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3280发布日期:2020-08-11 21:4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医疗用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污水主要是从医院的诊疗室、化验室、病房、洗衣房、x片照相室和手术室等排放的污水,其污水来源及成分十分复杂。医院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的特征。然而现有的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功能单一,只是简单的处理,杀菌做的不好,排放的污水中往往还含有不少未经消毒的传染病毒或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用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杀菌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池、一级消毒灭菌池和二级消毒灭菌池;所述过滤池通过第一排水管与一级消毒灭菌池连通,一级消毒灭菌池通过第二排水管与二级消毒灭菌池连通;所述过滤池内设有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倾斜设置;所述过滤池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排气管,一级消毒灭菌池的顶部连接有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和第三排气管通过导气管与二级消毒灭菌池,过滤池和一级消毒灭菌池在过滤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分别通过第二排气管和第三排气管传输至二级消毒灭菌池中;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一端与过滤池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一级消毒灭菌池的中上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设有第一输水泵;所述过滤池的侧部还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氯气供应管,过滤池通过所述氯气供应管与氯气供应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上还设有活性炭吸附罐。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上端部所对应的过滤池内壁上设有反清洗器,所述反清洗器包括固定在过滤池内壁上的高压喷头,所述高压喷头的喷水口迎向所述过滤网设置,所述高压喷头通过回流管与二级消毒灭菌池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消毒灭菌池通过消毒水输送管与消毒水储蓄箱连通,所述消毒水输送管上设有流量计和第三输水泵,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消毒水储蓄箱和第三输水泵之间;所述一级消毒灭菌池内还设有液位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一级消毒灭菌池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二级消毒灭菌池的中上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上设有第二输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消毒灭菌池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二级消毒灭菌池内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与第二排水管连通,且布水器上分布有若干布水孔;所述二级消毒灭菌池的顶部设有紫外光杀菌灯,所述第三排气管与二级消毒灭菌池的中上部连通,且所述导气管与二级消毒灭菌池连通的进气口设置在布水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室内还设有搅拌装置,且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顶部穿过所述过滤池的顶部与一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下端部通过安装台安装在过滤池的内壁上,所述安装台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安装台内安装有一个集污篮,所述集污篮的顶部不高于所述过滤网的下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台的顶部内侧设有下沉形成的限位台阶,所述集污篮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且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的固定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集污篮的顶部还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采用首先对污水进行过滤,然后通过一级消毒灭菌池和二级消毒灭菌池对污水进行两级消毒灭菌,提高了灭菌消毒效率;并且,本申请还通过向过滤池中通过氯气,可以在过滤过程中实现对污水的初级消毒,同时减少过滤杂质上残留的细菌,有利于后期对过滤出的杂质的处理;此外,本申请还设有配有气体灭菌机构,通过第二排气管和第三排气管分别将过滤池和一级消毒灭菌池在过滤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传输至二级消毒灭菌池中进行灭菌,可有效防止过滤过程中的产生的气体将污水中的将细菌带到空气中。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过滤池;11、进水口;12、氯气供应管;13、第一排水管;14、第一输水泵;2、过滤网;21、安装台;22、集污篮;23、提手;3、搅拌轴;31、搅拌叶片;32、电机;4、活性炭吸附罐;5、一级消毒灭菌池;51、第二排水管;52、第二输水泵;6、消毒水储蓄箱;61、消毒水输送管;62、流量计;63、第三输水泵;64、液位计;7、二级消毒灭菌池;71、第三排水管;72、回流管;73、第四输水泵;74、高压喷头;75、第一排气管;8、布水器;81、布水孔;9、紫外光杀菌灯;10、导气管;101、第二排气管;102、第三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医疗用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池1、一级消毒灭菌池5和二级消毒灭菌池7;所述过滤池1通过与一级消毒灭菌池5连通,一级消毒灭菌池5通过第二排水管51与二级消毒灭菌池7连通;本申请采用首先对污水进行过滤,然后通过一级消毒灭菌池5和二级消毒灭菌池7对污水进行两级消毒灭菌,提高了灭菌消毒效率。

下面分别对各个组件进行详细描述:

所述过滤池1内设有过滤网2,且所述过滤网2倾斜设置,通过过滤网2可以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且倾斜设置的过滤网2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杂质堆积在过滤网2上堵住过滤孔。

所述过滤网2上端部所对应的过滤池1内壁上设有反清洗器,所述反清洗器包括固定在过滤池1内壁上的若干高压喷头74,所述高压喷头74的喷水口迎向所述过滤网2设置,所述高压喷头74通过回流管72与二级消毒灭菌池7连通,所述回流管72上设有第四输水泵73。通过设置反清洗器,可以便于定期对过滤网2进行清理,提高了清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工作人员清理过滤网2的工作量。反清洗器的所需的水来自二级消毒灭菌池7,实现了水循环利用。

所述过滤池1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01,一级消毒灭菌池5的顶部连接有第三排气管102,所述第二排气管101和第三排气管102通过导气管10与二级消毒灭菌池7,过滤池1和一级消毒灭菌池5在过滤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通过第二排气管101和第三排气管102传输至二级消毒灭菌池7中。通过设置气体灭菌机构,即通过第二排气管101和第三排气管102分别将过滤池1和一级消毒灭菌池5在过滤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传输至二级消毒灭菌池7中进行灭菌,可有效防止过滤过程中的产生的气体将污水中的将细菌带到空气中。

所述第一排水管13的一端与过滤池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一级消毒灭菌池5的中上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13上设有第一输水泵14;所述过滤池1的侧部还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氯气供应管12,过滤池1通过所述氯气供应管12与氯气供应装置连通,通过向过滤池1中通过氯气,可以在过滤过程中实现对污水的初级消毒,同时减少过滤杂质上残留的细菌,有利于后期对过滤出的杂质的处理。此外,所述第一排水管13上还设有活性炭吸附罐4,可以对污水中余氯进行吸附,同时去除水中的臭味。

所述一级消毒灭菌池5通过消毒水输送管61与消毒水储蓄箱6连通,所述消毒水输送管61上设有流量计62和第三输水泵63,所述流量计62设置在消毒水储蓄箱6和第三输水泵63之间;所述一级消毒灭菌池5内还设有液位计64;所述第二排水管51的一端与一级消毒灭菌池5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二级消毒灭菌池7的中上部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51上设有第二输水泵52。在工作过程中,可通过液位计64获取一级消毒灭菌池5内的液位量,进一步计算一级消毒灭菌池5内的污水量,然后打开第三输水泵63根据预设比例向一级消毒灭菌池5中加入适量的消毒水;其中消毒水储蓄箱6中为高浓度消毒水,以使方便调节加入量;另一方面,若将消毒粉直接加入一级消毒灭菌池5,消毒粉会有部分附着在一级消毒灭菌池5的顶壁上,不方便计量的同时还非常难清理。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可采用plc控制器分别与液位计64、流量计62和第三输水泵63连接,通过plc控制器根据预设比例自动控制消毒液的加入量,实现自动加量。

所述二级消毒灭菌池7包括横向设置在所述二级消毒灭菌池7内的布水器8,所述布水器8与第二排水管51连通,且布水器8上分布有若干布水孔81;所述二级消毒灭菌池7的顶部设有紫外光杀菌灯9,通过布水器8将进入其中的污水分布开,可以提高紫外光杀菌灯9的灭菌效率。所述第三排气管102与二级消毒灭菌池7的中上部连通,且所述导气管10与二级消毒灭菌池7连通的进气口设置在布水器8的上方;通过将过滤过程中的产生的气体直接引入二级消毒灭菌池7中利用紫外光杀菌灯9进行灭菌然后通过第一排气管75排出,可以提高紫外光杀菌灯9的使用效率,并且不用额外增加设备,节约了成本。

所述过滤室内还设有搅拌装置,且所述过滤网2设置在所述搅拌装置的下方;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垂直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内的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上设有若干搅拌叶片31,所述搅拌轴3的顶部穿过所述过滤池的顶部与一电机32连接。通过在过滤室内设置搅拌装置,可以在过滤时对污水进行搅拌,提高过滤效率,同时还可以增加氯气与污水的混合效率,提高了氯气的杀菌效率。

所述过滤网2的下端部通过安装台21安装在过滤池1的内壁上,所述安装台21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安装台21内安装有一个集污篮22,所述集污篮22的顶部不高于所述过滤网2的下端部。通过在过滤网2的下端部设置集污篮22,可以对过滤出的杂质进行收集,以便于清理,所述安装台21的顶部内侧设有下沉形成的限位台阶,所述集污篮22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且与所述限位台阶相配合的固定台阶,并且,所述集污篮22的顶部还设有提手23,该结构使得工作人员可方便地取出和放入集污篮22。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