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鱼塘、水池、集装箱的水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3937发布日期:2020-02-07 22:2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处理鱼塘、水池、集装箱的水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处理鱼塘、水池、集装箱的水质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集装箱及鱼塘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一般处理工艺有:沉降池絮凝沉降、过滤的化学一级处理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可除去大部分污染物;但占地面积大,对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污水处理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化学一级处理→生物降解法,该方法克服了化学一级处理法处理效果欠佳的缺点,但处理周期长,对自然温度、水质变化等因素敏感,工艺稳定性欠佳。化学一级处理→化学氧化降解的化学二级强化处理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处理速度快,但化学药剂消耗大,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化学一级处理→电化学氧化降解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处理速度快、效果好,但能耗大,一般在经济上难以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增氧效果的用于处理鱼塘、水池、集装箱的水质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处理鱼塘、水池、集装箱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储水容器,其中:储水容器内设有能实施喷淋增氧效果的喷淋头,喷淋头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连接有水气混合阀,水气混合阀连接有射流阀,射流阀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臭氧发生器和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与储水容器之间通过回水管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射流阀与臭氧发生器之间通过臭氧输出管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回水管串联有高压水泵。

具体进一步,所述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包括净化壳体、光触媒管和定位件,光触媒管一端置于净化壳体内,光触媒管另一端置于净化壳体的法兰口处,净化壳体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进水口和回水管相连接,出水口和射流阀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储水容器的内壁处安装有固定架,喷淋头与固定架相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喷淋头至少三个,并且喷淋头均匀分布储水容器内。

具体进一步,所述储水容器内底面处设有过滤海绵或纤维物,过滤海绵或纤维物位于回水管的出口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定位板,定位板压于过滤海绵或纤维物的顶面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水气混合阀内设有第一絮流板和第二絮流板,第一絮流板和第二絮流板相连接,射流阀包括文丘里管和臭氧输入管,臭氧输入管连接于文丘里管的中部位置处。

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絮流板和第二絮流板呈半圆形,第一絮流板和第二絮流板的外圆边缘顶于混合阀的内壁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结构通过臭氧发生器和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组合能对水质进行净化和消毒效果,并且臭氧在衰弱过程中对水质进行增氧效果;2、本结构采用喷淋头实施增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储水容器、输送管、喷淋头和固定架相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储水容器、喷淋头、输送管、回水管、过滤海绵和定位板相连接示意图。

图5为水气混合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絮流板和第二絮流板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射流阀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说明:

储水容器1;输送管2;固定架201;喷淋头3;臭氧发生器4;臭氧输出管5;水气混合阀6;第一絮流板601;第二絮流板602;射流阀7;文丘里管701;臭氧输入管702;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8;净化壳体801;出水口802;进水口803;光触媒管804;定位件805;高压水泵9;回水管10;过滤海绵11;定位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处理鱼塘、水池、集装箱的水质净化装置,包括储水容器1,其中:储水容器1内设有能实施喷淋增氧效果的喷淋头3,喷淋头3连接有输送管2,输送管2连接有水气混合阀6,水气混合阀6连接有射流阀7,射流阀7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臭氧发生器4和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8,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8与储水容器1之间通过回水管10相连接。

本结构通过臭氧发生器4和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8组合能对水质进行净化和消毒效果,并且臭氧在衰弱过程中对水质进行增氧效果;2、本结构采用喷淋头3实施均匀喷淋并且对储水容器1内进行增氧效果。

储水容器1包括鱼塘、水池和集装箱,储水容器1排出的污水从回水管10进入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8内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进入射流阀7内,此同时,臭氧发生器4产生大量的臭氧输入至射流阀7内,臭氧和净化后的水一并进入水气混合阀6进行充分混合后,从水气混合阀6输送到喷淋头3,喷淋头3实施喷淋增氧作用,如此循环运作。

其中,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8组合能对水质进行净化;臭氧发生器4输出的臭氧直接水质进行杀菌,并在流入储水容器1内一段时间,出现臭弱过程中,对水质进行增氧效果,为养殖提供更好环境,使水质中含氧量较高,在环境温度为30度下,大气含氧量超过26.73,超过10至30%,解决在温度升高而含氧量降低状态,能维持含量在26.73以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射流阀7与臭氧发生器4之间通过臭氧输出管5相连接,起到方便连接作用。另外,所述回水管10串联有高压水泵9,高压水泵9能实施高水压。再者,所述纳米光触媒水质净化器8包括净化壳体801、光触媒管804和定位件805,光触媒管804一端置于净化壳体801内,光触媒管804另一端置于净化壳体801的法兰口处,净化壳体801设有出水口802和进水口803,进水口803和回水管10相连接,出水口802和射流阀7相连接。其中水与光触媒的接触面积大:采用的纳米复合多孔陶瓷颗粒为高活性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银等与多孔天然吸附材料复合而成,颗粒孔径为10~1000μm,孔隙率大于50%,孔隙相互连通,比表面积大>10m2/g,密度小为1.0~2.0g/cm3,颗粒直径在2-20mm,净化过程中颗粒可悬浮于水中。按200克触媒颗粒、每克触媒颗粒的比表面积10平方米计算,水与触媒总接触面积为:10m2×200=200m2。而对石英玻璃管或玻璃片来说,其总接触面积也不过几个至十几个平方米。因此其接触面积为现有技术的几十甚至上百倍。能对水中悬浮物、颗粒、重金属的吸附率在99%以上,对水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常见细菌的杀灭率达90%以上。其净化效果与现有市场销售的净水器滤芯的效果相当。水在紫外光照射下,经纳米光触媒进行深度净化,进一步杀灭细菌、降解有机物达99%,符合直接饮用水标准。射流阀是利用射流原理做成的执行器,通过它对流体能源实行控制和调节。

水气混合阀6的特点是:它是一个四个方向都开口的不等长的“四通”结构,其中上端口设置进气喷嘴,进气喷嘴底部开有喷气孔,其孔径为20-40mm,侧壁开有6-18个喷气孔,其孔径为5-40mm,下端口连接装有脉冲减压阀的导管。水气混合阀6的气泡粒径可控,并且可使气泡破碎,控制破碎产生的能量以及破碎周期,最终实施水气混合并且输出到喷淋头3。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储水容器1的内壁处安装有固定架201,喷淋头3与固定架201相连接。进一步固定喷淋头3位置。固定架201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实施固定;或者可以通过粘贴方式实施固定架201固定。另外,所述喷淋头3至少三个,并且喷淋头3均匀分布储水容器1内,实施进一步提升喷淋效果;再者,如图4所示,所述储水容器1内底面处设有过滤海绵11或纤维物,过滤海绵11或纤维物位于回水管10的出口处。过滤海绵11或纤维物有效过滤杂质,防止杂质进入高压水泵9,过滤海绵11或纤维物可以拆出进行清洗,能保持过滤效果。所述储水容器1内设有定位板12,定位板12压于过滤海绵11或纤维物的顶面处。采用定位板12实施固定过滤海绵11位置。其中纤维物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包括合成纤维或无机纤维。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气混合阀6内设有第一絮流板601和第二絮流板602,第一絮流板601和第二絮流板602相连接,另外,所述第一絮流板601和第二絮流板602呈半圆形,第一絮流板601和第二絮流板602的外圆边缘顶于混合阀6的内壁处。第一絮流板601和第二絮流板602相互交叉拼接而成,第一絮流板601和第二絮流板602组合实施阻流和絮流作用,从第一絮流板601和第二絮流板602之间相互错开的空间流经实施水和臭氧充分混合。

如图7所示,射流阀7包括文丘里管701和臭氧输入管702,臭氧输入管702连接于文丘里管701的中部位置处。臭氧发生器4产生一定量的臭氧并输入臭氧输入管702内,文丘里管701能实施高速出,使压力能转化速度能,使水与臭氧混合均匀和完全而喷射,使臭氧溶解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其中该射流阀7的通水量60至100立方米/每小时。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