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膜布自动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9378发布日期:2020-05-29 12:5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膜布自动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隔膜布自动清洗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隔膜电解技术是电渗透和电解综合应用的技术。其主要利用两电极之反应,将阳极区和阴极区的反应物和产物分离、提取和处理,它广泛地应用在化工、环保、有色冶金等领域。硫化镍阳极电解最早在50年代后,加拿大实现了产业化,60年代后我国也采用了这种工艺,其工作原理是:阳极过程是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其中的硫原子氧化成元素硫,同时由于其它金属杂质的溶解以及氢氧离子放电,造成了阳极液酸度增加,硫化镍阳极溶解时的阳极电位是1·2v,高于阳极位的不会溶解而进入阳极泥,低于阳极电位的则溶解进入溶液;阴极过程是力求镍离子在阴极上还原,尽量减少氢离子和杂质离子在阴极上放电,一般电解液的偏向中性,有时为了避免硫酸镍水解会加入一定的缓冲剂。在硫化镍阳极不断溶解的条件下,电解液中杂质含量会逐渐增加,因此必须除去铜、铬等杂质,一般采用隔膜电解槽进行电解。隔膜电解槽的作用是将电解槽分成阳极室和阴极室两部分,隔膜内的液面一般比隔膜外液面高出30-50mm,这样可以保证阴极电解液通过隔膜的速度大于在电流作用下铬、铁等离子从阳极移向阴极的移动速度。隔膜的作用是防止电解槽两级的生成物相互混合,同时又能保证溶液中离子在阴阳极之间的迁移。因此隔膜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隔膜必须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能够被电解液润湿,保证溶液中的离子能够顺利的通过;2、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强度,保证隔膜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冲击破坏性;3、化学稳定性能强,电解液一般都不趋于中性,对隔膜都会有一定的腐蚀损伤,材料得化学稳定性对与电解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4、价格便宜,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面广。

锰电解隔膜框及其隔膜布均是用行车从草酸池里吊出后,在固定地区域采用人工用高压水冲洗,存在清洗不完全影响后续电解隔膜渗透效率,进一步影响隔膜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清洗工作效率低下,自动化程度底,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锰电解隔膜框及其隔膜布清洗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膜布自动清洗机达到了自动化程清洗,清洗效率高,并且方便安装水枪辅助清洗,加强清洗效果。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隔膜布自动清洗机,包括小车导轨、轱轮、外框架、升降滑块、水平移动气缸、清洗组件连接孔、电解隔膜框、升降导轨、升降气缸、引导条、清洗组件支撑板、清洗轴驱动电机、旋转清洗轴、挡板、支撑块、传动齿轮和轴杆,所述小车导轨顶部与轱轮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外框架内侧均与四个所述升降导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升降滑块两端的内壁均与升降导轨外壁活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气缸底部与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清洗组件连接孔均开设于清洗组件支撑板顶部,五个所述清洗轴驱动电机底部均与清洗组件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旋转清洗轴顶部的外壁均与清洗组件支撑板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清洗轴驱动电机底部于旋转清洗轴顶部齿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平移动气缸包括水平移动滑块,所述水平移动滑块内壁与水平移动气缸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滑块底部于支撑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底部于升降滑块顶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洗组件连接孔均与高压喷管相互匹配,所述清洗组件连接孔内壁均与高压喷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清洗轴外壁设置有毛刷。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块相对一侧均与清洗组件支撑板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滑块的顶部均与支撑块活动连接,四个个所述升降导轨外壁均与平移动气缸两端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底部于轴杆外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轴杆两端均与轱轮相对一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膜布自动清洗机,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隔膜布自动清洗机,通过轱轮与小车导轨移动,将电解隔膜框运输到工作位,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清洗组件支撑板向下运动,下降到位后,清洗工作开始,清洗轴驱动电机旋转带动旋转清洗轴对电解隔膜框进行清洗,高压水同步启动对电解隔膜框配合清洗刷进行冲洗,旋转清洗轴在清洗过程中,水平移动滑块驱动清洗组件支撑板沿水平移动气缸移动,在电解隔膜框上方水平移动,对整条电解隔膜框进行清洗,达到自动化程清洗,清洗效率高。

2.该隔膜布自动清洗机,轱轮将电解隔膜框运输到工作位过程中,可在两侧合适位置布置适当高压水喷嘴,对电解隔膜框两侧进行冲洗,在工作位上,清洗组件支撑板两端可设置适当高压水喷嘴在清洗组件支撑板下降过程中,开启喷嘴对电解隔膜框两端进行冲洗,达到方便安装水枪辅助清洗。

3.该隔膜布自动清洗机,旋转清洗轴上布置多组毛刷,旋转清洗轴进入电解隔膜框阳极槽内进行旋转清洗。与旋转清洗轴配合的档板固定在支撑板上,伸入阴极槽内,以在清洗过程中对电解隔膜框进行位置限制,同时在档板上设置凹凸槽,加强清洗效果,同时可在档板两侧设置毛刷,对阳极槽的电解隔膜框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高压水管开启,配合毛刷进行清洗,达到了加强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中:1小车导轨、2轱轮、3外框架、4升降滑块、5水平移动气缸、51水平移动滑块、6清洗组件连接孔、7电解隔膜框、8升降导轨、9升降气缸、10引导条、11清洗组件支撑板、12清洗轴驱动电机、13旋转清洗轴、14挡板、15支撑块、16传动齿轮、17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膜布自动清洗机,如图1-3所示,包括小车导轨1、轱轮2、外框架3、升降滑块4、水平移动气缸5、清洗组件连接孔6、电解隔膜框7、升降导轨8、升降气缸9、引导条10、清洗组件支撑板11、清洗轴驱动电机12、旋转清洗轴13、挡板14、支撑块15、传动齿轮16和轴杆17,小车导轨1顶部与轱轮2外壁活动连接,外框架3内侧均与四个升降导轨8固定连接,两个升降滑块4两端的内壁均与升降导轨8外壁活动连接,水平移动气缸5底部与支撑块15顶部固定连接,水平移动气缸5包括水平移动滑块51,水平移动滑块51内壁与水平移动气缸5内壁活动连接,水平移动滑块51底部于支撑块15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15底部于升降滑块4顶部活动连接,清洗组件连接孔6均开设于清洗组件支撑板11顶部,清洗组件连接孔6均与高压喷管相互匹配,清洗组件连接孔6内壁均与高压喷管外壁固定连接,旋转清洗轴13外壁设置有毛刷,电解隔膜框7包括由隔膜框、隔膜布组成,隔膜框上阴极槽与阳极槽相隔成对布置,隔膜布套在阴极槽板上,五个清洗轴驱动电机12底部均与清洗组件支撑板11顶部固定连接,四个旋转清洗轴13顶部的外壁均与清洗组件支撑板11内壁固定连接,清洗轴驱动电机12底部于旋转清洗轴13顶部齿轮连接,两个支撑块15相对一侧均与清洗组件支撑板11两端固定连接,升降滑块4的顶部均与支撑块15活动连接,四个个升降导轨8外壁均与平移动气缸5两端内壁活动连接,挡板14底部于轴杆17外壁固定连接,两个轴杆17两端均与轱轮2相对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轱轮2在小车导轨1移动,将电解隔膜框7运输到工作位,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清洗组件支撑板11向下运动,下降到位后,清洗工作开始,清洗轴驱动电机12旋转带动旋转清洗轴13对电解隔膜框7进行清洗,高压水同步启动对电解隔膜框7配合清洗刷进行冲洗,旋转清洗轴13在清洗过程中,水平移动滑块51驱动11清洗组件支撑板沿水平移动气缸5移动,在电解隔膜框7上方水平移动,对整条电解隔膜框7进行清洗。

轱轮2将电解隔膜框7运输到工作位过程中,可在两侧合适位置布置适当高压水喷嘴,对电解隔膜框7两侧进行冲洗,在工作位上,清洗组件支撑板11两端可设置适当高压水喷嘴在清洗组件支撑板11下降过程中,开启喷嘴对电解隔膜框7两端进行冲洗。

旋转清洗轴13上布置多组毛刷,旋转清洗轴13进入电解隔膜框7内进行旋转清洗。与旋转清洗轴13配合的档板14固定在支撑板上,伸入阴极槽内,以在清洗过程中对电解隔膜框7进行位置限制,同时在档板4上设置凹凸槽,加强清洗效果,同时可在档板4两侧设置毛刷,对阴极槽两侧的隔膜面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高压水管开启,配合毛刷进行清洗。

电解隔膜框完成清洗后,可从工作位反向退出,也可继续向前移动,实行进出位分离,实现自动进出料,作为进一步实现全自动流水线的一环。

该隔膜布自动清洗机,通过轱轮2与小车导轨1移动,将电解隔膜框7运输到工作位,通过升降机构驱动清洗组件支撑板11向下运动,下降到位后,清洗工作开始,清洗轴驱动电机12旋转带动旋转清洗轴13对电解隔膜框7进行清洗,高压水同步启动对电解隔膜框7配合清洗刷进行冲洗,旋转清洗轴13在清洗过程中,水平移动滑块51驱动11清洗组件支撑板沿水平移动气缸5移动,在电解隔膜框7上方水平移动,对整条电解隔膜框7进行清洗,达到自动化程清洗,清洗效率高。

其次,轱轮2将电解隔膜框7运输到工作位过程中,可在两侧合适位置布置适当高压水喷嘴,对电解隔膜框7两侧进行冲洗,在工作位上,清洗组件支撑板11两端可设置适当高压水喷嘴在清洗组件支撑板11下降过程中,开启喷嘴对电解隔膜框7两端进行冲洗,达到方便安装水枪辅助清洗。

并且,旋转清洗轴13上布置多组毛刷,旋转清洗轴13进入电解隔膜框7内进行旋转清洗。与旋转清洗轴13配合的档板14固定在支撑板上,伸入阴极槽内,以在清洗过程中对电解隔膜框7进行位置限制,同时在档板4上设置凹凸槽,加强清洗效果,同时可在档板4两侧设置毛刷,对阴极槽两侧的隔膜面进行清洗。清洗过程中高压水管开启,配合毛刷进行清洗,达到了加强清洗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