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48830发布日期:2020-12-01 14: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的有烘干装置(2)、粉碎装置(3)、第一输送装置(4)、筛分装置(5)、第二输送装置(6)和淋洗装置;所述烘干装置(2)和所述粉碎装置(3)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连通;所述筛分装置(5)设置于所述粉碎装置(3)的下面,所述筛分装置(5)与所述淋洗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输送装置(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2)包括壳体(21)、隔热板(22)、导热板(23)、加热管(24)和烘干腔(25),所述壳体(21)的底部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壳体(21)的内部连接所述隔热板(22);所述隔热板(22)内设置所述导热板(23);所述导热板(23)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23)与所述隔热板(22)之间设有若干所述加热管(24),所述导热板(23)内部设有所述烘干腔(25);所述烘干腔(25)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与所述粉碎装置(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装置(3)包括底座(31)、箱体(32)、进料口(33)、压辊(34)、驱动装置(35)和出料口(36);

所述底座(31)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底座(31)上设置有所述箱体(32);

所述箱体(32)的顶部设置有所述进料口(33),所述进料口(33)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与所述烘干腔(25)连通;

所述箱体(32)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出料口(36),所述出料口(36)下面对应设置所述筛分装置(5);

所述箱体(32)的内部对称设有所述压辊(34),所述压辊(3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所述箱体(32)转动连接,所述压辊(34)的一端穿过箱体(32)与所述驱动装置(35)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35)包括电机(351)、第一转轮(352)、第二转轮(353)和三角带(354),所述电机(351)固定在所述底座(31)上,所述电机(351)的输出轴固定有所述第一转轮(352),所述第一转轮(352)通过所述三角带(354)与所述第二转轮(35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353)与所述压辊(34)穿过所述箱体(32)的一端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33)呈锥形结构,且位于所述压辊(34)的上面;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一端穿过所述烘干腔(25),所述第一输送装置(4)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进料口(33)的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分装置(5)包括振动架(51)和设于所述振动架(51)上的筛板(52);

所述振动架(51)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筛板(52)上设置有振动电机(53);

所述筛板(52)呈倾斜设置,所述筛板(52)的下面设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6),通过所述第二输送装置(6)与所述淋洗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洗装置包括外壳(71)、辊筒(72)、连接杆(73)、主轴(74)、轴套(75)、搅拌杆(76)、第一电机(77)和第二电机(78);

所述外壳(71)倾斜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外壳(71)为圆筒状结构,所述外壳(71)上设置加药口,所述外壳(71)的一端设置淋洗进料口,所述外壳(71)的另一端设置淋洗出料口,且所述淋洗进料口高于所述淋洗出料口;

所述外壳(71)内同轴设置所述辊筒(72),所述辊筒(72)上均匀设置筛孔(79),所述辊筒(72)内同轴设置所述主轴(74);

所述主轴(74)与所述辊筒(72)通过所述连接杆(73)固定连接,所述主轴(74)外套设有所述轴套(75),所述主轴(74)由所述第一电机(77)驱动转动;

所述轴套(75)上垂直连接若干所述搅拌杆(76),所述轴套(75)通过所述第二电机(78)驱动转动,且所述主轴(74)和所述轴套(75)转动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74)和轴套(75)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上安装有喷射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土壤的异位修复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有烘干装置、粉碎装置、第一输送装置、筛分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和淋洗装置;烘干装置和粉碎装置通过第一输送装置连通;筛分装置设置于粉碎装置的下面,筛分装置与淋洗装置通过第二输送装置连通;解决了现有污染土壤异位修复设备混合效果差、处理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问题,具有提高污染土壤与药品的混合效果、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的显著优势。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周嘉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上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