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3114发布日期:2020-01-21 23:1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



背景技术:

浮岛(floatingislands)是人工设在水面的岛屿,其主要目的为水域边坡防护、野生动物栖息、水景布置等。大部分的浮岛包含一个浮于水上的浮床,及一个填充于所述浮床且提供生物养分的填料基质(如:土壤)。使用者可以将植物栽种于所述填料基质,并通过所述浮床漂浮于水上,而可以达到边坡防护等功效。

惟,由于所述浮床通常为空心的塑胶体,人若站在浮岛上会因晃动而有不安全感,因此通常不作为观光游憩使用。此外,若要加高浮岛的高度,只能挑选高度较高的浮床,或是另外堆叠一个浮岛,但是会因为重心提升,造成结构更容易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多功能生态浮岛。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包含一个上座,及下座。

所述上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自所述底壁向下延伸的延伸筒,及多个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垫高块,所述围绕壁具有透气孔,所述延伸筒具有主根孔,每一个垫高块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垫高块与所述底壁、所述围绕壁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的容根空间。

所述下座沿第一方向与所述上座卡合,并包括承载面、由所述承载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根孔,及多个自所述下座向上延伸的安装块,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还包含封盖,所述封盖用于封闭所述容根空间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每一个安装块还具有形成在相反于所述凹部的表面的纵槽。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还包含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对应的安装块的支撑件,及至少一个安装组,所述至少一个安装组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与对应的安装块,并嵌合于对应的安装块的纵槽。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所述支撑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地板条,所述至少一个地板条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上座的垫高块与所述下座的安装块,使所述上座与所述下座增加转动惯量,而不易晃动,并增加结构的抗折度,达到结构稳定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包含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及连接单元。

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包含上座,及下座。

所述上座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围绕壁、自所述底壁向下方向延伸的延伸筒,及多个自所述底壁向上延伸的垫高块,所述围绕壁具有透气孔,所述延伸筒具有主根孔,每一个垫高块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所述垫高与所述底壁、所述围绕壁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的容根空间。

所述下座沿第一方向与所述上座卡合,并包括承载面、由所述承载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根孔,及多个自所述下座向上延伸的安装块,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

所述连接单元可卸离地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至少其中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下座还具有相反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承载面界定出填充空间的底面,及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的发泡材。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每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上座的所述围绕壁还具有多个固定孔,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组具有栓件,及锁紧件,所述栓件穿设于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其中两个对应的固定孔,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栓件螺合。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连接座,及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固定组。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还包含配件单元,所述配件单元包括栏杆,所述栏杆可卸离地固定于所述连接座。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每一个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上座的所述围绕壁还具有邻近所述上座的垫高块的内周面,及相反于所述内周面的外周面,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围绕壁的外周面。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两个连接座、两个固定组,及嵌设于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间的固定片,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上座的所述围绕壁还具有邻近所述上座的垫高块的内周面,每一个固定组的栓件穿设于各自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的其中一个固定孔与所述连接座及所述固定片,且与对应的所述锁紧件螺合,使所述连接座分别可卸离地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所述上座的内周面。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座具有周壁,所述周壁延伸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使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相邻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所述连接座具有周壁,所述周壁沿所述第一长度方向延伸,使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对角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且通过每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的上座的垫高块与下座的安装块,增加转动惯量,而不易晃动,并增加结构的抗折度,达到结构稳定的功效。再者,通过每一个安装块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的凹部,使得所述下座与所述上座卡合,容易组装拆卸,如要垫高浮岛的高度,可以再将另一个上座堆叠于原来的上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张立体组合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张剖视示意图;

图5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

图6是一张立体组合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

图7是一张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封盖的一个变化态样;

图8是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三实施例;

图9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一个支撑组,及多个地板条;

图10是所述第三实施例的一张立体组合图;

图11是所述第三实施例的一张剖视图;

图12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一个连接座的第一种变化态样;

图13是一张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种变化态样;

图14是一张立体组合图,说明所述第三实施例中的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与多个所述连接座的连接情形;

图15是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四实施例;

图16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四实施例中的其中两个生态浮岛;

图17是所述第四实施例的一张立体组合图;

图18是所述第四实施例的一张剖视图;

图19是一张部分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五实施例;

图20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所述第五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

图21是一个所述第五实施例的一张顶视示意图;

图22是一张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六实施例的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及

图23是所述第六实施例的一张不完整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及一个连接单元6。

应当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定义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x1、第二方向x2与第三方向x3。所述第一方向x1、所述第二方向x2与所述第三方向x3三者互相垂直。

每一个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包含一个上座2,及一个下座3。

所述上座2包括一个底壁21、一个自所述底壁21向上延伸的围绕壁22、一个自所述底壁21向下方向延伸的延伸筒23,及四个自所述底壁21向上延伸的垫高块24。

所述围绕壁22具有一个邻近所述上座2的垫高块24的内周面221、一个相反于所述内周面221的外周面222、至少四个贯穿所述内周面221与所述外周面222的透气孔223,及十二个固定孔2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壁21为四边形,并区分有四个壁部220,每一个透气孔223位于各自的壁部220,每三个固定孔224位于各自的壁部220。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所述底壁21不限于是四边形,且前述透气孔223、固定孔224的数量与配置可视使用者需求调整。

所述延伸筒23具有一个主根孔231。

参阅图2、图3与图4,每一个垫高块24具有开口向下的凹部241。所述垫高块24与所述底壁21、所述围绕壁22界定出开口向上且连通所述主根孔231的容根空间20。

值得说明的是,使用者可以选择地在底壁21与所述垫高块24间置放保水麻绳、吸水棉等,使植栽得以吸收水分,而容易生长。此外,还可以通过所述容根空间20与所述主根孔231更适用于供植物根系延展生长,使植栽更容易茁壮。

所述下座3沿一个第一方向x1与所述上座2卡合,并包括一个承载面31、一个由所述承载面31沿所述第一方向x1延伸的导根孔32,及四个自所述下座3向上延伸的安装块33。

每一个安装块33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24的凹部241,并具有形成在朝向所述上座2的表面的一个纵槽331,及与所述纵槽331成角度的一个横槽332。

所述连接单元6可卸离地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所述连接单元6包括三个固定组61,每一个固定组61具有一个栓件611,及与所述栓件611螺合的一个锁紧件612。每一个栓件611穿设于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相邻接的两个壁部220的对应的固定孔224。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将前述实施例的优点归纳如下:

1.通过所述上座2的垫高块24与所述下座3的安装块33可以增加结构的转动惯量,并增加结构强度,而提升抗折效果,使得踩踏时不会有晃动感,达到结构稳定的功效。

2.再者,通过每一个安装块33对合于各自的垫高块24的凹部241,使得所述下座3与所述上座2卡合,不仅容易组装拆卸,且使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通过对合的所述下座3与所述上座2对合的接触面,增加接触面积,使得结构更为平稳不易倾倒。

3.此外,通过所述容根空间20与所述主根孔231更适用于供植物根系生长,且所述透气孔223可以供植物排出二氧化碳与氧气,使植栽更容易生长。

4.此外,由于所述上座2与所述下座3的形状相配合,如要垫高整体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高度,只需要再将另一个上座2堆叠扣合于原来的上座2,不须额外的组装工作,增加使用者创作的自由度。

参阅图5与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二实施例,其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与所述连接单元6,其差异仅在于:

每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还包含一个用于封闭所述容根空间20的开口的封盖4。所述封盖4的顶面与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围绕壁22的顶面切齐。

所述封盖4可以是pe、木板、格栅、钢构、塑木、陶砖、连锁砖等所构成的平面,供使用者踩踏行走,且不同的封盖4材质有不同的功效:如陶砖材质的封盖4可以吸水,格栅的封盖4可以排水,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需的封盖4材质。此外,使用者还可以于所述封盖4上设置太阳能板。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封盖4不限于是四边形,且不限于是以卡合方式固定于所述上座2的围绕壁22,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三角形,且不仅限于封闭所述容根空间20的开口,也可以用于连接呈l型的三个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增强转角处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除了达到前述实施例的功效外,还可以通过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封盖4所构成的平台供使用者行走。

参阅图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三实施例,其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及所述连接单元6,且还包含一个配件单元7。

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装置还包含一个支撑组5,所述支撑组5包括两个固定于对应的垫高块24的支撑件51、多个安装组52,及多个地板条53。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件51是槽钢,但不限于此。

每一个安装组52用于连接所述支撑件51与对应的垫高块24,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1穿经对应的支撑件51与垫高块24且嵌合于对应的安装块33的纵槽331的一个安装螺丝521,及一个安装螺帽522。借此,通过所述安装螺丝521与所述安装螺帽522限位于对应的纵槽331内,而不易位移,使所述支撑件51稳定的连接于对应的安装块33。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安装螺丝521与所述安装螺帽522也可以嵌合于对应的横槽332。

所述地板条53设置在所述支撑件51上。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51与所述地板条53为纵横设置,也就是每一个支撑件5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每一个地板条53的延伸方向,借此,使得仅需少量的支撑件51,就可以平均地支撑所述地板条53,使结构稳固。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所述支撑件51支撑所述地板条53,使所述地板条53与所述上座2的围绕壁22的顶面切齐,让使用者行走时的地面平整。此外,所述地板条53间的缝隙用于使雨水流入所述上座2,使下雨时地面不易积水。

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多个连接座62。每一个连接座62具有一个周壁621,所述周壁621沿所述第三方向x3延伸,并抵靠在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间。所述固定组61还用于连接所述连接座62与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每一个固定组61的固定件611是沿所述第二方向x2通过对应的周壁621与对应的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围绕壁22后,与对应的锁紧件612螺合。借此,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

所述配件单元7包括一个栏杆71,及两个定位件72。所述栏杆71具有两个相间隔的杆脚711,所述杆脚711穿设于所述连接座62,并通过所述定位件72分别穿设在所述杆脚711与对应的连接座62间,使所述杆脚711受重力自然下降,且通过所述定位件72使所述杆脚711限位于所述连接座62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定位件72是插销。借此,在多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连接时,使用者可以在设置在外围的多功能生态浮岛1上安装所述栏杆71,而围绕成如图14所示的区域,以让使用者在上行走时因为所述栏杆71的阻挡与警示,而不会掉落水中。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连接座62不限于使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相邻地连接,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变化态样中,也可以如图12所示,使所述连接座62沿所述第一方向x1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x2抵靠在排列成l型的三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间。借此,所述连接座62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转角处,进一步使结构稳定。此外,所述连接座62也可以如图13的样态,沿所述第三方向x3延伸,且还具有多个形成在周壁621内的固定壁622,借此,提高连接座62的抗折性,并可以通过表面的通孔供使用者调整栏杆71设置的位置。除前述之外,所述配件单元7还包括多个定位柱73,每一定位柱73限位于所述固定壁622间,且每一定位件72穿设对应的定位柱73与杆脚711,使所述栏杆71不易沿所述第一方向x1移动。

本实施例除了达到前述实施例的功效外,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连接座62固定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方式,与利用支撑件51使所述地板条53与所述上座2的围绕壁22的顶面切齐,及一种设置栏杆71的方法。让使用者可以视其需求搭配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多功能生态浮岛1。

参阅图15~图18,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四实施例,其与所述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所述连接单元6,及所述配件单元7,其差异仅在于:

所述连接单元6还包含多个嵌合在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固定片63。

为了方便说明多功能生态浮岛1固定的方式,以下简略说明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连接方式,其中两个连接座62分别可卸离地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所述上座2的内周面221。四个所述连接座62连接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所述上座2的外周面222。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组61的固定件611与锁紧件612沿所述第三方向x3穿设于各自的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其中两个相对应的固定孔224,使所述连接座62抵靠于对应的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内周面221,并夹挤所述固定片63,借此连接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其余四个所述固定组61用于使四个所述连接座62连接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所述上座2的外周面222。

本实施例的栏杆71穿设于所述地板条53与连接所述上座2的外周面222的所述连接座62,并通过所述定位件72使所述杆脚711定位,因此,可以设置在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两侧,而可以提供使用者类似扶手的功能,适用于设置在走道。

本实施例除了达到前述实施例的功效外,还提供了另一种利用所述连接座62固定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方式,与另一种设置栏杆71的方法。让使用者可以视其需求搭配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多功能生态浮岛1。

参阅图19与图20,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五实施例,其与所述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包含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所述连接单元6,及所述配件单元7,其差异仅在于:

每一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所述底壁21为六边形,且所述围绕壁22区分有六个壁部220。

所述连接单元6包括多个扇形座64。每一个扇形座64具有呈扇形且相隔一个间距的一个顶壁641与一个基壁642、两个连接所述顶壁641与所述基壁642且相夹一个夹角的安装壁643,及多个形成在所述顶壁641、所述基壁642与所述安装壁643的贯孔6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壁643配合所述底壁21的形状而相夹120度,且分别连接对应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壁部220。

所述栏杆71的杆脚711穿设于所述顶壁641与所述基壁642的贯孔644,并通过所述定位件72定位于对应的扇形座64,使所述栏杆71定位于所述扇形座64。

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除了通过其中一个所述固定组61固定于所述上座2的围绕壁22,使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连接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中两个固定组61穿设所述扇形座64的所述安装壁643的贯孔644,使分别对应相邻两个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壁部220的安装壁643固定于所述壁部220,使连结更加稳定。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六边形的多功能生态浮岛1可以与前述实施例的四边形的多功能生态浮岛1通过所述固定组61相连接,更增添使用者的自由度,如图21所示,可以利用六边形的多功能生态浮岛1做大面积的平面,供使用者行走、栽种植物,而四边形的多功能浮岛可以作为步道,连接陆地。借此,使用者可以任意搭配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多功能生态浮岛1,使多个生态多功能生态浮岛1扩充为步道、平台、复层植栽公园等用途。

参阅图22与图2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浮岛组合的一个第六实施例,其与所述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仅在于:

所述下座3还具有一个相反于所述承载面31且与所述承载面31界定出一个填充空间30的底面34,及一个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30的发泡材35。所述底面34与所述承载面31界定出一个填充空间30,且所述底面34具有一个注入孔3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注入孔341注入所述发泡材35,并在发泡成型充满整个所述填充空间30,最后再于所述注入孔341涂抹防水胶(图未示),使水不易进入所述填充空间30。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注入孔341的数量不限于是一个,且位置不限于设置在所述下座3的底面34,也可以设置多个注入孔341在所述下座3的周面。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泡材35的原料可以是聚氨酯(polyurethane,pu),或保丽龙,且因为其质轻坚韧的特性,不仅使所述多功能生态浮岛1的重量轻,浮力增加,还具有缓冲功能,使所述上座2或所述下座3受波浪拍打或外物碰撞时,不易破裂,且有阻挡渗水的功能。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但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