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螺机防污泥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1257发布日期:2019-11-25 22:31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螺机防污泥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叠螺机防污泥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叠螺式脱水机最早应用在榨油和鱼肉磨碎后的碎肉压榨脱水、鱼、虾废料过滤中,近年来广泛用于污泥脱水以及其它工业流程脱水领域。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主要包括絮凝装置和脱水装置,将污泥放入絮凝装置,加入絮凝剂将污泥絮凝,脱水装置进料端通过进料管道与絮凝装置的出料端连接,絮凝后的污泥经过进料管道进入脱水装置脱水。在絮凝装置内安装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的目的是通过其搅拌作用将絮凝装置底部的污泥搅起,避免污泥沉降,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搅拌机构搅动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污泥沉降问题,并且搅拌机构的搅动容易将完成絮凝的污泥搅碎,影响絮凝效果,降低脱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叠螺机防污泥沉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叠螺机防污泥沉降装置,包括污泥絮凝箱以及安装在污泥絮凝箱内部的下盘管和上盘管;其中下盘管固定安装在污泥絮凝箱的底部,上盘管位于污泥絮凝箱的上部且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管与下盘管连接;在上盘管上均匀设置多个上出气口,在下盘管上均匀设置多个下出气口,所述下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朝上,上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朝向污泥絮凝箱的出料口;所述支撑管为内部中空结构,在支撑管内安装隔板并将支撑管分隔成不相连通的上通气管和下通气管;不同支撑管的上通气管之间通过上连通管连接并连通,不同支撑管的下通气管之间通过下连通管连接并连通,上连通管通过上输气支管与输气总管连接,下连通管通过下输气支管与输气总管连接,在输气总管上安装高压气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盘管固定在底座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与污泥絮凝箱底部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上输气支管和下输气支管上分别安装手动调节阀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是否打开上输气支管上的手动调节阀。通过高压气泵上的调压阀设定需要的输气压力,然后通过高压气泵抽取空气,经过上输气支管和下输气支管分别输送至上连通管和下连通管,进入上连通管的空气经过上通气管进入上盘管,经上盘管的上出气口排出,进入下连通管的空气经过下通气管进入下盘管,经下盘管上的下出气口排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管为3个。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3个支撑管分别连接在上盘管和下盘管的首部、上盘管和下盘管的尾部、上盘管和下盘管的中部。既能保证良好的支撑作用,又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上盘管和下盘管各个部位的出气均匀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的孔径均为0.8mm-1mm,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的孔径小,污泥絮凝箱内的絮体大且松散,因此即使在不通气的情况下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也不会被堵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通过下盘管上的下出气口出气能够对位于污泥絮凝箱底部的污泥起到向上推动的作用,避免污泥沉降在污泥絮凝箱底部;

2、上盘管的上出气口出气能够对絮凝后的污泥起到助推作用,使其加快向污泥絮凝箱出料口移动,避免絮凝后的污泥堆积,加快工作效率;

3、通过气推方式解决污泥沉降问题,效果好且避免了将絮凝后的污泥搅碎,保证了絮凝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盘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泥絮凝箱;2-下盘管;3-上盘管;4-下出气口;5-上通气管;6-下通气管;7-上连通管;8-下连通管;9-上输气支管;10-下输气支管;11-底座;12-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污泥絮凝箱1以及安装在污泥絮凝箱1内部的下盘管2和上盘管3。其中下盘管2固定安装在污泥絮凝箱1的底部,上盘管3位于污泥絮凝箱1的上部且通过至少两个支撑管与下盘管2连接。所述下盘管2固定在底座11上,所述底座11与污泥絮凝箱1底部螺栓连接。

在上盘管3上均匀设置多个上出气口,在下盘管2上均匀设置多个下出气口4,所述下出气口4的出气方向朝上,上出气口的出气方向朝向污泥絮凝箱1的出料口12。

所述支撑管为内部中空结构,在支撑管内安装隔板并将支撑管分隔成不相连通的上通气管5和下通气管6。不同支撑管的上通气管5之间通过上连通管7连接并连通,不同支撑管的下通气管6之间通过下连通管8连接并连通。

上连通管7通过上输气支管9与输气总管连接,下连通管8通过下输气支管10与输气总管连接。在输气总管上安装高压气泵,在高压气泵上安装调压阀,在上输气支管9和下输气支管10上分别安装手动调节阀门,通过高压气泵上的调压阀设定需要的输气压力,然后通过高压气泵抽取空气,经过上输气支管9和下输气支管10分别输送至上连通管7和下连通管8,进入上连通管7的空气经过上通气管5进入上盘管3,经上盘管3的上出气口排出,进入下连通管8的空气经过下通气管6进入下盘管2,经下盘管2上的下出气口4排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是否打开上输气支管9上的手动调节阀。手动调节阀门和高压气泵均采用现有的手动调节阀门和高压气泵,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支撑管的作用一方面用于上盘管3的支撑固定,另一方面用于输气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为3个,分别连接在上盘管3和下盘管2的首部、上盘管3和下盘管2的尾部、上盘管3和下盘管2的中部,既能保证良好的支撑作用,又能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上盘管3和下盘管2各个部位的出气均匀度。

所述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4的孔径均为0.8mm-1mm,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4的孔径小,污泥絮凝箱1内的絮体大且松散,即使是未絮凝的污泥颗粒也不会进入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4,因此即使在不通气的情况下上出气口和下出气口4也不会被堵塞。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下盘管2上的下出气口4出气能够对位于污泥絮凝箱1底部的污泥起到向上推动的作用,避免污泥沉降在污泥絮凝箱1底部;上盘管3的上出气口出气能够对絮凝后的污泥起到助推作用,使其加快向污泥絮凝箱1出料口12移动,避免絮凝后的污泥堆积,加快工作效率;通过气推方式解决污泥沉降问题,效果好且避免了将絮凝后的污泥搅碎,保证了絮凝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