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4729发布日期:2020-08-05 01:30阅读:29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



背景技术:

水喷雾灭火装置在火灾发生后,喷出的水滴遇热汽化,吸取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区和主变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当主变表面冷却到一定温度时,不再产生可燃蒸汽,燃烧随即停止。另外,水喷雾喷到燃烧区后因受热迅速汽化,这些水汽笼罩在变压器四周,导致燃烧区氧气浓度不断下降,切断燃烧物的氧气供应,燃烧因而受抑或中断。但水喷雾持续喷射到正在燃烧的油表面时,在水雾的冲击下不断搅拌,部分变压器油以乳化态的形式溶于水体,造成排水油含量超标。而且水喷雾灭火一次喷水量方量数百方,事故油池无法承载如此数量的油水混合物,故有效的油水分离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现有的事故油池,需要非常大的体积以及沉降时间才能实现油水的分离,但过大的体积不利于变电站的规划,且事故油池分离后的污水通常直接排出,容易造成水质污染,不符合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电站事故油池油水分离效果差,且污水排放容易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包括:油水分离池、第一吸附池以及集油井;油水分离池一侧设置进油管,顶部设置通气管伸出地面,另一侧设置第一吸附池,抽水管一端伸入油水分离池底部,另一端由第一吸附池上部伸出,第一吸附池内部填充吸油棉,以及在侧壁上部设置排水管,油水分离池旁设置集油井,集油井与油水分离池的上部通过出油管连通;油水分离池内部设置若干隔板,隔板垂直于油水分离池底部,且上下两边分别与油水分离池的顶和底固定连接,隔板将油水分离池内部隔成s型通道。

较佳的,通气管顶部设置开口对地面的弯管。

较佳的,集油井顶部设置井道,井道开口设置于地面。

较佳的,油水分离池为中空矩形体,抽水管伸入油水分离池的底部位置设置凹陷区域。

较佳的,若干隔板平行设置,隔板与油水分离池侧壁形成锐角,隔板两侧边中的一边与油水分离池侧壁固定,另一边与油水分离池之间形成通道,相邻隔板与油水分离池形成的通道位于油水分离池内的两侧。

较佳的,排水管与第一吸附池之间还设置第二吸附池,第二吸附池内部填充活性炭,第一吸附池与第二吸附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括: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变电站事故油池,能够增加油水混合物的流动距离,提高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时间,提高油水混合物的分离程度,降低排水出口油污含量,保护自然环境,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电站事故油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电站事故油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一种油水分离路径长,油水分离以及排污效果好的变电站事故油池,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具体包括:油水分离池1、第一吸附池2以及集油井3;油水分离池1一侧设置进油管11,顶部设置通气管10伸出地面,另一侧设置第一吸附池2,抽水管12一端伸入油水分离池1底部,另一端由第一吸附池2上部伸出,第一吸附池2内部填充吸油棉,以及在侧壁上部设置排水管20,油水分离池1旁设置集油井3,集油井3与油水分离池1的上部通过出油管13连通;油水分离池1内部设置若干隔板4,隔板4垂直于油水分离池1底部,且上下两边分别与油水分离池1的顶和底固定连接,隔板4将油水分离池1内部隔成s型通道。该s型通道由若干平行隔板4形成,隔板4与油水分离池1侧壁形成锐角,隔板4两侧边中的一边与油水分离池1侧壁固定,另一边与油水分离池1之间形成通道,相邻隔板4与油水分离池1形成的通道位于油水分离池1内的两侧。s型通道使得在相同体积的油水分离池1内延长了油水混合物的流动距离,延长了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时间,使得油水分离的效果更好。

通气管10顶部设置开口对地面的弯管。弯管能够防止地面雨水进入。

集油井3顶部设置井道30,井道30开口设置于地面,便于将油抽出。

油水分离池1为中空矩形体,抽水管12伸入油水分离池1的底部位置设置凹陷区域。保证不会将油污抽至吸附池内。

排水管20与第一吸附池2之间还设置第二吸附池,第二吸附池内部填充活性炭,第一吸附池2与第二吸附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以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变电站事故油池的详细结构与工作原理。

采用现浇筑混凝土方形的油水分离池1,在油水分离池1内安装多块轻质隔板4,轻质隔板4上下两边紧贴事故油池顶板和底板,竖向两边中的一边也紧贴事故油池侧壁。当未发生事故的正常降雨时,雨水从进油管11流入油水分离池1,经过抽水管12流入第一吸附池2,最后经过排水管20接入排水系统;当发生事故时,油水混合物从进油管11进入油水分离池1,沿着轻质隔板4所形成的“s”型路径通过,s型通道的末端设置抽水管12,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分离后的水在下部,油在上部,经过初步分离后上面的油经过出油管13流入集油井3,下面的水经过抽水管12由第一吸附池2中的吸油棉过滤,也可以再经过第二吸附池中的活性炭过滤,最后经过排水管20接入排水系统,使得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水分离池、第一吸附池以及集油井;油水分离池一侧设置进油管,顶部设置通气管伸出地面,另一侧设置第一吸附池,抽水管一端伸入油水分离池底部,另一端由第一吸附池上部伸出,第一吸附池内部填充吸油棉,以及在侧壁上部设置排水管,油水分离池旁设置集油井,集油井与油水分离池的上部通过出油管连通;油水分离池内部设置若干隔板,隔板垂直于油水分离池底部,且上下两边分别与油水分离池的顶和底固定连接,隔板将油水分离池内部隔成s型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事故油池,其特征在于,通气管顶部设置开口对地面的弯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事故油池,其特征在于,集油井顶部设置井道,井道开口设置于地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事故油池,其特征在于,油水分离池为中空矩形体,抽水管伸入油水分离池的底部位置设置凹陷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事故油池,其特征在于,若干隔板平行设置,隔板与油水分离池侧壁形成锐角,隔板两侧边中的一边与油水分离池侧壁固定,另一边与油水分离池之间形成通道,相邻隔板与油水分离池形成的通道位于油水分离池内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事故油池,其特征在于,排水管与第一吸附池之间还设置第二吸附池,第二吸附池内部填充活性炭,第一吸附池与第二吸附池之间通过管道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电站事故油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电站事故油池油水分离效果差,且污水排放容易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包括:油水分离池一侧设置进油管,顶部设置通气管伸出地面,另一侧设置第一吸附池,抽水管一端伸入油水分离池底部,另一端由第一吸附池上部伸出,第一吸附池内部填充吸油棉,以及在侧壁上部设置排水管,油水分离池旁设置集油井,集油井与油水分离池的上部通过出油管连通;油水分离池内部设置若干隔板,隔板垂直于油水分离池底部,且上下两边分别与油水分离池的顶和底固定连接,隔板将油水分离池内部隔成S型通道。有益效果为提高油水混合物的分离程度,降低排水出口油污含量,保护自然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刘洁;肖成刚;冯迎春;李敬;高旭浩;赵明;侯鹏翔;刘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