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热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5424发布日期:2020-05-01 17:5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垃圾热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垃圾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断增加,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的垃圾量也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垃圾包围农村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垃圾热解炉作为一种小型的垃圾处理设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等优点,是公认的农村垃圾处理理想设备。这是由于利用热解炉处理垃圾的过程主要是将废物堆到反应炉腔内,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废物的热分解,通常热解温度比焚烧温度低,有机废物经热解后可得到能分离、回收和再利用的气体或液体燃料;此外,由于热解温度相对较低,热解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较少,而且尾气排放最少。

当前,在实际热解过程中,垃圾进入反应炉腔后完全挤成一堆,外部的垃圾先于堆内的垃圾反应,位于中心的垃圾由于无法吸收足够的热量,热解速度较慢,一个批次垃圾所需的热解处理时间较长,增大了能源消耗;其次,热解后期得到的灰渣也无法进一步热解,反应很不充分,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利用人工间隔搅动反应炉腔内的垃圾以避免垃圾长期积压成堆,然而人工搅动操作麻烦,工作强度大,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对工人的身体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垃圾热解炉的温度较高,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无法保证操作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垃圾热解效率低、热解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垃圾热解装置。

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包括:

热解炉体,所述热解炉体上设有进料口;

反应容器,设在所述热解炉体内,所述反应容器中设有导流隔断部件,所述导流隔断部件将所述反应容器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热解室,所述导流隔断部件用于将经所述进料口输入所述热解炉体的待处理垃圾导流至所述热解室内。

工作时,待处理垃圾通过进料口进入热解炉体后,导流隔断部件将待处理垃圾分别导流至其两侧的热解室,在这期间由于导流隔断部件的导流作用,待处理垃圾会在各个热解室中形成不规则架桥状的结构。具体地,在进料的同时点火热解,上端进料的垃圾先在导流隔断部件的作用下被分散,即垃圾处于分翻料层;松散的垃圾下沉时会吸收足够的热量,即进入预热解层;随着垃圾的继续下沉,垃圾会自动热解,即进入热解层;热解的垃圾最后完全成为灰烬,自动下沉至灰烬层。

上述垃圾热解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导流隔断部件将待处理垃圾分别导入多个热解室进行热解,增加了同一批次垃圾吸收热量的机会;另一方面,由导流隔断部件对待处理垃圾进行承上启下的持续分割,在导流隔断装置的作用下,可持续对垃圾进行自动分、翻料与自上至下的分层分段热解,松散的垃圾在下沉时经过预热解层会吸收足够的热量,大大提升了热解的速度,缩短了一个批次垃圾的热解处理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由于垃圾可以经历较为充分的热解反应,可以直接反应得到灰烬,不会有未反应完全的灰渣,垃圾可以被充分热解,节约了资源。

(2)上述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搅动反应炉腔内的垃圾,操作简单,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了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对工人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也避免了人工干预高温炉膛的危险,从源头上提高了安全性。

(3)一般的垃圾热解过程基本是由外向内对垃圾进行热解,而本实用新型将待处理垃圾分成多堆处理,由导流隔断部件分割形成多个进氧内腔;同时导流隔断部件将垃圾进行分散,内、外层的垃圾可均等地吸收热量和与氧气接触,从而待处理垃圾可由内向外、由外向内无死角地进行全方位热解,从结构上保证了最高的热解效率化和垃圾充分的灰烬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容器的表面开设用于导入热量的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均匀分布设在所述反应容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隔断部件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热解室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顶端设有导流檐,所述导流檐由所述导流板顶端向所述热解室倾斜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容器悬吊设置于所述热解炉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容器上部设有与所述进料口位置对应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边缘环绕设有加强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容器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垃圾热解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垃圾热解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垃圾热解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利用图1所示的垃圾热解装置热解垃圾的示意图。

图中,100、热解炉体,110、进料口,

200、反应容器,201、通孔,202、开口,203、加强框,204、加强筋板,210、导流隔断部件,211、导流板,212、导流檐,220、热解室,

301、分翻料层,302、预热解层,303、热解层,304、灰烬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垃圾热解装置,包括热解炉体100和反应容器200。热解炉体100上设有进料口110。反应容器200设在热解炉体100内,反应容器200中设有导流隔断部件210,导流隔断部件210将反应容器20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热解室220,导流隔断部件210用于将经进料口110输入热解炉体100的待处理垃圾导流至热解室220内。

工作时,待处理垃圾通过进料口110进入热解炉体100后,导流隔断部件210将待处理垃圾分别导流至其两侧的热解室220,在这期间由于导流隔断部件210的导流作用,待处理垃圾会在各个热解室220中形成不规则架桥状的结构。具体地,在进料的同时点火热解,上端进料的垃圾先在导流隔断部件210的作用下被分散,即垃圾处于图4所示的分翻料层301;松散的垃圾下沉时会吸收足够的热量,即进入预热解层302;随着垃圾的继续下沉,垃圾会自动热解,即进入热解层303;热解的垃圾最后完全成为灰烬,自动下沉至图4所示的灰烬层304。

上述处理过程将垃圾放置在完全密封的热解炉体100内,炉内温度需加热至450到750℃,在高温及缺氧情况下,垃圾中的有机物将被彻底分解成固体垃圾和热气两部分。其中,固体垃圾主要是灰粉、矿物质及碳化物,经过后续的冷却清洗后其中的各种金属将被分离出来,由此产生的焦炭也可被重复利用;热气中的可凝结部分将被转化为油脂,而剩余热气则将被用于对热解炉体100的炉壁进行加热。

在上述过程中,一方面,导流隔断部件210将待处理垃圾分别导入多个热解室220进行热解,增加了同一批次垃圾吸收热量的机会;另一方面,由导流隔断部件210对待处理垃圾进行承上启下的持续分割,在导流隔断装置的作用下,可持续对垃圾进行自动分、翻料与自上至下的分层分段热解,松散的垃圾在下沉时经过预热解层302会吸收足够的热量,大大提升了热解的速度,缩短了一个批次垃圾的热解处理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由于垃圾可以经历较为充分的热解反应,可以直接反应得到灰烬,不会有未反应完全的灰渣,节约了垃圾资源。

上述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搅动反应炉腔内的垃圾,操作简单,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了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对工人的身体带来不利影响;也避免了人工干预高温炉膛的危险,从源头上提高了安全性。

一般的垃圾热解过程基本是由外向内对垃圾进行热解,而本实用新型将待处理垃圾分成多堆处理,由导流隔断部件210分割形成多个进氧内腔;同时导流隔断部件210将垃圾进行分散,内、外层的垃圾可均等地吸收热量和与氧气接触,从而待处理垃圾可由内向外、由外向内无死角地进行全方位热解,从结构上保证了最高的热解效率化和垃圾充分的灰烬化。

请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容器200的表面开设用于导入热量的通孔201。热解炉体100发出的热量可经通孔201快速传导进入反应容器200内部,从而待处理垃圾可以更快速地吸收热量,促进了热解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当然,反应容器200的表面不开设通孔201也不会影响到本实用新型的正常实施,在此不作限制。

优选的,通孔201均匀分布设在反应容器200上。均匀分布的通孔201可以使得热量从反应容器200的各表面进入热解室220中。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隔断部件210包括导流板211,导流板211设在每两个相邻的热解室220之间。导流板211可以将相邻的热解室220隔开,且结构简单,能够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制作成本。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正常实施的情况下,导流隔断部件210还可以选用导流网、导流杆等部件,此处对其具体结构不作限制。

更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211顶端设有导流檐212,导流檐212由导流板211顶端向热解室220倾斜延伸。待处理垃圾可顺着倾斜延伸导流檐212直接滑至导流板211两侧的热解室220,导流檐212也可对垃圾进行快速分散,加快了导流速度,有效提升了导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容器200悬吊设置于热解炉体100内。悬吊的方式方便固定,有助于反应容器200的快速安装和拆卸。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容器200可直接坐设在热解炉体100内,此处不作限制。

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口110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料口110提升了进料的速度,从而整体上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热解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容器200上部设有与进料口110位置对应的开口202。开口202一方面有利于快速接收从进料口110输入的垃圾,另一方面热解炉体100发出的热量可经开口202快速传导进入反应容器200内部,从而待处理垃圾可以更快速地吸收热量,促进了热解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容器200顶部可以只开设用于与进料口110连通的输料口,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202边缘环绕设有加强框203。加强框203可提升反应容器200开口202处的强度,提升反应容器200抵抗形变的能力,可延长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应容器200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板204。加强筋板204可提升反应容器200底部的强度和刚性,提升了反应容器200抵抗形变的能力,避免底部长时间承载垃圾的重量发生破裂,延长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