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分离污水中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7440发布日期:2019-11-08 23:3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分离污水中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分离污水中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在污水排放之前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但是现有的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装置大都不具备分离污水杂物的功能,所以污水在排污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杂物和不易分解物难以进行完全的分离和清除,导致排污效果降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分离污水中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分离污水中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该设备在进行污水处理时能够尽可能多地清理污水中的颗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分离污水中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平地支撑在底座上的平台和支撑在平台上的用以提供处理空间的罐体和用以对经过罐体的污水进行处理的过滤机构,所述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上端设置有供待处理的污水进入到罐体的进水管,所述进水通道的下端设置有用以将待处理的污水引流到过滤机构上的导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沿着罐体的轴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筐、第二过滤筐和起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吸附层,第一过滤筐和第二过滤筐上均设置有过滤孔,并且第一过滤筐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筐上的过滤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上端设置有供待处理的污水进入到罐体的进水管,所述进水通道的下端设置有用以将待处理的污水引流到过滤机构上的导水口,所述第一过滤筐位于导水口的下方。

优选地,第一过滤筐能够自动移出罐体并对罐体中的杂质进行自动倾倒。

优选地,在平台上设置有用以将第一过滤筐移出罐体的移出结构,所述移出结构包括竖向支撑在平台上的固定杆套、竖向可旋转地位于固定杆套内的内旋转轴、固定在内旋转轴顶端的顶部导向块以及一端固定到顶部导向块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筐固定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控制内旋转轴的旋转能够将第一过滤筐移出罐体,所述内旋转轴的上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固定杆套内,下端插入到位于固定杆套的底部的轴座内并且相对轴座可旋转。

优选地,在旋转转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在固定杆套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优选地,第一过滤筐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过滤筐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杆固定到顶部导向块,两连接杆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呈90°。

优选地,每个连接杆通过旋转气缸固定到顶部导向块上并且连接杆固定在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

优选地,在罐体上设置有对应两个第一过滤筐从罐体移出位置处的避让口和连接两避让口的条形切口,所述连接杆从条形切口穿过。

优选地,在所述固定杆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杂质收集筒,所述杂质收集筒相对于固定杆套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筐在从罐体内移出并绕着固定杆套的轴线旋转90°后进入到对应的杂质收集筒中。

优选地,所述杂质收集筒的高度高于连接杆的高度,在杂质收集筒的对应的第一过滤筐进入的一侧设置有避让通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具有多层过滤,能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2)用于过滤较大颗粒的第一过滤筐能够自动移出,由于第一过滤筐过滤的杂质较多,容易盛满杂质,通过自动移出并将杂质倒出,节省了人力成本,使得使用的连续性,提高了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的图3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图3中B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局部分解图;

图8为实施例中的局部俯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中的图8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便于分离污水中杂物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平地支撑在底座1上的平台4和支撑在平台4上的用以提供处理空间的罐体2和用以对经过罐体2的污水进行处理的过滤机构3。

所述罐体2的上端设置有进水通道5,进水通道5的上端设置有供待处理的污水进入到罐体2的进水管32,所述进水通道5的下端设置有用以将待处理的污水引流到过滤机构3上的导水口11。

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沿着罐体2的轴线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筐7、第二过滤筐31和起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吸附层29,第一过滤筐7和第二过滤筐21上均设置有过滤孔,并且第一过滤筐7上的过滤孔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筐21上的过滤孔的孔径,通过逐级过滤,至少能够保证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当然,可以将过滤机构3再设置其他的过滤层以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所述第一过滤筐31的直径大于导水口11的直径,这样能够保证污水能够尽可能地落在第一过滤筐31上。

优选地,第二过滤筐31和活性炭吸附层29可拆卸地固定在罐体2内,具体地,可以将第二过滤筐31和活性炭吸附层29的侧面与罐体2的内壁采用螺纹连接以便于拆卸,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对第二过滤筐31和活性炭吸附层29进行固定。

由于第一过滤筐7上的杂质较大,因此,第一过滤筐7比较容易填满,因此,可以将第一过滤筐7设置成能够自动移出罐体2并对罐体2中的杂质进行自动倾倒。所述第一过滤筐7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位于导水口11的正下方。

为了方便第一过滤筐7从罐体2中移出,所述第一过滤筐7的直径小于罐体2的内径。

具体地,在平台4上设置有用以将第一过滤筐7移出罐体2的移出结构。

所述移出结构包括竖向支撑在平台4上的固定杆套12、竖向可旋转地位于固定杆套12内的内旋转轴13、固定在内旋转轴13顶端的顶部导向块14以及一端固定到顶部导向块14的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筐7固定到连接杆20的另一端,通过控制内旋转轴13的旋转能够将第一过滤筐7移出罐体2进而将第一过滤筐7上过滤的杂质清除。所述内旋转轴13的上端通过轴承19固定在固定杆套12内,下端插入到位于固定杆套12的底部的轴座18内并且相对轴座18可旋转。

进一步,在旋转转轴13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5,在固定杆套12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啮合,进而通过电机17的旋转能够使第一过滤筐7移出罐体2。并且,为了保证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能够啮合,在固定杆套12上对应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啮合的位置处设置有弧形切口。

优选地,为了提高过滤效果,将第一过滤筐7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过滤筐7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杆20固定到顶部导向块14,两连接杆20的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呈90°,通过控制电机17的正转和反转能够将两第一过滤筐7从罐体2的不同的侧面移出并且当其中一个第一过滤筐7从罐体2移出时,另一第一过滤筐7移入罐体2。当一个第一过滤筐7移出,另一第一过滤筐7未移入到位的情况下,少量污水会直接落在第二过滤筐31上,但是由于量很少,不会对整个过滤过程造成影响,并且第二过滤筐31可拆卸,当第二过滤筐31上的杂质积累到一定量时,将第二过滤筐31取出进行清洁即可。

进一步,每个连接杆20通过旋转气缸21固定到顶部导向块14上并且连接杆20固定在旋转气缸21的旋转轴上,这样当第一过滤筐7移出时,通过控制使旋转气缸21旋转,能够将第一过滤筐7中的杂质倒出。旋转气缸21的型号可以选用MSQB-10A,也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其它型号的旋转气缸。

为了避免第一过滤筐7与罐体2发生干涉,在罐体2上设置有对应两个第一过滤筐7从罐体2移出位置处的避让口9和连接两避让口9的条形切口10,所述连接杆20从条形切口10穿过。

为了便于对第一过滤筐7上的杂质进行收集,在所述固定杆套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杂质收集筒22,所述杂质收集筒22相对于固定杆套12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筐7在从罐体2内移出并绕着固定杆套12的轴线旋转90°后进入到杂质收集筒22中,然后旋转气缸21旋转180°将杂质倒出,最后再反向旋转180°。

所述杂质收集筒22的高度高于连接杆20的高度,这样能够避免在第一过滤筐27旋转时杂质被甩出。进一步地,杂质收集筒22的顶部封闭。

为了便于第一过滤筐7进入到杂质收集筒22,在杂质收集筒22的第一过滤筐7进入的一侧设置有避让通口32。

所述罐体2上对应每个避让口9的位置处设有可以升降的升降挡板24,每个升降挡板24的上方分别设有升降气缸25,每个所述升降气缸25的气缸杆朝下设置且下端与对应的升降挡板24连接,这样当升降气缸25的气缸杆向下伸出时,升降挡板24能够将避让口9挡住以避免或者减小水从避让口9流出。所述升降气缸25采用现有技术。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