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9761发布日期:2020-07-31 21:5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采用采用水车/风车式的转动装置,并且在叶片上连接用于水处理的处理材料,利用电能、太阳能、河道跌水等提供的动力驱动叶片转动,由此实现对水体的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

例如,申请号201120232069.9(“实用模拟转盘式净水水车”)即公开了一种能够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同时又能根据需要对附近的植物进行灌溉的实用模拟转盘式净水水车,其包括机架,该机架上安装有可绕其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呈横向设置,转轴沿径向安装有数个叶轮,每一所述叶轮上设有生物膜载体。

但上述方案中,所述生物膜载体只是简单设置在叶轮表面,若水流流速很大、冲击机强,则很容易将生物膜载体冲入水中,使其与叶轮分离,导致资源浪费,且同时影响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其整体为一种水车/风车式结构,适用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到河道生态治理等多种水处理领域,且可避免水处理组件脱离叶片组件,使其能长时间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包括:转轴组件;若干叶片组件,其沿径向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且与所述转轴组件同步转动;水处理组件,其可拆卸的安装在至少一个叶片组件上;限位组件,其用于当所述水处理组件安装到所述叶片组件上时,防止所述水处理组件部分/完全脱出所述叶片组件;通过所述叶片组件与转轴组件的同步转动使得所述水处理组件与水体接触,以完成水处理过程。

优选的,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转轴两端的第一叶片安装位以及第二叶片安装位;所述转轴带动所述第一叶片安装位以及第二叶片安装位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叶片组件包括:若干第一辐条组,其沿径向连接所述转轴组件,与所述转轴组件同步转动,且至少一个第一辐条组与所述水处理组件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辐条组包括:第一辐条、与所述第一幅条相对设置的第二辐条;所述第一幅条连接第一叶片安装位,所述第二辐条连接第二叶片安装位,且所述第一辐条和/或第二辐条的内壁面与所述水处理组件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叶片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其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一辐条;

第二固定件,其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二辐条,且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设置;

以及若干第二辐条组,其沿径向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与所述转轴组件、第一辐条组同步转动,且每一第二辐条组位于相邻两第一辐条组之间,且至少一个第二辐条组与所述水处理组件可拆卸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辐条组包括:第三辐条、与所述第三辐条相对设置的第四辐条;所述第三辐条连接第一固定件,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幅条之间,所述第四辐条连接第二固定件,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幅条之间;且所述第三辐条和/或第四辐条71’的内壁面与所述水处理组件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辐条组还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其连接所述第一辐条组,用于对连接到所述第一辐条组上的水处理组件进行夹持固定;

和/或,所述第二辐条组还包括:第二夹持组件,其连接所述第二辐条组,用于对连接到所述第二辐条组上的水处理组件进行夹持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辐条组还包括:第一辐条通孔,其开设在第一辐条组上的、且供所述水处理组件连接的区域;

和/或,所述第二辐条组还包括:第二辐条通孔,其开设在第二辐条组上的、且供所述水处理组件连接的区域。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合页,其安装在第一幅条和第二辐条两者中的一个上,和/或,安装在第三辐条和第四辐条两者中的一个上;阻挡件,其一端连接所述合页,并可通过所述合页转动;锁定件,其用于将阻挡件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幅条和第二辐条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和/或,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三辐条和第四辐条两者中的另一个上。

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幅条和第二辐条两者中的另一个上,或第三辐条和第四辐条两者中的另一个上的开口槽,且在垂直于辐条内壁、外壁的方向上开设有与所述开口槽连通的第一固定孔;插件,其垂直连接所述阻挡件朝向所述转轴组件的一面上,且可插设于所述开口槽中,且在垂直于插件内壁、外壁的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以及紧固件;当所述插件插入开口槽中时,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以将所述阻挡件锁紧。

优选的,所述水处理组件为亲水性聚氨酯多孔填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处理装置整体为一种水车/风车式结构,适用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到河道生态治理等多种水处理领域。其立于水体中,水处理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叶片组件上,使其通过转动轮流浸入水体中,实现水处理组件内部微生物的营养及水分供给,当水处理组件转离水面,暴露于空气中时,即可实现水处理组件内部微生物的氧气供给,如此交替往复,即满足了水处理组件内部微生物的生存及代谢条件,又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同时,通过采用限位组件、插槽的设计,可避免水处理组件脱离叶片组件,使其能长时间工作,并且转轴转动带动叶片组件搅动水体,也可将一部分空气携带进入水中,从而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充氧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装置(不含支架和预制桩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辐条组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辐条组与实施例四中的限位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辐条组与实施例三中的限位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转轴组件2,其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且可相对所述支架1转动;若干叶片组件,其沿径向连接所述转轴组件2,且与所述转轴组件同步转动;水处理组件3,其可拆卸的安装在至少一个叶片组件上;限位组件4,其用于当所述水处理组件3安装到所述叶片组件上时,防止所述水处理组件3部分/完全脱出所述叶片组件;以及预制桩组件5(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其连接所述支架1,且固定于水体底部,用于支撑转轴组件2、叶片组件、水处理组件3以及限位组件4的重量,由此,可通过调整预制桩组件5的高度将整个水处理装置安装到预定水域中,以扩大使用范围和需求;

通过所述叶片组件与转轴组件2的同步转动使得所述水处理组件3与水体接触,以完成水处理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组件2可通过水流推动、太阳能供电、电机供电等方式驱动转动,其包括:转轴21;以及分别连接(如套接等)在所述转轴21两端的第一叶片安装位22以及第二叶片安装位22’;所述转轴21带动所述第一叶片安装位22以及第二叶片安装位22’同步转动。

所述叶片组件包括:若干第一辐条组,其沿径向连接所述转轴组件2,与所述转轴组件2同步转动,且至少一个第一辐条组与所述水处理组件3可拆卸的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述,所述第一辐条组包括:第一辐条61、与所述第一幅条61相对平行设置的第二辐条61’,其中,所述第一幅条61连接第一叶片安装位22,所述第二辐条61’连接第二叶片安装位22’,所述第一辐条61和/或第二辐条61’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水处理组件3插接配合(插接方向为图2中箭头所指方向)的第一插槽62,且所述水处理组件3可在第一插槽62内滑动,与所述第一插槽62滑动插接,且所述第一插槽62靠近所述转轴组件2的一端设有限位台阶621,由此,所述水处理组件3可通过第一插槽62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辐条61和第二辐条61’之间,并且第一限位台阶621可进一步防止所述水处理组件3朝向所述转轴组件2滑动,以此避免水处理组件3脱出、掉落;

第一夹持组件,其连接所述第一辐条组,用于对连接到所述第一辐条组上的水处理组件3进行夹持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上下设置的第一夹持件64和第二夹持件64’,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64和第二夹持件64’可有若干个,且均是一端连接第一辐条61内壁面,另一端连接第二辐条61’内壁面,且所述水处理组件3被夹持在第一夹持件64和第二夹持件64’之间,以此对水处理组件3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其脱落,同时,多个第一夹持件64和第二夹持件64’夹持水处理组件3后,可作为水处理组件3外部保护组件,避免水处理组件3直接受到外部冲击而损坏;

以及第一辐条通孔65,其开设在第一辐条组上的、且供所述水处理组件3连接的区域;具体的,所述第一辐条通孔65开设在第一辐条61和/或第二辐条61’上的、第一插槽62所在的区域内;由此,当所述水处理组件3插设在所述第一插槽62中,且未位于水体中时,可通过所述第一辐条通孔65给水处理组件3通风,由此可提高水处理组件3(即块状的蜂窝孔式填料)表面的氧含量,更加利于填料表面好氧微生物群的附着、生存及新陈代谢,由此进一步提高水处理组件3的挂膜效果及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叶片组件中可以仅采用单一的第一幅条组,且本实施例中的水处理组件3可为块状、蜂窝孔式的纳米级亲水性聚氨酯多孔填料。填料中大孔与微孔相结合,大孔孔径在1.0-2.0cm之间,以保持良好的气、液、固接触条件;微孔中带有氨基、羧基、环氧基等亲水性活性基团,用于高效固定微生物。聚氨酯填料的比表面积大,25kg/m3的理论比重下,比表面积能达到32000~35000m2/m3,微生物菌群能够在其表面快速繁殖生长,形成高活性的生物膜。蜂窝状填料的立体多孔隙结构能适合不同需氧程度的微生物种群繁殖生长:块状填料表面附着好氧微生物,通过迅速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对水体中有机物进行代谢分解;块状填料深部的微生物主要是厌氧微生物种群,从而使载体由外至内形成好氧、兼氧和好氧的微生物结构,实现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同步进行,对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和总氮、总磷等皆有很高的去除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叶片组件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66,其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一辐条61;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66可为完整的封闭图形(如圆形、正多边形),也可为封闭图形的一部分,如圆弧或直线段或曲线段;

第二固定件66’(与第一固定件66对称),其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二辐条61’,且与所述第一固定件66相对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66’可为完整的封闭图形(如圆形、正多边形),也可为封闭图形的一部分,如圆弧或直线段或曲线段;

若干第二辐条组,其沿径向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66和第二固定件66’,与所述转轴组件2、第一辐条组同步转动,且每一第二辐条组位于相邻两第一辐条组之间,同时至少一个第二辐条组与所述水处理组件3可拆卸的连接;进一步的,所有第一辐条组、第二辐条组远离所述转轴组件2的一端在一个圆周面上,由此使得所述水处理装置整体为规整的圆形水车/风车结构,增加产品的外形美观程度;

具体的,所述第二辐条组包括:第三辐条71、与所述第三辐条71相对平行设置的第四辐条71’,其中,所述第三辐条71连接第一固定件66,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幅条61之间,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幅条61,所述第四辐条71’连接第二固定件66’,且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幅条61’之间,长度短于所述第二幅条61’;所述第三辐条71和/或第四辐条71’的内壁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水处理组件3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槽72,且所述水处理组件3可在第二插槽72内滑动,与所述第一插槽62滑动插接;所述第二插槽72靠近所述转轴组件2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台阶721,由此,所述水处理组件3可通过第二插槽72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三辐条71和第四辐条71’之间,并且第二限位台阶721可进一步防止所述水处理组件3朝向所述转轴组件2滑动,以此避免水处理组件3脱出、掉落;

第二夹持组件,其连接所述第二辐条组,用于对连接到所述第二辐条组上的水处理组件3进行夹持固定;具体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上下设置的第三夹持件73和第四夹持件73’,其中,所述第三夹持件73和第四夹持件73’可有若干个,且均是一端连接第三辐条71内壁面,另一端连接第四辐条71’内壁面,且将所述水处理组件3夹持在两者之间,以此对水处理组件3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其脱落,同时,多个第三夹持件73和第四夹持件73’夹持水处理组件3后,可作为水处理组件3外部保护组件,避免水处理组件3直接受到外部冲击而损坏;

以及第二辐条通孔74,其开设在第二辐条组上的、且供所述水处理组件3连接的区域;具体的,所述第二辐条通孔74开设在第三辐条71和/或第四辐条71’上的、且与第二插槽72应的区域内;由此,当所述水处理组件3插设在所述第二插槽72中,且未位于水体中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辐条通孔74给水处理组件3通风,由此可提高水处理组件3(即块状的蜂窝孔式填料)表面的氧含量,更加利于填料表面好氧微生物群的附着、生存及新陈代谢,由此进一步提高水处理组件3的挂膜效果及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叶片组件中采用第一幅条组+第二幅条组的方式组成,由于两个辐条组的辐条长度不一,因此在外形上显得错落有致,可增加结构外形的多样性、美观性,同时,第一固定件66、第二固定件66’的增加还可作为加强件,以此增强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水处理组件3可被辐条组、插槽以及夹持件充分固定,避免其与叶片组件分离,影响水处理效果,同时,水处理组件可十分方便的插入插槽中进行安装、或者从叶片组件中将其取出,由此大幅提高操作的便利程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5-6所示,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合页41,其安装在第一幅条61和第二辐条61’两者中的一个上,和/或,安装在第三辐条71和第四辐条71’两者中的一个上;阻挡件42,其一端连接所述合页41,并可通过所述合页41转动;锁定件,其用于将阻挡件42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幅条61和第二辐条61’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和/或,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三辐条71和第四辐条71’两者中的另一个上,以此防止所述水处理组件3部分/完全从所述叶片组件上的、远离所述转轴组件2的一端脱出。

其中,所述锁定件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幅条61和第二辐条61’两者中的另一个上,或第三辐条71和第四辐条71’两者中的另一个上的开口槽44,且在垂直于辐条内壁、外壁的方向上开设有与所述开口槽44连通的第一固定孔441;插件45,其垂直连接所述阻挡件42朝向所述转轴组件2的一面上,且可插设于所述开口槽44中,同时在垂直于插件45内壁、外壁的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51;以及紧固件46(如销钉等);当所述插件45插入开口槽44中时,所述第一固定孔441、第二固定孔451对齐,紧固件46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441、第二固定孔451,以将所述阻挡件42锁紧。

由此,可通过限位组件4、第一插槽、第二插槽限定水处理组件3在叶片组件中的位置,防止其脱出,使其能长时间发挥水处理功效。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加强肋7,其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一辐条组,或,至少连接两个相邻的第二辐条组,或,至少连接相邻的第一辐条组和第二辐条组,以此对整个结构进行进一步加固,以应对复杂的水文、天气状况。

同时,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锁定件仅包括紧固件46’(如紧固螺栓等),用于将所述阻挡件41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幅条61和第二辐条61’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和/或,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三辐条71和第四辐条71’两者中的另一个上,以此防止所述水处理组件3部分/完全从所述叶片组件上的、远离所述转轴组件2的一端脱出,以将所述阻挡件41锁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处理装置整体为一种水车/风车式结构,适用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到河道生态治理等多种水处理领域。其立于水体中,水处理组件可拆卸的安装在叶片组件上,使其通过转动轮流浸入水体中,实现水处理组件内部微生物的营养及水分供给,当水处理组件转离水面,暴露于空气中时,即可实现水处理组件内部微生物的氧气供给,如此交替往复,即满足了水处理组件内部微生物的生存及代谢条件,又能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同时,通过采用限位组件、插槽的设计,可避免水处理组件脱离叶片组件,使其能长时间工作,并且转轴转动带动叶片组件搅动水体,也可将一部分空气携带进入水中,从而对水体起到一定的充氧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