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净水井的生态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2354发布日期:2020-06-17 00:2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带净水井的生态节水灌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节水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净水井的生态节水灌溉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紧缺,尤其是大部分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区,全国700多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且成递增趋势,以致国家不得不花费巨资建设调水工程。雨水是自然界一种优质的淡水资源,经简单处理即可实现冲厕、路面喷洒、绿化浇灌的功能,回用雨水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与此同时,健康住宅、生态居住区正迅猛发展,建筑区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是未来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目前会通过雨水井收集废水或者雨水实现水资源进行灌溉或者家用,而对水资源的净化装置例如专利号为201820733486.3,名称为《一种庭院式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该专利是通过收集污水,然后对污水进行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但是其存在下述缺点:(1)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2)体积大,占地面积大。(3)层结构一旦设置就难以更换,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层结构内堆积大量的杂质,净水效果自然降低,净水速度也变慢,使用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使用效果好,带净水井的生态节水灌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净水井的生态节水灌溉装置,包括净水井及灌溉机构;所述净水井包括进水管、套设于进水管处套的除杂网箱,净水井内位于除杂网箱下方依次设有微生物培养除杂板、化学除杂板、碎石除杂板;所述微生物培养除杂板包括上稻草编织层、下稻草编织层、第一上压网、第一下压网及若干平行设置的营养供给串,该营养供给串位于上稻草编织层和下稻草编织层之间,营养供给串包括细绳、若干穿设于细绳上的微生物寄生球;所述第一上压网和第一下压网共同压紧上稻草编织层、下稻草编织层及营养供给串;所述第一上压网和第一下压网压紧上稻草编织层、下稻草编织层及营养供给串,第一上压网和第一下压网的两端通过长形的第一夹条压紧细绳两端;所述第一夹条的侧面设有第一滑套,所述净水井内壁设有竖直滑架,所述第一滑套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竖直滑架上。除杂网箱可起到过滤水中杂质的作用;微生物培养除杂板可培养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对水进行净化,能有效减少水中的重金属、油渍等有害物质;化学除杂板可进一步净化水,碎石除杂板则可起到加速杂质沉淀和过滤的作用;微生物寄生球可用于寄生微生物,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加速微生物繁殖;上稻草编制层和下稻草编制层可起到过滤杂质,防止微生物寄生球内营养物质快速流失,还能为微生物提高有利的生存条件;微生物寄生球传设于细绳上,而且通过第一夹条压紧第一上压网、第一下压网及细绳,进而能保证微生物寄生球分布的均匀性;第一夹条上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可沿竖直滑架移动,进而调整微生物培养除杂板在净水井内的位置,使用灵活,拆装方便,易于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化学除杂板包括第二上网板、第二下网板、填充于第二上网板和第二下网板之间的两棉片,填充于两棉片之间的活性炭粉和沸石组合体,所述第二上网板、第二下网板两端通过第二夹条压紧两棉片两端,第二夹条侧面连接第二滑套;第二滑套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竖直滑架上位于第一滑套的正下方。所述活性炭可起到净水作用,沸石还能增加水中的氧气,所述棉片可起到过滤作用和减慢水流速度的作用,保证水进行充分的净化;上网板和下网板可起到过滤作用;所述第二夹条可保证上网板和下网板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二滑套可沿竖直滑架移动,调节化学除杂板的位置,使用灵活,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除杂板包括第三上网板、第三下网板、填充于第三上网板和第三下网板之间的碎石泡沫填充物;还包括夹紧第三上网板和第三下网板两端的第三夹条,第三夹条侧面设有第三滑套,该第三滑套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竖直滑架上位于第二滑套正下方。所述碎石泡沫可起到加速沉淀和过滤的作用,而且泡沫和碎石混合可减轻碎石除杂板的重量,同时不影响碎石除杂板的过滤效果;第三上网板、第三下网板可起到过滤作用,所述第三夹条可对碎石除杂板起到固定作用;第三滑套可沿竖直滑架上下移动,使用灵活,拆装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除杂网箱的上部连接长形挂钩,所述净水井靠近边缘处设有连接长形挂钩的挂环;除杂网箱具有可开合的顶盖,除杂网箱侧面设有供进水管插入的插孔,插孔顶部设有向进水管延伸的加固边。该设计的除杂网箱拆装方便,而且清理容易,安装牢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井内设有排杂机构;该排杂机构包括连通净水井底部的排杂管,设于排杂管内的排杂内套,位于排杂内套内的排杂塞,底部连接排杂塞、并能推动排杂塞下移离开排杂内套的竖直杆;竖直杆的顶部穿出净水井连接踏板;所述排杂塞和排杂内套均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所述净水井内壁设有供竖直杆穿过的保护套。使用时,可通过踩踏板,使竖直杆带动排杂塞下移,离开排杂内套,进而水可带动净水井底部的杂质一起从排杂管排出,方便清理净水井内的沉淀物。

进一步地,所述灌溉机构包括连接净水井侧壁位于碎石除杂板下方处的灌溉管、沿长度方向分布于灌溉管上的灌溉孔、一端设于灌溉孔处的渗水件;渗水件的另一端延伸至土壤内。该方式灌溉均匀,灌溉面积大,且能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净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培养除杂板、化学除杂板、碎石除杂板与竖直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灌溉机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净水井1、进水管11、除杂网箱12、长形挂钩13、挂环14、加固边15;灌溉机构2、灌溉管21、灌溉孔22、渗水件23;微生物培养除杂板3、上稻草编织层31、下稻草编织层32、第一上压网33、第一下压网34、细绳35、微生物寄生球36;第一夹条37、第一滑套371;化学除杂板4、第二上网板41、第二下网板42、棉片43、活性炭粉和沸石组合体44;第二夹条45、第二滑套451;碎石除杂板5、第三上网板51、第三下网板52、碎石泡沫填充物53;第三夹条54、第三滑套541、第二滑套451;竖直滑架6;排杂管7、排杂内套72、排杂塞73、竖直杆74、踏板75、保护套7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带净水井的生态节水灌溉装置,包括净水井1和灌溉机构2。

所述净水井1包括进水管11和除杂网箱12,进水管11穿入除杂网箱12内,该净水井1内位于除杂网箱12下方依次设有微生物培养除杂板3、化学除杂板4、碎石除杂板5。该微生物培养除杂板3、化学除杂板4、碎石除杂板5均水平设置。所述微生物培养除杂板3包括上稻草编织层31、下稻草编织层32、第一上压网33、第一下压网34及若干平行设置的营养供给串,其中,上稻草编织层31和下稻草编织层32均由稻草编织而成,第一上压网33和第一下压网34均由不锈钢制成。该营养供给串位于上稻草编织层31和下稻草编织层32之间,营养供给串包括若干细绳35和若干微生物寄生球36,该微生物寄生球36间隔传设于细绳75上。所述第一上压网33和第一下压网34共同压紧上稻草编织层31、下稻草编织层32及营养供给串。所述第一上压网33和第一下压网34压紧上稻草编织层31、下稻草编织层32及营养供给串,第一上压网33和第一下压网34的两端通过长形的第一夹条37压紧细绳35两端。所述第一夹条37的侧面设有第一滑套371,所述净水井1内壁设有竖直滑架6,所述第一滑套371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竖直滑架6上。所述第一滑套371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竖直滑架6上。竖直滑架6上设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套371呈c形,该第一滑套371与滑轨配合设置。

所述微生物寄生球76包括营养球和外网套,所述营养球可采用土壤和现有的微生物营养剂混合,又或者土壤与腐烂蔬果的混合物等。最好在微生物寄生球上传设小孔,方便微生物寄生和获取营养球内的营养。

所述化学除杂板4包括第二上网板41、第二下网板42、两片棉片43及活性炭粉和沸石组合体44,两片棉片43填充于第二上网板41和第二下网板42之间。活性炭粉和沸石组合体44填充于两棉片43之间。该活性炭粉和沸石组合体44由活性炭粉和沸石混合而成,其比例可根据需要设计。所述第二上网板41、第二下网板42两端通过第二夹条45压紧,再第二夹条45的压紧作用下,第二上网板41和第二下网板42也能压紧两棉片83的两端。第二夹条45侧面连接第二滑套451;第二滑套451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竖直滑架6上位于第一滑套371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滑套451和第一滑套371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同理,所述碎石除杂板5包括第三上网板51、第三下网板52及碎石泡沫填充物53,碎石泡沫填充物53填充于第三上网板51和第三下网板52之间。碎石泡沫填充物53由碎石和泡沫颗粒混合而成,其比例可根据需要设计,重量轻,但是沉淀和净水效果好。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加设了第三夹条54,第三夹条54夹紧第三上网板51和第三下网板52两端,该第三夹条54侧面设有第三滑套541,第三滑套541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竖直滑架6上位于第二滑套451正下方。该第三滑套541和第一滑套371的结构也相同,此处也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清理除杂网箱12,于是所述除杂网箱12的上部连接长形挂钩13,长形挂钩13的顶部形成勾状。所述净水井1靠近边缘处设有挂环14,挂环14连接长形挂钩13。除杂网箱12具有可开合的顶盖,该可开合方式可以是卡接、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除杂网箱12侧面设有插孔,插孔供进水管11插入,插孔顶部设有加固边15,加固边15向进水管11延伸。进而提高除杂网箱12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再者,所述净水井1内设有排杂机构。该排杂机构包括排杂管7、排杂内套72、排杂塞73及竖直杆74。排杂管7连通净水井1底部,排杂内套72设于排杂管内,排杂塞73位于排杂内套72内,竖直杆74底部连接排杂塞73、并能推动排杂塞73下移离开排杂内套72。竖直杆74的顶部穿出净水井1连接踏板75。即竖直杆74的顶端铰接于踏板75一端底面,踏板75另一端下倾至贴近地面,踏板75底面压紧弹簧于地面上,该弹簧套设于竖直杆74外。所述排杂塞73和排杂内套72均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所述净水井1内壁竖直的保护套76,该保护套76供竖直杆74穿过。

所述灌溉机构2包括灌溉管21、灌溉孔22及渗水件23。灌溉管21连接净水井1侧壁,灌溉管21位于碎石除杂板5下方处。灌溉孔22沿长度方向分布于灌溉管21上,渗水件23一端设于灌溉孔52处。渗水件53的另一端延伸至土壤内。渗水件53的结构可根据需要设计,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渗水件为棉丝,棉丝一端捆扎呈端头,另一端扩散于土壤中,端头塞于灌溉孔52内。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