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式地埋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1049发布日期:2020-07-31 21:52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式地埋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罐式地埋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污染已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氮和磷含量高,直接排放,将导致江、河、湖、海的缓流水体及封闭的近岸水域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物的大量死亡,污水处理设备可对污染水进行处理,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多布置于地面上,占用地面空间,空间浪费大,且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需要不断的补充碳源以供污水进行生化反应,运行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罐式地埋污水处理装置,占用地面空间小,无需额外投加碳源,运行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罐式地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曝气管、气提回流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罐体为立式圆柱状,所述罐体上端敞口,所述敞口处具有与所述敞口适配的罐盖,所述罐盖盖接在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罐盖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罐体内腔连通,所述罐体内腔具有竖直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罐体分隔为反应腔和沉淀腔,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反应腔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水管的输入端与所述沉淀腔的上部连通,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在所述出水管的输入端的上方,所述隔板的上部具有连通所述反应腔和所述沉淀腔的过水口,所述过水口在所述出水管的输入端的下方,所述过水口处具有滤网,所述曝气管设置在所述沉淀腔内,所述气提回流管的泥污输入端与所述沉淀腔的底部连通,所述气提回流管的泥污输出端与所述反应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罐体埋于地下,污水在地下进行处理,覆土后,土地表面还可另做他用,节约土地,圆柱状罐体各侧面受力均匀,避免罐体损坏,反应腔内投放mbbr填料,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反应腔,曝气管向反应腔内供氧,污水在反应腔内进行生化反应,经过生化反应的污水通过过水口进入沉淀腔沉淀,经沉淀的水由出水管排出,沉淀腔底部沉淀的部分污泥通过气提回流管提升回流进入反应腔内,为反应腔补充碳源,无须额外向反应腔内投放碳源,运行成本低,排气管可将罐体内产生的气体排出,也便于管线走线,地面上的供气管线可通过排气管进入罐体内与曝气管、气提回流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上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罐体相对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吊耳。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罐体安装和拆卸时吊装,罐体重量重,在基坑内安装和拆卸罐体可通过吊耳与吊装工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外壁具有防腐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地下环境易对罐体造成腐蚀,设置防腐层可提供罐体的防腐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上开有检修口,所述罐盖上连接有外漏部,所述外漏部为上下贯穿的柱状,所述外漏部开口与所述检修口适配,所述外漏部与所述罐盖在所述检修口处固定连接,所述外漏部顶部开口处具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可拆卸的盖接在所述外漏部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外漏部顶部开口和检修口观察罐体内情况,并可通过外漏部顶部开口和检修口进行管内的维修、清理等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腔和所述沉淀腔均有部分在所述检修口向下的投影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检修口,可同时观察到反应腔和沉淀腔内的情况,对反应腔和沉淀腔均可维修和清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隔板平行,所述导流板在所述沉淀腔内,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沉淀腔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的上沿在所述过水口的上方,所述导流板的下沿与所述沉淀腔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沉淀腔在所述导流板两侧的腔室通过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沉淀腔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导流板用于将从所述过水口进入的水流导向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水流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沉淀腔之间的间隙流向所述导流板的另一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从过水口进入沉淀腔的水流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先由上往下流动,经过导流板与沉淀腔之间的间隙后再在导流板的另一侧空间内上升,延长了水流的路径,增加了同一股水流沉淀的时间,提高沉淀效果,防止水流从过水口进入沉淀区后直接流向出水管,未经沉淀即从出水管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的曝气孔与所述反应腔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曝气孔被反应腔底部堆积的污泥覆盖,造成曝气孔堵塞,影响曝气。

进一步的,所述气提回流管的泥污输入端的侧壁具有缺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大气提回流管的进泥面积,利于污泥进入气提回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腔上部具有出水堰,所述出水管的输入端设置于所述出水堰处,所述出水堰溢流出的水流进入所述出水管并经所述出水管流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出水堰可阻拦沉淀腔水表面漂浮的浮泥,提高出水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与所述罐体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罐体内的设备需要大幅维修时,便于打开罐盖对罐体内设备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为a-a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b-b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罐盖部分后的俯视图;

图中:1-罐体、11-吊耳、12-隔板、13-反应腔、14-沉淀腔、121-滤网、2-罐盖、21-外漏部、22-密封盖板、23-检修口、3-排气管、4-出水管、5-进水管、6-气提回流管、61-缺口、7-曝气管、71-曝气孔、8-出水堰、9-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罐式地埋污水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包括罐体1、曝气管7、气提回流管6、进水管5和出水管4,罐体1为立式圆柱状,罐体1采用q235材质,罐体1外壁具有防腐层,罐体1上端敞口,敞口处具有与敞口适配的罐盖2,罐盖2盖接在罐体1的上端,罐盖2与罐体1可拆卸连接,罐盖2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气管3,排气管3与罐体1内腔连通,罐体1内腔具有竖直设置的隔板12,隔板12将罐体1分隔为反应腔13和沉淀腔14,进水管5的输出端与反应腔13的上部连通,出水管4的输入端与沉淀腔14的上部连通,进水管5的输出端在出水管4的输入端的上方,隔板12的上部具有连通反应腔13和沉淀腔14的过水口,过水口在出水管4的输入端的下方,过水口处具有滤网121,曝气管7设置在沉淀腔14内,气提回流管6的泥污输入端与沉淀腔14的底部连通,气提回流管6的泥污输出端与反应腔13连通,气提回流管6的泥污输出端靠近进水管5的输出端,曝气管7为q235材质,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气提回流管6采用upvc材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为便于沉淀腔14沉淀,沉淀腔14底部为斜面。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罐体1的上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吊耳11,罐体1相对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吊耳1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罐盖2上开有检修口23,罐盖2上连接有外漏部21,外漏部21为上下贯穿的柱状,外漏部21开口与检修口23适配,外漏部21与罐盖2在检修口23处固定连接,外漏部21顶部开口处具有密封盖板22,密封盖板22可拆卸的盖接在外漏部21顶部,反应腔13和沉淀腔14均有部分在检修口23向下的投影内,盖板和密封盖板22的上表面均具有把手。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导流板9,导流板9与隔板12平行,导流板9在沉淀腔14内,导流板9的两侧分别与沉淀腔14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9的上沿在过水口的上方,导流板9的下沿与沉淀腔14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沉淀腔14在导流板9两侧的腔室通过导流板9与沉淀腔14之间的间隙连通,导流板9用于将从过水口进入的水流导向导流板9的下方,水流从导流板9与沉淀腔14之间的间隙流向导流板9的另一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曝气管7的曝气孔71与反应腔13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曝气孔71距离反应腔13底面距离为100mm。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气提回流管6的泥污输入端的侧壁具有缺口61,气提回流管6的污泥输入端的侧壁沿其周向具有多个缺口61。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沉淀腔14上部具有出水堰8,出水管4的输入端设置于出水堰8处,出水堰8溢流出的水流进入出水管4并经出水管4流出。

使用时,在地面上挖掘基坑,将罐体1放置于基坑内,然后覆土,仅外漏部21和排气管3漏于地上,覆土后罐体1上方表层土壤还可另做他用,占用表层土地面积少,导气管等管线可通过排气管3进入罐体1内,使罐体1内的曝气管7和气提回流管6等用气设备与供气设备连通,污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反应腔13内,在反应腔13内进行生化反应后进入沉淀腔14沉淀,沉淀后的上层水通过出水管4排出,沉淀后的底层污泥部分通过气提回流管6回流到反应腔13内为生化反应不成碳源,整个设备无须另外投加碳源,运行成本低。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