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1040发布日期:2020-06-17 00:1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的末端二沉池,实现泥水分离。在保持高的出水水质的同时,能使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的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该技术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的膜分离设备分离出渗滤液(净水),截留池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现有通过膜组件的污水处理装置,其氧气利用率低,耗能高,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氧气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设置于所述罐体内的mbr膜组件、设置在所述mbr膜组件上端的氧回收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mbr膜组件下端的导流提升套筒,所述mbr膜组件与所述导流提升套筒之间设置有曝气组件;

所述mbr膜组件与所述罐体内壁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好氧区与兼氧区,所述导流提升套筒与所述罐体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二好氧区,且所述第一好氧区与所述第二好氧区均与所述兼氧区的底端连通;所述罐体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兼氧区连通的进水管。

进一步,所述罐体内部顶端设置有调节闸门,且所述调节闸门与所述氧回收机构之间形成有硝化液通道,且所述硝化液通道与所述兼氧区连通。

进一步,所述曝气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mbr膜组件与所述导流提升套筒之间的曝气管、设置在罐体外部且与所述曝气管连接的输气管以及连接在所述输气管端部的曝气风机。

进一步,所述mbr膜组件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mbr膜,所述箱体的上端与所述氧回收机构相连通,所述箱体的下端与所述导流提升套筒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氧回收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侧面的密封板、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端的填料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下端的填料承托网,所述填料拦截网和填料承托网之间形成填料区,且所述填料区内填充有螺旋填料,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与所述箱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填料拦截网和填料承托网均包括粗丝过滤网以及与所述粗丝过滤网贴合设置的细丝过滤网,且所述粗丝过滤网的孔隙直径大于所述细丝过滤网的孔隙直径;

所述填料拦截网上的粗丝过滤网位于所述细丝过滤网的上方,填料承托网的粗丝过滤网位于所述细丝过滤网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罐体底端内壁设置有导流件,且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导流提升套筒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调节闸门包括位于所述罐体内的闸门和连接在闸门上且用于控制闸门运动的调节转盘。

进一步,所述罐体内的兼氧区内设置有orp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1)其结构可靠,污水处理效果好,膜组件代替了容积庞大的沉淀室,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提高了出水水质;

(2)通过曝气组件既实现向水中通气,形成气水混合液,在气水混合液的作用下,通过密度流原理,使好氧区内的混合液与曝气进入水流的氧气充分混合,提高溶氧率,强化好氧菌的生化效果;又能在对mbr膜的膜面进行有效的清洗,保证mbr膜的过滤效果。

(3)通过氧回收机构,增加气泡与水充分接触的时间和面积,大大提高溶氧效率,从而有效的对膜组件上方逸出的气泡捕捉并充分利用,实现在清洗箱体上方的浅层曝气,额外增加溶氧量,提高氧利用率;

(4)通过调节闸门,实现对硝化液通道内的硝化液回流比的控制,从而有助于反硝化脱氮的顺利进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图1中m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氧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罐体,2-mbr膜组件,3-氧回收机构,4-导流提升套筒,5-曝气组件,6-第一好氧区,7-兼氧区,8-第二好氧区,9-进水管,10-调节闸门,11-硝化液通道,20-箱体,21-mbr膜,30-支撑框架,31-密封板,320-粗丝过滤网,321-细丝过滤网,12-导流件,101-闸门,102-调节转盘,15-抽吸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mbr膜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的mbr膜组件2、设置在所述mbr膜组件2上端的氧回收机构3以及设置在mbr膜组件2下端的导流提升套筒4。该装置灵活便捷,罐体1可采用矩形或圆柱形结构。在使用时,罐体1可安放在地面或半埋式,也可安装在室内。罐体1内的mbr膜组件2、氧回收机构3及导流提升套筒4之间均通过承插件相连接,如钢柱、插销等,连接牢固可靠,密封性能好。所述mbr膜组件2上设置有过滤液汇集管,该过滤液汇集管连接有抽吸泵,过滤后的净水通过过抽吸泵出口向外排放。

mbr膜组件2与罐体1内壁之间分别形成有第一好氧区6与兼氧区7,导流提升套筒4与罐体1底端之间形成有第二好氧区8,且第一好氧区6与第二好氧区8均与兼氧区7的底端连通;罐体1上端设置有与兼氧区7连通的进水管9。

进水管9用于作为待处理的原水与罐体1之间的连通部件,在装置运行时,待处理的原水由进水管9进入处理装置内的兼氧区7,水流向下流经兼氧区7后从下部进入第二好氧区8的导流提升套筒4,再上行,依次经过导流提升套筒4、mbr膜组件2、氧回收机构3,再进入第一好氧区6内,由于mbr膜组件2下方有曝气管向水中曝气,通过汽水混合液对膜面清洗,气泡上升至氧回收机构3,实现氧高效地向水中转移。由于mbr组件曝气形成的汽提作用使形成的溶氧水在好氧区室内按图1及图2中箭头所指方向进行循环。与此同时,溶解氧源源不断地带入水中,与原水中的有机废物一起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废物分解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设置在好氧区内的mbr膜组件2通过过滤作用,将颗粒物质截留,清水被分离出来,由净水出水口通过抽吸泵引出向外排放或二次利用。此膜组件代替了容积庞大的沉淀室,除了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提高了出水水质外,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降低f/m比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甚至为零),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为了消除膜面上的沉积物,在膜组件下方设置有穿孔曝气组件5,向水中曝气。由于汽水混合液对膜面上的沉积物的冲刷,对膜面进行清洗,保证mbr膜的固液分离功能,维持产水通量。在气水混合液的作用下,通过密度流原理,使好氧区内的混合液沿如图1中箭头路线反复循环流动,与曝气进入水流的氧气充分混合,提高溶氧率,强化好氧菌的生化效果。膜组件上端设置有净水出口,所述净水出口处连接有抽吸泵15。

为了提高氧回收机构3的使用性能,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氧回收机构3包括支撑框架30、安装在支撑框架30侧面的密封板31、设置在支撑框架30上端的填料拦截网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30下端的填料承托网,填料拦截网和填料承托网之间形成填料区,且所述填料区内填充有螺旋填料,支撑框架30的底端与所述箱体20连接。支撑框架30与侧板形成四周密封、上下通畅的框体结构,便于液体的流通。填料拦截网对螺旋填料起到拦截限位作用,避免填料区内的螺旋填料散出支撑框架30外。填料承托网用于对螺旋填料起到支撑作用,提高螺旋填料在填料区内的稳定可靠性。螺旋填料包括横截断面为空心三角形结构的管体,管体沿轴向延长线方向经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形成螺旋体结构。通过螺旋填料对进入到填料区内的气泡进行剪切、拉伸和分割,将气泡分割为微气泡,从而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和混合,增加气泡中氧气与水接触的时间和面积,大大增加溶解氧,提高膜组件逸出气体的氧气的利用率,从而可适当减少曝气池内的曝气量,进而可选用小功率的曝气供风机,降低能耗。且螺旋填料特有的螺旋形结构,起到导流作用,并通过该导流作用实现对微气泡与水体的搅拌,提高微气泡与水的混合效果,提高溶氧效率。进一步的,通过填料的空腔结构,不易造成堵塞,使各个方向上的水力体阻力小,降低了系统正常运行中和冲洗过程中的能耗。

填料拦截网和填料承托网均包括粗丝过滤网320以及与粗丝过滤网320贴合设置的细丝过滤网321,且粗丝过滤网320的孔隙直径大于细丝过滤网321的孔隙直径;填料拦截网上的粗丝过滤网320位于细丝过滤网321的上方,填料承托网的粗丝过滤网320位于细丝过滤网321的下方。优选的粗丝过滤网320和细丝过滤网321均为不锈钢材质,结构可靠,经久耐用。

为了提高水体进入导流提升套通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底端内壁设置有导流件12,且导流件12与导流提升套筒4相对应。

为了便于闸门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中,调节闸门10包括位于罐体1内的闸门101连接在闸门101上且用于控制闸门101运动的调节转盘102。通过调节转盘102的转动,带动闸门101的上下运动,进而调节硝化液通道11的大小,实现硝化液通道11内硝化液回流比的控制,从而有助于反硝化脱氮的顺利进行。

为了便于监测罐体1内兼氧区7内的微生物状况,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内的兼氧区7内设置有orp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