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0175发布日期:2020-08-25 19:55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景观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景观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为多种野生动植物提供生态的漂浮结构,通过扎在水中的根系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有机污染物有降解促进作用;植物根系,浮床和基质在吸附悬浮物的同时,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兼具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的作用,在水体治理中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现有的生态浮床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生态浮床一般为正四边形结构,以此保证对河域面积的利用,同时能够供应对植物的生长需求,但其美观性较差,无法适用在景观生态上,因此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景观生态浮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景观生态浮床,包括呈圆环结构的外框,所述外框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由聚乙烯网以及外框架组成,所述外框架粘合在外框的内壁上,所述外框为pvc管材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底端固定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的表面贯穿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顶端通过缠绕打结形成卡止于凸块表面的限位头,所述连接绳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夹,且两者通过缠绕打结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夹的内部设置有扭簧,所述固定夹为塑料材质构件。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表面等角度设置有多个挂环,所述挂环的端部固定有对称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与挂环的表面贴合连接,所述挂环的端部贯穿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底端套设有固定螺母。

优选的,所述外框的表面涂有荧光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实用新型呈圆环形结构的设计,使得在不影响正常种植的情况下,使得美观性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设计的荧光粉,可以夜间使用中,进一步提高景色氛围的营造,同时能够吸引昆虫,对植物传播花粉,促进生长;

2.通过设计的固定夹,可以在使用前,快速的将外部的挂膜进行悬挂,便于人工产卵草,同时通过设计的挂环,可以便于对生态浮床进行回收,而设计的固定板,便于对挂环的安装固定,同时设计的挂膜相当于给微生物提供一个栖息地,在不断的水流动中形成截面,适当的阻止悬浮物的漂浮,让细菌生成自己的一种生物链,从而起到一个良好的处理效果,且在使用中,植物的根会抓住浮床,不会在浮床中发生位置的偏移或者被水流冲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挂环与外框的连接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挂环与固定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挂环;2、固定板;3、外框;4、聚乙烯网;5、限位头;6、连接绳;7、固定夹;8、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景观生态浮床,包括呈圆环结构的外框3,外框3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由聚乙烯网4以及外框架组成,外框架粘合在外框3的内壁上,外框3为pvc管材质构件,通过本实用新型呈圆环形结构的设计,使得在不影响正常种植的情况下,使得美观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框3的表面涂有荧光粉,设计的荧光粉,可以夜间使用中,进一步提高景色氛围的营造,同时能够吸引昆虫,对植物传播花粉,促进生长。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景观生态浮床,包括呈圆环结构的外框3,外框3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由聚乙烯网4以及外框架组成,外框架粘合在外框3的内壁上,外框3为pvc管材质构件,通过本实用新型呈圆环形结构的设计,使得在不影响正常种植的情况下,使得美观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框3的底端固定有多个凸块,凸块的表面贯穿有连接绳6,连接绳6的顶端通过缠绕打结形成卡止于凸块表面的限位头5,连接绳6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夹7,且两者通过缠绕打结连接,通过设计的固定夹7,可以在使用前,快速的将外部的挂膜进行悬挂,便于人工产卵草,而挂膜相当于给微生物提供一个栖息地,在不断的水流动中形成截面,适当的阻止悬浮物的漂浮,让细菌生成自己的一种生物链,从而起到一个良好的处理效果,且在使用中,植物的根会抓住浮床,不会在浮床中发生位置的偏移或者被水流冲走。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夹7的内部设置有扭簧,固定夹7为塑料材质构件。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框3的表面涂有荧光粉,设计的荧光粉,可以夜间使用中,进一步提高景色氛围的营造,同时能够吸引昆虫,对植物传播花粉,促进生长。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景观生态浮床,包括呈圆环结构的外框3,外框3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由聚乙烯网4以及外框架组成,外框架粘合在外框3的内壁上,外框3为pvc管材质构件,通过本实用新型呈圆环形结构的设计,使得在不影响正常种植的情况下,使得美观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框3的底端固定有多个凸块,凸块的表面贯穿有连接绳6,连接绳6的顶端通过缠绕打结形成卡止于凸块表面的限位头5,连接绳6的底端设置有固定夹7,且两者通过缠绕打结连接,通过设计的固定夹7,可以在使用前,快速的将外部的挂膜进行悬挂,便于人工产卵草,而挂膜相当于给微生物提供一个栖息地,在不断的水流动中形成截面,适当的阻止悬浮物的漂浮,让细菌生成自己的一种生物链,从而起到一个良好的处理效果,且在使用中,植物的根会抓住浮床,不会在浮床中发生位置的偏移或者被水流冲走。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夹7的内部设置有扭簧,固定夹7为塑料材质构件。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框3的表面等角度设置有多个挂环1,通过设计的挂环1,可以便于对生态浮床进行回收,挂环1的端部固定有对称状的固定板2,固定板2的内壁与挂环1的表面贴合连接,挂环1的端部贯穿有连接螺栓8,连接螺栓8的底端套设有固定螺母,设计的固定板2,便于对挂环1的安装固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框3的表面涂有荧光粉,设计的荧光粉,可以夜间使用中,进一步提高景色氛围的营造,同时能够吸引昆虫,对植物传播花粉,促进生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外框3与挂环1进行安装,在安装中,将挂环1端部的固定板2套设在外框3的表面上,随后通过连接螺栓8贯穿固定板2的端部以及套设在外框3表面的聚乙烯塑胶布上,以此完成对挂环1的安装,在使用中,直接将植物放置在聚乙烯网4上,使得植物的根基透过聚乙烯网4至水中,以此对植物进行无水种植,通过扎在水中的根系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有机污染物有降解促进作用;植物根系,浮床和基质在吸附悬浮物的同时,为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兼具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的作用,在后期需要对生态浮床进行回收时,通过外部钩状物体卡入挂环1内,通过挂环1带动外框3至指定位置进行回收即可,在正常使用中,还可以将外部的膜状物体通过固定夹7将其固定在外框3的底端位置处,以此将人工产卵草进行种植以及回收,在使用中,可以通过缠绕打结不同大小的限位头5来调节连接绳6的长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