用者提供经净化处理的净(化)水和对净(化)水进行进一步软化处理得到的软(化)水。进一步地,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一工作状态时,依次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净化处理得到的净水,经该控制阀10的控制和引导,通过一个水流支路流向该软化装置30和经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的软化处理得到的软(化)水,通过一个软水供应水路300被提供给使用者;和通过另一个水流支路,流向该净水供应水路200和被提供给使用者。换句话说,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一工作状态对应其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优选地,该软化装置的该软化滤芯31是一玻璃钢罐体。

如附图之图3至图9和图44至图5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设置能够控制水流选择性地流过该净化装置20和/或该软化装置30,从而实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相应功能。也就是说,该净化装置20和该软化装置30两者可通过单个控制阀10实现对水的净化-软化处理。因此,与现有水处理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机构的复杂程度明显减小和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体积可变得更小和便于使用和安装。尤其是,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够节省狭小厨房的有限空间。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控制阀10被设置于该外壳51形成的该内腔500内。更优选地,该控制阀10被设置于该软化滤芯31。也就是说,该软化滤芯31为该控制阀10提供安装位置。更具体地,该控制阀1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于该软化滤芯31。可以理解,该控制阀1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被设置在该软化滤芯31。

如附图之图44至图5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包括一个机体50,其中该机体50形成一个内腔500,其中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和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均被设置在该机体50的该内腔500。

如附图之图1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能够被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机体50的该内腔500,以便于更换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优选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也被可拆卸地设置于该机体50的该内腔500,以便于更换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

如附图之图14、图15和图44至图5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51,其中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形成该内腔500。在一些实施例,该外壳51的该壳体51a可被设置具有一桶状结构。

如附图之图48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包括一个盐液箱33,其中该盐液箱33由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形成。相应地,该软化装置30的盐液箱33用于盛放盐溶液的盐液腔330由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的该内腔500形成。换句话说,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形成该盐液箱33,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的该内腔500形成该软化装置30的盐液箱33的该盐液腔330。

如附图之图15所示,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进一步包括一个内壳52,其中该内壳52被设置适于将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容纳于其内。换句话说,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进一步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容纳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的容纳腔520。

如附图之图4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包括一个间隔部522,其中该间隔部522被设置形成该内壳52的该容纳腔520。优选地,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的该间隔部522被设置能够将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相隔开。换句话说,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的该间隔部522被设置能够阻止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内的盐液或盐发生接触,以免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的使用和操作受到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内的盐液或盐的影响。例如,当使用者将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拆卸下来时,如果没有该内壳52的该间隔部522的隔离作用,则盐或盐液有可能自该净化滤芯21a的开口处进入该净化滤芯21a的内部。

如附图之图4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进一步被设置与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加盐通道501,以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向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形成的盐液腔330内加盐。优选地,该加盐通道501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相连通。更优选地,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进一步形成一个加长槽5201,其中该加长槽5201自上向下地形成在该内壳52的外表面,其中该内壳52的该加长槽5201形成该加盐通道501。

如附图之图44和图4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进一步具有一个正对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的观察口504和一个观察窗54,其中该观察窗54被设置正对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其中该观察窗54由透明材料制成,以允许使用者自该观察口504(或透过该观察窗54)观察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优选地,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被设置正对该机体50的该加盐通道501,以便于使用者观察盐被加入的情况。

如附图之图44和图4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观察口504优选被自上而下地设置在该外壳51。

如附图之图45和图46所示,该外壳51包括一个高端部511和一个自该高端部511向下延伸的低端部512,其中该机体50的该观察口504被设置在该外壳51的该低端部512。

如附图之图15、和图45和图46所示,为了便于使用者自该观察口504(或透过该观察窗54)观察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和查看该盐液腔330内的盐或盐液的消耗情况,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的下边缘5041距离该外壳51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的底部3201的距离d1不大于10厘米。优选地,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的下边缘5041距离该外壳51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的底部3201的距离d1不大于6厘米。更优选地,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的下边缘5041距离该外壳51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的底部3201的距离d1不大于5厘米。考虑到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大小和人眼分辨率,该观察口504的下边缘5041距离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的底部3201的距离d1不大于5厘米,更便于使用者在站到净化-软化水处理机旁边时,能看到该盐液腔330的底部3201。

如附图之图15、和图45至图46所示,为了便于使用者自该观察口504(或透过该观察窗54)观察该软化装置30的该盐液腔330和查看该盐液腔330内的盐或盐液的消耗情况,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的长度l1不小于5厘米。优选地,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的长度l1不小于10厘米。更优选地,该外壳51的该观察口504的宽度d2不小于2厘米。最优选地,该观察窗54被设置能够密封该观察口504。

如附图之图1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进一步包括一个盖子53,其中该外壳51的该内腔500具有一个外壳开口502,其中该外壳51的该盖子53被设置适于盖在该外壳51的该外壳开口502。优选地,该外壳51的该盖子53被可拆卸地盖在该外壳51的该外壳开口502。可以理解,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适于通过该外壳51的该外壳开口502被设置在该外壳51的该内腔500。进一步地,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也通过该外壳51的该外壳开口502被设置在该外壳51的该内腔500。

如附图之图4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加盐通道501具有一个加盐口5010,其中该加盐口5010被设置在该机体50的该盖子53。可选地,该加盐口5010形成在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进一步地,该机体50进一步包括一个加盐窗55,其中该加盐窗55被设置正对该机体50的该加盐口5010,以选择性地关闭或打开该加盐口5010。可以理解,该加盐窗55可视作一个遮板或盖板,当使用者需要向该盐液腔330加盐时,使用者取下该加盐窗55(或将该加盐窗55枢转和使该加盐口5010暴露),露出该加盐通道501的该加盐口5010,以使使用者可通过该加盐通道501加盐。

如附图之图1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优选包括两个净化滤芯21a,其中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被相串联地连接在一起。可选地,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被相并联地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也可包括两个以上数目的净化滤芯21a。

如附图之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具有一个第一连通开口201和一个第二连通开口202,其中该净化装置20被设置允许水流自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入和自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和允许水流自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入和自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出。相应地,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具有一个第一导通开口301和一个第二导通开口302,其中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被设置允许水流自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入和自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和允许水流自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入和自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

如附图之图4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具有一个正面侧5101,其中该机体50的该加盐通道501被设置正对该外壳51的该正面侧5101。换句话说,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被设置正对该外壳51的该正面侧5101。

如附图之图4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进一步具有与该正面侧5101相对的背面侧5102,其中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被设置在该外壳51的该背面侧5102和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之间。

如附图之图4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进一步具有两个被设置在该正面侧5101和该背面侧5102之间的边侧5103。可选地,该机体50的该加盐通道501被设置正对该外壳51的该边侧5103。

如附图之图4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包括一个内壳体521和至少一个被设置在该内壳体521的间隔部522,其中该间隔部522被设置自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的该内壳体521向外延伸,以确保当该内壳52被设置在该机体50的该内腔500内时,该内壳52和该外壳51能够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加盐通道501。换句话说,该间隔部522被设置以确保该内壳52和该外壳51之间存在连续的空间,且该空间始终与该盐液腔330相连通,从而形成该机体50的该加盐通道501。如附图之图1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进一步包括一个隔离罩523和具有一个安装开口524,其中该隔离罩523被设置能够罩在该内壳52,以遮盖该内壳52的该安装开口524,从而防止使用者在加盐时,盐通过该内壳52的该安装开口524进入该内壳52的内部。可以理解,该内壳52的该安装开口524允许使用者通过该安装开口524将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安装至该内壳52的该容纳腔520。如附图之图15所示,该隔离罩523具有一个正对该加盐通道501的引导面5231。优选地,该引导面5231是一个相对该加盐通道501向上和向外延伸的倾斜面,从而使得当盐被放置在该引导面5231时,其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该引导面5231向下滑动和通过该加盐口5010落入该加盐通道501,和进一步进入该盐液腔330。更优选地,该隔离罩523的该引导面5231被设置正对该加盐通道501的该加盐口5010。

如附图之图1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形成至少一个适于支撑在该机体50的该外壳51的底部的支撑部525,其中该内壳52的该支撑部525和该外壳51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水路,以允许盐液腔330内的水能够流向该加盐通道501和形成盐液。可选地,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形成至少两个支撑部525,其中该内壳52的相邻两个支撑部525形成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水路,以允许盐液腔330内的水能够流向该加盐通道501和形成盐液。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机体50的该内壳52的该内壳体521和该间隔部522也可以形成一个支撑架结构,其中该内壳52的该内壳体521、该间隔部522和该内壳52的该支撑部525形成一个将该净化装置20的该净化滤芯21a保持在一个适当位置的支撑机构,且在该间隔部522的作用下,该内壳52的该内壳体521和该外壳51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位于该内壳52的该内壳体521和该外壳51之间的加盐通道501。

参考本实用新型附图之图14至图43g,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得以阐明,其适用于对待处理水(或原水)进行净化-软化处理,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控制阀10、一个净化装置20和一个软化装置30,其中该控制阀10包括一个阀体11和一个阀芯1,其中该控制阀10具有一个内腔110、一个第一开口1101、一个第二开口1102、一个第三开口1103、一个第四开口1104、一个第五开口1105、一个第六开口1106、一个第七开口1107和一个第八开口1108,其中该阀芯1被设置在该内腔110。优选地,该控制阀10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九开口1109。可以理解,该第一开口1101、该第二开口1102、该第三开口1103、该第四开口1104、该第五开口1105、该第六开口1106、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第八开口1108优选被相隔开地设置在该控制阀10的该阀体11。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具有一个第一工作状态、一个第二工作状态和一个第三工作状态,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一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1001、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1002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1003,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1004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1005,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三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1006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和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1007。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四工作状态和一个第五工作状态,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四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1008、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九连通通道1009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控制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连通通道10010,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五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的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更优选地,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六工作状态和一个第七工作状态,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六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五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的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的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和在该第五工作状态时,该控制阀10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的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

如附图之图14至图43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控制阀10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10进一步包括一个动阀片13和一个定阀片12,其中该定阀片12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120,该动阀片13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130,其中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均被设置在该内腔110,其中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且该动阀片13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其中该净化装置20具有一个第一连通开口201和一个第二连通开口202,其中该软化装置30包括一个软化滤芯31,其中该软化滤芯31具有一个第一导通开口301和一个第二导通开口302,其中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与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均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因此,当该流体阀10是一个平面阀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包括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此外,可以理解,由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与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因此,待处理水通过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内腔110被提供。相应地,该第一开口1101形成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原水进口。

如附图之图14至图43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进一步包括一个射流器32和一个盐液箱33,其中该射流器32具有一个适于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射出口321和一个适于与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射入口322,其中该盐液箱33适于与该射流器32相连通,从而使来自该盐液箱33的盐液能够通过该射流器32和该第四开口1104,和经该平面阀10流向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滤芯31,从而使该软化滤芯31内的软化树脂得到再生。相应地,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一个软化滤芯(或软化箱)吸盐再生工作状态时,原水或待处理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一个第八连通通道1008流入该第三开口1103,再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出口321,经过该射流器32射流,混合来自该盐液箱33的液体后经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通过一个第九连通通道1009流入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逆流再生该软化滤芯31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如软化树脂后,从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后流入一个第十连通通道10010,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一个第九开口1109流出。可以理解,尽管本实用新型仅示例性地描述通过射流器32向软化滤芯31提供盐液方式,然而,盐液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或机构经过该平面阀10的该第四开口1104被提供给该软化滤芯31。因此,通过射流器32向软化滤芯31提供盐液的方式并不应成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可进一步具有一个被设置在该阀体11的连接机构,如连接螺纹、卡接接头等,以便于该平面阀10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其它结构部件,如净化装置、软化装置等相连接,以引导水流分别流向净化装置、软化装置的软化滤芯和该平面阀10形成的各个连通通道。

如附图之图14至图43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具有一个第一工作状态、一个第二工作状态和一个第三工作状态,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一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1001、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1002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1003,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1004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1005,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三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1006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1007。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一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从而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入该净化装置20,原水经过该净化装置20净化处理后得到的净水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净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净水流经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入该软化滤芯31,并经软化处理后得到软(化)水,软(化)水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最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流出和向用户供应软(化)水,另一路净水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最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流出和向用户供应净水。因此,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一工作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同时向使用者提供净水和软(化)水。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一工作状态对应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软化工作状态。因此,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一工作状态时,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或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该软化装置30的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被依次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将该净化装置20和该软化装置30串联在一起的水流通路,以使原水能够自该净化装置20流向该软化装置30和使原水依次被净化和软化处理。同时,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和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形成一个净水供应支路(水路),以向使用者提供净水。因此,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水出口,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水出口。优选地,在该第一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和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形成的水路可被视为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供应水路300,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和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形成的该净水供应支路可被视为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供应水路200。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从而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流入该第七开口1107,再经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入该软化滤芯31,和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材料(或水处理材料),如软化树脂等,反向冲洗后,得到的污水或废水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流入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换句话说,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控制对软化滤芯,如软化滤芯31进行反向冲洗。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二工作状态对应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三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从而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流入该第六开口1106,再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反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流入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三工作状态对应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反洗工作状态。因此,该阀体11的该第九开口1109可被视为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排污口。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四工作状态和一个第五工作状态,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四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1008、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九连通通道1009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连通通道10010;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五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的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

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四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九连通通道1009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该第十连通通道10010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从而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流入该第三开口1103,再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出口321,经过该射流器32射流,混合来自该盐液箱33的液体后经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通过该第九连通通道1009流入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逆流再生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树脂后,从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流入该第十连通通道10010,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四工作状态对应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五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该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从而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流入该第六开口1106,再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正向冲洗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流入该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换句话说,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五工作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控制对软化滤芯,如软化滤芯31进行正向冲洗。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五工作状态对应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六工作状态和一个第七工作状态,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六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六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从而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流入该第五开口1105,再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正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流入该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换句话说,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六工作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控制对净化装置20进行正向冲洗。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六工作状态对应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正洗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从而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流入该第四开口1104,再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向盐液箱33补水。换句话说,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七工作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控制向盐液箱33补水。相应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第七工作状态对应于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五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的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允许原水依次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从而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五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向使用者提供原水。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的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允许原水依次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从而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向使用者提供原水。更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五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的该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允许原水依次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该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从而在该第五工作状态向使用者提供原水。

相应地,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3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一个第四工作位、一个第五工作位、一个第六工作位和一个第七工作位,其中当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一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形成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和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当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二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和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当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三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和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优选地,当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四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该第九连通通道1009和该第十连通通道10010;当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五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和该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更优选地,当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六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和该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当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七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五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更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流体阀(或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五工作位时,该流体阀10的该阀芯1形成该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

如附图之图28a至图3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一个第二通道102,一个第三通道103,一个第四通道104、一个第五通道105、一个第六通道106、一个第七通道107、一个第八通道108、一个第九通道109、一个第十通道1010、一个第十一通道1011、一个第十二通道1012和一个第十三通道1013,其中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延伸;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十一通道1011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3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1012与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通过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优选地,该第九开口1109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且该第九开口1109通过一个排污通道150与该第十一通道1011相连通。因此,可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形成在该动阀片13,且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分别与该第十一通道1011和该排污通道150相连通。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的连通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附图之图19a所示,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可通过一个分别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相连通的连通管路(或三通管路)实现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和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之间的连通。可选地,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的连通也可通过被设置在该阀体11的连通通路实现,其中该连通通路可被设置分别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和分别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和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因此,该阀体11的该第八通道108、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和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形成一个三通结构。此外,为了确保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中的水进入该第九通道109,该第九通道109被设置可通过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1091保持始终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相连通。

值得注意的是,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的连通,可以是分别地和独自地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也可以通过一个流体通道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与该第七开口1107的连通,可以是分别地和独自地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也可以通过一个流体通道相连通。例如,如附图之图14至图27所示,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通过一个第一流体通道1211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被设置直接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一通道101通过该第一流体通道1211和该第二通道102,也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单独地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可选地,如附图之图32和图33所示,该第一通道101被设置直接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二通道102通过该第一流体通道1211和该第一通道101,也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或者可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可分别地和独自地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或者可选地,如附图之图34所示,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通过一个第二流体通道1212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被设置直接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从而使该第四通道104通过该第二流体通道1212和该第三通道103,也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或者可选地,如附图之图35所示,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通过一个第二流体通道1212相连通,该第四通道104被设置直接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从而使该第三通道103通过该第二流体通道1212和该第四通道104,也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可以理解,进一步地,该第一流体通道1211和该第二流体通道1212可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也可被设置在该阀体11或该定阀片12的内部。可以理解,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的连通,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与该第七开口1107的连通,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的连通。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3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能够相对定阀片12转动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其中当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与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九通道109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3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四工作位和一个第五工作位,当平面阀10处于该第四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六通道106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七通道107相连通,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3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更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六工作位和一个第七工作位,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七通道107相连通。

可以理解,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控制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位,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与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工作位时,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控制处在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位,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工作位时,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控制处在该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九通道109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一通道101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四工作位时,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控制处在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位,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六通道106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七通道107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九连通通道1009,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连通通道10010;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五工作位时,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控制处在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位,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更进一步地,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六工作位时,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控制处在该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七工作位时,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控制处在该盐液箱补水工作位,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七通道107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可以理解,该第十一通道1011可以是一个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3的通孔,其中该第十一通道1011自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向上延伸至其相对的另一面,从而在相应的工作位将污水或废水向上排出至该排污通道150。可以理解,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五通道105相连通,且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将该第五通道105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相隔开,以防止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内的原水进入该第五通道105,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与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相连通,且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将该第十二通道1012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相隔开,以防止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内的原水进入该第十二通道1012。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31g所示,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五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五通道105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相连通(通过该阀体11a的该内腔110),从而形成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五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原水被允许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并进一步自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通过该定阀片12的该第五通道105流向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31g所示,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二通道1012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原水被允许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并进一步自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通过该定阀片12的该第十二通道1012流向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更进一步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处在该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相连通,使得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十二通道1012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五工作位时,原水被允许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经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通道1010导流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十二通道1012,然后流向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31g所示,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通道101,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经过该净化装置20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处理后,净水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净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净水流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经过该软化滤芯31内的软化树脂处理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三通道103,经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通道1010导流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五通道105,然后经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用户供应软化处理后水,另一路净水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经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导流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十二通道1012,最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流出和向用户供应净水;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四通道104,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树脂反向冲洗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再流经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和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再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装置反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反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通道101,再流经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六通道106,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出口321,经过该射流器32射流,混合来自该盐液箱33的液体后经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七通道107,再经过动阀片13的该第十通道1010导流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四通道104,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逆流再生该软化滤芯31中的如软化树脂后,从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再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五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树脂正向冲洗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再流经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再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更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六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净化装置正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二通道102,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正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再流经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七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七通道107,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向盐液箱33补水。因此,在各个工作位,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内腔110分别与该第一开口1101和该第九通道109相连通,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开口1101能够通过该内腔110与该第九通道109相连通,和实现待处理水在各个工作位的不同流向控制。此外,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作为排污开口,直接或间接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其可形成在该平面阀10的阀体11,也可形成在一个排污通道。

如附图之图31a至图31g所示,优选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三通道103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平面阀10处于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三通道103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

如附图之图31a至图31g所示,更优选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七通道107被该动阀片13封闭,该第十一通道1011被该定阀片12封闭;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被该动阀片13封闭,该第十三通道1013与该第七通道107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通道1010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七通道107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与该第二通道102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与该第三通道103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七通道107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七通道107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通道1010与该第八通道108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与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三通道103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二通道102和该第四通道104相连通,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与该第六通道106相连通。

值得注意的是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分别相隔开地设于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十一通道1011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相隔开地设于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分别形成一个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通道开口,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十一通道1011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形成一个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通道开口,当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被面(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对面(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设置,且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时,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3的通道和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通道通过相应的通道开口选择性地相连通,从而形成相应的连通通道和控制流体(如水流)的流动方向。

可以理解,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十一通道1011、该第十二通道1012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可具有任何能够实现本文中相互连通关系的延伸路径(或方向);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分别形成在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通道开口,和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十一通道1011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形成在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通道开口,可具有任何能够实现本文中相互连通关系的形状。例如,该第八通道108形成在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通道开口可被设置具有一个规则形状,也可被设置为具有一个不规则形状。因此,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十一通道1011、该第十二通道1012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的延伸路径(或方向)和其通道开口的形状不应成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附图之图30a至图31g所示,优选地,本文中的通道被封闭,指的是相应通道形成在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和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通道开口在该平面阀10的具体工作位(或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工作状态),被该动阀片13和该定阀片12的实体部分盖住,从而导致相应通道之间无法通过通道开口相连通。例如,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动阀片13的实体部分正对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七通道107形成在该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通道开口,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第六通道106和该第七通道107被该动阀片13封闭(或阻塞),该定阀片12的实体部分正对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形成在该动阀片13的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通道开口,从而使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被该定阀片12封闭。相应地,本文中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3的通道与被设置在定阀片12的通道之间的相连通,指的是在该平面阀10的具体工作位(或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工作状态),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3的通道形成在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通道开口与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通道形成该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通道开口选择性地部分或正好对齐和形成允许水流通过的水流通路。例如,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第一通道101相对齐,从而使两者相连通和形成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该第十通道1010分别与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五通道105相对齐,从而使两者相连通和形成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与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相对齐,从而使两者相连通和形成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

如附图之图30a至图3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八通道108、该第二通道102、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五通道105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九通道109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3。可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八通道108、该第二通道102、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五通道105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12;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九通道109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13。

如附图之图28a至图28f和图30a至图31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具有一个第一中心部121、一个自该第一中心部121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22和一个自该第一延伸部122向外延伸的第一边缘部123,该动阀片13具有一个第二中心部131、一个自该第二中心部131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2和一个自该第二延伸部132向外延伸的第二边缘部133,其中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部分1200,其中该中心部分1200被设于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中心部121,且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中心部分1200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部分1201、一个第二部分1202、一个第三部分1203、一个第四部分1204、一个第五部分1205、一个第六部分1206、一个第七部分1207、一个第八部分1208、一个第九部分1209、一个第十部分12010和一个第十一部分12011;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具有一个图中点划线所示的中心区域1300,其中该中心区域1300设于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中心部131,且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中心区域1300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点划线所示的一个第一区域1301、一个第二区域1302、一个第三区域1303、一个第四区域1304、一个第五区域1305、一个第六区域1306、一个第七区域1307、一个第八区域1308、一个第九区域1309、一个第十区域13010和一个第十一区域13011;其中该第一通道101自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部分1201向下延伸;该第八通道108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二部分1202、该第三部分1203、该第四部分1204和该第五部分1205向下延伸;该第二通道102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六部分1206向下延伸;该第四通道104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七部分1207向下延伸;该第七通道107自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八部分1208向下延伸;该第六通道106自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九部分1209向下延伸;该第三通道103自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十部分12010向下延伸;该第五通道105自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十一部分12011向下延伸;该第十二通道1012自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二部分1202向下延伸;该第九通道109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一区域1301向上延伸;该第十三通道1013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二区域1302向上延伸;该第十一通道1011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八区域1308向上延伸;该第十通道1010自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十区域13010和该第十一区域13011向上延伸。

可以理解,当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时,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二中心部131正对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中心部121,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二延伸部132正对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延伸部122,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二边缘部133正对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边缘部123。

可选地,该平面阀10的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和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均为圆形,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均沿径向设于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且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均沿径向设于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

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和该第八通道108分别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延伸部122,该第五通道105被设置在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边缘部123并自该第一边缘部123向内延伸,该第十二通道1012被设置在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边缘部123。更优选地,该第五通道105被设置在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边缘部123并自该第一边缘部123向内延伸至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的该第一延伸部122。

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和该第十一通道1011分别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二延伸部132,该第十通道1010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被设置在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的该第二边缘部133并自该第二边缘部133向内延伸至该第二延伸部132。

优选地,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一通道101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二通道102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三通道103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四通道104自该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五通道105自该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六通道106自该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七通道107自该定阀片12的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八通道108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该第十二通道1012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向下和向外延伸。

如附图之图14至图2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具有一个内壁111,其中该定阀片12适于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朝上地设于该内腔110,和该动阀片13适于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朝下地设于该内腔110,其中该内腔110始终与该第九通道109相连通。值得注意的是,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可以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阀体11的内壁111,也可以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内壁111相一体成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该定阀片12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阀体11内时,该定阀片12和该阀体11之间通过一个固定机构来保持该定阀片12和该阀体11之间的同步。例如,如附图之图14至图20所示,该定阀片12具有一个自该定阀片12的边缘向外突出的制动件123,该阀体11的该内壁111具有一个制动槽1110,其中该定阀片12的该制动件123被设置能够与该阀体11的该内壁111的该制动槽1110相啮合,以确保该定阀片12和该阀体11之间相同步(或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和确保被设置在该定阀片12的各个通道与被设置在该阀体11的相应开口相连通。可以理解,当该定阀片12被可拆卸地设置在该阀体11内时,该定阀片12可被单独制造。换句话说,此时,该定阀片12可由耐磨材料制成,从而提高该定阀片12(或整个平面阀)的使用寿命。优选地,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经平滑处理以减小其粗糙程度。

如附图之图14至图2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15,其中该导流元件15形成该排污通道150,其中该导流元件15被设置自该动阀片13向上延伸且该导流元件15的该排污通道150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1109和该第十一通道1011相连通(该第九开口1109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或者该排污通道150直接与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该第九开口1109被设置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并与该第十一通道1011相连通),以使污水或废水可自其流出。

如附图之图14至图2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包括一个自该动阀片13向上延伸的驱动元件18,其中该驱动元件18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发生转动。优选地,该驱动元件18与该导流元件15相一体成型。可选地,该驱动元件18与该导流元件15为两个独立的机构。

如附图之图14至图2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进一步包括一个密封元件17,其中该密封元件17被设置与该驱动元件18相面对面,其中该密封元件17形成一个第一密封面170,该驱动元件18形成一个第二密封面180,其中该密封元件17的该第一密封面170被设置在该驱动元件18的该第二密封面180,从而使得当该驱动元件18相对该密封元件17转动,以驱动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时,该驱动元件18和该密封元件17之间被密封和防止水的泄漏。此外,该密封元件17被设置能够保持该驱动元件18处于适当位置,从而保持该动阀片13处于一个预设位置。

如附图之图14至图2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的直径被设置稍小于该阀体11的内腔110的直径,从而使得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可通过该进水口1091保持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进一步包括一个控制装置16,其中该控制装置16被设置能够根据一个净化-软化控制指令,通过一个传动机构14,如传动齿轮,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以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一连通通道1001、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的第二连通通道1002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的第三连通通道1003,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经过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一连通通道1001、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入该净化装置20,原水经过该净化装置20净化处理后得到的净水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净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净水经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入该软化滤芯31,并经软化处理后得到软(化)水,软(化)水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二连通通道1002,最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流出和向用户供应软(化)水,另一路净水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该平面阀10的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最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流出和向用户供应净水;根据一个软化滤芯反洗控制指令,通过该传动机构14,如传动齿轮,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以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10的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和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的第四连通通道1004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五连通通道1005,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平面阀10形成的该第四连通通道1004流入该第七开口1107,再经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入该软化滤芯31,和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材料(或水处理材料),如软化树脂等,反向冲洗后,得到的污水或废水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流入该平面阀10的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同时,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使用者提供原水,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向使用者提供原水;根据一个净化装置反洗控制指令,通过该传动机构14,如传动齿轮,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以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的第六连通通道1006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七连通通道1007,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流入该第六开口1106,再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反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流入该第七连通通道1007,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同时,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使用者提供原水,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向使用者提供原水。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控制装置16进一步被设置能够根据一个(软化滤芯)再生指令,通过该传动机构14,如传动齿轮,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以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和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的第八连通通道1008、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九连通通道1009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连通通道10010,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八连通通道1008流入该第三开口1103,再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出口321,经过该射流器32射流,混合来自该盐液箱33的液体后经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通过该第九连通通道1009流入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逆流再生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树脂后,从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流入该第十连通通道10010,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同时,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使用者提供原水,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向使用者提供原水;根据一个软化滤芯正洗控制指令,通过该传动机构14,如传动齿轮,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以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和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的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流入该第六开口1106,再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正向冲洗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流入该第十二连通通道10012,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同时,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使用者提供原水,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向使用者提供原水。

如附图之图21a至图27和图29a至图2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控制装置16进一步被设置能够根据一个净化装置正洗控制指令,通过该传动机构14,如传动齿轮,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以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和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的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和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的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三连通通道10013流入该第五开口1105,再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正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流入该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然后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同时,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使用者提供原水,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向使用者提供原水;根据一个补水控制指令,通过该传动机构14,如传动齿轮,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以驱动该平面阀10的该动阀片13相对该定阀片12转动,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和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的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五连通通道10015流入该第四开口1104,再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向盐液箱33补水,同时,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使用者提供原水,还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和该内腔110相连通的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以允许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向使用者提供原水。

值得注意的是,相应地,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五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形成一个第一原水供应水路(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可视为该第一原水供应水路的一部分),其中该第一原水供应水路被设置允许原水能够流经该原水供应水路和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被提供;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五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形成一个第二原水供应水路,其中该第二原水供应水路被设置允许原水能够流经该原水供应水路和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被提供。优选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第二工作状态、该第三工作状态、该第四工作状态、该第六工作状态和该第七工作状态形成的该第二原水供应水路(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参与形成,可视为该第二原水供应水路的一部分)和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该第五工作状态形成的该第二原水供应水路(该第十八连通通道10018参与形成,可视为该第二原水供应水路的一部分)在结构上具有明显差别。

可以理解,该控制指令,如净化-软化控制指令、软化装置反洗控制指令、净化装置反洗控制指令、(软化滤芯)再生指令等控制指令、软化装置正洗控制指令、净化装置正洗控制指令、补水控制指令,可以被预设在该控制装置16的控制模块44,也可以通过一个电子通讯网络接收自一个控制终端,或者由使用者通过一个输入界面输入。例如,当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被设置具有一个用于该平面阀10的输入界面,如触控板或控制按钮时,使用者可通过触控面板或相应的控制按钮向该控制装置16的控制模块44发送上述控制指令,以使该控制装置16的控制模块44控制该控制装置16的电机转动,从而通过一个传动机构14驱动该驱动元件18转动。

如附图之图1a至图2c、图29a至图2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对原水的净化-软化处理被示例性地阐明,其中该净化装置20是一个净化滤芯,其中该净化装置20包括一个净化滤芯壳体21、一个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壳体21的连接头22和一个被设置在该净化滤芯壳体21内的过滤部23,其中该过滤部23可以是用于超滤过滤的超滤丝、滤网式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pp棉或其它能够对原水进行过滤的水处理材料或过滤材料。示例性地,如附图之图29a至图29g所示,本实用新型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装置30包括一个软化滤芯31,其中该软化滤芯31包括一个箱体311、一个集液单元312和一个水软化单元313,其中该箱体311具有一个软化腔3110、一个第一导通开口301和一个第二导通开口302,其中该集液单元312包括一个中心管3121,该水软化单元313适于容纳在该软化腔3110之内,其中该中心管3121适于与该第二导通开口302相连通,其中该中心管3121具有一个高端开口31211和一个低端开口31212,其中箱体311中的液体,如水,适于经该水软化单元313处理后,从该集液单元312的中心管3121的低端开口31212流入该中心管3121和自该中心管3121的高端开口31211流出;优选地,该箱体311中的水软化单元313包括水处理材料,如水软化树脂、具有软化性能的活性炭或其它类似软化材料或其组合。

可以理解,为了强化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的结构强度,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均可通过一个强化实体结构拆分或隔开成两个相邻的稍小通道。例如,如附图之图36至图39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八通道108通过一个加强肋或加强筋被隔开成两个内径稍小的通道1081和通道1082,其中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一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分别与该通道1081和第十二通道1012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三连通通道1003;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通道1081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五连通通道1005;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三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109与该通道1082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六连通通道1006;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四工作位时,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通道1082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连通通道10010;当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通道109与该通道1081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一连通通道10011;该平面阀10处于该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通道1081相连通,从而形成该第十四连通通道10014。相应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通道101,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经过该净化装置20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处理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流出的净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净水流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经过该软化滤芯31内的软化树脂处理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三通道103,经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通道1010导流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五通道105,然后经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二开口1102向用户供应处理后水,另一路净水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通道1081,经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三通道1013导流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十二通道1012,最后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八开口1108流出和向用户供应净水;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四通道104,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树脂反向冲洗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再流经该定阀片12的该通道1081和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再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装置反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通道1082,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反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通道101,再流经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软化滤芯再生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六通道106,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三开口1103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出口321,经过该射流器32射流,混合来自该盐液箱33的液体后经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流入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然后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七通道107,再经过动阀片13的该第十通道1010导流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四通道104,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逆流再生该软化滤芯31中的如软化树脂后,从该第一导通开口301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通道1082,再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五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通道1081,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一导通开口301,对该软化滤芯31中的软化树脂正向冲洗后,从该软化装置30的该第二导通开口3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七开口1107,再流经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三通道103和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再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更进一步地,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六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净化装置正洗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二通道102,然后通过该阀体11的该第五开口1105进入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对该净化装置20中的水处理材料或机构正向冲洗后,从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流出,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六开口1106,进入该定阀片12的该通道1081,再流经该动阀片13的该第十一通道1011从该平面阀10的该第九开口1109流出;当该平面阀10处于第七工作位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该盐液箱补水工作状态,原水自该阀体11的该第一开口1101流入到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然后通过该动阀片13的该第九通道109流入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七通道107,然后流经该阀体11的该第四开口1104流入该射流器32的该射入口322,向盐液箱33补水。

参考附图之图40a至图43g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的一种可选实施被阐明,其中该平面阀10p具有一个第一通道101,一个第二通道102,一个第三通道103,一个第四通道104、一个第五通道105p、一个第六通道106、一个第七通道107、一个第八通道108、一个第九通道109、一个第十通道1010、一个第十一通道1011、一个第十二通道1012p和一个第十三通道1013,其中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p、该第六通道106、该第七通道107、该第八通道108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p分别设于该定阀片12并分别自该定阀片12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120延伸;该第九通道109、该第十通道1010、该第十一通道1011和该第十三通道1013p分别设于该动阀片13并分别自该动阀片13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130延伸,该第一通道101和该第二通道102分别与该第五开口1105相连通,该第三通道103和该第四通道104分别与该第七开口1107相连通,该第五通道105p与该第二开口1102相连通,该第六通道106与该第三开口1103相连通,该第七通道107与该第四开口1104相连通,该第八通道108与该第六开口1106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1012p与该第八开口1108相连通,该第九通道109与该阀体11的该内腔110相连通,该第十一通道1011与该第九开口1109相连通。

如附图之图40a至图43g所示,当该平面阀10p处于第二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p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p处于第三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三通道103、该第四通道104、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p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p处于第四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二通道102、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p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平面阀10p处于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二通道102、该第四通道104和该第五通道105p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p处于第六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一通道101、该第三通道103、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p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当该平面阀10p处于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的该第五通道105p和该第十二通道1012p分别被该动阀片13封闭。换句话说,该平面阀10p与该平面阀10不同之处在于,当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平面阀10p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五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不再形成(或无法形成)该第十六连通通道10016;当该平面阀10p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不再形成(或无法形成)该第十七连通通道10017。换句话说,当该平面阀10p处在该第二工作位、该第三工作位、该第四工作位、该第六工作位和该第七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不通过该第二开口1102和该第八开口1108提供待处理水(或原水);当该平面阀10p处在该第五工作位时,该平面阀10p不通过该第二开口1102提供待处理水(或原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以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一个软化装置30和一个净化装置20为例说明能够实现净化-软化处理的一体机,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可以包括多个软化装置30或者多个净化装置20,以实现多级净化或者软化,或者实现提供多路净(化)水或者多路软(化)水,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并不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可被相串联地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被相并联地连接在一起,其中当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被相串联地连接在一起时,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形成一个两级复合净化滤芯结构,其中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与一级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相连通,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二级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相连通,该净化装置20的一级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与该二级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相连通。换句话说,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形成一个一级净化滤芯21a和一个二级净化滤芯21a,其中该净化装置20的一级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可视为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该净化装置20的二级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可视为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该控制阀10的该第五开口1105通过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与该净化装置20的一级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相连通(或直接与该净化装置20的一级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相连通),该控制阀10的该第六开口1106通过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该净化装置20的二级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相连通(或直接与该净化装置20的二级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相连通)。

当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被相并联地连接在一起时,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形成一个并联复合净化滤芯结构,该控制阀10的该第五开口1105通过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分别与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相连通(或直接与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相连通),该控制阀10的该第六开口1106通过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与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相连通(或直接与该净化装置20的两个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相连通)。换句话说,该净化装置20的净化滤芯21a的进水口可视为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一连通开口201,该净化装置20的净化滤芯21a的出水口可视为该净化装置20的该第二连通开口202。

如附图之图1a至图5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和

(b)如果检测到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生成一个再生指令。

可以理解,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或总水量)可通过直接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获得,或如附图之图12和图13所示,通过检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的水的总量和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出口的净水的总量,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间接获得。然而,考虑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随使用时间不断变长,其软化性能不断下降。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第一次,或前几次用于对净水进行软化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的软化性能较好。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被反复使用和再生(或恢复软化性),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的软化性能不断降低。此时,即使及时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进行再生处理,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也难以恢复到原有软化性能。换句话说,尽管本文中的预设软化水量可被设置为一个定值。然而,本文中的预设软化水量也被设置为跟据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的性能、使用时间等变化的变化值。相应地,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进行再生和对水进行软化处理,该预设软化水量可根据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化滤芯的性能、使用时间等设置。优选地,本文中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指的是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经过再生后,到当前时间,软化处理的净水的总量。可选地,本文中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也可指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滤芯自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开始使用,到当前时间,软化处理的净水的总量。

如附图之图1a至图5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水量;和

(d)如果检测到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和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生成一个滤芯冲洗指令。

可以理解,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包括至少一个净化滤芯和至少一个软化滤芯,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形成一个将该净化滤芯和该软化滤芯串联在一起的净化-软化水路,以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能够对原水或待处理水依次进行净化和软化处理,从而为使用者提供经净化处理的净(化)水和对净(化)水进行进一步软化处理得到的软化水。可以理解,如附图之图1a至图9所示,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或净化滤芯)的水量(或总水量)可通过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水量和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水量获得。可选地,如附图之图10所示,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q总也可通过直接监测(或检测)在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或累计水量)获得,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q软可通过直接监测(或检测)自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水供应水路300流向该软水出口,如该第二开口1102的软水的总水量(或累计水量)获得。如附图之图10所示,相应地,可通过一个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水出口的第一流量计41检测得到在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q软,和通过一个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的第二流量计42检测得到在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可以理解的是,如附图之图11所示,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的水的总水量q总也可通过检测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如该第一开口1101)的水的总量获得。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的水和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相同。

如附图之图1a至图5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e)为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软化工作状态分配时序,其中该步骤(e)处于该步骤(a)和步骤(c)之前。

可以理解,可通过一个控制模块为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每个工作状态分配时序,如记录每次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相应地,通过计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处于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可确定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化装置处理的软水是否到达预设软化水量,并在检测到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大于一个预设软化水量,生成一个再生指令。同理地,如果检测到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和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的和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生成一个滤芯冲洗指令。

如附图之图1a至图5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其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f)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排污口的水量;和

(g)根据检测到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和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排污口的总水量,计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产生的净水和/或软水与废水的比例。

可以理解,采用本实用新型滤芯性能监测系统的净化-软化水处理机在其再生工作状态、软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软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净化滤芯正洗工作状态和净化滤芯反洗工作状态产生污水或废水均可被检测,并可计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产生的净水和/或软水与废水的比例。

如附图之图1a至图55所示,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q净可通过直接监测(或检测)自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水供应水路200流向该净水出口,如该第八开口1108的净水的总水量(或累计水量)获得,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q软可通过直接监测(或检测)自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软水供应水路300流向该软水出口,如第二开口1102的软水的总水量(或累计水量)获得。此外,在此情况下,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所处理的净水总量为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q净和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软水出口的软水的总水量q软的和。

如附图之图1a至图5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滤芯性能恢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的水的水量;和

(b)如果检测到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装置的水的总水量大于一个预设净化水量,生成一个滤芯冲洗指令。

如附图之图12所示,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装置20(或其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q总可通过直接监测(或检测)在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或累计水量)获得,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q净可通过直接监测(或检测)自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水供应水路200流向该净水出口,如该第八开口1108的净水的总水量(或累计水量)获得。如附图之图12所示,相应地,可通过一个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21a的第一流量计41检测或检测得到在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q总,和通过一个设置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水出口的第二流量计42检测或检测得到在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水出口的净水的总水量q净。可以理解的是,如附图之图13所示,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的水的总水量q总也可通过检测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如该第一开口1101)的水的总量获得。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原水进口的水和流经该净化滤芯21a的水的总水量相同。然而,考虑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随使用时间不断变长,其净化性能不断下降。在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第一次,或前几次用于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的净化性能较好。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被反复使用和冲洗(例如,对其进行正向冲洗和/或反向冲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的净化性能不断降低。此时,即使及时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进行冲洗,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也难以恢复到原有净化性能。换句话说,尽管本文中的预设净化水量可被设置为一个定值。然而,本文中的预设净化水量也被设置为跟据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的性能、使用时间等变化的变化值。相应地,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进行冲洗,该预设净化水量可根据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该净化滤芯的性能、使用时间等设置。优选地,本文中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的水的总量,指的是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经过冲洗后,到当前时间,净化处理的原水的总量。可选地,本文中的流经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的水的总量,也可指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的净化滤芯自该净化-软化水处理机被开始使用,到当前时间,净化处理的原水的总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和第十八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时对本实用新型的命名和使本实用新型的不同部件和结构之间产生区分,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其本身不具有次序或数目多少的含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该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